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人间真趣读后感精选

  《人间真趣》是一本由老舍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真趣》读后感(一):爱花爱草爱撸猫,我是你们不认识的文艺老年老舍

  可喜的是有好几位朋友都这么说:“没见着阁下的时候,总以为阁下有八十岁了。敢情阁下并不老。”——《又是一年芳草绿》可能是因为“老舍”中有个“老”字,上学时读到他的文章就自然而然地把他想象成了正襟危坐、老态龙钟的文学泰斗形象。直到最近读了老舍的《人间真趣》,才了解到这个老头也和我们现在的文艺青年一样的“潮玩”。

  老舍其实早就知道别人对他先入为主的“贴标签”和误解,但是他也知道人最不容易看清楚的就是自己,所以也很少解释,我们只能通过他写的文字找寻蛛丝马迹,来看清这个“爱花爱草爱撸猫”的文艺老年。

  老舍《人间真趣

  老舍爱花是他自己说的,花开得大小好坏都无所谓,只要开花他就高兴。在《养花》里,他不仅写到因为养花带给他的乐趣,也写了因为下雨墙塌砸坏了他养的菊花时的伤心,既有因为养花而养生的好处,也有因暴雨不停搬运花盆累的腰酸腿疼。

  地道的北京人都少不了贫嘴两句,在《吃莲花的》中他说“盆花数十种,分队列于庭中,大概我不见得一定比爱因斯坦低下着多少。不,或者我比他还高着些。”看出来没?在养花这件事上,老舍先生自认为比爱因斯坦还要牛逼呢。

  不仅如此,他还要专门的为他的花儿们写上几笔,“作诗吧,除了作诗还有什么办法?”周敦颐用“亭亭净植”形容荷花;老舍先生用“亭亭玉立”夸赞荷花,光一个亭亭玉立就被老舍先生用了七十五次,可见他是有多么喜欢荷花。

  他还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儿:老舍约友人来家中赏莲,转出门的工夫就看到友人把他自种的两朵白莲当菜炒了吃,他似乎突然中了暑,天旋地转、说不出话,他当时应该充分感受到了不是一个世界里的人想聊个天都发现聊不到一块去的心塞吧。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北京地铁上老舍的文字

  除了花草,老舍先生还喜欢猫,更喜欢养猫。《猫》这一篇,我在小学的时候就学过,“……或是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一句让我记忆非常深刻,以至于我有时在外面看到小野猫从泥潭里玩儿出来之后,踩的小脚印,我都会形容它们是一串串的“小梅花”,算是童年烙下的“思想钢印”了……

  养过猫的人可能都对小奶猫那幼小无助的眼神毫无抵抗力,老舍先生也一样。他讨厌猫们打架、闹春,可是看到生下的棉花团似的小猫就不恨了。哈哈,妥妥的猫奴。

  “腿脚还不甚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上没结没完。”小猫长大了也不消停,当他心爱的小猫跑到院子里打闹,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他心爱的花花草草可就遭了殃。可是即便如此,他也不肯打骂他的猫主子们,毕竟“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呀”。

  这种幸福的烦恼,在每一个喜欢花草和猫狗的人士看来,应该都是感同身受吧。看了这本《人间真趣》,即便是一穷二白战火纷飞的中国,人们也没有因为物质的贫乏而失去对生活的乐趣,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喜欢花草、热爱撸猫、内心细腻又有些多愁善感的老舍先生。

  《人间真趣》读后感(二):老舍先生的“趣”与“真”

  人间真趣,人间之真趣味。然而,在这繁杂、琐碎的人间,又有什么算得上人间的真趣味。美食?美景?时新的玩意儿?不得不承认,在翻开集子之前,这便是我对人间真趣的理解。

  所以当我开始阅读,有那么一刻,我觉得被“骗”了。“这也算得上是‘真趣’么?”我想。就说《割盲肠记》一篇。割盲肠有什么好“趣”的?以当代的医疗水平,患盲肠炎只要及时医治,便没有多大危险,然而无论是病患之痛还是“一刀之苦”,疼痛总是少不了的,何况老舍先生患病于抗战时期,医疗条件简陋,家小均不在身侧,其中苦处自不消说。

