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旅行之木》读后感1000字

  《旅行之木》是一本由[日]星野道夫(Michio Hoshino)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旅行之木》读后感(一):在那一瞬时

  时间的流动和空间的转移,都是人生思考的肇始点。抽身于熟悉的场域前往陌生之境,触角被打开,延伸到尽可能远的地方。没有人会拒绝新奇带来的充沛感受,那是对一个人的扩充,对生命的滋养,是叠加,是丰盈。

  如果不是跟随文字或者镜头,此生是不会到达阿拉斯加的极寒之地,是不会遇到苔原上驯鹿的迁徙,是不会遇到随海流旅行了千里后扎根在海角的鱼鳞云杉,是不会遇到海面上强劲跃起的座头鲸,是不会遇到图腾柱上刻画着的永恒的讲述和土著族群的记忆,……

  这样的神奇,就发生在一个温暖的初春,我在舒服的房间,去了一越北极圈,去感受那里的风、极光和匍匐在岩石下的顽强生长的勿忘我。

  你的目之所及之处就是你人生坐标的标注。时间的力量把年轻澎湃仰视的宏大,蜕变为俯视的花花草草,都是在追寻生命的意义,可方向不再相同。生活本来就是有太多方向、无数活法,各自出发,而后各自抵达。

  拥挤在吵闹的现实世界里,除了过剩,还是过剩,人生被塞满的难以喘息、负累重重,耳边是消散不掉的喧嚣噪音,近在咫尺,却辨不清来路,或来自外在关心,或来自内在意义探寻,一窝蜂涌进来。

  置身在远离生命的高山、冰川、沙漠之境,外界的一切都退隐而去,化作背景,和你对峙、和你的生命对峙,它不关心你的未来和过去,就像你不了解它的未来和过去一样。对每一个路过伫足的旅人,一视同仁。

  静,死一般的寂然。然后你听到了声音,从心里发出的声音,那幽深遥远的声音渐渐清晰,越来越大,你听见了永恒,一切,便化作了永恒。不必再关心文明的进程,就连生命也变得抽象,它已经置身在星空亿万年闪烁的光芒中,潜藏在时间洪流的无声无息中。

  《旅行之木》读后感(二):一个人可以走多远

  抱着私心下单,不曾想真的是宝藏。

  我去过阿拉斯加一次,7月的夏天是7℃。对Fairbanks的城镇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叔叔一家住的算是美国典型的别墅住宅区,那个每天限时开启隧道的山中小镇,山顶的一片冰川,到了冬天所有居民集中住在一栋大楼里的海边小镇。正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阿大的野生动物专业算是强项。

  多奇妙啊,正如他的姓氏,星夜,追逐星辰落下的荒野,他把大半辈子都献给了他崇敬的自然。

  大多数捧着Kindle的时候我都在地铁上。或许这就是他所说的那种微妙的时空错位,当我挤在通勤的人流中时,地球某个角落的熊正从冬眠中苏醒,某一位摄影师正按下快门拍下他等待已久的画面。看着道夫温暖、缓慢的文字,想象着我从未见过的花野种穿过的驯鹿群、极光、游荡的狼,我几乎落下泪来。那是和告诉的当代城市截然不同的世界,是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或许)是这个地球及其孕育的生灵最本真的样子。

  我同父亲讲起道夫说欧洲的山在他看来仿佛盆景,和母亲说起他和飞行员朋友一次次冒险飞行,母亲摇摇头,不行,太危险了。她是以为我也想去呢(但这种张口就否定别人的做法真的令我厌烦)。我也说不上来我是羡慕道夫还是什么,诚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甚至机会,去深入那片神秘古老而丰饶的原始自然。更不是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将其作为一生的事业。但我佩服他自年幼时便在心中萌芽的对北国的向往,和在家人的支持下第一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旅行。在书中,他谈论自己的部分并不多,基本都是在说一路走来看到的风景和遇到的有趣的人,借着他的文字,我看到了一位一向来客在阿拉斯加20年的奇遇,我也见到了他见过的风景,听那些他遇到的有趣的人讲故事。他自己就像那篇“旅行之木”里的杉树,随洋流漂到完全陌生的岛屿,开始了新的生命,即使在本身死后,又为其他许许多多生命体提供了庇护。意外身亡的道夫留给后人的是对自然的敬畏,对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的尊重,对我们自己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未来的勇气和期待。

