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心理的伤,身体知道读后感1000字

  《心理的伤,身体知道》是一本由【美】露易丝·海 / 【美】蒙娜·丽莎·舒尔茨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的伤,身体知道》精选点评:

  ●只要我们能感到安全,我们能感觉到其他人爱着我们,关系着我们,我们就可以越过高山,穿过沙漠,夜以继日地完成我们的使命。 但如果我们感觉到被抛弃,无价值,或不被关注,那么任何事物对于我们来说都没有意义了,恐惧会摧毁好奇心和愉悦感。

  ●书,没有想象的好。但是,书中的方法或许尝试之后会有作用。

  ●其实没露易丝·海什么事,就是用了她的理论。书还可以,但个人觉得专业的医疗部分,一般人会因看不懂而觉得无聊

  ●成年人的快乐从来不是一项好做的功课,愿我们边学边做,慢慢收获。

  ●“一切都好。”

  ●人们往往过于重视内心,而忽略了身体本身。其实,我们的身体就知道内心的答案。感受总是和身体联系在一起的,欢乐与痛苦,都必然要有身体的参与。

  ●集中注意力想积极的结果,或者用爱来改变局面,传递爱的能量,发出由衷的微笑,结果就真的成功

  ●对于露易丝海深信不疑,万般感谢,带我走出了迷惘和抑郁症。人的意识决定了太多太多,了解自己无比重要。如果觉得露易丝海的言语和理论是玄学的话,那么你真的很可悲,你没有看清自己,你没有重视看清自己的重要性。希望爱与每个人常在。

  ●确实有心身疾病一说,但绝不是这种经验主义式的论调。书里很多“如果......你就......”的论述,像极了神棍。

  ●取悦自己.身体先行。

  《心理的伤,身体知道》读后感(一):自我发泄式碎碎念

  很好的一本书。

  其实自己也隐隐有感觉,为什么有一段时间体检没有任何问题但却整日昏睡不醒、脱发、过敏……实在是外面的一切都让我紧张到神经快要抽搐了。

  很佩服书里那些配合治疗痊愈的案例,因为自己实在是做不到,每当我告诉自己“你很好,你应该有安全感”的时候,我的潜意识就自己跳出来张牙舞爪,“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黑暗与光明交杂,甚至连你自己也都有着隐隐的恶和一些不善良,如果你学不会妥协和悦纳,那你肯定会被抛弃,社会法则会告诉你,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无法获得尊严、正义和光明。”

  对,我怕成为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那种叔本华式的“孤独”我心向往之,但目前的我还做不到。

  可我无法从社交中获得能量,无法从工作中取得成就感,无法从社会中获得安全感,也不好意思再如同儿时祈赖家庭温暖。

  毕竟,我是个大人了啊!

  一个理由就足够我箴口不言,用自己的身体去消化所有不愿意与任何人说明的情绪。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心理的伤,身体知道》读后感(二):心身疾病案例分析

  老外把罗博士说得心身疾病原理用科学语言表达了一遍,症状背后对应的思维与情感模式的思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样我就可以运用心身疾病的原理去更好的疗愈病人。

