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清末中国边关辽阔疆域被英强占史况

  一、我国对高黎贡山以西国土管辖的历史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作为西南边陲的云南其历史也是悠远弥长,根据维西文史资料记载:“明朝以前,西藏吐蕃地方王朝与云南南诏国就为争夺怒江以西这片土地的管辖权而多次发生战争。”元明清三朝在边境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朝前期在滇西北建立了三个长官司,其中怒江甸长官司管辖了怒、俅两江流域及其以西的地方。

  明朝中后期,丽江木氏知府,向西藏地区的吐蕃地方政权展开了辖地争夺战,前后经历几代人,断断续续历时一百多年,将吐蕃占领去的滇西北大片土地夺回。当时吐蕃称木土知府为“木天王”。木知府在夺回的土地上屯兵留守长期驻防边境地区,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木、吐辖地争夺结束后,木知府的一支军队就驻防在狄满江(今独龙江)边的洛木当(窝门)。当时这一带领土归属维西岩瓦女千总禾娘的祖辈管辖。

  到了清朝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正式设置维西厅,维西土司女千总禾娘执掌地方事务,维西厅辖区西到狄满江流域,南到江尾拉打阁,北至纳卡达(肋巴罗)山脊,东接西藏咱玉(今察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中央政府正式委任禾娘管辖维西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禾娘后人因瘟疫流行无一人幸免全部死亡,这片土地划属土千总喃珠兼管,喃珠辖管维西厅后励精图治又将这一辖区南部扩展到拉打阁以下的核桃林一带村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喃土司后裔退出碧罗雪山以西,原怒、俅两江流域及其西部的管辖权。维西厅通判付鹤又将这片国土交给土把总王国相(即叶枝土司王嘉禄的祖父)管辖。

  1885年英殖民帝国吞并了缅甸后,对中缅未定界地段,虎视眈眈一直抱有侵占的野心,1900年1月英政府派遣军队,入侵我国滚马、次竹、派赖等地,试探清政府的态度,但清政府置若罔闻。1902年英政府正式派兵强占了高黎贡山。1911年至1912年两年间英国军队先后强占了中国版图所在的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流域,坎地以东,高黎贡山,担当力卡山以西一大片区域。

  1912年(民国元年)辛亥革命成功后,爱国将领李根源为了收复高黎贡山以西的领土,组建了怒俅殖边队进驻怒江。殖边队第三中队长何泽远曾率兵进驻俅江以西,但由于当时国民党军内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何泽远被赵翰派人暗害,经营滇边疆域之大事就此搁置。到1914年英政府在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流域,坎底以东,高黎贡山,担当力卡山以西所侵占地域建立了行政机构,设官治理,并以强迫收缴中国政府颁发的伙头执照,以毁灭中国治理该地区的遗迹和证据,还阻止怒族和傈僳族头人到该“怒管俅”地区收“俅贡”。同时英政府还组织人马在该地区修筑道路,登记户口,征收门户。在板丫山以北高黎山主峰上私立界桩9棵(48-56号),在通向福贡的道路上密设岗卡,断绝福贡与所属怒“管俅”地区的联系。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回国翻越高黎贡山途中炸毁了英国政府派人私立的两棵界桩,1946年杨文榜司令离开福贡率领部队翻越高黎贡山向中缅未勘定的边界挺进。到达俅江渴腊配后,派孙建庭北上进入独龙江方向,调查情况,宣传爱国思想。孙建庭在途中因病死在未勘定的边界地区。杨文榜在中缅边境的行动,被占领缅甸的英国政府人员知道后,拍电报给国民党中央政府。提出强烈抗议,蒋介石得知后,打电报给宋希濂查办。宋希濂命令杨文榜立即从俅江边界撤回。杨文榜痛心疾首放弃经营中缅边界的夙愿,撤回福贡。

  1948年缅甸脱离英国统治宣布独立,缅政府重新对该地区英私立界桩进行了修整。1956年缅方派人由坎底到福贡亚水死姑和四区木克基、一区米峪查看英国私立的界桩,到1957年5月止,缅方先后两次在未定界,中方管辖的马吉司锅和一区米峪重立新界桩,并刻定编号。1960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南争北证”的方针,以中缅友谊为重,把高黎贡山以西过去中缅未定界时,中国政府管辖的迈立开江,恩梅开江流域及江心坡等地让给了缅方,促成了以高黎贡山顶峰为界的局面。

  1961年10月3日签订了《中缅两国政府关于两国边界的议定书》明确地规定了两国的边界线。中缅边界线上竖立了界桩,从尖高山向南和向北顺序编号。尖高山为南北两段的中心点。向北为1-47号,向南到东南端南腊河和澜沧江(湄公河)汇合处为1-244号。

  福贡与缅甸边界线上有29号、30号、31号、32号、33号小型单位的钢筋混泥土结构界桩5棵,边境线全长105。358公里,贯穿福贡县上帕、鹿马登、利沙底(现石月亮乡)、马吉四个乡。

  二、中国滇缅边境领土被英国侵占之史况

  1757年6月23日英帝国对印度发动了普拉西侵略战争,印度沦为英殖民地。英国为进一步扩大殖民统治的势力范围,于1824年至1885年对缅甸先后发动了三次侵略战争终于吞并了缅甸,并于1886年划归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1272年马可波罗游历云南后,撰写了《马可波罗游记》,西方人殖民之野心由此发轫,而中国西南亦为其所重视。英国占领缅甸后将侵略矛头指向与缅甸接壤的云南,这样中缅关系就变成了与英属缅甸的关系。1869年英国人牯泊游历中国,归抵印度首都加尔各达,将其游历日记交印度政府作决定政策之参考。印度外交部将日记出版,此书为英帝国向外发展史之重要记述,牯泊在此书中提出:

  (1)开通四川商路,由扬子江入口转西康,云南边境之野人山地带,将货物运到伊落瓦底江流域。

  (2)将八莫至大理间商路开通后,云南输出的土特产品与仰光入口的纺织品交易,并无害于四川之商路。

  (3)设使中国政府被诱胁而被允许开辟重庆为自由商埠,则可以重庆为中国西部之中心,再加以水陆交通之便利,则沿路之农副产品及矿产品均可予取予携。

  (4)牯泊还注意到西藏每年要由四川输入团茶价值约六百万磅,而以金、银、羊、羊毛、皮货、药材等为兑换。英国政府不能不积极运用进一步政治手腕,使印度茶在西藏销,以代替华茶。

  以牯泊上述之结论:开通西康之商路一方面可连通缅甸八莫至大理的铁路,可控制云南,一方面又可打通四川与扬子江上游英国的势力范围,同时又垄断西藏的政治经济。牯泊在我国的游历实际是对西南边疆进行军事、政治、地理环境,物产资源,开通商路等多方面的考查。

  1876年(光绪二年)英国政府为打开中国“后门”实现入侵中国西南边疆的野心,借口“马嘉里事件”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中英烟台条约”,从而取得了“商定通商章程”以及派员“在滇游历调查的权利”。从此英、法、德三国以私人探险之名派出数十起探险队到我西南边疆游历探险、调查。而英国私人的游历者尤多就初步打开中国的后门,实现了入侵中国西南边疆的野心。1886年(光绪十二年)英国再次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缅甸条约”。条约五款中议定“因缅甸每届十年间有派员呈进方物成例,英国允由缅甸最大之臣每届十年派员循例举行,所派之人应选缅甸国人”。条约另一款又议定“会同勘定中缅边界。其边界通商事宜,亦应另立专章”。此条约为中英对于缅甸有约之始。缅甸是中国之藩属,称臣纳贡。从理而论密支那以上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流域,包括坎底,江心坡,他戛,片马各地是归属中华版图之疆域,以英占领缅甸时英国人之记载,及自述之证据“密支那以北之领土英国无发言权”。但英国当年侵占缅甸得之甚易。固对“中英缅甸条约”然卒未实行,且以霸权之势屡藉划界侵略我滇边领土。

  1891年英国侵略者借口一个英国人在野人山被迈立开江以西的傈僳人烧死,派兵进占中国内傈僳族居住的野人山,江心坡的麻阳、垒弄等寨,还烧毁了傈僳居住的汉董、户董等寨。1892年英国又派兵侵占了江心坡以南的景颇族、傈僳族居住的昔董,马董等地。清政府看到英国侵略得寸进尺,我国各族人民群情激愤,不得不令驻英公使薜福成与英国交涉滇缅边界问题。光绪二十年一月二十四日(1894.3.1)与英国外相劳思伯利签订了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这个条款的内容十分广泛,除规定英人可以在蛮允设领事,开放蛮允和盏西的商路及货物减税权外,还对中缅界务作全面的规定,其中二十款之第四条关于中缅北段边界作出了如下规定:“今议定北纬25°35′之北一段边界俟将来查明该处情形稍详,两国再定界。这里所说的北纬25°35′是指北纬25°35′,东经98°14′之尖高山。

  此款仅言纬度,不言经度,已暗伏东侵阴谋。但言北一段又不言北至何处止。已暗伏通西藏暗笔。英占缅甸自应按照缅甸原有区域滇边蛮幕土司管辖地为止。按本约所定滇缅南界自尖高山起点中国失地已属不少。二十款之第五条又议定“……中国不再索间永昌(保山)腾越(腾冲)边界之隙地。英国将北丹尼(木邦现为缅贵概厅属地)所划边界让与中国。并允将从前属中国兼属缅甸之孟连,江洪所有缅甸上邦之权,均归中国大皇帝永远管理。英国后于该地区所有权利一切退让”。此款从表面看来有交换利益的性质,但在条款中又以混淆不清的含糊之词证明:“若未经大皇帝与英大君预先议定,中国必不得将孟边,马江洪全地域或片土让与别国。”这为英人强占我国领土暗藏玄机,埋下伏笔。尤其是此约所称,中国不再索问永昌,腾越界外之隙地一语“最为含混宽泛,流弊实多。以后英人之节节侵入,未始非此约为这厉阶然。所谓边界外者应以管辖所不到者为标准,腾永守土官吏途而外,有土司,土司之外有抚夷,抚夷之外有土目,土目之外有各种夷人之山官。若由腾永治域层层推远其管辖地,则千数百里以外。近亦当有七八百里,由于所订之约条款含混宽乏,流弊实多,英人竟深入到距腾城不到数百里,向归土司抚夷管辖的小江流域强占为界。已属不守公法,显悖条约,况约文只指定,腾永边界以外隙地,明明限定腾永二属而英侵占小江流域后反复于小江之东。自称高黎贡山为天然界线侵及大理府之云龙州。丽江府之兰坪,维西厅各内地(现贡山、福贡当时均属维西厅管辖之内地)。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英续议缅甸条约第十款内将与中方以永腾这界外之隙地,作利益交换,应属中国辖地的孟连、江洪、木邦、科于等地。藉口中国不应将江洪地方给予他国的规定。把木邦、科于(即麻栗坝等处)一带我国疆域含糊侵去。实属不守公法,其蔑视公理,横豪自恣益甚。而中国清使大臣刘万胜等划界时漫不加察,也不争,轻与签约,使彼如愿相偿,致成今日燎原之患尤堪愤概,可为浩叹!自1869年牯泊昌议,由西通印后英国为实现打通印、缅穿插云南垄断西藏连通四川扬子江势力范围的目的。许多英国人相继投袂而起,对修筑铁路作了多次不同路线的勘查计划。不少英人努力于滇缅北部的中国领土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勘测工作。

