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充气雨衣》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1

文中的小林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小林遇事认真思考,不断实践终于发明了充气雨衣。想一想生活中有什么不便,你想怎样改进它?

王露说:“因为我们的书包很重,我想发明充气书包,只要给书包打上气,书包就能飘在空中,另一端栓一条绳子在手上。”孙家乐说:“我想发明自动化垃圾桶,只要把垃圾扔进去,它就会自动氧化,这样空气就不会被污染了。”可惜,铃声打响了,孩子们叹息道,我说:“没关系,那就写下来吧。”

请听,发明可真是多:有的想发明新式衣服,天热会自动吹冷气,天冷会自动出暖气,有汗可以排汗,排出的汗变成水就可以洗衣服了;有的想发明变色衣,只要按下按钮就会变颜色的衣服;有的想发明电动彩笔,这样上美术课就不用总是把颜色笔换来换去;有的.想发明多功能笔,还有的想发明发明温度床,可随冷热调节温度,这样冬天不用热水袋,夏天不用吹空调破坏臭氧层……

这个环节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语文。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2

《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将识字教学放在显要的位子。执教后,我的总体体会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读”的特点,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探究相关问题,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读以默读为主,轻声朗读为辅。

为了抓住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我有意突出了识字教学的成分,占了一定的教学时间,由于识字任务较重,如果按个个教学、分别强调的方式,不但会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我安排了三个小组不同的识字任务,再交流记字方法。由生字到生词再到课文中的句子,指明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在此基础上,将单个生字放入词语个句子中,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识字环境,同时又能达成记词读句的目标,从课后反馈可以看出,识字教学还是收到了应有的成效。学生的参与面也较广,大多数学生在识字环节中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

我还在理解课文内容适时指导朗读,学生很容易读破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能有效克服难点。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落实,学生在字词句的收效是明显的,但我忽视了课堂效率问题,也即所花费的时间与相应成效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点对提高效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后,经同事点评,我觉得在字词句方面应该加以整合,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比如,在学生充分地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通过读句的方式检查字音和朗读,可以节约很多教学时间,不至于仓促地进行后来的环节。

除了识字环节体现出了明确的意图,最后的拓展环节也同样体现出明确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充气雨衣的发明联系到身边的事物,启发思考,想一想。但因为时间仓促,这一环节并没有得以充分地展开,草草结束,没有收到该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学的遗憾之一。这反映出我在预设时,存在思维狭隘性,思路不够开阔。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3

小林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学习课文后,说一说小林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呢?他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当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他就积极开动脑筋,连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小林一直在想啊想,并从徐徐张开的裙子和吹气的救生圈上受到启发。实用的充气雨衣终于制成了。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自己解决。

在教学最后,我说:“你们生活中有遇到问题的吗?”孩子们提出了很多,用一个小朋友说:“我每天系红领巾,我都系不好,我想发明一种带拉锁的"红领巾,只需一拉,问题就解决了。”我马上启发说:“就有这样的领带,叫易拉得。”这孩子真聪明,能结合自己遇到的问题,来动脑筋思考,看来每天系红领巾,也确实成了他的一大难题。但愿他能按照这一想法来试一试。由此,我想到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确实有许多孩子,红领巾系不好,带在脖子上,不美观。如果真的发明了易拉得红领巾,这一问题不就解决了。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4

《充气雨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课文中“我会认”的字14个,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按归类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方法识记,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识字这一环节。本文较长,重点抓住“小林遇到几个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默读和快速阅读。由于长句较多,学生读起来有些困难,在朗读展示时学生的情绪比较低落,直到“复述”这一环节,学生才“死灰复燃”,活跃起来。可能自己高估了学生,把课文只设计了一个课时,知识点过多,也有关系。自己从三个方面设计了朗读,旨在通过朗读感悟“小林爱思考”的道德品质和“勤实践”的人文素养,从“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这一环节上有了体现,虽然学生在朗读时不是激情饱满,但感悟还是很深刻的。

《充气雨衣》这篇课文是一片激励学生动脑的科普故事,小林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学习课文,主要让学生围绕“你觉得小林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让他们自主读文,找出相关句子进行交流。文中的小林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当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他就积极开动脑筋,连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小林一直在想啊想,并从徐徐张开的裙子和吹气的救生圈上受到启发,实用的充气雨衣终于制成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自读后于好朋友交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自己解决,再抓住相关句子分析、交流,学习使用比喻句。

