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心机婊”为什么一定会灭亡?丨原创

心之助(微信:luyuexinli )情感复合和情绪管理专家,帮你提高情商,驾驭婚恋幸福。

文丨卢悦(微博@卢悦卢悦)

(接昨日《看清亲密关系中的各种妖孽》)妖的下场都不会很好,因为一旦进入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你就离开了人的世界,你得到了整个世界,却得不到来自一个人的爱。

而且最重要的是,人和妖最大的区别在于两点:

1、人没有妖术,所以人没有妖那么多才华。比如一个顺利长大的女孩可能不需要发展额外的读心术,也不需要发展那么多蛊惑术,她就是如实地做自己,所以妖总能有神奇的能力抓住人心,但她们最差的就是持久战。因为妖最大的目的无非不是和人发展成人的关系,他们只是披着成人面具的小孩而已,他们想要的是母婴关系——吸血=吸奶。

他们在本质上,没有自我造血功能。因为他们从小就有母爱缺失,如果一个人母爱不足,这就像是一辆车油箱不满还要漫游世界一样,如果他们还要施展各种耗能的神迹,那么他们的能量很容易被耗尽,所以他们会有不稳定的关系,就像是你花园里的花都是从别人家花园里拔下来的花枝组成一样,它们是没有自己的生命力的。

那么说得再深一些,一个人之所以变得妖化,是因为他们的幼年存在遭遇过重大危机,让他们没法相信自己的父母愿意他出生,他们没法对自己的存在拥有足够的意义赋予。

一个人曾悲哀地告诉我,他宁愿自己的父母天天在他耳边唠叨,因为这起码证明妈妈是在意他的。

他不知道为什么妈妈要生下他来。如果他的哥哥没有一度病危,让人担心他活不下去,他这个“备胎”还会不会被生出来?

每个妖精,都有一个不堪回首的幼年。最糟糕的童年莫过于妈妈告诉你,我是多么后悔生出你来,你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负累。当然很多妈妈不会这么说,但如果这个妈妈对于自己做妈妈是不接受的,可能就会传递出对孩子的这种恨,这种恨如果直接表达出来还好,最怕的是不直接表达出来。于是一切的痛苦都在潜意识层面进行了,这就意味着一个孩子总是觉得妈妈的爱是有些虚假和空洞,总有一种暗流涌动。

所有的妖都来自父母的阴影之中,一个家庭中的那些没有阳光照拂之处就是孩子的妖性萌发之所。

2、人没有妖术,所以就必须面对自己的脆弱。妖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无法应对那些脆弱。古希腊的斯巴达人会把那些看上去弱的婴儿杀死,而且从孩子5岁的时候就进行淘汰制——你随时都可能在搏斗中被同伴杀死。如果我们的精神层面也像斯巴达式的残酷,那么一个人的脆弱被暴露之时往往就是他的死期。

但一个人却永远都是有一个脆弱的肉身,他们比妖强大的在于他们的精神生活中,父母养育的环境中,脆弱是可以被接受的。而柔软和温暖则恰恰是妖们最爱的。所以为什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为什么那么多妖都爱书生,不光是因为这书就是书生写的,更因为在情感世界中,百无一用的书生恰恰在爱方面是最吸引妖精们——他们居然可以接受自己的无能,而且也最懂得最柔软脆弱的情感。他们的诗歌就是最吸引那些经历了一次次残酷斗争的妖们的最动人的催眠曲。

因为他们懂得,懂得妖们自己都无法懂得的自己。他们最接近妖们想要的父母——妖精的人生的主题不是妖术的修炼,而是如何散掉它们的功力,成为一个人。

一个人和一个妖最大区别,就是一颗人心。拥有了共情自我和共情他人的能力,这就是人。

所以妖为什么结局往往不好,因为它们是南辕北辙的。它们的法术越高,越说明它们远离了人类的范畴。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大圣归来之魔道篇:在感情中走火入魔是因为什么?》

【尊重版权,转载请署名作者及微信号】

收听卢悦老师《调情师》节目,请下载优听radio客户端订阅。

如果您有原创文章或您看到好文章,欢迎投稿推荐!

由卢悦老师带领的【在爱中长大】情感成长小组正在招募成员!请私信“xinzhizhuxl”了解详情,标明您是在壹心理上看到我们的。(图片为小组活动场地实景)

【心之助】情感复合专家和情绪管理师,陪伴你高效处理情感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inzhizhuxl进行付费咨询预约。帮你拓展视野,发展情感能力,在成长中拥有幸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心机  心机词条  灭亡  灭亡词条  一定  一定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原创  原创词条  
综合

 人前笑人后哭最危险

人前微笑,人后忧郁,像这样的“双面人”被称为“微笑抑郁”。工作压力让不少白领患上了微笑抑郁,以服务业、公关业等窗口行业为主,其中又以女性居多。——Psy525....(展开)

综合

 男人最易出轨的5个危情时刻

 如何防患于未然,预防老公出轨,这是很多女性婚后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尤其是那些驰骋在商场的男人,他们出轨的机会实在太多了。预防老公出轨,女人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展开)

综合

 弗洛伊德是不是伪心理学?

采访:耳朵 | 壹心理编辑这是心理学崭露头角的时代,这也是心理学被广泛误解的时代:书店里的畅销书籍常常被打上“心理励志“的标签;各大综艺节目里也每每正襟危坐着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