  1890年,Capain,Elliot到迈立开江和恩梅开江流域进行考查。

  1895年Pyince,Hdoyiaus由法属安南(越南)出发经大理渡怒江、独龙河、梅恩开江到达与萨地亚,最后达印度安萨密。此后的十余年间,英国对滇缅北部未定界的中国领土的调查、勘测有所停顿。此间,清政府对西藏和滇缅未定界,中国领土的管辖有所重视01908年底,派赵尔丰入藏。宣统二年(1908)云贵总督丁振锋派中国爱国官员阿墩子弹压委员夏瑚视察怒俅两江边隘。夏瑚以“版图所在寸土必争”的决心,带着队伍由阿墩子(德钦)出发到了贡山,翻越高黎贡山到怒、俅两江流域以西的国土边乔进行视察。夏瑚到一处开诚布公,剀切劝谕.老少妇孺供给常需。委派伙头甲长,给以印谕、赏以银牌、小帽、衣裤、盐、布等项,俾糍其心,使之约束夷众,不准抢杀和买卖人口,各江夷众无不心悦诚服。夏瑚一行直达坎地(葡萄)收管了许多无人管辖的地区和村寨。坎地木王赵伯宰(音译)不仅热情迎接清朝巡边官员和随从,并且还向夏瑚真诚表示愿意归顺大清王朝,接受中国的管辖。可惜的是,当时没有签订下书面的文字协约。

  夏瑚视察怒俅两江以外的疆土要隘,拓展了我国疆域主权的管理,经营,使维西厅管理辖地一直延伸到野人山山脊(又名古门岭)的北段(南段属腾冲、六库和登更土司及盏达土司管辖),夏瑚巡边往返前后经历半年之久,回来时把袁裕才任命为总俅官。夏瑚于当年11月24日回到阿墩子后,写了《怒俅边隘祥情》的调查报告,就如何治理中缅未定界属中国版图之内的国土管辖问题,提出了十条意见,“一是宜建设官长,以资分治也;二是宜添兵驻防,以资保卫也;三是宜撤退土司,以苏民困也;四是宜剿抚吉匪,以除民害也;五是宜筹费没学,以广教育也;六是宜治平道路,以通商旅以也;七是宜广招开恳,以突边地也;八是宜设关守隘,以清界限也;九是宜改征赋税,以裕经费也;十是宜扶置喇嘛,以顺舆情也。”其中在第一条宜建设官长,以资分治中具体说到“拟请于怒江设置直隶厅,将维西,丽江、剑川、保山各厅州县所属之怒江地段悉行划归其辖治。又于俅江设一支县,管辖狄子、狄不勤两江。在狄满,设一支县管辖狄满,脱落两江,其所设之两县,均归怒江直隶厅管辖。”

  继夏瑚之后于1911年(宣统末年)爱国将领李根源调查边地状况后提出了经营中缅未定界西部地区的方案,他说“里麻长官司地尚在恩梅开江以西,将来勘界最小限必须收回里麻,而以迈立开江为界。此根源之所期。”关于怒俅江,李将军道:“怒俅者我潞江(怒江)之两岸恩梅开江内外皆是也。”这些地方都属于要经营治理的范围,其具体方案是“要增设六个行政委员,地点是1、妥郎,2、沧抹,3、上帕,4、落木登(现知之罗老姆登),5、古炭河,6、茶山河。”各设兵百名,各委员直接管带。

  以上历史事实充分说明高黎贡山以西直到野人山山脊,南到拉打阁以下,核桃村止,历来都属丽江府,维西厅管辖。到民国时期上海申报绘制的中国地图,云南边界的未定界仍划到野人山山脊。解放初期叶枝王嘉禄土司家还保存着清政府交与他家管辖这一地区的地图。这说明我国从来未承认过高黎贡山以西,被英国殖民主义者所侵占的我国疆域,是英殖民地缅甸的领土。

  由于中国官员,带着军队在滇缅未定界,中国拥有主权的区域内行施管理经营,此种新情势足引欧人注视。1910年以后英国人将调查队势力由印度的西北转移到印度之东北安萨密北部及密支那以上。为达到由西康走通印度之目的,探查和测量工作首先从恩梅开江入手,及军事占领片马,同时并为独龙河之探险。

