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月饼王"郭杜林"与辫儿姐

  (一)

  "郭杜林"是月饼,辫儿姐是太原乃至三晋著名的女企业家。双合成是食品行业的百年老字号。

  月到中秋分外明,仰望圆轮倍思亲。到了快到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日子,人们就惦记着吃月饼。地道土产的山西人,特别惦记着吃一口"郭杜林"。现在的孩子们开洋荤吃洋药多了,整天价吆喝着吃比萨,三明治,寿司之类的,也应该让他们认识一下"郭杜林"。因为你爹和你妈为什么钟情这口老掉牙的甜饼子。"郭杜林",能讲你爷爷奶奶的故事,能泛岀老外婆家里的烟火气,能勾岀一出出脑中的连环画。

  月饼之王,南广北晋。南是广州的粤式风味月瓶,北是晋式工艺做的"郭杜林"月饼。中秋节到了,吃月饼是一定的。郭杜林月饼很好吃,想起来流口水。可惜老苏生的早了些。苏东坡是古代吃货的一圣,他描述好吃的饼是"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千年早知道,恰好写"郭杜林"的。

  双合成是百年老店,大清道光年间,崇德1828年,河北保定市满城县乡村有能人李善勤,张德仁,闯荡在太行山中的矿区井径横口镇做鸡鸭生意。二人对缘,合计成立了"双合成"食品铺。合作的顺意,买卖不断扩张。事业有成,李张后人在因铁路发展起来的石家庄开了分号。

  恰是辛亥革命的1911年,李善勤的孙辈李俊生和掌柜陈步云顺正太铁路来到山西,在省会太原市开了“双合成分号”。

  今年是2021年,太原双合成正好110岁生日。

  始于河北的根,枝繁叶茂在山西太原。今天的双合成食品企业,早已是山西省食品烘焙行业乃至北方地区的龙头老大,产品行销26个省市,有千余销售网点。双合成与辫儿姐,品牌商标还是形象,智慧的揉进了面团一般密不可分。两支小辫子一扬,省了多少广告费。许多企业玩品牌,用功夫做了牌,淡了品。所以玩砸的不少。

  吃谁家的糕点和月饼,肯定吃辫儿姐家的。

  辫儿姐是经营了双合成30多年的女老板赵光晋。年近70岁了童心不泯,形象是永远扎着两条俏皮的小辫子。双合成早已是响当当的美食企业,辫儿姐是搂着一堆各种劳模先进的企业家。按山西品牌研究会张成龙会长的俗话,辫儿姐是太原上空的一朵云。仰头可以看见,走到太原大街上不认识的少。辫儿姐,郭杜林,可以说是双合成的品牌主题词儿。

  为什么吃月饼吃"郭杜林",一是好吃,二是能吃出文化。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圆又甜。生活好了,圆饼子天天可以吃。可八月十五吃月饼,是不同寻常的美味。

  中秋节,是上古时代对月亮的崇拜,每年在农历秋分,对月亮神进行隆重的祭拜。山西屯留县三嵕山,后羿射日成功,玉皇大帝奖励了后羿一颗仙丹。不料后羿的妻子嫦娥吃了,便飘飘然上了天,进了月宫回不来了。便有了诗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月亮宫里的嫦娥回不来,思念亲人又没办法。千年孤独嫦娥泪。让人们知道,珍惜当下,亲人们的聚首欢乐是多么的温暖。月亮广寒宫虽美丽无比,但孤寂是多么痛苦和无奈。

  中秋节的魂,就是拜月,团圆。月饼融入的就是满满的情怀。

  (二)

  中秋节上古时候就有了。这里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心,有对环宇间日月星辰的膜拜。秦汉时在秋分期间祭拜。到了唐朝,中秋节基本成形。秋分季的日子往往不能定格成固定的一天,中秋八月十五便被抽象成民间节日。拜祭月神,供上丰收的五谷,有各种时令水果,民间美食等。到了宋朝年间,"月饼"这个词儿开始出现。