在教学最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们生活中有遇到问题的吗?”引导学生从充气雨衣的发明联系到身边的事物,思考生活中哪些东西改进一下就能让我们是用起来更方便。学生大都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用具,比如多功能文具盒、受访时刻桌椅等等,思考探讨的积极性高涨,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设计想法。如时间充足的话,能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让他们来一次即时设计写话,及时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今天上《充气雨衣》,用两个课时来上。这篇文章比较长,要认的字比较多,涉及前后鼻、翘舌和形声字。生字教学按照“检查预习、读文、写字”来进行,因为这课没有要写的生字,所以读文的时间比较长,这也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做铺垫。但是在花了比较充足的时间默读课文,同桌轮流读课文后,请同学回答“小林是怎样发明充气雨衣”这个问题时,很多学生都回答不出来,只有几个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回答一部分,但是说不出发明充气雨衣的全过程,即:原因、经过、结果。于是我再把问题细化:下雨时穿上了普通雨衣的小林遇到了什么难题?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难题的?大部分同学把小林制作充气雨衣理解为发明,而忽略小林是一直都在思考“有无一件雨衣不会弄湿裤腿”这个问题才会从“旋转起来的裙子”和“塑料救生圈”这两件事产生灵感从而创造出充气雨衣的。可以说“粗知故事大意”这个教学目标是达到了的,但是本单元要求的“动脑、动手,善于观察,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这个目标却没有达到,还需要再花一节课来让学生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来达到这个目标。

感觉这节课放手得太多,引导做得不够,比如可以创设图画情景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大意——“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够,高估了他们,而且要求也过高。课后跟樊老师交流,樊老师也认为要求学生说出“充气雨衣是怎么发明的”这个要求是拔高了,最多十来个学生能说出就可以了。不过事实上只有三个同学能大概说出来。

《充气雨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它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动手发明创造的叙事性的文章。文中主要讲了讲了穿着雨衣的主人公小林在雨中淋湿了裤腿。为了改进雨衣,小林苦苦思索。他从张开的裙摆、塑料救生圈上得到启发,发明充气雨衣的故事。

这是一篇很有教育与启发意义的文章,通过一个故事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遇到问题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努力地学生传达这一道理。由于我是第一次讲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纰漏,当然我也通过这次讲课经历收获了很多。现将自己在此次授课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这堂课在以下几方面相对来说还比较成功:

一、注重字词学习

《充气雨衣》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要求认识14个生字,这些生字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让多种识字方法如:组词、换偏旁、造句等来帮助学生识记生字,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的课堂表现也比较积极。

二、启发学生学会在课文中找答案的方法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所提的问题大多都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提醒学生在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正因为这一提醒学生在回答后面所提问题时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准确地答案,说明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一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清晰

这篇课文我基本按照故事的进展从小林“想”“做”“看”三方面入手进行问题设置及课文的讲解,对课文的脉络把握较为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其次,本次授课的不足之处表现在:

一、课堂时间分配不太合理

在此次讲课中,我没有很好的分配时间,特别是在讲解生字时要求学生换偏旁识字时花费的时间较长,这也导致了在课堂的后半段时间里讲解课文时时间有些不够用,也使得原本设计好的内容有一些没来得及讲解。

二、教师讲解过多,师生互动较欠缺

可能是第一次讲课的缘故,我在讲课时说的话太多,总结性的语言过多,花费了很长时间。其实很多话应该是启发学生让学生回答的,都由我自己说了出来。这种做法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利于调动课堂的气氛,这应该也是后半段时间学生积极性下降的原因之一。其次,由于我在课堂上说了太多不必要的话,使得教学所需的时间拉长,这也是这篇课文用一课时剩下一点内容没有讲完的重要原因。

三、临场反应能力差,灵活性不足

由于是第一次上台讲课,刚开始的时候心情有点忐忑,脑袋有点乱,这就导致了在学生提出“冒充”这一词时,自己反应迟钝,没有及时给予学生肯定的答复,出现冷场现象。这同时也说明了我的课堂准备还不够充分,授课时的灵活性还有待提高。今后要加强练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学生读课文的次数较少