  1911年Kingdon、watd以采集生物标本之名到云南澜沧江流域探查。

  1912年12月13日,Captain,Watefield由印度安萨密出发历经高山险阻,来到独龙河,中途因粮食不足不得不返回坎底。1913年正月第二次出发,三月由Ssiyadawdepot带队到达独龙河。河对岸为里麻村落。此地水流湍急,高山积雪。到独龙河对岸必经的一藤桥,因受土人(独龙人)阻挠被折断,英探险队徘徊渡口,不得已徒涉而过,涉独龙河时布里查先拟游泳到达彼岸,游至河中心,因河水汹涌,不胜溺水而死。其余人员因无法渡河到坎底而踅回密支那。事后由维西厅独龙江人捞到白种人头骨一个,即英探险队死于独龙河中之人。

  1912年至1914年由英国政治调查团,及政府官吏,边防官员组成的几个调查团先后到Lobitralley和里麻等地调查。

  1914年Wayd又到恩梅开江为英政府经营片马,他戛探虚实、查情形。欲从独龙河寻Kima,而达西康,因鉴于前探险队员堕死于独龙河而搁置。

  1922年Wayd又从缅甸腊戊出发,经云南荥化(现巍山)大理、丽江、渡澜沧江,怒江经菖莆桶(贡山)渡独龙江达坎底。

  1925年,Wayd放弃探独龙河之路更向藏边出发,由西藏方面过来在怒江与伊落瓦底江之间寻一条分水岭,想联络高黎贡山强作中缅分界。并将北缅与印度安萨密之间的地形加以侦察。

  1926年—1928年之间Wayd在迈立开江,和恩梅开江流域又进行过两次考察。并沿骆驼河直上通狄不拉关,即达Rima。此后由独龙河打通西康之计划已不再过问。

  1931年Wsyd未死心又继续沿伊洛瓦底江上游进行探险工作,为寻求由骆驼江上游,通过北境以连西藏之商路。但在当年英国出版的“东方织机”一书中不再谈西康,西藏之商路。

  英国经过几十年数十次对中国西南边疆修筑铁路,打通印、缅穿插云南联络四川扬子江势力范围,控制西藏的计划对所有不同路线,都进行了探险,考查。

  第一次沿怒江而上,经勘探得到的结论是:怒江不能通航,两岸悬崖绝壁,即开铁路令人绝望。

  第二次,经缅甸及暹罗属。Shan,states,经探拟议铁道线不能到达目的地中国,而放弃。

  第三次,拟议顺澜沧江而上,经探查澜沧江不能通航,建铁路通西藏十分困难遂作罢。

  第四次似沿红河直上:经勘查沿江皆系岩石,沙滩水流急,只有四吨以下小船季节性通航。经对所有不同路线的考查探测后得到的最后归结是:

  (一)仍以八莫至大理入四川一条最为合算,但首先要并吞上缅甸中国滇缅边境的土地。

  (二)由印度海岸已建成之安萨密铁路为起点,北缅至八莫。途经迈立开江,和恩梅开江流域其江心坡为必经之地,约350英里,最终到达西藏。

  (三)修通:由八莫至大理200英理。

  (四)修通:由大理至昆明175英里,总计约1000英里。此路之优点:A直达海口孟买。B连通印度,缅甸与中国西南之云南,西藏。C经过之地人口密度甚高。D经过比较富庶之区域。高过千尺之山、矿产丰富。此路与现有海路比较,由加尔各达,到重庆总计5850英里。若此路修通由加尔各达到重庆只需1000英里。

  英国在1890年至1931年间对修铁路计划的不同路线进行探查的同时,在安萨密北部及密支那以上,恩梅开江与迈立开江流域中间,伊洛瓦江与怒江之间的中国疆域经探险调查队,探寻到坎底后。在此区域内布置势力,将缅甸之边疆测量,达到北纬28°27′,与1911年至1913年英国布置在伊洛底江与怒江之间所测量相接近。对恩梅开江支流独龙河及骆驼河约已测量到28°20′及28°15′固英国此时将边界线定到28°45′。可见界线要如何定,以英方之便利为前提。由于英国之强横无理,不顾是非真理,中缅边境冲突不断发生,边界问题突出了出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缅有2000多公里的边界。出现了中缅边界北段、中段、南段,三个地段的问题。

  三、英强占中缅北段中国边界领土与片马事件

  历史上的中缅北段未定界地区,南起北纬25°35′与缅甸及我国的腾冲相接。北至北纬28°15′左右,与我国的西藏相接。西到东经90°30′左右,与我国的贡山、福贡、泸水等县相接。原中缅未定界北段,密支那以上高黎贡山以西从元、明、清时候起中国政府就管辖着三个土司领地。

  (一)孟养土司地:管理着户拱、坝底、野人山一带。

  (二)理麻长官司地:管理着江心坡全境。

  (三)茶山长官司地:管理着片马、古浪、岗房及小江流域一带的十多个寨子。

  总面积约等于我国浙江省。历史上的片马问题与中缅北段未一定界地区问题紧密相关,这一地区为川滇藏之屏蔽,其形势诚所必争。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十(1898.7.28)英国公使窦纳乐,就中英勘分尖高山以南界线的交涉照会清政府。照会说“上年12月有华官带兵二百多人进入恩梅卡河北境内请转饬该处地方官,于恩梅卡河与萨尔温江中间之分水岭的西境,不得有干预地方宫治理之举。”这所指的恩梅卡河是恩梅开江、萨尔温江就是怒江,中间分水岭就是高黎贡山英国在事实上提出了要以高黎贡山为中缅北段的边界线。

