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智能手机偷走了我们的什么?

文:邹根生 丨 壹心理专栏作家

在写下这个标题后,我告诉自己:我们不要总是说科技工具有多么不好——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高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从卫星、高铁,到电脑、手机、GPS定位,等等。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想指出,它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负面影响——这并不是智能手机的错,而问题出在使用者的使用方式上。

写作本文的目的也只有一个,探讨如何更好地使用智能手机,以更好地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过上一个人性的、健康的、快乐的、富有创造力的生活。

本文略有些长(共3800余字),但我对此并不会感到抱歉——因为我写完后认真的审阅了一遍,发现非这些文字不足以表达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并且我诚挚地邀请你,在读完全部的文字后再对它做出评论。

畅销书作家、时间管理研究者Ray Josephs在他的名著《一天25小时》中曾指出,电话是时间的窃贼,并提出了如何有效地防范这一窃贼的若干建议。那本书真是一本有关时间管理的绝佳书籍。如今,在时间窃贼的队伍里又多了一员猛将,那就是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的——智能手机(有人戏称之为“贴身保镖”)。

智能手机在极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却也容易控制我们的生活。在不经意间,它悄悄偷走了我们的时间,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削弱了我们的创造力,甚至毁坏了我们与家人的共处时光。

1. 注意力

可以做个极简单的试验。当你坐在办公桌前,你将手机放在你面前或桌子的一角,保持手机的开机状态,然后你开始做工作——处理文件、写方案或者思考问题;在另一种情形下,你将手机关闭,然后做以上同样的工作。试试两种情况下你的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工作效率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不愿意将手机关闭(或者说你不忍心这样做),你也可以试试较为温和的做法,比如将手机放在桌下的抽屉里,而不是眼前,或者把手机调为静音状态。比较一下,你的注意力会发生什么变化?

打一个比较俗的比喻,智能手机对我们注意力的危害,就像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对一对缠绵的情侣正要上演一场激情戏的危害那样。如果你想要完全享受一场性爱,你必须将电话机的音量调成为零,或者像有人做的那样,索性将电话线拔掉。

事实上,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我已经实施将手机放进抽屉的做法一段时间了,我从这样的“断舍离”中获益良多。与此类似,如果你打开电脑想要专心写点东西,你可以考虑坚决不登QQ等聊天工具。必要的“断网”,可以迅速帮助我们恢复极大的注意力。

2. 创造力

我们知道,无论对于年轻人,还是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拥有蓬勃的创造力是多么令人羡慕!它也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时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创造、创新更是时代的主题。然而,我们真的表现出创造力了吗?我们发挥了自身的创造力了吗?

如果我们没有极大的专注力,何来创造力?创造力往往是那凝神静想的一刻迸发出来的,是个体对自然、对世界、万物的思索与探索中产生的。你很难想象,一个全车厢的乘客毫无例外地都在看手机时,人们的创造力会被完美的激发出来。

相反,如果人们即使在路途中,也在冥想,在阅读,在思考,或者与身边人亲切地交谈,或许这可能更像一个容易催生出创造力的氛围。

前总理温家宝曾对社会的文化氛围寄予期望:“如果我们这个国家在城市、在地铁上能够看到青年都拿着一本书,我就感到风气为之一新。”他坚定的认为,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3. 与家人的高品质陪伴

手机,在意象对话心理学里,它代表的是社交。当然,它还有很多其它功能,比如学习、游戏、浏览信息等,但是最重要的确实是社交功能。我们每个人当然都需要社交,与别人建立或维持关系,交流信息,与客户谈业务,约朋友打球,给父母打电话等。

然而,即使是社交,也需要我们投入注意力。比如,当你与一个朋友约定在网上聊天时,他却一心两用,一边与你聊着,一边干点别的,你的感受会如何?(聪明的你,通常是能感受到的!)

当智能手机成为我们生活中每时每刻的必需时,我们与家人的共度时光就会受到极大的破坏。比如,一家人共进晚餐时,你的妻子或丈夫,或者你的业务繁忙的老爸,手机的信息提示音不断响起,有时他(她)会跑去看手机,将你和你其他的家人晾在一边,你的感受会如何?

再假想一下,如果一个在外闯事业并且小有成就的儿子回家探望父母,可是在家的日子里,时不时地会被智能手机带来的信息所扰,不能全心陪伴年迈的父母,这时父母的心中又该作何感想?

4. 宁静的心与对生活本身的享受

根据Psychology Today报道的研究,社交媒体的重度使用跟自恋倾向有关联。加拿大约克大学的一项研究追踪了18-25岁的Facebook用户,发现Facebook的用户最可能具有自恋倾向或缺乏安全感。而美国密苏里大学、夏威夷大学以及圣玛丽大学的另一项研究表明,频繁使用Facebook的夫妻,其夫妻关系并不理想:比如遭遇背叛、分手和离婚。(以上参考引用了壹心理文章《社交媒体对我们的心理究竟有什么影响?》)

在我看来,频繁地使用智能手机,不仅没有缓解我们内心的焦虑,反而是使它们增加了。对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必定会扰乱我们内心的宁静。

你不妨再次做个实验:在你休息的某一天里,你试着将手机关掉一整天,然后安排你一天的生活。我几乎敢保证,你的内心宁静的程度提高了——但有一种情况除外,就是你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这样做只会迅速增加你的焦虑——你开始亲近自己,关爱自己的内心,做一些自己想做却一直没去做的事,比如毫无打扰地看一场电影,全身心地与家人在一起,看一本“无用的”历史书、或者《隋唐演义》、金庸或张爱玲的小说,甚至读读《诗经》或者近年来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又或者邀约朋友激烈地打一场球,喝一顿酒,然后像陈涌海那样高歌一曲《将进酒》……

这些,你是否有点久违了?