  派克心身疾病的案例分析

  在医学院读书时,我们把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和酗酒等都称为“官能”疾病。这表明我们承认,或许某一天研究人员会发现,这些病都是神经解剖学中的某些缺陷或生理上存在的问题。但这样却忽视了这些病症都有其心理的原因。作为心理医生,我们可以把这些病人的心理特点全部勾画出来。 最近30年来,人们更多强调的是,所有这些心理疾病都有其深刻的生理根源,甚至主要跟生物学有关。实际上,我们今天正在面对的问题之一,就是心理医生对生物化学变得如此迷恋,以至于忘记了所有传统心理学的智慧——其中一些智慧被证明是非常正确的。比如精神分裂症,就不仅仅是生理方面的病症,它也是心理、心灵、社会、生理等因素的综合体现。癌症也是如此。 早在几个世纪前,人类就认识到,我们的病痛同时具有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素。心理医生所说的“器官语言”,就反映了这种将生理和心理综合考虑的智慧。例如,“他叫我头痛”,意思是心理的因素传达到了生理上;“我紧张得肚子痛”,或“我的心碎了”,意思是心灵之痛引起了生理之痛。许多半夜到急诊室的人都声称“胸痛”,不管有没有心脏病,这恰恰是在他们经受了某种“心碎”的事情之后。 脊椎问题其实与勇气有关。这再一次在我们的语言里反映出来。我们说:“他是一个软骨头”,“他没有骨气(他没有脊椎)”,“伙计,她真的有骨气(她真的得到脊椎了)”,“她太有勇气了(她得到许多脊椎)”。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我都得忍受背痛之苦,特别是一种叫做“脊椎增生”的病症,颈椎部分尤其严重。从我的颈椎X光片看,你会认为我都有200岁了。当我第一次被诊断患有这种病症时,我曾问神经外科医生和骨科医生:“是什么搞得我的颈椎看上去这么老?”他们会说:“嗯,可能是你小时候脖子受过伤。” 我的脖子从未受过伤。但是当我告诉他们这一点时,他们只能回答:“既然这样,我们真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对这样的回答,我已很满意,因为很少有医生肯说这么多,而只是泛泛回答:“不知道。” 实际上,我对自己脊椎增生的原因还是比较清楚的。大约13年前,病痛几乎使我处于崩溃的边缘,我接受了长时间的神经外科治疗。那时我就自问:“斯科特,如果你不想经受隔几年就会有一次的危险手术,那么,现在你就应该搞清自己的心理在疾病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一旦我愿意问自己这些问题,我就立刻意识到自己是有责任的。我意识到多数情况下,自己在执业时总是战战兢兢,唯恐树立不必要的敌人。换句话说,就是我缺少一点点勇气。我总是缩着肩膀,就像一个橄榄球队员准备低头冲过“匹兹堡铁人队”的后卫线。试想一下,让你的头和脖子保持那种姿态30年,你一定会知道是什么造成脊椎增生了。 当然,事情并不都那么简单,大多数疾病都由多重原因造成。比如,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脊椎增生,只是不像我这么严重,尽管他们绝不是典型的逆来顺受的人。所以,我的病症显然还有其生物学成因——基因的或遗传的因素。请记住我的观点,几乎所有的病症都不仅仅是生理和心理的,而是心理、心灵、社会、生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不是这方面首开先河的人,关于身体与意识之间的关系已经多有论述。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了疾病与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关系,以至于有些人在获悉自己患病后,竟然会有一种负罪感。当然,你不必每次都因为着凉或感冒而责怪自己,认为是自己的过错。但是如果患上了某种严重疾病或慢性疾病,认真审视自己则是必要的。问问自己,是否在这场疾病里扮演了什么角色。 不过即使你自我检讨,也不要对自己太苛责了。在某种意义上,生活就意味着压力和紧张,它使我们筋疲力尽。要清醒地认识到,或早或晚,我们都会死于这种或那种该死的身体及精神的综合病症。

  《心理的伤,身体知道》读后感(三):不可分割的身心

  

当我刚接触心理学的时候,曾听曾奇峰老师讲到:医院门诊70%的人需要看心理医生。我当时心头一震,惊讶的下巴都要掉了:“纳尼,生理的病还要看心理医生,我没听错吧,而且还是70%,有这么夸张吗?”。但就是这么一句话,不经意的就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盘旋至今。

有一天,我做医生的同学发了个朋友圈,内容如下:老大爷非要拉着我的手说,医生,我心痛,我病的很严重,我反复跟大爷说,大爷您身体好着呢,没事,多找人聊聊天就好了,大爷非不信,一定要我给他开药。我当时看到这些话,还是觉得不那么真实,怀疑是不是我的同学使用了夸张的手法。直到有次我在医院,碰到一个大爷推着一个大妈拿报告给医生看,医生说你没问题了,可以走了,大妈情绪激动强烈要求医生给她开药,大爷也在旁边强势应和,医生说你们病好了,还要开什么药啊!在那个时刻,曾老师的这句话就开始在我脑中回响起来。患者的身体不需要药,患者的心理需要药,这个药让他得以继续麻痹自己,逃避现实的困境。那这些人到底遇到了什么呢?这些人身体不适的背后到底彰显着怎样的问题呢?这些人身体不适的部位,到底和心理有些什么样的联系呢?有没有一个人可以帮我解答这些问题,有没有一本书可以帮我消除这个疑惑?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心理的伤,身体知道》。

当我看到《心理的伤,身体知道》这个书名的时候,心中大喜,心想:这不是我一直在找的书吗?这本书是不是可以解答我心中的疑惑?我的脖子僵硬是为什么呢?我的腰部酸痛是为什么呢?这些身体的小毛病真的是我心理的映照吗?我现在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境地中而不自知呢?我在我的心理究竟有多模糊呢?如果想要了解自己已知和未知的部分,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呢?如果想要助人助己,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了很好的线索呢?如果想要在人前得瑟一下,显示出自己的知识渊博,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呢?如果医者想要工作精进,这本书是不是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呢?如果闲的无聊,这本书是不是就是一本好看的故事书呢?。。。 。。。