  月饼后来在明朝深入到千家万户,还有一段轶事。元朝统治者残酷统治后期,老百姓不堪忍受。秘议到中秋节揭竿起义。便以月饼为载体传播信息,把字条夹到月饼中,"八月十五杀鞑子"。以期推翻元朝统治,全国联动。后来中秋节起义还一举成功了,建了大明朝。大明感恩圣饼,月饼又多了一种说叨。这都是民间的传说了。

  300多年前的太原府,闹市区柳巷一带有饼铺。东家雇佣了姓郭的师傅,带着小杜和小林二位徒弟,打的一手好饼子。太原人叫“唐饼”。山西太原是大唐朝李家发迹的宝地,所以吃穿戴帽喜欢用一个“唐”字,唐街唐服唐饼,有贵气又吉祥。唐饼卖的十分红火。买卖好,但手工劳动很辛苦。

  这是个闷热的夏日,郭师傅与杜、林两徒弟和了面后,插空歇息纳凉,就跑到近邻的酒馆子里喝起了烧酒。酒是勾魂鬼,2两之内人找酒,2两之外酒找人。喝在兴头上自然忘了时分。不觉天色已晚,郭师傅猛一怔,不好!什么不好,他想到了面案上揣好的一堆饼面。郭,杜,林三人三步并两步就跑回了饼铺。面案一看,惊的岀了一身冷汗,酒精也被吓跑了。因为天热,和好的面膨胀起来,上面起了小泡,发了。这可怎么办?东家知道了一定很生气。郭师傅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反正扯了龙袍是死,杀了太子也是死。试着侥幸一回吧。于是郭师傅做主,征的小杜小林同意。不舍得把面扔掉,就在慌乱之中往面里多多的加了潞州产的麻油,抓了大把的饴糖,然后忙活的揉啊揉。郭杜林三人都是有良心的好人,一脑门子的虚汗,满胸的赎罪心理。面弄好后,切好饼坯就放在铁鏊上。饼烤的小心翼翼。饼熟了。郭师傅先咬了一口,无言,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怎么啦?小杜和小林也赶紧的咬了一口。哇!郭杜林三人同时大叫一声,热泪迸涌,太好吃了!太好吃了!

  郭杜林的唐饼从此在太原府大销。

  实际上天下的美食故事都发自偶然,都是造化的恩赐。青海省有一种烙饼叫"狗浇尿”,香飘千里,非常好吃。也是因为不经心的小媳妇没有看好小狗狗,把狗尿点子溅到了面盆里。小媳妇儿不敢告公婆。不想加了狗尿的烙饼香煞一家子。"狗浇尿",以后成了传世美食。

  唐饼"郭杜林"2百年兴旺。工艺传承到1900年。已是大清朝的晚期了。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离京西逃,一口气逃到了太行山西边的太原府。山西巡抚巴结伺候着老佛爷。金口玉牙的西太后吃遍了天下美食,还偏偏喜欢了唐饼"郭杜林"。吃过几顿还不够,后来回到京城之后,还让山西巡抚不间断把"郭杜林"当贡品送到紫禁城。

  "郭杜林"唐饼火了。大汉民族的顺民都善良笃信。嘴刁的慈禧太后说好吃,那是一定好吃。名声因此大响。

  (三)

  太原双合成食品店的贡献是把唐饼做成中秋的"郭杜林"月饼,并在80年代与广式月饼同时获得桂冠,成为一南一北的月饼王。

  半个世纪前,还是物质短缺的农业经济年代。每年一到中秋,即使日子再紧,晋中农村的家户都要打月饼,祭秋月。有的人家就买了西月饼"郭杜林"。西和洋,是对奢侈物的加注。外婆每给我们吃双合成的“郭杜林”,要切成四分之一小块,美味不可多也。吃的那个香啊,至今想起来还有回味。