  在这本书之前看了几本科普书,这本书之后紧接着点开了另一本同样是记述旅行的书,literally身体或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了。

  《旅行之木》读后感(三):遥远的麦金利山光芒万丈

  下山那天,早春的阳光洒在我们身上。遥远的麦金利山光芒万丈。

  很早之前听过一段广告的文案我想可能来源于此,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白马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

  阿拉斯加的鲸跃,零下40度的严寒,冬季的极光,会驯鹿打猎的爱斯基摩人,以及一些走在逆社会时钟的人儿,比如一生都在学习的比尔,隐居在海湾的隐士。

  摘录两段,

  “他年轻时便对航海天文学产生了兴趣,上过跨海商船。早期的泛美航空是靠星星导航的,而比尔也当过飞机的导航员。据说战后他曾在南方的甘蔗农场和墨西哥农民一起挥洒汗水,又靠着一双巧手在加利福尼亚成了给帆船制作风帆的工匠。我还听说他一直在上舞蹈课,舞蹈才华也得到了认可,好不容易争取到了在纽约登台表演的机会,却因为滑雪意外骨折,只能作罢。比尔也是个求知欲很强的人,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拿到了植物病理学的硕士学位。”

  “顺着自己与生俱来的洪流活下去”

  “每个人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这么过日子的。只是大家都在还很年轻的时候就早早地抛弃了这股洪流,想方设法要上岸。”

  “如果年龄的增长在物质与金钱层面意味着人会变得愈发保守,那么比尔就是那种永远把能量用在当下的人。”

  “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我也要种下我的苹果树。”

  “每次来朱诺,吉姆都会先买上一桶盐渍青花鱼,取走过去一整年的报纸,那是他请人特意留着的。回到小岛以后,他每天早上都会翻看去年同一天的报纸。据我所知,他从不会贪心多看几天……”

  “但我唯一确定的是,当他划着小船,驶入这片天涯海角般的海湾时,利图亚湾的天气一定是晴朗的。就跟今天一样,是个无限宁静祥和的日子。”

  好想去阿拉斯加,没有外表、头衔的评判。但是对人本身所具有的真性情,又会表现出孩童般的好奇心。

  《旅行之木》读后感(四):另一种时间的洪流

  零下四五十度的严寒、千年冰川、辽阔海湾、原始森林,滚滚怒涛般逆流而上的大马哈鱼,随季节迁徙的驯鹿群,在厚达2米多的白雪下藏在洞中冬眠的棕熊,即将朽烂的一根根原始图腾柱……

  如果你对未知的原生态自然感兴趣,强烈推荐星野道夫的这套自然书系,口袋本,一共3册,外加大开本摄影随笔集。

  随着展开书页,我面前出现了一幕幕阿拉斯加远北极地的神奇风貌,还有生活在这片偏远土地上的人的故事。这一切都是作者在此地17年的经历中透出来的,他的自然观、人生观,朴素却意蕴悠长……本书写于1995年,不知过了20多年后的当下又变得如何?没有这些勇敢且耐得住寂寞的人,我又怎能感受到离我那么遥远的天地?

  作者说,“我每次来到这里,都会任思绪飘向那悠久的时光,那是让我们暂时忘却人类的日常生活,无关悲喜的另一种时间的洪流。”(21页)

  这本宝藏书是B站“自由的土豆”UP主推荐的,她的每一期读书分享视频,我都很喜欢。

  《旅行之木》读后感(五):另一种时间

  整本书都是文字,却比配有作者摄影作品的《森林、冰河与鲸》更能在读者心中撩拨起想要即刻动身前往阿拉斯加感受苔原上的风的欲望。

  跟着星野道夫复习了一遍北太平洋环流系统,中学时代记下的日本暖流对日本东海岸和阿拉斯加南部施加的影响,在星野道夫笔下的大马哈鱼、座头鲸、驯鹿和鱼鳞云杉,以及夏日苔原的甜香当中,在狩猎民族与自然的关系中,在长者丸漂流记中,终于得到具体地展现。