  若是我来写这《割盲肠记》,大概要好好自怨自艾、自怜自叹一番。然先生却似乎不以为苦,行文中充满幽默的调子。于是,《割盲肠记》便有了趣味在里面。他说,“ 房间很窄,颇像个棺材”,丝毫不觉得进了医院的人总该有些忌讳;又说,“我以为这样老实的受刑,盲肠必会因受感动而也许自动的跳出来”,瞧,一截黏答答、湿漉漉的盲肠居然也具备了人物的活泼生气。

  还有《在乡下》。明明是无处理发、无处洗澡,评剧川剧无处可看、零食点心无处可得,却样样都能讲出几项好处来。最动人的是那农院里的声音,犬吠声、蛙声、叱牛声、孩子哭声……相呼相合、应答成趣。这很难令人不对比《琵琶行》中的“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思索若是老舍先生将山歌、村笛诉诸笔端,是否会成就另一番意趣。

  配一幅丰子恺先生的画

  集子里也有本身便透着勃勃生意的。比如养莲花、看趵突泉、讲训鸽子,再比如谈与朋友们的交游趣事。都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老舍先生那里,似乎至少得打个对折。执笔之人是老舍先生,烦闷忧苦之事也有了趣味,于是人间种种便有了指望。

  可以说这是“精神胜利法”,但这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绝不相同。尤其是在抗战年代,先生的精神更像是武器,使他在清苦中、在日军入侵的晦暗背景下依旧具备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能力,从而充填反抗的力量,以纸为阵、以笔作枪。《一封信》中写“笔粗拳头大,气足心才热烈”,说的是肉体上的锻炼,其实,精神上又何尝不是呢?若非如此,又怎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战斗般的写作、写作式的战斗呢?

  脑子里有根战斗的弦儿,写出文章,自然也免不了讽刺,像《兔儿爷》,像《鬼与狐》。可这讽刺又与鲁迅先生的全然两样。鲁迅先生的讽刺是针、是箭、是鞭子,他的进攻是全然裸露在外、不屑于任何遮掩的;而老舍先生的讽刺像石块,用布包着,没有锋利的棱角,打在身上是钝痛。这并不意味着后者软弱,而是其行文风格便是如此。毕竟,老舍先生的本性是如此儒雅敦厚啊!

  但凡大作家,必有其天真之处,世故圆滑、左右逢源之人是写不出纯粹的作品的,像老舍先生这样真切诚挚地爱着师长亲友、爱着市井生活、爱着花草动物,才能写出这充满真趣的文章。我为老舍先生的“真”所打动,但又痛惜他的“真”,若他少一些真诚,多一些对污秽的容忍甚至迎合,是否便不会投入太平湖?但,这样还是老舍先生么?

  回到《人间真趣》这本集子上来。很喜欢这本集子。好书会给人以生活的力量。我无法达到“何处惹尘埃”的境界,只得期盼通过阅读拂去庸碌的尘埃。美中不足的是,集子中有些篇目没有标记创作年份,而文章的隐喻与创作年代又是息息相关的。

  以上。

  《人间真趣》读后感(三):简单回忆老舍先生

  今年开始理性地对待写作开始,保持学习、阅读,每天都"提笔"(提键盘吧),突然进行到一个阶段就变成"不知道能写什么"了。这个不知该写什么主要是因为生活中没有巨大的变化,去旅行了太久,对新鲜开始麻木……提笔时只写下一个开头,然后就作罢。若一直对生活提不起笔来,可真的不是件好事。突然想起重新读读老舍,正好也有《人间真趣》这本新集子,书中将老舍写生活中的小事,旅行及生活轨迹,生命中的小动物与植物,遇见的人以及先生读书观画的文艺思考等等方面分类成六个部分,横看竖看倒着看都不会觉得无聊。把看似"无趣"写成妙趣,真是令人没办法不佩服的。

  他揶揄几句社会现象,也不忘调侃调侃自己,;和孩子相处时芝麻大的事情,也被他解读出新的视角。有意思的是例如他提出的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对孩子的教育,六岁之前什么都不必教,只累他们的身体,不累脑。六岁以后孩子学习,爱读书就读,不爱读书也不怕,这不是身体好吗,女的跳舞男的拉车,生活肯定过得去。——他总有些非常"嬉皮"的想法,对应现在的主流怕是都很先锋。