在一天当中的某些时候,在一周当中的某一天,或者在一年当中的某些日子里,我们离开手机并不是不能活的。我们不仅可以活下去,而且可以活得更好,思想更清明,心情更愉悦,更懂得从简单中享受生活。

5. 与陌生人交流成为朋友的机会

当我们在火车上旅行,或地铁里上下班时,如果我们只是习惯性地掏出手机,与自己的熟人圈子通过手机上的社交APP联络,我们的旅行生活实际上乏味了许多。其实,我们可以打破坚冰,开始与陌生人聊天,享受面对面交流的乐趣,以及认识新朋友、获取新信息的快乐。

美国诗人惠特曼曾写过这样一首题为《给你》的小诗:“陌生人!假使你在路过时遇见我,并且希望对我说话,为什么你不能对我说话呢?而且为什么我也不能对你说话呢?”

我经常会想到另一位伟大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诗:“有一次,我梦见我们大家是不相识的;醒来后,才发现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我觉得,他道出了对一个理想的人类世界的憧憬。有时我想:如果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形成对陌生人微笑或者表示友好的习惯,我们这个社会就仍然不够温情,人类的精神就仍然需要改善。

6. 孩子的安全与性格发展

对于年轻的父母、家有幼儿的爸爸妈妈们来说,如果在带孩子时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又多了一些复杂的情况。

据人民网报道,《2014年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中显示,有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经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这两类加起来就有近7成的父母在陪孩子时使用手机

我经常会观察小区里的妈妈们在带孩子时是否在看手机(这不是因为我有什么癖好,实乃本人是个创业奶爸,也经常带孩子出门)。有一天,我终于发现爷爷奶奶们带孩子的好处来——他们专注的程度整体上来说比妈妈们要高得多,至今我还没发现带孩子时看手机的爷爷奶奶!

有一次,我注意到一个三岁女孩子的妈妈,我与她聊天中得知,她说自己带孩子时几乎不看手机,只是把手机带身边,但她的手机在外面是不能上网的。我也确实看出她对于孩子的专注来。我对她的行为表示赞赏。她对我讲述了一个邻居的故事:一个妈妈带着五六岁的儿子出门,妈妈在看手机,儿子推着自行车出门,竟摔倒在楼梯上,摔成重伤!真是令人痛惜!

另一件惨剧发生在前不久的深圳,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在家里的卫生间里玩水,竟一头栽进了水桶里,而他的妈妈在客厅里看手机,当她发现孩子时,孩子竟被溺死了!

这些由于看护人在带孩子时看手机而造成的安全上的隐患,的确是容易演变成事故的。即使不发生安全事故,对孩子性格上也有负面的影响。目前已有一些文章对此加以探讨,在此不加赘述。

当本文行将结束时,妻子向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材料,说是有一组漫画,每张画都表现了孩子不能得到父母全身心陪伴的苦恼,最后,孩子充满无奈地说:“唉,要是我能变成爸爸妈妈的手机就好了!”

有人可能会说,我是做微商(或其它类似工作)的,我一天24小时开机都是为了工作。这种24小时开机状态,对我们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对此,FT中文网的专栏作家卢克·约翰逊曾撰文提醒道:“由于永远在线的移动设备,使得人们难以将家庭生活与工作分开。”而如果家庭生活与工作总是不能分开,显然人们的心理就不能很好的放松,长此以往,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是不利的。

其实,即便是做微商靠手机联系业务的,也并非需要时时去刷屏,或者去查看信息。有一篇文章题为《想要效率?适当放下你的手机》(来源:世界经理人网站),副标题是“一个微商创业者的自白”,在文章的一开始,作者刘明伟先生这样写道:“做微商,自然希望大家能把时间花费在手机上。但是现在,有必要,也不得不将为大家敲醒警钟,请适度放下你手中的时间杀手。”并且提出了以下的时间管理方法,我本人十分赞赏。分享在此:

“无论你是不是做微商,是不是以手机沟通的相关从业者,都应该适当放下你的手机,反思目标,落实高效。

“从今天起,尝试先把这些社交APP打入冷宫,每天额定一个时间,去查看,去过滤,去筛选有效信息。其他时间专注做你本该做的事情,相信你将不仅仅收获的是效率的提升,还有成就的快感。

“(只有)时间才是你最重要、最宝贵的工具,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免费工具。使用得当,你就是人生时间管理的艺术大师。”

还有一种现象:即商业的发展、企业对利润的追逐有时会以人们的健康为代价,比如传统的烟草业。因此,在我看来,一个有良心的企业不会这样做,它们要增进人们的福利,而不是摧毁人们的福祉。刘明伟则对此直言不讳:“靠网民的不良习惯及不良方式换来的行业生长是不道德的!”

美国的史蒂夫·帕弗利纳曾撰文《你能连续多少天不查看电子邮件或社交媒体?》,其译文刊登在壹心理“聪明人的个人发展”心理圈上。它也让我受益不少。强烈推荐对时间管理有兴趣的读者进行延伸阅读。

亲爱的读者,不管你怎么看,我是把下面这句话奉为锤炼我们心智的锦言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语自《礼记·大学》)

本文由 壹心理专栏作者 邹根生 所著,版权归壹心理所有,所有的独家文章未经正式授权不能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 susan.liao@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智能手机偷走了我们的什么?  偷走  偷走词条  智能  智能词条  我们  我们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手机  手机词条  
综合

 心理危机酿成富豪自杀

2008年财产估价90多亿美元的德国富豪阿道夫·默克尔在疾驶而来的火车前跳下站台自杀,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他的商业王国陷入财政困境。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澳洲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