由于本篇课文篇幅较长,长句较多,学生读起来有些困难,但我在讲课过程中因为时间把握不足,所以讲解课文进度稍快,这样就使得学生读课文的时间减少,对课文的一些内容可能没有深刻的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向学生讲授知识时,我应该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然后再回答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在讲课过程中有些急躁忽略了这一点,以后要多加注意积极改正。

五、课堂言语表达等讲课能力有待提升

虽然在讲课之前做了几次试讲练习,尽可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但是真正到了讲台上时说话还是有些不流畅。分析其原因:首先,第一次讲课有些紧张,使得自己在说话时考虑的东西有点多,顾此失彼,造成了此种现象的发生;其次,自己的练习次数还是有点少,在准备时忽略了一些细节,当学生提出自己未曾考虑到的问题时就出现言语不流畅的现象。除了,课堂言语表达能力,我认为自己讲课的“台风”也有待提高,在此次讲课时,我感觉自己在讲课时显得有些拘束,不够大方,说话的声音也有些小等。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讲课过程中需要多加注意并积极加以改正的地方。

这节课是我首次登上讲台向四十多名学生讲授知识。由于紧张、生疏、粗心等方面的原因使得这节课出现了诸多不完美的地方。这些缺点与不完美提醒着我必须更加认真、更加真诚地对待教学工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必须努力改正以上缺点,吸取教训,取长补短,以更好的姿态站在讲台上。

通过这次讲课经历,我对教学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仅仅是把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才是教学的目的;(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一些良好的心理品质,如:细心、耐心、爱心等;(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还未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使讲课内容形象且具体以便于学生理解。

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仅靠我们现在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改正缺点,学以致用,以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5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同学每天10到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考虑、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同学的体力和智力,使同学对知识发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新课程积极倡议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同学从自身的视角动身用自身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我在教学略读课文《充气雨衣》时,本文要求认读生字16个,假如依照以往的方式教学这些令人难记的生字,小朋友们一定会觉得头痛。我一改往日的.角色,让小朋友分组学习,采取自身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学习兴趣,有的小组选出了一名小老师教他们、考他们;有的小组互相出字谜记生字,有的小组编顺口溜,如学“暑”字,有个小朋友是这样编的:太阳底下有来者。有的小组采取“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学习……轮到小朋友汇报时,他们个个兴趣盎然,俨然一位小老师,而且学习效率也很高。看来,让同学在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可以让他们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可促进他们的发展。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6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识字14个,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按归类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方法识记,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识字这一环节。在理解课文上,我重点抓住“小林遇到几个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默读和快速阅读。由于课文长句较多,学生读起来有些困难,在朗读展示时学生的`情绪比较低落,于是在感知课文内容时我设置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怎么了?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什么?

3、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又是怎么样的情景?给了这么一条线索学生能条理清晰看到了课文的脉搏,在复述这一环节时,学生的发言有了一种锋回路转的感觉。自己从三个方面设计了朗读,更在于通过朗读感悟“小林爱思考”的道德品质和“勤实践”的人文素养,从“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这一环节上有了体现,虽然学生在朗读时不是激情饱满,但感悟还是很深刻的。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7

《充气雨衣》这篇是略读课文,主要讲小林细心观察生活,勤于动脑动手发明充气雨衣的事。我鼓励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文章较长,量较大,字音不易读准,字形也较复杂,因此识字中注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识字,并安排生动有趣的读书和巩固识字的活动。如:“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这样针对本课字形复杂,字音难记的特点,采用多种复现方式,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质量。

在感悟课文时,对于小林遇到的难题,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学中以此为凭借,进一步培养学生遇事用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的有效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课文时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成了统领全文的一个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如果一次没读懂,可再次默读思考。同时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再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通过这样的指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勇于实践的好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8

一、教材简说

小林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默读课文后,可让学生想一想,小林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呢?我感觉他有些像前面出现的阿切尔,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当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他就积极开动脑筋,连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小林一直在想啊想”。正因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从徐徐张开的裙子上得到启发,马上动手做。但是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解决了张开的事又出现了收不拢的事。也因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从吹气的救生圈上再次得到启示,他又动手完善了雨衣。在爸爸的帮助下,实用的充气雨衣终于做成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