  英国照会所说的“华官带兵入恩梅卡河北境”那是光绪二十年片马、江心坡,普蛮的漱浪、中干二邑为争持盐水,互杀不休六库土司带兵去解决纠纷,说服恩梅开江东西村二十一寨。盐水收为官有。这是中国政府在片马、江心坡地区所行使自己正当的主权。英国为了实现其蓄谋已久的以恩梅开江和怒江之分岭高黎贡山为界的侵略阴谋竟企图诉诸武力。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1900.1)英军数百人和缅军千余人从密支那由东北进入北纬25°35′以北地区,到当时中国管辖的梅角等地,采取威胁、利诱的手段对沿途村寨实行“招安”。光绪二十六年正月(1900.2)这支由英缅组成的侵略军进入我腾越厅所属的景颇族、傈僳族、汉族人民居住的滚马、茨竹,派赖等村寨抢劫掠夺,激起了我边疆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当时派赖寨,甘裨地土守备“左孝臣”和土千总“杨体荣”的土练积极进行了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正月十曰,英方入侵司令采取两面手段,一方面三次派翻译与“左孝臣”、“杨体荣”作虚假合谈说“彼此和好,勿开边衅”,另一方面喑地作军事步防。就当曰晚上,痴戛等地的村寨掠烧一空,威逼附近村寨居民投降。“左孝臣”、“杨体荣”率领土练500多人组成先锋营执刀、戈、予、驽弓英勇抵抗,浴血奋战,第二天下午,因敌人众多,武器精良,各族边民伤亡140多人,其中牺牲80余人,左孝臣身中8弹为国捐躯。

  事件发生后腾越镇总兵“张松林”,署腾越同知,“杨均”派兵援战。英军退出界外到拖角后,腾越厅根据伤亡人数和人名详细造册,致电密支那府,抗议英方派兵烧杀,抢掠中国内地及居民的侵略行为。而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竟致函清政府说“两国发生冲突的地方是在缅甸界内”。并威胁说“边秀迤西倘遇他国兵队,不能不立行驱逐”。此后界务交涉,文牍纷争不绝。英方坚持以高黎贡山分水岭为所谓“天生极妙界线”。企图把光绪二十六年四月初七英国公使窦纳乐照复北京外务部提出的南界既已分定,若循之缅北,自此恩梅卡河与萨尔温江中间分水岭为“暂时从权之界”。将来应由勘界大员先行查情形详报,方能划定实界的“暂时从权之界”后来变为滇缅确实之界。

  清政府坚持不同意英方的要求主张双方派员会勘中缅边界。光绪三十一年二月二日(1905.3.17)清政府委派署腾越关道石鸿韶与英方驻腾越领事列敦在腾越古永街相会,上界查勘。此次查勘石鸿韶坚持应以现管小江边为界。因而应顺小江边直勘至小江源,扳广山。列敦则要由明光河直上高黎贡山,循岭北往西藏,凡水归龙,怒二江者概归滇,凡水归金沙江者概归缅,(注龙江、怒江分别指龙川江,怒江,金沙江,即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恩梅开江,迈立开江)如按列敦提出的要求,实际上要在尖高山以北,以高黎贡山为界。这样片马、岗房、鱼洞,茨竹,派赖等寨就要划入缅境。石鸿韶当然不同意,并出示中国历代颁发的札符及当地人民历年纳税的凭证据理力争。列敦理屈词穷,表示愿由缅甸政府出印洋4000元作为偿命金,交与中国官员转发各士官,以作补偿。再由缅甸政府出印洋1500元以作地租银,授照猛、卯三角地成案,永租片马等地。

  清政府对于这种无理要求当然不同意,这次会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会勘过程中石鸿韶因年老体弱且有烟癖,不能前行。列敦视石鸿韶愚懦可欺,所有勘测,事实上都在中国势力管辖的尖高山以东,分水岭丫口以南,高黎贡山以西打转,这种“会勘”的结果可想而知,不过对“勘会”之图双方注明被此无划定之权不能作划界凭据。列敦勘指之线为“紫色线”,以紫色线标明,从尖高山起过狼牙山,磨石河头,过搬瓦丫口,姊妹山大丫口,茨竹丫口,分山岭丫口,片马丫口,接高黎贡山岭(高黎贡山线)。石鸿韶勘指之线为“绿色线”(图中作绿色线标明)。从尖高山越过狼牙山,歪头山,张家坡,登高良工山。抵九角塘河,顺小汪边至小江源之板厂山止。与列敦的紫色线不同,虽将片马,派赖、茨竹等地划入我国境内,但因石鸿韶只盲目听从现管小江边一语,然而小江边以外的土地却完全置之不顾,为此国人成咎石鸿韶勘界失地,贻误边疆就此革职。