  两本书都提到了夏洛特皇后群岛上的图腾柱,海达族后裔抵抗住外界的压力,他们更希望让这些古老神圣的图腾柱在岁月里自然风化,也不要在博物馆中做展品。我在《记忆之场》里读到“为历史所侵占的记忆”一节时,里面谈到“神圣意味被赋予痕迹之中,尽管痕迹本身是对神圣的否定”,立时就想到了这些安静地沉睡在森林中的图腾柱。

  作者提起自己与爱斯基摩人一起仰望从南方迁徙而来的绒鸭时,他在欣赏鸟儿的队形,一旁的本地人却在“舔着嘴唇,举着猎枪,满脑子都想着阔别已久的鸭汤的味道。”“这种自然观的差异可真滑稽。”他也亲眼看过爱斯基摩人如何捕鲸,而后如何以仪式向动物们赎罪,如何感谢大自然的恩泽。星野道夫在这一幕中思考“何为狩猎民族的精神”,用一句话说就是“我们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恩泽”,听上去总觉得与日本民族的自然观有着内核上的相似,不知道是不是无意识的投射。无论如何,他在“驯鹿汤”一篇中的这段思考,我想要记录下来。

  时间的尺度在阿拉斯加被拉得很长,太阳永不落山的白夜,只有岩石、冰川和星星的高山,一颗鱼鳞云杉的漫长旅行,迁徙的驯鹿大军,冬眠的棕熊,木文化时代留下的图腾柱,一切都好像末冰期就在昨天。星野道夫在日本长大,又是战后急速发展的时代,想必人生的早期阶段是一种和阿拉斯加截然相反的节奏,他在“另一种时间”一篇中也提到自己小时候回家路上的狂奔,在东京的车厢里摇摇晃晃。在城市里看待时间和阿拉斯加看待时间,对我们如何把握周围的世界,影响一定是完全不同的,但我现在只是通过星野道夫的文字有了朦胧的感受。“我们一天天地活着,而就在同一个瞬间,另一种时间也的的确确在缓慢地流动着。”

  《旅行之木》读后感(六):生命的刻度与自然的标尺

  “人为什么要来到阿拉斯加?”形形色色的人带着形形色色的故事,来到阿拉斯加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就像16岁的星野道夫,又或者是 Alexander Supertramp,带着心中追寻的答案来到阿拉斯加,从此迷上了这个温暖而又迷人的旷野。

  12年的我,第一次带着懵懂,追寻Magic Bus的足迹而踏上这片土地,一路自驾,邂逅在阿拉斯加寻找答案的不一样的人们。有在Fairbanks开着青旅的Gray夫妻,也有在路边排练晚上要去酒吧演出的乐队,有在酒吧一起邀请我跳舞的姑娘,也有萍水相逢邀请我去他家住宿的兄弟。我在阿拉斯加的点点滴滴也被这本《旅行之木》串联在了一起,更让我当时旅途中的欣赏的风景有了生命力,有了自然的标尺,并最终赋予了信仰。

  无论是关于渡鸦信仰的点点滴滴,还是早期蒙古人跨国白令路桥定居于此的更宏观上的追寻,都重塑了我之前2次阿拉斯加的回忆。转眼间10年一晃而过,期待能够再次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带着去往阿拉斯加的答案,踏上这片令人神往的土地,追寻生命中的光。

  ‘就算你坐的是大船,我划的是独木舟,我们还是得共享同一条生命之河。’——奥伦酋长

  以下为摘录:

  写在萨尔茨堡

  百年前在阿拉斯加留下了足迹的人如此说道:“年轻时别去阿拉斯加,到人生的尾声再去吧。”言外之意,要是早早去了阿拉斯加,你就会觉得其他世界太小了,不够味。倒不是说大的自然就一定好,小的自然就一定不好,只是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遥远过去旅行者说过的这番话。

  基斯卡岛

  对出生于战后的我来说,太平洋战争是何等遥远。在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看来,那些事不过是昭和史的一页,是没有生命力的知识。任我们如何接近那段历史,都不可能与亲历者同日而语。