本课作为略读课文,没安排写字任务,只要求认识十四个生字。识字量较大,字音不易读准,字形也较复杂,要注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识字,并安排生动有趣的读书和巩固识字的活动。

“充、粘、差”是翘舌音,“剪、旋、联”是前鼻音,“充、泳、棒、囊”是后鼻音,要引导学生读准。特别是“膝”不要读成“qī”。

本课形声字有“嘿、泳、膜、胎、剪”等,可利用其表音表义的特点识记。“差”可与“着”对比识记。

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教材中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儿”不能告诉你,就去请教“字典老师”。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二)朗读感悟

本文较长,要充分利用默读速度快的优势读书。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识字,在默读中感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小林遇到了什么难题?是怎么解决的?”这个问题,读书、思考、找答案,抓住“看”“想”“做”三方面,使学生了解到小林遇事能用心思考,不断实践。

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没什么深奥的地方,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我们却没有去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更没有动手去改进它,这就是小林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可以安排小组讨论:你佩服小林吗?为什么?

可参考下面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自学。

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了什么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2.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3.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读好小林三次动脑思考的句子。

(1)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2)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3)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三)积累运用

1.“按音起名”。引导学生给多音字“缝、假”用不同的读音组词。

2.做“找朋友”游戏。出示词语“慢慢”,课文中有两个词的意思与它相近,快找出来,让它们三个成为好朋友!(徐徐、渐渐)

3.课文中有三个带问号的句子,看谁能最快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

4.建议积累以下词语:表演舞蹈优美旋转称赞

联欢会展览会徐徐张开渐渐模糊五颜六色

(四)实践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为语文园地的交流展示活动做准备)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不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课题:充气雨衣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解决。

2.检查生字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卡,“开火车”读。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相互讨论不理解的词义。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课件。

课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5.思考、讨论。

(1)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

(2)怎样才能使设想变为现实?

(四)朗读品味,表达情感

1.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组内赛读。

3.出示课件(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指导朗读。

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五)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

2.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六)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动手做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9

《充气雨衣》是一篇很有教育与启发意义的文章,通过一个故事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遇到问题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这堂课中,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注重字词学习

《充气雨衣》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认识14个生字,这些生字的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在教授时用归类识字的方法记住一些比较简单的字,重点去识记几个比较难记的字,如:“旋、囊”等。在此环节中,由于方法多样,学生表现得很积极,教学效果很好。

二、注重课外拓展

在对文本分析之后,我又做了适当的拓展,展示小林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学生们知道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借机引导,发明离我们并不远,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我们一样可以成为小小发明家。此外,我还搜集了一些其他的发明作品,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的科技创新。

三、课堂问题处理灵活

本次课的导入与我所设想的并不一致,但我觉得我做到了灵活的处理。通过郭家玥同学的问题引入对本文的学习。这次的处理方式与之前遇到类型情况所采取的处理方式相比有很大的进步。

本次授课的不足之处表现在:

一、教案所涉及的内容并未完全在课堂上呈现,比如有一个环节是学生分享交流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授课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说出更好解决被雨淋湿的方法后,直接向他们展示我所搜集到的一些创新作品,这样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说话机会。

二、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在授课过程中,我感觉到我所说的话有一些是多余的,有一些是不明确的,还有一些在其根本上存在错误,这些地方是我以后需要改进提高的。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10

课结束了,我苦苦思来,有这几点感受:

思考的两个问题:

1 、如何保证学生主动参与,保证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参与过程中学生的智力活动,情感体验,交往情况,发展状况。

2 、怎样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新课堂提倡“生成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新的教学策略,捕捉亮点,让智慧闪烁光芒。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不变的.呈式,更不应该是僵化的模式。教学过程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应遵循思维认知的曲线。

思考中明白:

1 精彩的课堂教学在于学生学得精彩,而不在于教师讲得精彩。

2唤醒了对自我教学实践的不满,看到了自身与别人的差距,危机感增强了,是须“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时候了。

今后研究的重中之重:

1 、苦练钻研教材基本功。如果教师都走不进文本,不知其意,其主旨,指导学生时就会有偏差、有失误。

2 、课堂调控的艺术。《青蛙看海》一课的教学带给了我方方面面教训和启迪,我要以此为起点,以此为压力和动力,削枝除叶,抓住主干,不求表,但求质。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11

小林究竟是男孩还是女孩?