是,通通都是。

如果你心中本来带着疑惑,那么作者在目录中就给出了诚恳的建议,听作者的话,看第十章的身心疾病对照表。作者将整个对照表分成了七大情感中心。每大情感中心例举出它的身体对应部位,每个部位所产生的问题背后所代表的负面的思维模式,以及露易丝给出的建议的肯定用语。比如说:腰背部问题属于第二大情感中心,后背下部不适所代表的负面的思维模式是:害怕金钱,缺乏资金支持。露易丝给出的建议肯定用语是:我相信生活的过程,我很安全。还有,皮肤问题所指示的负性思维模式是:焦虑,恐惧,正在受到威胁,建议使用的肯定用语是:我用快乐和和平的思想来保护自己。过去是可以被原谅和遗忘的。成长所指示的负性思维模式是:照料旧的疼痛,建立怨恨,建议使用的肯定用语是:我很容易原谅自己,我会用奖励的思想奖励自己。食欲过低所指示的负性思维模式是:是恐惧和保护自我,建议使用的肯定用语是:我喜爱和赞同自己。我很安全。生活是安全快乐的。看到这里,你的感觉如何?会疑惑不解吗?你会想:咦,这些真的有关联吗?露易丝给出的建议真的有效吗?

当我看对照表的时候,脑海中冒出了十万个问号,每一个问题部位所暗藏的负面思维都让我沉思很久,如果一个人可以理解她所提示的问题部位及蕴藏的负性思维模式,说明他曾经思考过这样的问题,而且对自己非常的诚实,更说明他能开放的接受自己的状态,并拥有了走出困境的钥匙。这时候,你可以回到具体的章节中去看看作者的解释和你自己的思想是否吻合。比如说成瘾问题是对克服恐惧和自卑的需要。作者的解释是:在某个时候,大多数人通过成瘾行为或用他们无法控制的情绪来虚假的满足他们的自我价值。我们从中了解到,当生活变得太过混乱时,人们更容易成瘾,因为现实太痛苦了。人们会对诸如酒精,香烟,Facebook,电脑游戏或性行为等非常特定的事物上瘾。所有成瘾-----无论药物,食物还是赌博之类的行为-----都会用精神鸦片来缓解和麻木身体和情绪上的痛苦。然而,最终物质不再起作用或行为不再逃避时,现实与痛苦会一起回归到生活中。这样的解释是不是打动了你!

如果你是从医人员,你更有理由来看看这本书。本书的作者之一舒尔茨是医学院教授,在案例解析中,作者们从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双管齐下,齐头并进帮助案例恢复健康。所以不用怀疑这本书的科学性,其中一个案例详细的医学解读是这样写的:氧可酮的副作用包括嗜睡,疲劳,注意力和记忆力受损,便秘等。阿普措仓入睡和其他苯二氮卓类药物一样,会引起注意力和记忆力问题。当我向詹妮建议,她服用的治疗睡眠,焦虑和疼痛的药可能会导致这些新的健康问题时,她告诉我这是值得的。这个案例从心理学的角度的治疗是这样的:詹妮和职业顾问和教练一起制定了一个强有力的长期计划。她开始意识到药物滥用,疼痛,焦虑和失眠都是由芭蕾舞生涯中断后的迷茫导致的。除了在我们的帮助下了解自己并巩固自信外,詹妮还致力于解决导致成瘾情绪问题。她用来治愈这些问题的肯定是:焦虑:我喜爱和赞同自己。我相信生活的过程。我是安全的。抑郁:我现在超越了别人的恐惧和局限。我创造了自己的生活。惊慌:我能干而坚强。我可以处理生活中的所有情况。我知道该怎么办。我是安全和自由,成瘾:现在,我发现我很棒。我选择喜爱和悦纳自己。所以,这本书也给了从医人员一个新的角度以及新的方式去更好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如果你是心理学爱好者,那么你会和这本书产生很多的共鸣,很多似曾相似的思考,作者解析的更深入更有科学背景。有些你还未觉察到的失衡,这本书也会提供一些线索,唤醒你的觉知,或是提供给你一些新的思考点。特别是你会喜欢第一部分的测验,这个测验能帮助你了解到自己真实的生活状态,心理学爱好者们,都是对自己对人感兴趣的人,自助并喜欢助人的人,这个测验就是好的技术支持。