  英国政府根据列敦的报告,要求清政府以“紫色线”(高黎贡山线)为界以便和平商结。清政府则认为,列敦,石鸿韶的会勘“直是分割华境”,因而要求另行派员勘办。此后清政府外务部又提出了“蓝色线”(图中以蓝色线标明)。从尖高山起至石我,独木二河之间,循恩梅卡河至小江西,恩梅卡河东之分水岭帝为止(恩梅开江线)。云贵总督依据洋务局意见提出“黄色线”(图中以黄色线标明),从尖高山起,过狼牙山,渡之非河,登高良工山,接连扒拉大山脊,循山脊北去至小江流入恩梅卡河之处止。1900年清政府总理衙门提出一条“红色线”(图中以红色线标明)。从尖高山起,至九塘河,照石鸿韶原勘抵小江西流转北之处,以北去江流为界,至小江流入恩梅卡河之处止。从而形成中缅北段边界的蓝、红、黄、绿、紫的未定界五彩线图(后称之为,老五色线图),但到清末时期英人提出的中缅北段边界会勘与交涉的范围已经不是五色线图和薜福成“拟与英人分界”的野人山,条约所指,北纬25°35′的界线。而是北纬25°35′以北,属中国管辖治理,由当地土司,土官所世守的地区。英国侵略者,不仅侵占了北纬25°35′以北高黎贡山以西确属中国管理的土地。清政府方面提出的“五色线”中的红、黄、蓝、绿的四线没有一条是划在恩梅开江的以西地区。而英国方面提出的“紫色线”却绕过清政府所治理的小江流域,伸入到中国内地的高黎贡山上。尽管如此中缅北段边界仍未划定,悬案仍未改变。

  光绪三十一年(1905)石鸿韶勘界至片马,令登埂土司整理“团务”为此登埂土司在片马设立分团局,并委徐麟祥为片马团首代土司在片马收杉板税。后因事被土司革职而怀恨在心。宣统二年(1910)登埂土司因杉板税收问题与常期经营杉板的徐麟祥等人发生争执,徐麟祥投靠英人派人到缅甸向英方求援。英国却认为有机可乘,以此为借口无理干涉中国内政,这就是片马事件的导火线。

  1910年11月下旬英国派驻密支那府官郝滋上校率兵1000多人,2000余匹骡马驮运着弹药由弗罗上校指挥到昔董待命,英驻腾越领事娄斯,亦到昔董共同会商侵略事宜。1910年12月26日英方先遣部队百余人驮马50多匹驮载弹药、锄、锤等物资沿恩梅开江迸抵拖角。并在拖角建筑储粮仓,抢修道路向片马迸发。三天后英军大部队2000多人,骡马2000多匹,修路工人,赶马工人400余名也相继来到拖角。并经盐井坝,把仰,毛绞,渡小江至独末,笼蚌,官寨,噬戛,再东渡小江于1911年1月4日到高黎贡山西麓的斤马,设营驻兵,实施军事占领。并分兵驻扎鱼洞、岗房,同时英军焚烧了在片马的汉学堂,赶走了教师姜光耀。强令我边境居民交出我国政府历来颁发的纹符、执照,强行烧毁,威胁边民投降,强征户税,并在我国领土上修路设营建筑炮台。

  英军入侵片马遭到当地傈僳族、景颇族人民的猛烈反抗,在傈僳族头人勒墨夺扒带领下片马各族人民多次进行反英斗争。光绪三十四年(1908)宣统二年(1910)英驻腾越领事列敦曾两次贿赂收买勒墨夺扒都遭到了断然拒绝。这次英军大规模入侵更激起了勒墨夺扒的愤恨,他毅然联络头人姚中科,率领各族边民100多人的抗英队伍身披蓑衣,手持弓驽伏击于古浪寨旁的丛林中,当英军进入古浪大寨时,与英军进行了誓死不屈的英勇战斗,打死了一名英军军官,英军狼狈南逃。

  英军入侵片马的消息传入祖国内地,舆论沸腾,人民纷纷集会,要求清量府出兵,收复失地,云南昆明各地组织“保界会”推举周钟岳,李日垓为代表赴京请愿,要求向英政府提出严重抗议,收回七府矿产。云南总督和清政府都向英国当局提出了严重交涉,但未能派兵前往片马前线抗击英军入侵,而坚持在片马地区第一线斗争的是怒江两岸的傈僳族、景颇、彝、白、汉等族边民,为保卫祖国领土和自己的家园在傈僳头人,土司、管事的带领下组成了400多人的弓驽队,与泸水县所属各土司派出昀民团100多人配合作战。

  宣统三年正月(1911年2月)高黎贡山上的积雪开始融化,各族人民组成的抗英队伍兵分南北两路,向片马挺进。南路200多人经古炭河登上冰封雪盖的高黎贡山直奔片马丫口、片马丫口是怒江与片马之间的主要通道,这时已被英军占领,构筑了工事,私立了界桩。抗英队伍向英军阵地发起了多次冲击,终因丫口天险,先被武器精良的敌人控制,火力镘猛未能突破敌人阵地。

  从北路出发的200多人,深夜冒着寒风踏着冰凌前进。天蒙蒙亮英军巡逻队已挡住去路,抗英队伍中闪出一名傈僳族神箭手褚四来,一箭正射中一名英国军官的眼睛,顿时吼声震天万箭齐发,这突如暴雷般的努吼使英军心惊胆战乱作一团,不得不惊惶撤回片马龟缩起来。这次战斗取得了一定胜利。给英国侵略军队沉重的打击。1911年3月英国开始把片马的大部队撒到拖角,4月14日英国被迫向中国政府发出照会,承认片马、古浪、岗房是中国领土,这是英国入侵片马的第一个阶段。

  当时云南总督李经义欲以武力解决英军入侵片马问题。但因清政府昏庸无能怕挑起边界事端,故不许出兵应战。但云贵总督仍派遣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总办李根源到片马一带调查,李又派讲武堂学员潘万成,王秉均等人到小江以北地区进行查勘。孪根源乔装土人亲历小江流域调查英军情况。并电呈李总督,办法三项:“上策进兵驱逐英军,愿负全责。中策两国派遣大员勘定界务。我惟持定,外务部定恩梅开江‘蓝色界线’为据不能退让一步。下策由部求选退兵后勘界”。李督卒用下策,报由北京政府驻英公使刘玉麟与英外交部交涉。英外交部以本非战领断无撤兵之理由,严厉抗拒。