  十六岁时

  一天,我在太阳即将落山时感到了大峡谷。那壮丽的景色彻底改写了我的自然标尺。第一个在潇潇的帐篷里度过的大自然之夜,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定是它一点点生根发芽,又在某个时间节点将接力棒交到了阿拉斯加手里。

  我所居住的这个地方,并不是世界的全部。在遥远的异国,还有形形色色的人怀着形形色色的价值观,走过与我们相同的一生。换言之,那次旅行让我第一次以客观的角度审视了自己出生长大,度过日常生活的世界。这一点意义非凡。因为我觉得直到现在,我仍然被活在阿拉斯加的多样的人所构筑的风景所吸引,重复着与当年同样的过程。

  与生俱来的洪流

  这是何等多姿多彩的人生啊。大多数人都过着“想要取得某种成就”的人生,可比尔的人生是无比随性的。这就是他所谓的“顺着自己与生俱来的洪流活下去”吗?因为他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每个人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这么过日子的。只是大家都还在还很年轻的时候就早早抛弃了这股洪流,想方设法要上岸。”

  锡特卡

  老人们听着这起宛若童话的事件,却毫无惊讶之色,只是带着柔和的表情远眺窗外的大海。与此同时,他们也将自己经历过的时代藏在心底,用凝望万象的眼神打量着正要迈向新时代的孩子们。孩子们看似自信满满,却会在某处悄悄回望老人们的时代,生怕自己落下了什么很重要的东西。然后再时光的洪流中,人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我们的模样也跟不断变幻的云朵一般,永远也不可能回到原来的形状。我之所以会产生略有些苦涩,却不失温暖的心情,也是因为他们形成的那一幕光景让我感觉到了这种迹象吗?

  《旅行之木》读后感(七):那就去阿拉斯加生活吧!

  和朋友追逐鹿,狼,和生物学家一起给熊测体重,参与无人区飞行员朋友的葬礼。与爱斯基摩人一起去捕鲸,探索印第安人的图腾文化传承,和朋友在低气压的追逐下逃生。这就是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的风光)

  1. 就好像是星野道夫领着我前往阿拉斯加领略那里的风景

  第一次听到星野道夫这个名字是在3月的某个上午。

  当时面试结束,我在公交站等公交的时候听一档名叫“随机波动”的播客,第44期,

  主题抛开了人类,专注于树,里面提到星野道夫在阿拉斯加的生活。

  后来我在理想国的出版书目里看到了星野道夫,又过了许久,我在听“随机波动”时又听到了这个名字,便决定看一看他的书。

  之所以拖了这么久,是因为我对那些自然科普书籍并没有兴趣,小时候虽然喜欢看《动物世界》,但长大以后,就只想看看精彩的小说故事了。

  入手了两本书,分别是《旅行之木》和《魔法语言》,后者是他的演讲合集,我想着看一个人的演讲之前还是先了解一下这个人比较好,便选择了《旅行之木》。

  (驯鹿)

  书的内容零零散散,讲述了星野道夫在阿拉斯加的生活,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本日记。

  其中不仅提到了阿拉斯加的美丽风光,还提到了那里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和一些白人的故事。

  这本书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情故事结合在一起,读的时候非常轻松自在,没有看小说时那样的紧迫,想知道主角的过去,情节的发展。

  就好像是星野道夫领着我前往阿拉斯加领略那里的风景,把他的朋友们一个个介绍给我认识。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久违地出现了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星野道夫)

  自从大学毕业后,这种感觉就很少出现,读完一本书以后,我会马上把这本书扔掉,去看下一本书,没有感伤出现的余地。

  但是读完这本书以后,心里总有点淡淡的伤感,可能是因为不能去阿拉斯加吧。

  书的内容很琐碎,讲述了去阿拉斯加求学的经历,和朋友追逐鹿,狼的相遇,和生物学家给熊测体重的冒险,还参与无人区飞行员朋友的葬礼。

  不仅如此,“我”还参与到了当地人的生活之中,与爱斯基摩人一起去捕鲸,探索印第安人的图腾文化传承。

  作者写得不是很刺激,比如和朋友在低气压的追逐下逃生的故事,捕鲸的故事等等。但正是这种淡然,让我十分喜欢。

  冒险小说已经够多了,这种自然叙述更令我珍惜。

  作者提到爱斯基摩人中有一类人是叙说者,也就是讲故事的人。作者常常听他的朋友们给他讲故事。

  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好像作者在给我讲故事,有种古老的传承落在我身上的错觉。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暗自下定决定,一定要把星野道夫所有的书都拿来读一遍。

  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阿拉斯加生活一趟!

