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身边的梵高们——精神异常者的绘画

身边的梵高们——精神异常者的绘画【转自《心理分析》2015年第一期“文心雕龙”栏目】

    上苍造人,在造出我们这些所谓正常人之外,还造出了一定比例的精神异常者。异常,是一个事实,但请不要贸然对这个事实做价值判断。异于常人,不是劣于常人,相反可能在某一个重要方面优于常人。在常人眼中,是上苍的笔误,跳出常人的狭隘眼界,你会发现原来是上苍的神来之笔。

——周国平(哲学家)

     绘画是心灵的表达,不管出自谁人之手。最初涂鸦般的几幅画作,描绘的可能是鹿或牛,或装扮成鹿或牛的人,留在了原始的岩洞和石壁上;在这古朴的意象中,凸现的是人类深远的想象力和古朴的心灵气息。 心理分析中的原型意象与积极想象,本来便受惠于患者的启迪;精神异常者的原生画作,也是内心深处的涌现与表达。

——申荷永(心理分析师)

      画作,是有魔力的:色彩背后,有情感在激荡;笔触之上,闪耀着灵性的光芒。再也没有什么,能像一幅用心的画一样,原始而赤裸,直抵灵魂最深之处。

      今天,我们是幸运的,不必去巴黎、伦敦或是纽约,无需经过某个私人藏家的许可,在这里,我们就有机会与这样一群人、这样一些作品对话。这是一群和梵高一样,被上苍深深眷顾,同时又被其狠狠惩罚的灵魂。那些忧郁、狂躁、猜疑、欣喜以及所有的痴妄、愚钝、偏执、幻想,即使正常的我们,在夜深时的梦境中,在高烧、酒精、药物的影响下,也会有类似或者相同的体验。不同的是,天亮了,梦醒了,烧退了,酒精和药物的作用衰退后,我们会从混乱的幻觉中抽离,继续我们的生活;而他们,则会继续待下去,甚至迷失在黑暗里、梦境中。

而我们需要怀着悲悯和敬意,走近他们。在这些不加掩饰,未曾防御的色彩、形状和线条中,侧耳倾听,细细分辨,静静体味,那些放大的情感、扭曲的世界、颠倒的红尘、缭乱的相思。

     疯子和天才,此端联接彼端,都是上苍唯一的艺术品。

     真实和虚妄,谁是谁的本体,谁又是谁的镜像,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存在与理解。

画作一:头痛与胃痛

作者:杨安妮       年龄:33岁     诊断:按监护人要求不公开

作品介绍:作者自述想表达头痛和胃痛时的感觉,闪电一样的符号表示很刺痛,画中间椭圆形的是药片。

心理点评:明亮的,尖锐的色彩,一种清晰的痛楚呼之欲出。颜色太多了,情绪太多了。胃是承载情绪的器官,年轻女性常发的偏头痛则常常和被压抑的性欲有关。这激躁与克制并存的青春,那大喜大悲的起承转合,那些不能说的秘密,最终只能通过胃和头部,通过躯体,做些隐晦的表达。中间的小药片,紫色,红色,黑白灰,也许会带来些安慰和治愈。

画作二:母爱

作者:陈志伟      年龄:不详     诊断:按监护人要求不公开

作品介绍:以房子、 树木和人为主题

心理点评:这是母爱,母亲和女儿密不可分,仔细看,她们像两个连体婴儿,她们长在一棵树上,暖暖的红、棕、黄包裹着她们,一颗颗爱心环绕着她们,女儿的手臂拥抱着母亲,手却如锯齿,如爪,细看很是狰狞。而在最底部,在树根的地方,一个宛如冰封的世界,有尖刺,闪电的形状被封闭在其中,一种冷冷的,被冰冻的攻击性。然而,无论怎么样被压抑,被限制,它是存在的。所以,上面的暖意和融合,有些岌岌可危了。有些母爱是滋养,有些母爱是葬送,有些母爱打着滋养的名义葬送,而表面上的和谐怎么也压制不住孩子潜藏的恨意。难怪诞生的春,会裹挟着那么强烈的伤。

更多图文内容请见《心理分析》2015.01

转自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论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梵高  梵高词条  异常者  异常者词条  绘画  绘画词条  身边  身边词条  精神  精神词条  
综合

 一颗伟大的尘埃

 很喜欢犹太民族的一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字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的是“世界为我而造”。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为人处世...(展开)

综合

 爱,不是飞蛾扑火

太爱一个人,会给他牵着鼻子走,动辄方寸大乱,如被魔杖点中,完完全全不能自己,从此,你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没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你以他为中心,跟他在一起时,他就是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