  由于清政府只提出外交抗议和交涉,英军未遇到严重阻力,因而在占领了片马、古浪、岗房后英国乘1911年底到1913年间,中国处于辛亥革命,清政府旋被推翻的内政动荡之机,向我国管辖的边域扩张势力。先后派兵强占了恩梅开江,坎底以东高黎贡山,担当力卡山以西地区。向北占领茶山地及俅夷地。

  1912年冬在搬瓦丫口及明光,外大丫口私立界桩。在他戛造营房,购军粮,运入大批修路器材兴修由片马通过俅夷地达西藏之路。

  1913年初英军由坎底(葡萄)分兵两路入侵中国边域,一路向东北直趋窝门,木刻戛进入独龙河下游。另一路向东侵入拱路,扩劳铺。这时辛亥革命后成立的云南军都督府派遣第二师长李根一‘源到滇西处理滇西问题。李根源派遣怒俅殖边队由贡山出发进入独龙河下游的乐玉池同英军遭遇双方激战甚烈,殖边队无后援,虽经苦战仍劣势不得不撤回贡山。而郝滋率领的英军控制了片马、坎底等我国的大片领土。

  1913年2月由英兵率喇嘛,汉人及阿普头目分数路入便纳遣采,茶谷河(现福贡亚木对面)等处。建移兵营,扼险要之地。有二股溯狄满江行,似入西藏。

  1913年11月入侵我国俅官袁裕才管辖的驼骆江(现独龙江)一带对各村寨伙头发放洋文执照。

  1914年3月三名英人带队,从人60余名入侵拉打阁,将附近伙头松袜等人擒去勒令交出汉官发的凭照。始行放还。

  1914年12月英国人在俅江方面修筑通道五处。以达怒、俅两江及高黎贡山顶。此间在欧洲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军未能打通由缅进入西藏的路线,就撤军回国,这是英军入侵中国的第二阶段。

  据日本福崎峰太郎著,中华云南马标译的“片马之考察弁言”一文中记载1922年欧战结束,太平洋会议终结。同年夏天,英国即起而再占领片马。择地于九角塘河与小江之合流点以西,建设一大官署,称为(拖角厅)。又于扒拉大山之东麓,修筑坚固之要塞两垒。使与厅署相对峙。更于小江流域东南端之片马地方,设置营舍,又自密支那以东,至中华境界之板瓦(板瓦在尖高山之东南狼牙山之北麓),再由搬瓦北行至拖角厅,筑造一条直线大路。因此直路不但便于拖角与密支那间之交通。英人既可出板厂山之西部,以管理浪速地方。并拟北上而开拓貉貅之地。但因貉貅的土人反抗英人,俅夷(属于云南羔州土司)亦起而拒之,北是英人尚未至收服也。这就是英军占领中国领土片马的第三个阶段。尽管如此,从1900年到1948年的半个世纪以来中英两国一对中缅北段边界和片马问题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也始终没有结果。

  四、中缅中段界务问题与猛卯三角地

  中缅边界中段根据1894年《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约》规定其分界为“循南亳乒而行至南莫分开处,……”。这样云南西部,南畹河和端丽江合流处的三角地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因接近猛卯又称猛卯三角地。自然归中国所有。1885年英吞并缅甸后,不断向云南一侧扩张。云南边境与八莫较近的陇川,猛卯一带地区受到严重威胁。早在1889年猛卯土司管辖的盆干,后崩等寨已被英军占据,接着英军擅自修筑一条八募经我国境内大马关山梁上直通南坎的公路。英国企图以此将猛卯三角地据为已有。1894年在伦敦签订《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约》其中第二条规定“……中国答允英驻密支那府官弗罗上校修八募至南坎各路中,最捷一条大路经南碗河之南中国境内一小段地内”。这段地便指猛卯三角地而言。条约还规定“除中国商民与土人任意行走外,亦可让英国办事官员及游历之人行走”。英国之兵可以随便经过此路,并不阻止,英国改扩建此路,告知中国官员后使可动工办理。这样英国侵略者在造成既成事实之后,又以条约形式,巩固和扩大其在猛卯三角地的权益。

  1897年2月英国侵略者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英滇缅界务、商务条约续议附款》其中第二第规定……南碗河之南那木喀相近有三角地一段西濒南莫江支河及蛮秀岭之垒周尖高山。从此尖高山遵岭东北至端丽江。此段中国之地永租与英国管辖。从此以后猛卯三角地便以“永租”名义由英国强行占领并管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缅甸,猛卯三角地亦为日本占领。1945年在滇西缅北的战斗中,中国军队收复了三角地,一度成立了光复乡,但不久国民党政府在英国的迫使下将“光复乡”撤消。猛卯三角地仍由英占领。猛卯三角地的归属问题,实际上又悬了起来。