  (星野道夫拍摄的熊)

  2. 尽管现在被囚禁在这家小小的公司里,但我的未来仍然可以光辉灿烂

  读书的时候,特别是读到作者一个人在阿拉斯加生活的时候,我时常在想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

  书里提到一个美国人,独自在阿拉斯加的土地上隐居了二十多年,最后独自死去。

  可能对一般人来说,这样的选择很难理解,毕竟远离文明世界的,不是圣贤就是野兽。

  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他并非圣贤,也不是野兽。

  他就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只是选择了不同的生活环境。

  (座头鲸)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乡村里,镇里,山里,都是因缘的选择,他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我在农村长大,如今在城里生活了差不多十年。

  每每想到家乡,就会想着,如果能回去居住一段时间该有多好,特别是外婆家。

  她家住在真正意义的山里,夏天都要盖棉被的那种,小时候每年暑假,我都会去住一个月。

  在不同的环境下长大,对人的影响非常大。

  我在农村长大,和人们中的刻板印象很像,我很老实,有点自卑,不擅长和别人交流。

  后来去了南京生活,我变得开朗很多,喜欢参加各种活动,胆子也大了很多。

  我不觉得前者比后者差,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选择,我都能坦然接受。

  文中还提到了作者的过去,他16岁初中刚刚毕业的时候就独自前往美国旅行。

  在那个年代,大约是70年代左右吧。有这样的勇气真的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我到现在都不敢一个人去国外旅行。

  但我忽然想起10岁那年,和妹妹一起去广东的事,觉得有种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在难度上,我远远比不上他。

  但每每想到这次经历,我都能在困顿的人生中汲取到一点力量。

  作者从小喜欢自然风光,从喜欢北海道到喜欢阿拉斯加,作为一个摄影师和野生动物学家,星野道夫无疑是幸运的。

  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还能在年轻的时候去学习,以它为生,我很羡慕他。

  因为我虽然喜欢写作,也试图像他一样以此为生,但我终究还是失败了。

  我时常幻想着,能住在一栋小房子里,过着俭朴甚至贫穷的生活,坚持写作,就像《德雷尔一家》那样,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德雷尔一家剧照)

  或许未来会有那么一天也说不定,写这篇读后感之前,我刚刚收到了又一封退稿信,以前还会伤感一下,如今内心毫无波澜,这或许也是一种进步吧。

  在我大四那年,很多同学去英国留学,我也想过,要不要去留学,但因为家庭原因最终还是放弃了。

  如今想来有些遗憾,如果能去英国留学一趟,体验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文化氛围,或许有利于弥补我童年时代的人格缺陷。

  就好像作者作为一个日本人,去阿拉斯加生活十余年,体验另一种人生。

  但如今,我已经不再遗憾。未来,或许我会去留学,去一个陌生的城市,乡村生活。

  尽管现在被囚禁在这家小小的公司里,但我的未来仍然可以光辉灿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旅行之木》读后感1000字  之木  之木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旅行  旅行词条  1000  1000词条  
美文

 失恋不哭

“我想有一个人明白我,即使我什么都没说。”­今天其实不值得纪念,但我想给自己一个交待。­因为我的记性总是不好,我写的以下内容只为有一天想起的时候记忆可以清晰一些...(展开)

美文

 黄昏,我们去看水

 到家了,我迫不及待的将车推进地下室,坐上锅,坐在电脑边,凭着一时的冲动,捕捉一时的灵感,记录我们刚才见到的一幕。  “水真清啊,水真静啊”,那是丽江的;“潭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