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论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中的一条,大意是将完整的信息分成碎片吸收。后现代主义发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身为21世纪的学生,我们可以说是生来便缝上一个后现代主义的信息世界了。

现代生活应是离不开碎片化的,微信,微博,互联网……均为碎片化生活的典范。那么,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碎片化生活是有益于人还是无益于人。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碎片化生活定有着些许益处。曾在报纸上读到过一篇文章。题目曰为《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资料的苟活》。文中提到,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许多人已然放弃原先的搜查资料途径,转为直接使用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什么?正是因为大数据或是说碎片化生活的效率着实比传统生活更高,这也更能迎人们逐渐加快的社会节奏。

不过纠其而言,有效率一定代表着有效果吗?过快的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过大的信息量。《庄子》中有话云:“吾生也有涯,其知也无涯,以有涯而度无涯,殆矣。”如此多的信息量只会使人活得更累。并且,大信息量不一定代表着大知识。作一个假设,如果你如今一天面对的网上信息量是原先书本信息量的四倍。你以相同的时间吸取了同原先相比两倍的信息量,而书中有

二分之一的有用信息量,网上却只有四分之一。由此可见,你以较以往更高的速度吸收了一样的信息量,剩下的一半你只能盼望,这无疑是无效果的。

另外,碎片化生活让我们的认知过于肤浅。可能是随手在网页上翻翻得到的一篇文章,便能使我们对事件有一个大概的认知,这种认知无疑是粗陋的。拿我自已举个例子,我也曾在网上读到过些许有关历史文章,当时我很快对其中的人物大加指责,后读了正史之后,才明白其中有着更多的隐情,原先言论意还是一个误会。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正是碎片化文本的材料不可考证,而又常受人们待见的缘故。上下均不知晓,只晓中间部分,又怎能进行深入的悟读呢?

卢梭在其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中写到:“人类这物种已老,可人类终还幼稚。”书籍在语言文字的诞生可以说是把原始人类带入了一个旧碎片时期。人脑的思维深度远少于刚进化时期的,人们不再需以抽象思维思考,而只需拿具体思维遍察了。现如今,我们处于一个暂行崭新的碎片化时代,原先的具体思维也不再太多使用了,人脑的思维便又向后迈了一步。

终究,我们无须辩别碎片化是好是坏,不同时代的人必拥有相异的生活方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论碎片化生活  碎片  碎片词条  生活  生活词条  论碎片化生活词条  
初三作文

 一路有你

一路有你,我的青春就有一双五彩斑斓的翅膀!小时候,有一双手,一双厚实的大手替我阻挡前方的狂风暴雨:帮我斩断一切阻碍;为我推倒一座座绊倒我前进的高山……它牵着我满...(展开)

初三作文

 如果我有一只画笔

人生难免有着太多遗憾,太多无法记忆却美好的事物。而,如果我有一只画笔……如果我有一只画笔,就有许多愿望得以实现。我是一个爱景的人,爱山水,爱鸟兽,爱虫鱼,爱自然...(展开)

初三作文

 书也会说话

一本书静静地躺在桌上,你听见它的倾诉了吗?书的声音,要用心才能听到。有一段时间父母因为工作忙无暇照顾我,便将我托付给了爷爷,之后我来到了丹江,这个对我来说陌生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