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祭山节

藏族祭山节

  祭山节是四川庙顶藏族最大的祭祀活动,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节日。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六祭山之时,由全村各户共同凑钱买鸡和羊,到村寨的神山或作为神庙的碉房前宰杀。祭山活动由巫师主持。砌得十分整齐的石堆,代表山神。这种石堆一般高达二米左右,最上一层堆放白石。庙顶藏族的祭山活动通常以家族为单位,而乌拉堡的藏族祭山活动则是全村寨的人共同举行。

  集体祭山活动结束之后,婚后多年未生育的夫妇,还要专门另备祭品向山神祈祷许愿,乞求生子。三月初六是祭山的日子,又被认为是女子结婚后由母方转到夫方居住—“坐家”的黄道吉日。庙顶藏族认为,山神具有生殖繁衍的功能,取悦他,不仅能保障物质生产的丰收,而且还可以保证家庭人丁兴旺、永世不衰。

  祭山之后,从农历三月到十月,庄稼收割之前,不许任何人进山采樵、打猎,避免触怒山神,遭受冰雹和早灾的惩罚。乌拉堡和庙顶堡的村寨背后均保留了一大片面积广大一的神山,公共墓地便安排在神山_附近。神山属全寨公有,神山上的树木严禁砍伐,并禁止在神山上割草、放牧。

  在嘉绒藏族的坟川草坡各寨,二月十一日也有规模宏大的祭山敬山节庆。山神节以祈求山神保佑庄稼丰收为主要目的。敬山神时,先将柏枝、花椒枝扎成一束,下端分三叉,置于地上,叉内置纸印经文,即“龙达”(风马符纸)一张,纸四角各堆方形柴块49块,枝前陈列青裸面捏成的日、月、星辰和作为牺牲的两只羊。枝旁置石板,中间一为用五色线束的柏枝(约2寸)I行5束,两旁各置青棵‘面团和糖果25个,又以青棵面制小碟盛蜜糖,都排成5行I列,以象征“五行”之数。然后僧人祭师念经、摇法器,将柏枝束燃起,将陈列的供品由上而下、由左而右依次投人火中烧化(先青棵面团,次小柏枝,再糖果小碟)。然后另取花椒枝,挂以花纸,并取一点烧化的灰烬,一同带回。花椒枝插在田中。次晨不饮食,不吸烟,悄悄将灰烬撒在田里,以消除虫害。

  大小金川的藏族在三月中旬或四月十五,即播种后,也到山上敬山神。用核桃壳当升,一“升”作一石,量五色粮敬山神,撒在山上,算给山神纳粮。同时用柏枝熏烟攘解虫害,并且把几只羊、猪、鸡放到山上或养在家不杀。此时便开始封山,熏烟、宰羊、杀鸡敬山神,僧人念经敬山神,点一二盏酥油灯,以后不许寨里任何人上山砍柴、伐木、烧炭和打猎。在山界插旗为象征,并用木刻咒文,拿菜籽念咒语后放在松香上,朝着风雪来的方向诵咒语,以防止恶魔掀起狂风暴雪(菜籽在手上会跳,能退风、雹)。除在山熏烟,各家念经一天。这个节日忌带白色东西上山。山上已砍下剥皮的树枝,用枝叶密密盖好。直至秋收后才“开山”,每家仍出一撮粮,敬献山神,并用小杯量五色粮,给山神上粮。

  甘肃南部博峪藏区的祭山节在每年的八月十日。这天,各寨杀牛祭山神。三年一次的全部落聚会杀牛祭山神节日也是在这一天。届时,各户聚粮钱酒食,嘎巴用面做一高两尺、有长牛角的神斜角多玛。神穿纸衣,其四角供有众多的纸剪的羊和鸡。嘎巴念完经后,由一位反穿羊皮背心的人捧着多玛和纸剪的鸡羊绕屋三匝。然后,嘎巴颂咒于前,众人助吼于后,将多玛恭送到神山中。

  在神山前杀牛献祭毕,全寨分食牛肉乞福。

羌族祭山会

  祭山会是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之一。

  祭山会又名“山神会、塔子会”,有的地方称“祭天会”,它是古代羌人祭祀山神,祈求山神、天神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森林茂盛、地方太平的一种大典。会上,羌族的巫师演唱羌族的史诗,教育后代团结友爱,共同维护本寨人民的利益,并制订或重申乡规民约,强调封山育林、保护庄稼等。

  祭山会一般以寨为单位举行。由每户的男人来参加,但丧家和产妇人家不许参加。十二岁以上的羌族男孩,第一次参加时,他们都要带酒、摸摸等祭品敬神。由于羌族各地区气候不同,农事季节也不同,或因古代属不同部落,所以,各地祭山会的日期也不相同。

  祭山会的内容大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其仪式也特别庞杂。祭山会宣告结束后,羌族同胞还要载歌载舞举行“转山”游乐活动。近年,羌族地区的祭山会内容丰富,活动更热闹。

彝族祭山节

   祭山,是白彝阿乌人(彝族支系)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的旧历初二以寨子为单位举行祭祀活动。这是一个颇为庄重而又有趣的节日。

