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理语和理趣 ——钱钟书《谈艺录》读书心得之三

此论题是研究格律诗如何表现理的问题。

诗以蕴含哲理为上。《一瓢诗话》有云:“诗重蕴藉,然要有气魄;无气魄,决非真蕴藉。诗重清真,尤要有寄托;无寄托,便是假清真。”(见《一瓢诗话》第116页)我以为,无论是蕴藉还是寄托都意味着诗需蕴含哲理。

如何喻理?钱先生认为《国朝诗别裁》《凡例》之“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的观点“分剖明白,语意周匝。”可见,钱先生倡导理趣,排斥理语。

然何为理趣,何为理语邪?

二者的区别是十分精微的,需仔细体会和区分。

钱先生举例对理语和理趣的精微之别做了阐释:“常建之‘潭影空人心’,少陵之‘水流心不竞’,太白之‘水与心俱闲’,均现心境于物态之中,即目有契,著语不多,可资‘理趣’之例。香山《对小潭寄远上人》云:‘小潭澄见底,闲客坐开襟。借问不流水,何如无念心。------’意亦相似,而涉唇吻,落思维,只是‘理语’耳。”

试再举两例说明之:

理语之诗:“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邵子诗)据易理,世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至衰亡皆是阴阳的变化。此句诗描写的是,宇宙尚处于混沌状态,即事物将生未生、将动未动的临界点。万物未生而一阳初动。混沌初开,万物将分。是直接说理。


理趣之诗: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此写游览之情态,沿水道而行,不能再进时,便坐下来看云的飘浮起落。此境中寓理:人遇到走不通的境地,可以停下来静观事物的变化。

比较理语之诗和理趣之诗,可以看出:

1、理趣之诗写景,看不到说理字眼;道理暗含在景物之中,需咀嚼、领会得之。如果不加理会,它就只是在写景。而理语之诗,在字面上就摆明了在借景说理。

2、理语是教诲式的,生怕别人不知道;理趣是启发式的,须慧眼识得,须体会始出。前者浅白,后者深沉。前者直露,后者含蓄。理语“涉唇吻,落思维”,流露出说理痕迹;而理趣则把欲表之理暗含在景物描写之中,需体会而出。

3、理语是概念的,诗意一目了然,而很少余味;理趣是趣味的,诗意悟而后得,言已尽而意未穷。有趣味者为有诗味;无趣味者为无诗味!

4、理语是以事拟理,即用形象做比喻来说理,诗中有两个东西呈现,形象和道理。

理趣为即事即理,诗中只呈现形象,理则蕴含其中,需读者自己体会。

我们品诗要区分理语和理趣,写诗当力趋理趣而力避理语。

 

钱先生指出了两种表现理趣的方法——例概和凝合,值得特别关注认真体会。

钱先生说:“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内物显。赋物以明理,非取譬于近,乃举例以概也。或则目击道成,惟我有心,物如能印,内外胥融,心物两契;举物以写心,非罕譬而喻,乃妙合而凝也。吾心不竞,故随云水以流迟;而云水流迟,亦得吾心之不竞。此所谓凝合也。鸟语花香即秉天地浩然之气;而天地浩然之气,亦流露于花香鸟语之中。此所谓例概也。”

例概,朗朗乾坤气象万千,诗人欲赞叹其雄伟壮丽,然限于篇幅字数,不能搜罗万象如数家珍而尽举之,怎么办呢?只能举例以概之。如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江山之丽,罄竹难书。如何写出江山的美丽呢?《鹤林玉露》卷八认为“见两间莫非生意”(天地之间气象万千无非是生气勃勃)。写出了天地的生气,也就写出了江山的美丽。如何写出天地的生气,杜甫以鸟语花香概括之。可见,天地的生气繁盛,杜甫只取了鸟语花香。诗人虽举一漏万,读者却可举一反三、浮想联翩。

简言之,例概就是举例来概括要表现的意境,让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见微知著,一叶落而知秋。

凝合,钱先生援引杜甫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作说明。水流不竞,心亦不竞;云在徘徊,意也在徘徊,物(水流、云)与心谐,此为凝合。我这里试着援引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晚年一心修禅、不问世事,心情宁静,恰逢静夜春山,所见所闻无不静谧,心物相融,默契无二。“桂花落”,春桂细小之花瓣下落无声,犹人之闲雅;“春山空”,春山空无杂景,犹人之心无异念;“月出惊山鸟”,月出产生的由暗转明也会惊扰山鸟,是何等的静谧,犹如人心之闲静。外景和人心契合无间。此乃凝合。

一句话,凝合就是诗人描写的眼前之景和诗人的心境妙合神契。

 

如何作理趣之诗,钱先生曰:“理趣作用,亦不出举一反三。……不泛说理,而状物态以明理;不空言道,而写器用之载道。拈形而下者,以明形而上……”

1、以简驭繁。即理趣诗需以一当千,要言不烦。

钱先生说:“夫言情写景,贵有余不尽,如万绿丛中之著点红,作者举一隅而读者以三隅饭,见点红而知嫣红姹紫正无限在。其所言者情也,所写者景也,所言之不足,写之不尽,而余味深蕴者,亦情也、景也。试以《三百篇》例之。《车攻》之‘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写二小事,而军容之整肃可见;《柏舟》之‘心之忧矣,如匪澣衣’,举一家常琐屑,而诗人之身份、性格、境遇,均耐想象;《采薇》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写景而情与之俱,征役之况、岁月之感,胥在言外。”钱先生所举之例,都是以小见大,以一当百、当千,找到最能反映全体风貌特点的特殊事物来着意刻画,激起人们更多的联想,收意在言外之功效。

2、写具象以寓抽象。写具象就是钱先生所说的“状物态”、“写器用”、“拈形而下”,寓抽象就是钱先生所说的“说理”、“明理”、“明形而上”。诗人在诗中提供的是具体的事物和状态,把欲说的道理隐含在其中。但不可不知,诗人的目的正是通过具象告诉人们抽象。具象寓抽象的诗重蕴藉,有寄托,余味醇厚,耐咀嚼,我们读它如品香茗、如饮佳酿。但万一读不出它的言外之意、味外之味,只读得眼前情事,当下景物,也不妨碍其绘声绘色。这样的诗即是好诗,是诗之上品。

注:钱钟书《谈艺录》是研究格律诗美学问题的,我认为其它文体可以借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钱钟书  钱钟书词条  理趣  理趣词条  谈艺录  谈艺录词条  心得  心得词条  读书  读书词条  
散文

 暮春观海

 我是在暮春时节随着旅行团来到日照市观海的。  日照位于山东省东部,是一个海滨城市。我们来到海边,一下车,天蓝蓝,海蓝蓝,顿觉心胸开阔,兴奋异常。举目远眺,映入...(展开)

散文贾平凹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