  太原双合成食品铺在解放后归了公,成为国营食品店。改革开放之后的1985年,双合成食品店的日子已不好过。一个叫赵光晋的女人受命于危难之际。每年"郭杜林"的产量也就三四万斤,赵光晋上任的第二年,便几倍翻番,产到十几万斤。不几年企业改制,辫儿姐接盘变成了民营企业。她的创业之路开始了。

  辫儿姐与双合成结了缘。太原双合成至今已是36个年头。是声闻三晋的品牌企业。由当初十多人发展到现在数百人的现代化食品企业,辫儿姐倾注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泪水只有她知道。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初心不改,坚忍的熬过如此漫长的岁月。风华正茂的辫儿姐不老不行。她的沧桑写在脸上,华发满头的小辫儿还在,是她坚强人生的注解。尽管日子今年难,明天难,双合成栉风沐雨,还是健康的活着。

  三年前认识了赵大姐,到位于山西综改区的双合成工业园里转了转。两个字,震撼。不说这工厂的生产内容如何现代,"郭杜林"月饼生产线,双合成糕点,娘家系列产品等。双合成有一条文化长廊,是一条雕塑小街,还有各个时期的作坊实物,生动的展示了双合成的百年发展长路。匠心独具,随时而变,这是有极高文旅价值的工业史化石级的作品。

  辫儿姐真是有心人。在上千平方米的整一层楼空间,陈列有多种旧时代的老物件。是双合成的发展史,更有许多百年生活变迁的家庭摆件,比图片文字鲜活,生动有趣,历史知识性很强。倘若独立的建制成生活风俗博物馆,也具有足够充实的内容。

  太原人说起赵光晋,辫儿姐,那是风光无限。多少年一朵彩云,这荣誉那先进,各种红色证书,报纸夸捧文章不胜数。奥运会接棒手,全国的党代表,的确红极一时。

  辫儿姐的确是不寻常的女人,可以说是太原一个时代的人物缩影。

  脸前显贵,脸后必定是吃苦受罪。胡说与辫儿姐熟惯了,有了同频的交流之后,反而不能详聊更多的过去。人跨过花甲之年后,情感就脆弱,眼里兜不住泪水。一说过去的辛酸和委屈,辫儿姐就想压抑不住的倾诉。生活就是如此,光荣和梦想,不是好运气铺成的路。有多高的山,就有多深的沟。

  辫儿姐充满了时代感,是个活色文学素材的女人。她不仅是成功优秀的企业家,还是多姿多彩的才华女。赋诗弄词编歌,挥毫一手漂亮的书法。在家他是好妻子,孝顺公婆堪称模范好媳妇,孩子面前是好妈妈。活到这个年纪了,功成名就了。企业交给二代了。但辫儿姐还是不省心,还在东跑西颠学习,修行,参加公益,社会活动。美国的百岁摩西奶奶是折腾的榜样,看来她的目标是百岁的辫儿奶奶。

  只有辫儿姐这样的不凡角色,给"郭杜林"月饼灌注了一种新世纪的魂魄,让其走出娘子关,成为声播华夏的月饼王。

  "郭杜林"月饼,具体本自于一个民间传说,偶发的故事。实际是三晋几千年悠久文化在餐食上的缩影。号称杂粮王国,面食王国的山西,没有拿得岀的东西,无人信服。是双合成,辫儿姐将"郭杜林"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并走向辉煌。这本身就是对悠久山西文明的贡献。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诗与词,是浸润在我们生活方式中的烟火内容。

  中秋节到了,万家灯火中的幸福,就是亲人们聚到一起,饭桌上喝起咱醇香的汾酒,品起绵甜酸的老醋,端上酥甜的"郭杜林"月饼。这时和月亮对话,故事就现成的飘出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月饼王"郭杜林"与辫儿姐  杜林  杜林词条  月饼  月饼词条  
美文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让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  在一堂数学课上,有几个女同学在嗑瓜子。  很多认真听课的学生都不好意思指出来,只好眼巴巴的望着正在讲课的老师突然,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