如果你只是想深化自己的知识或单纯的猎奇,那么这本书对照表和详细的案例解读可以成为你的谈资。当你的朋友跟你抱怨他最近失眠的时候,看了这本书,你知道他在经历什么,你该如何帮他。不仅是你的朋友,还能助你更好的理解他人,更有同理心,你在人际关系中变得更从容自若。

无论你的知识背景如何,无论你的阅读目的是什么,读完这本书之后,你都会收获你想要,更会收获超出你预期的。

  《心理的伤,身体知道》读后感(四):每一个身体病痛的背后,潜藏着一个我们无法满足的心理需求

  每一个情绪崩溃的背后,潜藏着一个我们无法满足的心理需求

  01

  前些日子刷微博看到了一则消息,说一位英国女士Laura Bataceli,白天没啥食欲,一到睡前就疯狂的想吃东西,体重跟着飙升,就是无法控制自己。这位英国女士用了十年的时间跟自己的这种生活方式做斗争。

  但是,白天很自律,饮食也很健康的Laura,夜幕一降临,她就仿佛变了一个人,沉迷于夜宵根本无法自拔。

  从报道找中我们可以看到Laura平时不是一个放肆吃喝,贪图享乐的人,相反,她不但注重饮食健康,甚至相当的自律。在白天,她精确的计算食物的卡路里,不吃油炸食品、垃圾食品,甚至对自己苛刻到只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坚果和鱼,整个人都特别“养生”。

  但是,一到晚上,特别是睡前,她就如同中了邪一样,奔到厨房,打开冰箱,吃掉自己白天不允许吃的一切食物,饼干、冰激凌、巧克力酱、薯片等等一切能吃的东西,直到把自己吃撑,吃到难受,可是,不吃就难受,就睡不着觉。

  这样几年下来,Laura的体重飙升,身体也开始不健康起来,但是她就是无法控制自己,为控制她的这种行为,也为了减重,Laura让家人给厨房上锁,即便如此但她依然会在半夜冲到厨房。

  上了锁的厨房,对控制她的体重有了一定效果,可是,她心理的那种想吃东西的焦灼却无法缓解,直到被医院诊断为夜食症,她才知道这不是自己的意志力薄弱,更不是无法抗拒美食的诱惑,这就是一种病,属于饮食失调的一种,也被普遍认为是和精神系统紊乱有关的一种病。

  目前造成夜食症的原因还没有明确的说法,现阶段的研究认为,这可能与睡眠循环、激素和遗传有一定的联系,而且有研究也表明,患这种夜食症的患者大部分也会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比如焦虑,比如抑郁。

  02

  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专家,杰出的心灵导师露易丝·海和美国佛蒙特大学医学院教授、精神病学家、直觉医疗和身心医疗专家蒙娜·丽莎·舒尔茨强强联手,共同著就的《心理的伤,身体知道》这本书就是将治疗智慧与健康问题有机的结合,让我们看到身体的不适和病症源于我们内心的情绪和求救。

  心理的伤,身体知道,因为身体不会说谎,当我们学会去倾听它,辨识它,学会去觉察身体的信号时,我们才能让心理重获真正的自由,才会实现身心的整合疗愈。

  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自己特别疲惫的时候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往往会忍不住暴饮暴食,从而导致过劳肥。肥胖是身体的外在表现,更是给自己一个警醒,渴望饮食是一种行为,而这种渴望的背后暗藏的是我们的一种心理需求。

  同样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是一个引子,它需要解的是潜藏在我们心底各种不甘、无奈和伤害。

  我们都知道解铃还须系铃人,可是更多的时候,我们根本找不到系的那个铃在哪里?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感受到果----身体出了问题,但找不到因——身体为什么会出问题,也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这种因果。

  03

  热播剧《都挺好》完美收官,男主苏大强最后凭借自己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成功的由作男洗白成为慈父。特别是在最后一集,苏大强已经不认识前来找她明玉,但依旧紧紧护住拿自己私房钱给小明玉买的练习册,这一幕收割了无数的观众的眼泪,同时,也让明玉彻底放下了原生家庭对她的伤害,辞职回家,专心陪伴患病的父亲苏大强。