  五、中缅南段界务与班洪事件

  中缅界务南段,主要指南卡江起到猛定工隆渡一段边界。其地主要在阿瓦山一带,位于临沧、思茅地区与缅甸接壤处,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大部分是佤族聚居区,阿瓦山区是云南的边境屏障。英国完全占领缅甸以后,不断向云南方向扩张。在1894年签定的《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对阿瓦山区的中缅边界作了规定。其第三条说:“……由此循英国所属之琐麦与中国所属之猛定分界处之江而行,仍随此两地土人所熟识之界线至界线离此江登山处,以萨尔温江及湄江(澜沧江)之支江水分流处为界线约北纬23°20′。北纬23°将耿马、猛董、猛角归中国。北纬23°处边界线即上公明山岭,循山岭向南而行约至北纬22°30′,以镇边厅地方归中国。然后其线山之西斜坡而下至南卡江。即顺南卡江而行约过纬度10′之路,以猛连归中国,孟仑归英国。……”。

  当时所订条约文字实际上只指出了边界的大至走向,内中存在诸多矛盾,难于落实,如约文中的经纬点与分水岭位置的矛盾,与山名实际位置的矛盾,自然界线与行政界线的矛盾等等。从1899年到1900年中英双方对中缅界务南段进行会勘。约文本身的矛盾在会勘中暴露了出来,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吵。结果双方代表先后提出:红、黄、蓝、绿、紫五条分界线(称之为新的未定界五色线图)。英国代表,斯格德提出了一条红色线(自拟线)一条绿色线(拟让线)中国代表刘万胜,陈灿也提出了一条黄色线根据驻英公使薛福成的草图为依据的,(拟划线)一条蓝色线(拟让线)。清政府外交部也拟出了一条界线为紫色线(部京线)。这“五色线图”因为差别较大未能达成任何协议。这样中缅边界“南段未定界”遂被拖延了下来。并导致了班洪事件的发生。

  班洪事件则英国的“缅甸有限公司”对班洪地区炉房银矿的垂涎和掠夺。斑洪地区即使按照未定界的划分,亦属中国管辖范围。

  1934年1月20日英国正规军250人为先头部队,自户板开出,经过孟混,班孔,班答占据户算南大、金厂、炉房等地,构筑工事,建筑营房,接着英军200人入侵班洪。强行督工采掘矿砂。运往老银厂冶炼。英军的无端侵略激起了班洪人民和班洪王的痛愤。班洪王召集卡佤兵千余人保护矿厂以抗拒英人。决心进行战斗。班洪王一面召集民团准备战斗,一面派人分头到各部落送信。召集17王开会统一抗英行动。英国侵略班洪地区的消息传入内地,舆论沸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声援班洪事件的反帝浪潮。在声援班洪人民的抗英斗争中出现了以景谷县傣族爱国志士李占贤为首的“西南边防民众义勇军”组织。李占贤向沿边各县发出组织义勇军的信息。迅速得到各县很多爱国志士的响应。先后有1400多人参加,成立了西南边防民众义勇军指挥部。李占贤自认总指挥官,苏右卿为指挥官。下设6个处。分编5个大队,共有兵员2000多人,义勇军除汉族、傣族人员外还有佤族、拉祜族、彝簇、布朗族人民群众参加。

  5月25日义勇军到班洪边界信呵,得到班洪王和班洪地区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义勇军进驻班洪后,对英军情况作详细调查,根据敌情作了战斗布置05月30日拂晓义勇军5个大队开始全面厦击。义勇军在班洪地区各部落王和各族边民的支持下,经过英勇激战一日,英军败退放弃丫口寨,及上、下班老,退守炉房。于6月6日夺取了炉房,然而终于将英国侵略者赶出了班洪地区。体现了中国各族人民为捍卫祖国领土的不可屈服精神。班洪事件的发生。使中英双方都感到解决中缅南段未定界的迫切性。到1935年双方又派代表并同意由瑞士陆军上校伊斯兰为中立委员参与勘界。然而不久抗曰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全力以赴进行抗日斗争。1940年7月英国却借中国危难之机,趁火打劫。宣布封闭滇缅公路3个月给中国施加强大压力。中国政府被迫于1941年6月18日与英国签订了换文就中缅南段未定乔划定界线(即1941年线)。根据这条界线阿瓦山区约3/4的地区划入英属缅甸。曾经武装抗英入侵的沧源班老地区和西盟西部,南锡河以东一片地方也划给了英属缅甸。而中国只保留了约1/4的地区。然而这条线尚未勘定太平洋战争爆发。于是“1941年线”事实上仍然作为未定界而拖了下来。

  六、中缅界务的最后确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和平外交,和睦邻友好的政策,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的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4年我国周恩来总理参与和制定的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进一步解决邻国关系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了非带有利的条件,因而在解决中缅国界问题的时候,既考虑历史背景,又考虑当前实际情况,确定了互谅互让和友好协商的方针。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签订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1960年10月l日中缅两国签订了边界条约。于1961年1月4日在仰光互换批准书,这样就完满解决了两国之间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强占  强占词条  边关  边关词条  疆域  疆域词条  清末  清末词条  辽阔  辽阔词条  
散文

 荷塘心语

 (1)初夏的荷塘  初夏早上六点,清亮透明的月儿还躲藏在云朵里,懒散得不愿出来,校园内行人稀少。我骑着单车,晃晃悠悠地耷拉着惺忪的睡眼。校园内景色依旧,照样是...(展开)

散文

 那个年代(27-28)

 二十七、借书、买书和“偷书”  我喜欢文学。  早在读小学的时候,我就已经看完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古典小说我是从接触连环画开始的,后来我直接阅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