  他的散文里有很强烈的电影感,让我想起伍迪·艾伦早期的电影《take the money and run》那种用"伪纪录片"的手法将一段时光还原出来。——老舍的手笔有时会冒出那种"一本正经地胡说",比如说他为自己用"菜藕"种出的白莲作了许许多多诗,光是"亭亭玉立"就用了七十五次;若是飞机减价了,一二百就能买一架,他说就愿意自备一架择黄道吉日慢慢飞行……通篇带着些"无厘头"的意味,又在最后部分突显哲理性,经常是一篇文章看下来不停被逗乐。

  老舍先生在今时今日应该算个"宅男"了。爱宅家,有自己鼓捣不完的乐子,除了文人以外不喜欢见生人……不过这样的描述没有任何贬义,我记得梁文道曾在某次访谈中提到过"爱旅行"和"爱宅家"的人,大家总觉得前者更有体验和体会,但殊不知有很多宅家之人的内心更加敏感、敏锐,是有一束阳光穿透桌子上的玻璃杯时,静静细数漂浮在空气中的微尘那样细致、浪漫。老舍先生就属于后者,他厌了游湖,说"不如在家,煮点毛豆,喝点莲花白,作两首诗,以自种白莲为题,岂不雅秒?"

  小时候上课学过的老舍早已经忘记了,不过我记得大学时代读过的一篇小说是先生写的开医院的故事,也是顶有意思的。那时候的感受还记得,老舍的嬉笑怒骂不会让人愤怒与抵触,而是仔细想想过后只觉的脸红。他的讽刺都那么善良,以至于我读完这本充斥着幽默和乐观的散文集,一时间又觉得怅然,觉得没办法将他的文笔与他人生的结局联系在一起。

  1937年抗战爆发后,老舍相应国家的号召,从济南赶到武汉,投入抗战的工作中。1938年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会兼总务部主任,在那期间写了很多宣传抗战的通俗作品。

  这本散文集中的《自述》一文原载于一九四一年七月七日的《大公报》上,文中老舍诚恳地谈起了他在抗战过程中的苦恼和欣悦,喜好洁净与秩序的他,在战乱和混杂之中,毫无私生活,无法安静地思考、写字,他不愿别人认为他是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而是自己怨自己没有牛一般的力气,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在一个缝隙中喘息一句——他的"习惯"只不过是许许多多文字工作者的"习惯"罢了。

  以自己"抱怨"之名,为同行求得一些应有的权利。在这篇文章中,他严肃地告白着自己的内心,谦虚又极其诚恳,先生的愿望就是能用文字为国家的抗战献上一份力,在文字中表示他的诚心。但为何他自己又得到一个那样的下场?

  1966年8月23日下午,北京女八中红卫兵冲击文联,老舍与30多位作家、艺术家一道,被挂上“走资派”、“牛鬼蛇神”、“反动文人”的牌子,押至北京孔庙大成门前,被迫向焚毁京剧服装、道具的大火下跪,惨遭污辱和毒打。一些回忆录中提到,正在那时作家草明站出来说,我揭发,老舍把《骆驼祥子》的版税卖给美国人。大伙儿一听就嚷,红卫兵从他头上摘牌子,因为摘牌子的时候被弄痛了,老舍摘下牌子向身边一个红卫兵打去。人们看到这些都喊起来,往上围。

  当时的文联革委会副主任浩然为了保护老舍,赶紧大声说,他打了红卫兵,是反革命,把他抓起来。——然后将老舍护送至派出所。因还手“对抗红卫兵”,老舍被加挂上“现行反革命”的牌子,直至8月24日凌晨回到家中;而红卫兵组织亦要求他24日上午到市文联继续接受批斗。

  清晨,伤心之至的老舍独自出走到北京城西北角外的太平湖畔,当日便自沉于太平湖,享年67岁。

  后来他的儿子舒乙回忆道,“8月中旬,老舍先生和我还有妹妹说过一些话,第一个意思是说‘谁给了他们权力?’又说,‘又要死人了,而且是清白而刚烈的人’。还说,‘欧洲历史上有无数次文化大革命,都是以文物的大破坏告终的。”舒乙称当时并没明白老舍先生说这话的含义,事后才恍然大悟。“老舍先生在当时是一个难得的清醒的人,他的死是一种反抗”。