  这个情节的设置,再一次把阿尔兹海默症推到了风口浪尖,据不完全统计,这个病已经成为老年人健康的第四把杀手,而且,成上升和低龄化趋势。

  而这个病的一个特点就是记忆力减退,它可以想起很久远的事,但是,就想不起眼前的事,就像剧中的苏大强,知道上公交车,但就是记不住该从哪里下车,不记得要回自己现在的家,却知道自己的老宅在哪里,认不得眼前的女儿苏明玉,却记得要给上初三的小明玉买一本练习册。

  虽然,无论是专家还是我们普通人,都知道这个身体上的病,没有找到让人信服的病因,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这就是我们看到了果,但是找不到因,可是这种患病的果,是可以改善,也同样可以延缓这个疾病的进程,除了服药,除了剧中提到的需要子女的陪伴,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调控情绪,保持心态的乐观。

  04

  《心理的上,身体知道》这本书就很明确的指出阿尔兹海默症和其他形式的痴呆症与拒绝应对现实世界、身陷旧日的思维方式、害怕新的想法、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无助和愤怒有关,也正是这种思维,让我们害怕面对新事物,沉溺于过去。

  但这些并不是不可以改变。如果我们感觉或者担心自己衰老和记忆力减退,与其让自己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倒不如让自己敞开心扉去迎接新的生活方式,努力放下我是不是这种得了这种病,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的焦虑,而用肯定的语言告诉自己:我爱和接受每个年龄阶段的自己。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是完美的。我原谅和解放过去。

  这种肯定性的语言,正是露易丝·海的一种正向的心理治疗信念。这种潜意识的信念,会让我们感知到自己有一种力量,能够与超越自我的事物相连接,能将我们的内在所有事物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而让我们变得坚韧和强大。

  打不死我们的,终归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同样的,当我们能够感受到当下存在的美好,不去纠结过去,不去焦虑未来,那么,我们精神力量变得足够强大时,自然而然会情绪稳定,心态良好。

  其实,这种状态,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体会,比如心情好的时候,工作效率会高,对一些不愉快的事物也同样会很宽容,但如果一旦心情不好,不但会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会对很多事情,横挑鼻子竖挑眼,不是工作和事情的本身,而就是我们的认知和情绪。

  05

  在《都挺好》里,苏大强得知明玉已经知道他患病的情况时,他说,给我找护工看着我,或者将来弄个大铁链子把我栓到屋里。不可否认,这是现在一些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的一种无奈选择,但是,作为老人自己,如果天天去想自己以后会被铁链拴着,会被人看着,这无疑会加大自己的焦虑心理

  人吓人,是会吓死人的,自己吓自己,只会让自己压力更大,情绪更崩溃。

  与其崩溃,不如接纳。

  易丝·海的《心理的伤,身体知道》就是运用她的毕生理念“肯定自己”为基础,教会我们,接纳自己身体上的健康问题,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去发现自己对身体心理的直觉能力,去识别身体想要告诉我们的心理问题,进而去真正做到了解自己,关爱自己,疗愈自己。

  这本书用10章的内容,用层层递进的7个情感中心,告诉我们,我们的情感需要,会影响着我们哪个方面健康问题。

  比如:对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平衡的需要,会让我们大脑、眼睛和耳朵出现问题,这也正是阿尔兹海默症的表现形式。

  再比如:无论是前文所提到的夜食症,还是厌食或者贪食症,除了跟身体的消化系统有关外,映射出来的恰恰是我们对自我的关注和自我价值的需要。

  这七个情感中心,还有她的身心疾病对应表,都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知己知彼,才能真正做到不让自己的身体为自己的情绪买单。

  不被觉察的负面情绪,都会以疾病的方式宣示着自己的存在。

  我们未必会知道身体出现问题的因,但是,我们通过觉察,会让自己获得很多爱和能量。这会让我们人生更有意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身体  身体词条  心理  心理词条  知道  知道词条  1000  1000词条  
美文

 献给自己

昨晚和静儿说好了要早早的睡,然后起早。­突然狂风席卷了整个青岛,觉得冬天忽然把我逼近,那种感觉有说不出的疼。­昨夜在半梦半醒之间恍恍惚惚的把我的睡意弄的朦胧不堪...(展开)

美文

 别在意的太多,你要很快乐

 点击上方蓝色再见某人,每晚睡前送你晚安  听闻人的一生只有千万分之五的相识  而你是我想最珍惜的那个  文字 主播 |轻逸先生  微博永远在线@轻逸先生  0...(展开)

美文

 无所事事的读后感大全

 《无所事事》是一本由宋群著作,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01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