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剩男”是择偶梯度效应下的婚恋困境

 近日,国内知名婚恋网站世纪佳缘发布全国首个专门针对“剩男”人群的婚恋状况调研《“剩男”的自白书》。调查显示,文化低、收入少是造成一部分男性被“剩下”的原因,其中49%的“剩男”表示没有房也没有车。 ——Psy525.cn

尽管时过境迁,但传统的观念已然变成集体记忆的一种,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在过往的习俗里,男性择偶习惯往下找,女性择偶喜欢往上找,婚姻的梯度匹配,导致低层次的男性和高层次的女性在婚恋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同样的“剩”字,却隐伏着不同内容:在消费社会中,情感与财富和资本紧密相连;“剩女”多白富美,“剩男” 近半没房没车。

不论是缺少社交机会、没有认识女性的途径,还是不懂如何追求异性、屡战屡败,抑或是忙于打拼、忙于攀爬向上流动的阶梯而无暇恋爱,同样的“剩男”标签背后,也隐藏着错综复杂的单身理由。只不过,在固化思维的驱使下, “剩男”往往被塞进一个共同身份之中,开始一段相似的命运,接受相似的对待。

面对所谓“剩男”,人们通常会快速地进行扁平化归因,要么是经济上的“条件不好”,要么是文化上的“眼光过高”。正如著名女性社会学家、北京大学佟新教授所言,当人们习惯用财富来衡量一段生活的好坏,并乐于在文化上建构这样的标准时,对阶层地位的追求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庸俗而乏味。

与“剩女”一样,“剩男”都表示自己很“着急”,但是却“缺乏行为”。在接受调查的“剩男”中,认为自身条件不好、没有勇气谈恋爱的占到48%。在通往婚姻的道路上,人为地架设了一道经济条件门槛。作为一个新鲜出炉的择偶标准,“恋爱起步价” 的喧嚣尘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民生诉求。

“剩男”也好,“剩女”也罢,说到底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建构。在标签论的裹挟下,人们往往将其视为问题青年,用异样的目光、嘲讽的风气来面对“剩男”。不论是工作,还是房子,抑或是车子,现实的经济条件与情感阶层化相结合,成为制约许多“剩男”的“紧箍咒”。而如何平衡外在的结构性压力与内在的情感焦虑的关系,是摆在“剩男”面前的现实问题。

对于大多数“剩男”来说,终究有“脱光”的一天。一方面,“剩男”要提升在市场中的机会和地位,努力实现经济层面向上的社会流动;另一方面,整个社会要在文化上消除社会排斥,对“剩男”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责;多一些尊重,少一分歧视。只有双管齐下,“剩男”的生活图景,才会多一些阳光。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梯度  梯度词条  择偶  择偶词条  婚恋  婚恋词条  困境  困境词条  效应  效应词条  
综合

 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

许多同学应该都还记得联考前夕的焦虑: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几个志愿,甚至于一生的命运从此改观!到了大四,这种焦虑可能更强烈而复杂:到底要先当兵,就业, &n...(展开)

综合

 不是所有工作都是事业

聪明的老板都希望员工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因为这样,员工会真心喜欢自己的工作,不会过于计较物质上的得失,而会满足于心灵上的收获。 ——“激情像浆糊一样,可让你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