  节日前,照规矩由一位办事老练而又公道的长老,出面召集村里人商议,在择定日子之后,由大伙凑钱买一头活猪,以备祭山之用。

  参加祭礼的人,必须是每个家庭中最精壮的男人。因为有一项称之为“撵雀”的狩猎活动,是老弱妇孺所不能胜任的。

  祭山这天,当出席祭仪的人们,穿着干净漂亮的衣服,携带着简单的供品,聚拢在祭场之后,主祭的长老便吩咐大家,各自把准备好的青钢栗树枝插在神树四周,并叫负责杀牲的人,按人数把同等数量的鲜肉挂在树枝上,以便祭过后,各人带回家里,给那些没能参加祭礼的人们分享节日的快乐。传说这一天,透过被太阳晒卷了的青钢栗叶的形状可以预卜当年每个家庭粮食的收支情况:如叶片卷直,近似包谷棒子的,说明地里的包谷一定长得好,收得多;而叶片横卷,形状有如饭勺的,则说明这家人的口粮消耗一定大,必须注意节约用粮。

  当一切料理停当,长老便从附近石缝里取来一枚叫山祖石的圆石头,先用清水净过,随即用绿叶包裹起来,并把它恭恭敬敬地放在神树底下。传说这就是猎神鲁特的化身。接着,人们依次把带来的贡品,供奉在猎神跟前。长老默诵祷词,参加祭礼的人叩头膜拜。待仪式告一段落,祭品撤下,人们这才有说有笑地相邀着准备宴饮。但在进酒之前,要由两个小伙子端着酒碗,沿祭场走一圈,口里学着布谷鸟和骏马的叫唤,边叫边问大伙:“格听见啦?布谷鸟叫啦,种得庄稼啦;骏马嘶。鸣啦,丰收在望啦。”

  而大伙也要异口同声地回答:“听见啦,听见啦,种得庄稼啦,丰收在望啦。”说罢,两名扮演布谷和骏马的人,带头举杯喝酒,众人随之也喝将起来。这样开怀畅饮一番之后,人们又十个八个凑成一个圈,玩起十分有趣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谁不慎碰撞了,都不兴发脾气。一节日里的行为,即使有些过份,大家都认为是一种友好的表示,谁也无心计较。

  随着程序的进展,祭山进入了“撵雀”活动。人们分成几股,个个手持齐眉短棍、竹杆之类的家什,吃喝着,朝满山遍野的雀鸟,发起进攻,直追得鸟儿精疲力竭,纷纷坠地,被猎手们捕住为止。猎手们把捕住的鸟儿拨光毛,用细藤子穿成一串串,当晚撒上花椒、辣子、盐巴,挂在火塘边的木柱上,慢慢地烘干,到了种荞的日子,再取下来食用。据说,到那时,全寨子人一齐炸起雀干巴,可使那些侥幸逃脱的害鸟,嗅到自己同伴的气息,再不敢任意遭踏庄稼了。

仡佬族祭山节

  贵州安顺市普定县一带仡佬族祭山活动,从古至今都是在农历的三月初二或初三日举行。

  主持人于祭山前三天,每天晚上提着灯笼用讫佬语高声呼请祖先三遍,初二或初三中午上山前再请三遍:“天官地官请来受供;老祖先、地盘业主请来受供;在外做官的、做买卖的、作客的各辈祖先请回来受供。”同时,要为祭山准备一头猪、一只雄鸡、一只未生过蛋的母鸡、一小方块猪肉、一碗米饭、一壶酒,茶叶和花椒共五钱作供品。祭师自带未沾过牛肉狗肉的碗筷共十四副、一只黄牛角和一个马勺等作祭具。

  到了祭山场,祭师用桦叶树的枝叶在山神前搭盖起一间小凉亭,用芭茅叶制作一把小扇子,然后将所有供品、祭具等物摆在凉亭前。两个祭师向十四个碗里斟酒之后,各持一只鸡,开始祭山礼仪。参加祭山的人排队跪在山神前,祭师开始唱“祭山词”,连唱九遍,直至猪、鸡杀死交牲后,跪着的人才能起来。

  交牲时,祭师呼天官、地官、山官、祖先、地盘业主、神灵来享受祭品,然后用刀在猪、鸡头上示杀,主持接过刀把猪、鸡杀死。祭师将猪、鸡的血染在敬供的山神上,随即唱“交牲词”。待主持人把猪、鸡整净,将生内脏及煮熟的猪头和鸡交给祭师。祭师将其摆供在凉亭里供山神,再唱“交牲词”。之后,主持人将猪、鸡内脏煮熟盛汤分给参加祭山的人喝,每人一碗。待祭师向大家高喊一声:“戛务当美!”(喝汤之意)大家齐端汤喝。

  送祖先。祭师唱完“送祖词”,将所有供品每样撒少许在山神前(意为给祖先留送鲜包),随即放炮,祭山仪式结束。参加祭山的人就地共餐后,分散回家,祭山活动结束。

  祭祀时,禁止女性到场,禁说汉语,禁有孕妇或未满月的人家参加祭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祭山节  祭山节词条  
茶文化茶道

 禅茶一味:茶是有德之物

禅茶一味:茶德三说 “茶德”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刘贞亮的《茶十德》,首次概括了饮茶对身心、精神的多种功效。笔者在撰写一篇有关茶道的论文时,比较茶道与茶德关系,梳理出...(展开)

茶文化茶道

 喝茶就像恋爱、需慢慢品。

在合适的状态下,遇到一泡合适的茶,与合适的人相伴共品,是一种幸福。已故女作家三毛曾说过:喝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微风。也有人说,爱情的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