请大家先看二年级下册第16课《充气雨衣》两幅插图,请大家判断一下,图中的主人公小林究竟是男孩还是女孩?

当我在教这篇课文时,我们班的小机灵陈毅突然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叫了起来:“老师,我知道小林是个女孩子!”有些学生马上举手说:“不对,小林是男孩子。”我一听,愣了一下,因为从来没有为一个人的性别进行过争议。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请学生说理由。陈毅说:“你们看课文的插图,一看就知道小林是个女孩子。”有些学生仔细观察了插图,也说:“真的,你们看,小林的刘海那么长,男孩子谁留那么长?”一个学生说:“就是,你们看她的刘海和旁边那位撑伞的女孩子的差不多长。”我仔细一看,觉得他们说的还真有道理。又有一位男同学说:“还有她穿的鞋子是红色的。一般,我们男孩子都不大穿红色的鞋子。”这时,我们班的班长龚瑶说:“老师,我们不能光看插图,主要要看课文。课文中用的"都是单人旁的‘他’,说明小林肯定是男孩子。”他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多数人的赞同。顿时,教室里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于是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不仅会读书,还会仔细观察插图,并能有自己的看法,非常好。老师觉得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回家之后我们再查查资料,还可以将我们的疑问向编辑叔叔、阿姨提出,好吗?”大家都说好。

课后,我和学生们查找了有关资料,发现文中的小林确有其人,原名叫林恒韬,是北京市打钟庙小学四年级学生,是男孩。于是,我把材料给全班同学看,并和全班同学一起给“人教网”的责编发了一个帖子,给本文的插图提意见,期待他们的回复。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放手让学生自学。板书课题:充气雨衣。提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充气雨衣的发明者是怎么想与怎么做的?

抓住两个问题:1、小林在发明充气雨衣时,有几处绝妙的想。2、小林想到后,是怎么做的?带着问题带着笔学生开始细读课文。

在自学的基础上,小林想的地方有三处。一是躺在床上想:抓住“改”字。二是问题又来了,抓住“叠”。三是心想,抓住“代替”。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出来。而第四自然段中,“随着优美的乐曲,看着裙子像花伞,然后联想到雨衣。这是小林小发明的动力。而且这一句的"语言文字上,写得相当不错,因此,我就着重抓好这句的教学。

同样的方法,完全放手让学生找出两处“做”。再标出动词。在小组里合作讨论交流。汇报反馈时,小结出:想就是动脑,做是动手,然后回到单元主题,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思考多实践这样才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一堂课也就将这篇文章结束下来了。我上完了,感觉很轻松。我相信学生也是。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13

上课时,我按这些预设,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课上书声朗朗,语文味很浓,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当然,从这节课中也暴露出我平时教学中的诸多不足,现反思如下:

一、这节课的成功之一在于我一改过去常用的串讲法,采用了诵读法进行教学。

以往教学,总是担心学生不主动的去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阅读古诗文,教学中老是不敢放开,非要让学生字字落实不可,因而较多的采用串讲法,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讲到底。这种忽略学生主体的.作法,结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老师累,学生烦,课堂枯燥,教学没有实效。诵读法作为一种传统但又有效教学方法,对古诗文的教学尤其有效。“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白知。”“心潜于一,久而不移,而所读之书,文章接连,血脉贯通,自然心与理会。”诵读的过程就是由口入心的过程,逐步深入理解作品的过程。以诵读法教授古诗文,自然、亲切,它兼及了文章的内容了解、感情体会、特色把握,甚至兼及思路、情调、风格等内在美的感悟、欣赏。在这节课上,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多种形式的读贯穿全课,要求学生在读准、读顺、读懂的基础上读出诗的味道,读出作者的形象,读出自己的感悟。整节课书书声朗朗,效果极好。