  老舍在书中憧憬自己向往的小宅,那宅子应该叫做"不会草堂"——在抗战中,开会开够了,所以永远"不会"了。我不知道在天上的他有没有盖起自己的那间宅子,牌匾挂好了吗,花草树木是否种全了。——这些我还不清楚,但我知道的是,若去老舍先生家后院随意摘花折草,定会被他赶出去。

  《人间真趣》读后感(四):半身疏离,半身骨子里盛着烟火少年气

  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 ——老舍 在风云变幻的民国时代,政治局面黑暗,政府腐败,人民的生活艰辛与不易,而老舍先生就生活在这个激荡的年代,他曾说,“我刚一懂事便知道了愁吃愁喝”,可我们很少从他的散文作品中察觉到一丝悲观情绪。罗曼·罗兰曾说:

  很少有人比他更能彻底看透生活的真相,也很少有人比他更加像爱自己一样热爱生活。他成天和花花草草、小动物们待在一起,没事儿写写小诗、创作一些话剧剧本,和朋友们约着喝几盅小酒儿,喝醉也没有关系。老舍先生曾多次说道,

  他的散文作品便表现出了他精神世界的馥郁芬芳与他灵魂的丰盈有趣。他的散文大抵都是两三页的长度,我每每读着便会忍俊不禁,看来“幽默大师”这个头衔挂在他身上是实至名归。他笔下的生活充满情趣,真是令人心向往之。

  “写家”老舍先生

  这本题为《人间真趣》的散文集收录了老舍先生67篇作品,并把它们分成了六个部分,就让我们跟随着老舍先生从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感受人间烟火。

  读完《吃莲花的》这篇散文,我仿佛看到腮帮子气鼓鼓的老舍先生烧诗稿祭奠他的莲花朋友的场景,为他的可爱我的笑意挂上嘴角。

  这且不提。“少见则多怪,真叫人愁得慌!”以这句话开篇,让人好奇,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这少见的便是炸莲花,山东济南小吃,荷桂芳香,味甜鲜香,清暑降浊,养心安神。我也没吃过这玩意儿,吃了岂不是满身清气?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才第一次听说这道菜,我还以为仙女才吃花瓣呢。一个老北京人跑到齐鲁大地任教,自然对当地习俗不会特别了解,所以才有了后来一个个误会,直到老舍先生看到友人采下的莲花时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莲花会和茄子、冬瓜一起放在菜摊子里卖呢,老舍先生想起自己的“若有所悟”,岂不是自己都要笑上好几回。

  这且不提。“专说”这个词表达出老舍先生对莲花的喜爱。他恭恭敬敬地细心照料这些花朵,从大老远收集了盆呀、水呀、泥呀,还帮莲花“细细的用檀香粉给涂了涂”,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敬莲爱莲之心。可见这歌颂圣洁的莲花的诗一定没有少写,遥想后来这么多诗稿付之一炬,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得直想跺脚。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且不提。老舍先生本想着友人和自己一样风雅,大家可以一起赏花赋诗,领略莲花的品格。竟不料自己视若珍宝的白莲成了友人眼里的盘中餐,他顿时感到“天旋地转”,友人却还很高兴,说这老舍先生的宝贝“还能对付”......

  这且不提。简短的篇幅,老舍先生的失花之痛跃然纸上。可全文通读下来,我竟不觉得悲伤,反而觉得好笑,感叹着“老舍先生实在是太可爱了”,自己却颇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味道。

  老舍先生把一切灾难都看成生命的插曲,豁达之心溢于言表。他曾说:“人活着,要有情趣而且干净。”这位人民艺术家用幽默诙谐、活泼有趣的笔调把百姓的市井生活描画得淋漓尽致,自己更是生动演绎了什么叫做生活情趣。他一生著作颇丰,为文艺而生,为文艺而死,却还是如此谦牧,就像他的墓碑上所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人间真趣读后感精选  真趣  真趣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人间  人间词条  精选  精选词条  
美文

 《汪曾祺说戏》读后感摘抄

 《汪曾祺说戏》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展开)

美文

 史记故事读后感1000字

 《史记故事》是一本由管家琪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展开)

美文

 日子很长,要笑着慢慢走

 生命途径四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一季有每一季的风景。  日子,在轮回中厚重,光阴,在辗转中丰盈,若心怀善意,便会收获芬芳,若心怀温暖,便能收获...(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