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什么喜欢给别人贴标签?

  我们常常通过贴标签来对一个人进行大致的判断:这个人是"情歌王子",那个人是"夜店女王",知识丰富的人叫"百科全书",长得好看的叫"哈尔滨吴彦祖",美女都是"宅男杀手",大叔都是"中老年妇女的偶像"。在这个时候我们似乎都把一句俗语抛在了脑后:永远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蒙蔽。即使是"洛丽塔",内心里也有可能住着一只"红太狼"啊。

为什么会贴标签

  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得从心理学界的神兽说起。首先是巴普洛夫先生摇铃,然后给小狗食物,狗得到食物会分泌唾液,经过30次重复后,单独摇铃的声音刺激就可以使小狗流口水。

  然后是斯金纳先生把鸽子放进一个装有按钮的盒子里,鸽子只要按中其中一个钮,就给它一点食物奖励。无论鸽子在拿到奖赏前做了什么动作,它们总会找出一种模式,有时候是逆时针360度跳两圈啄按钮,有时候是顺时针跳一圈啄按钮,它们会不停地重复那动作。因为它们相信就是这一系列动作让它有东西吃。以上实验对托尔曼的老鼠也适用,它们与桑代克的猫、科勒的猩猩等一起并称心理学界的(倒霉动物)神兽 。

  连神兽都会通过某种模式来认识世界,何况是给它们贴上标签的人类。“模式识别” 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我们找出模式,找寻事物的关联性,并赋予其意义。而贴标签,用最快的速度将人和事归类,就是人类运用“模式识别”认识世界、进行社会交往最便捷的手段之一。

标签的作用

  在感情里接二连三受伤的人,可能会偏激地认为异性没一个好东西;只要看到某人在网上给政府说好话,就会认为他是水军、5毛党……虽然这些标签很有可能是消极的刻板印象,但我们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把身边的人贴上一个个的标签,带给我们的好处无疑是巨大的。

  我们每天要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即使拥有着生物界最强悍的大脑,也早已不堪重负,而贴上一个标签,就相当于我们把握了一个人最核心的特质,这个特质有可能是一个人的特长,也有可能是他的不足,或者和他本人的兴趣爱好相貌阅历等等相关,可以说对于我们人生剧本中的大多数群众演员来讲,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到此为止就已经足够了。

  但是总有一些我们需要深交的人,一开始我们也许会根据自己的印象给他们打上一个或几个标签,随着交往的不断加深,标签也会逐渐的增多,渐渐的,我们发现,仅仅通过标签已经很难对他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舍弃已经形成的标签,全面的去了解,用心去感受对方。

  举个例子,刚入学的时候,看着对面床上带着眼镜其貌不扬沉默寡言的南方小伙,你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很"文静"的孩子。可是随着相处日深,渐渐的一股不可阻挡的"闷骚"气息就从他身上散发出来了。当你们一起翘课去网吧的时候你赫然发现他竟然就是CF里赫赫有名的"成都狙神",你对他的崇敬就多了几分。到了考试周,你发现他平常虽然经常翘课但是功课也丝毫没有落下,简直就是"资产阶级大学霸"啊。到此时,你感觉到,随着了解的深入,用标签来描述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因此你也不得不重新开始全面的来打量自己的这位室友。

标签可靠么

  我们形成的标签固然便捷,但是也使我们的认识过于片面,往往仰赖于表象,缺乏深刻的了解。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我们给人贴的标签具有一定的可信性,一般来讲,不同人对于同一个人所形成的印象是趋于一致的。但是这种准确性也仅仅是比随机水平高而已,如果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人,我们自然也不会轻易用标签来进行判断

    Andrei Cimpian 等人在2010年的实验研究揭示了关于标签形成的真相。实验是这样的,参与者被随机分到了“接受标签组”和“标签推广组”。两组参与者都要对生活在一个假想荒岛上的各种新奇动物种类进行推理判断

  比如,在 “接受标签组”里,你先被告知“70%的红太狼都是浓妆艳抹的性感女狼”,然后问你是否同意 “红太狼都是浓妆艳抹的性感女狼”?大部分参与者都同意了。而在“标签推广组”,实验者会先告诉你“红太狼都是浓妆艳抹的性感女狼”,接着让你推测“大概有多少红太狼是浓妆艳抹的性感女狼?” 参与者平均估计90%的红太狼是性感女狼。

  这就表明,只要70%的动物具有xx属性,人们便认同“某动物都是xx的”这种标签判断,而当人们被告知“某动物都是xx的” ,人们会认为90%的动物都具有这种属性!

地圖炮就是典型的貼標籤行爲

  当判断对象更特殊或者更危险时,Andrei等人发现,人们对标签属性的判断比例甚至从70%降到了50%。比如,当实验者说“有50%的灰太狼是会吃人的 (危险属性)”或者“50%的懒羊羊头上都有一团大便形的头发(独特属性)”时,参与者便会做出“灰太郎都吃人” 以及 “懒羊羊都有一团大便发型”的判断

  类比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就是,某女生交往过的两个男生中,有一个是人渣(危险属性),她就很容易得出男人都是人渣的判断。所以,尽管有些标签在归类时证据并不充足,可一旦标签被默认,标签的属性却极容易被推广到标签下的所有个体。

有效的利用标签

  幸好,人们这样的偏激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研究者使用了绝对化的语言。当研究者不说 “都是” 而用 “大多数”时,上面的标签归类结果就不适用了。

  为啥这样?因为大脑爱偷懒啊,它总在寻找捷径去认知世界,而贴标签可以简单快速地把抽象概念与具行为联系起来,结果便催化了我们的种种以偏概全。

  虽然标签使我们对人的认识太过粗糙,但是这也是确实存在不可避免的,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的人际关系愈发复杂,不可能对每个人的认识都面面俱到。既然别人对我们的认识有可能只停留在标签上,为什么不主动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呢?以一个友善的守信的态度来面对别人,给自己建立一个好的标签,这样在人际交往中才能无往不利。

作者 / 落雁戏飞鸿,經壹心理編輯編撰

2013年9月2日壹心理打卡學習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为什么喜欢给别人贴标签?  别人  别人词条  标签  标签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喜欢  喜欢词条  
综合

 青少年厌学心理 ​

(1)青少年儿童厌学心理的表现与特点 学生厌学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欲望,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感到无能为力,看不到目标与希望。有四个特点:第一,对学习...(展开)

综合

 如果看不到未来,还要不要付出

有人问了我五个问题,我都一一回答了。但是不管你问我什么,不管我说了什么,除了能让你略感平静,其实没有别的意义。 —— 有人问我,如果看不到确定的未来,...(展开)

综合

 依赖与反依赖的双重奏

题跋:心理学中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一切言行和心理变化都发生在种种关系中,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获得关系中的某些东西。——Psy525.cn关系就是一切,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