二、这节课的成功之二在于我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摆正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除了上面所说的用诵读而不用串讲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在三读质疑这个环节上,我让学生读出疑问,读出思考,通过学生的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较好的理解了诗意。学生的质疑,有不少出彩的地方,比如有个学生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从诗的最后一节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那种推已及人,宁愿自己挨冻受饿也希望天下寒士尽欢颜的那种崇高的精神,但诗人为什么在第二节时竟忍心骂那些小孩为盗贼?”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我一般不轻易表态,更多的是让学生来解决,只有在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我才适时用多媒体展示出本课的有关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杜甫的困窘,从而解决学生的疑惑。整节课我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引导者这样一个地位,教学问题的落实始终由学生来完成,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学生学习兴趣高,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14

教学反思一】

《充气雨衣》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主要讲小林细心观察生活,勤于动脑动手发明充气雨衣的事。我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在感悟课文时,对于小林遇到的难题,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学中以此为凭借,进一步培养学生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的有效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默读课文时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成了统领全文的一个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如果一次没读懂,可再次默读思考。同时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再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通过这样的指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勇于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反思二】

《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将识字教学放在显要的位置。执教后,我的总体体会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读”的特点,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探究相关问题,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读以默读为主,轻声朗读为辅。教学中,需把握的一个主方向是,这是一篇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应竭力克服科学课的影子,突出语文性。

(一)抓住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我有意突出了识字教学的成分。

由于识字任务较重,如果按个个教学、分别强调的方式,不但会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我设计了闯三关的识字环节,同时交流记字方法。

由生字到生词再到课文中的句子,指明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在此基础上,将单个生字放入词语个句子中,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识字环境,同时又能达成记词读句的目标,从课后反馈可以看出,识字教学还是收到了应有的成效。学生的参与面也较广,大多数学生在识字环节中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我还在理解课文内容适时指导朗读,如“换好游泳裤,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学生很容易读破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能有效克服难点。

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落实,学生在字词句的收效是明显的,但我忽视了课堂效率问题,也即所花费的时间与相应成效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点对提高效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后,我觉得在字词句方面应该加以整合,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比如,在学生充分地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通过读句的方式检查字音和朗读,可以节约很多教学时间,不至于仓促地进行后来的环节。

(二)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从充气雨衣的发明联系到身边的事物,启发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过改进变得更加方便。我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学生也能积极地思考,不会因为所列用品离自己太遥远而失去思考探讨的积极性。

但因为时间仓促,这一环节并没有得以充分地展开,草草结束,没有收到该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学的遗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气雨衣的发明,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可改进的事物,忽视了指导学生交流身边已经得到改进的用品,也即学习课文后,能逆向联系生活实际,逆向的体验可能会给带去更深刻的体验。这反映出我在预设时,存在思维狭隘性,思路不够开阔。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爱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重点难点】

学会默读课文;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默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样?下雨时,需要带什么雨具?

2、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过什么样的感受?

3、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课题《充气雨衣》。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通读全文,学习生字

1、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卡片认读生字。

⑵ 按归类认读生字:让学生找找翘舌音、平舌音、后鼻音;找找同偏旁的生字。

⑶ 游戏识字:

听音举卡片;送信游戏;开火车扩词游戏;

⑷ 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先认读,再用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涂出。

⑸ 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的。

⑹ 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评价。

相机教学多音字:“缝”和“假”。

三、默熟课文,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

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

3、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 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 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 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 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③ 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⑶ 夸奖的句子:

嘿!别提多棒了!

四、情感升华

1、复述“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

2、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3、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激励语: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想 旋转起来的裙子 想 塑料救生圈

? → (板画) ? → (板画) 称赞

做 雨 衣 做 充气雨衣

(板画) (板画)

【作业布置】

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识字14个,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按归类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方法识记,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识字这一环节。本文较长,重点抓住“小林遇到几个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默读和快速阅读。由于长句较多,学生读起来有些困难,在朗读展示时学生的情绪比较低落,直到“复述”这一环节,学生才“死灰复燃”,活跃起来。可能自己高估了学生,把课文只设计了一个课时,知识点过多,也有关系。自己从三个方面设计了朗读,旨在通过朗读感悟“小林爱思考”的道德品质和“勤实践”的人文素养,从“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这一环节上有了体现,虽然学生在朗读时不是激情饱满,但感悟还是很深刻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充气雨衣》教学反思  雨衣  雨衣词条  充气  充气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教学  教学词条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推荐度: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推荐度: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