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乞巧与蜘蛛

  《本草纲目》中写道:‘此虫设一面之网,物触而诛之,知乎诛不义者,故日蜘蛛蜘蛛是节肢动物,属蛛形纲,蜘蛛目动物的通称。约有35万多种,遍布于全世界,在我国已发现的有加oo多种。它的外形特征是8只脚,身体呈圆形或长圆形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中间有细的腹柄相连。以上是蜘蛛在生物学上的介绍。

  在我国,关于蜘蛛的记载,始见于我国最早的诗欧总集― 《诗经》中。在《幽风东山》这首记述周武王之弟姬旦在公元前11世纪东征灭商3年而还的故事中,有‘伊威在室,蜡峭在户的记载。一般解释为屋内有土鳌爬动,窗户有蜘蛛结网。

  在我国古代蜘蛛又被称作是嬉、喜子喜母,或喜蛛等,曾被用于七夕乞巧或医疗等领域。下面让我们探究一下它的各个名称的由来,以及用于乞巧的原因首先,《辞海》中对“嬉字的解释为嬉,亦作‘喜’ 、‘喜蛛’ 。古称靖峭。蜘蛛的一种。此解释仅点出了蜘蛛的几个名称。并未描述它的形态特征,以及得此名的原因。而在南朝陶弘景(公元45石一536年)的《本草经集注》中,则明确指出了这种蜘蛛的特征:“小蜘蛛长脚者俗称为嬉子,即靖峭,无赤斑者,其腹干甚瘦小。

  其次,喜于这一名称,可能最早是来源于蜘蛛的农用价值。如在古代农书《夏小正》等记载有“蜘蛛集,则百集喜” ,指的就是它是农业的益虫。后来才因其多在室内墙壁间结网被认为像八卦图,被当做是喜瑞的预兆这就与道教有了联系。

  这样蜘蛛就成为一种吉祥的象征。特别是在民间习俗中,更扮演着预示喜讯的角色。如:《刘子》曰:“今野人昼见喜子者,以为有喜乐之瑞。 《西京杂记》云:乾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这种民间习俗中兆喜的一些说法,在诗词中也常见到:权德舆〔公元759一818年字载之)《玉台体》 “昨夜裙带解,今朝嬉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菜砧归。

  诗的前两句就借用了两种喜兆:“裙带解,嬉子飞。这本来是生活中极为普通的现象,可是女主人公偏要将它们同丈夫的回家联系起来。

  在唐朝,蜘蛛从网上垂吊而下的祥子常被画在墙壁上,这种圆形被称为“壁钱," o据说,如果宫中的殡妃能看见蜘蛛,在当夜必能获得皇上的恩宠。在这里,蜘蛛被视为一种吉兆,称为“喜子," 。

  “喜母这一名称则是来源于一个故事传说。古时有一对母子,因离别很久而不能相见。某日,其母看到衣服上吊挂着一个蜘蛛,就高兴地说吾子必将归来,。果然,几天后母子团圆。由于这一故事广泛流传蜘蛛就又得了“喜子、或“喜母,这一名称。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七夕乞巧用蛛丝可能是借用蜘蛛谓喜这一层意思。此外,蜘蛛善结网这与织女纺织相类如元湛《织妇词》诗中所写“屋稽前媚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劣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

  七夕乞巧不单纯是一种娱乐,更多地掺杂的是一种渴望织女赐巧的活动。这里所谓的巧应该主要是指劳动技巧的巧。从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织女这个典型的女性形象,是令人尊敬的劳动巧手。正因为这样,所以历代的妇女都要在七月七日这一天,去向织女乞巧,希望她把女红技艺传授给世上的女子。

  而蜘蛛在我国古代又有网工”之称。如清代王念孙(公元1 , 44一1832年)在<广雅疏证》记载:郭璞注云:齐人又呼社公亦言网工。网工以作网得名也’再加卜“天孙正好贪欢笑,那得工夫赐巧丝,这一原因。牛郎织女聚少离多,一年一见,正该趁良辰美景倾诉离愁别绪,哪有时间和精力管这乞巧之事呢?所以,基于巧意世争乞,神光谁见过”,民间才流行以蜘蛛来乞巧。

  所以我认为,用蛛丝乞巧更多的一层原因在于验巧,也就是我们常称的喜蛛应巧。七月七日网瓜的习俗意在乞巧不假,但得巧与否以及得巧多寡还需要验证一下,而看蜘蛛结网等就作为乞巧得巧与否的验证。

  喜蛛应巧的产生本身就是作为一种验巧的方式而来的。现在,一般认为喜蛛应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懊(约公元501一565年)所著‘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子瓜上则以为。 ’这里的“符应就是应巧的意思。但在后世流传中喜蛛应巧的侧重各有不同。

  在唐朝,验巧的方式主要是看蛛网的疏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子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但到宋时就变成看蛛网是否圆正圆正则是得巧之兆。对此宋人多有记载。孟元老(生卒年待考,南宋文学家)所撰《东京梦华录》卷八说:七月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盒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四说:“七月七日,谓之七夕节令女郎望月或取小蜘蛛,以金银小盒儿盛之,次早观其网丝圆正,名曰‘得巧” .

  到明清时期,则多遵唐俗。明代田汝成(公元1503一1557年)《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有类似的记载“七夕,人家盛设花果酒肴于庭心或楼台之上谈牛女渡河事。妇女对月穿针,谓之‘乞巧’ 。或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不仅如此在清代一些小说中也存在喜蛛应巧这一风俗的描写。例如,娜姐山樵(生平不详)所著<补红楼梦》第四十二回,题目中就是《怡红院里锦盒蜘蛛》书中写到七夕的“闺中儿女之戏,说道:各人用小盒子一个,里面放上一个极小的蜘蛛在内,供在桌上,等明儿早上观看。如里面结成小网,有钱币一般大的,便为得巧。也还有结网不圆不全的,又次之也还有全然不结网的。到了次早,桂芳见天初亮便起来了到了各处把众人都催了翻来,桥件已毕都到冶红院中。大家来齐,便到昨儿所供檐前香案上面,把各人的盒子拿了过来。打开看时,只见桂芳与松哥的两个盒子里面,有蛛丝结网并未结成,蕙哥、祥哥、禧哥的盒里全然没有蛛丝。又将月英、绿云的两个盒子揭开看时,只见里面却都有钱币大的蛛网,结的齐全圆密。大家都来看了,齐声说:好!

  又如,白云外史、散花居士(生平不详)所著《后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题目中亦有《林绛蛛乞巧夺天工》之句。书中写到七月七日的乞巧的雅集儿,有:

  众人在潇湘馆里玩了一天,太阳将要尽了方才散局。

  众人都把蜘蛛盒儿一个个供上去,也有金丝银丝的,也有雕漆的、敛金的,都贴上个记号。王夫人道:“瞧瞧盒子内咱们今日乞的巧谁的多黛玉道:“本来该应明日打开来且瞧瞧看,可有什么在里头。一会儿,大家打开来,除了王夫人、薛姨妈、史湘云、平儿不曾供,那紫鹃、莺儿的蜘蛛丝通满了,探春、李纵、李纹、李绮、邢帕烟、喜弯的统是网了个冰纹攻瑰界方块、长方块儿,晴雯的网了两朵芙蓉花宝琴的网了几朵梅花宝钗的网了一朵牡丹花。独是黛玉的蜘蛛不见了,网了些云丝儿。中间网了个仙子两字,清清楚楚认得出来。黛玉十分得意干夫人以下个个称奇。黛玉就叫将这些蜘蛛儿一个不要伤它,叫晴雯看着送往稻香村豆架边放生去了。小说中的描写,有夸张之处不足为奇,但也为我们描绘了清代喜蛛应巧的一般情形。

  由此可见历代验巧的方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朝视网之稀密宋朝视网之圆正,后世多沿袭唐俗。同时,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验巧之多寡的器物也有不同。这一切都说明了蜘蛛七夕节俗中的重要地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乞巧与蜘蛛  蜘蛛  蜘蛛词条  乞巧与蜘蛛词条  
茶文化少数民族节日

 德昂族开门节

 开门节在农历八月(傣历十一月)举行。德昂语称“出洼”,译为“开门节”“出雨安居”节。在每年的傣历十一月十五日,僧侣都集中于中心佛寺,举行“出雨安居”的宗教仪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