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那村 那人 那事 十六

土地改革开红花,农友相见笑哈哈。

有房有地有了家,毛主席恩情比天大。

共产党,打天下,日本鬼子连根拔。

土地改革有大法,扬眉吐气是中华。

宝坻县土地改革运动,在宝坻县县委卫国的领导下,全面展开。大张各庄支部书记张淑兰开始在大张各庄实行土地法,由于土地大纲宣传的透彻,对土地法都有了解,实行的顺利。全村百姓红灯高挂,鞭炮齐鸣,像过年一样热闹。

大张各庄在刘心斋的带动下,十几户条件好的,富户都愿意把多余的土地房产拿出来,交给农会,解救穷苦百姓。农会副主任李二志私自关押起张俊,在农会会议说:“张俊是个不法份子,开灵棚,剥削百姓,是个顽固不化的迷信之徒,应该严惩,游斗示众,就地枪毙。”淑兰不准,劝其李二志说:“迷信要与民俗分开,张俊是为了失去的亲人的家属,开了灵房,有八仙过海的灵棚,有龙凤朝阳的罩棚,有仙童玉女的值日,有纸糊的骡马和送行小车,是为了死去的亲人。赚了钱,发了家,从也没有雇过扛活的,遇上贫苦人家,也经常不收钱,这是民俗,虽然是富户,不是恶霸。你爷爷的丧事是搞迷信吗?他的女儿没嫁给你,是你和张俊的女儿没有缘,我们不能在这里泄私愤,在共产党的的天下,是不允须的。你必须释放张俊!他认为自己有罪,愿意交出自己的全部财产,听从农会安排,我觉得要正确对待。”李二志满腹怒气大声说:“你在偏护张俊,我去告你!”李二志的对象胡利来到李二志面前说:“李二志,原来如此,我来教训你!”光天之下,你竟胡搅蛮缠,泄私愤,你不称职!”说完就是几个耳光。李二志忙改口说:“是,我是泄私愤,我去放人,请淑兰原谅!”大张各庄土改进行的顺利。

青山回到大张各庄岳父家,说明了母亲病重在身,岳父很关心。张连之及全家劝青山把老太太接到家里住,让韩守珍医生好好的医治。董青山说:“老母亲,心情不好,不同意我们在大张各庄落户,为了母亲,我就回老家吧,母亲的泪,儿的心,真的离不开,我就不在大张各庄落户了。三姨张树兰说:“时间不长,你为大张各庄办了那么好事,还选你做了农会助理。你就留下来吧,房间,土地给你最好的。董青山笑了说:“三妹,好房沃土是次要的,我的心已在老娘身边,我就陪陪他老人家吧。淑兰再三劝说,青山决心回到李小沽的老家,妻子虽然不满意,也没办法,只得顺从的点头。三姨说:“既然如此,泉水不要带走,就住在姥姥家,我要看好我的大外甥,青山和妻子点了头。

一个雷天下响,各村的土改都在进行,董青山辞了在大张各庄落户,回到李小沽。

李小沽农会主任董青清,是青山的堂兄,一直和共产党员八路军卫国,张志进抗日。在抗日工作很突出,经卫国介绍加入了共产党,如今在农会当主任。董青清看到弟弟回家居住,找到董青山说:“农会同意你回家落户,你很能干又有文化,你就在农会管理财务。原来知道你不回家,在大张各庄落户,家里已把房产做了安排,幸喜没通知各户,把杨宝忠的正房归你来住。”青山的母亲拉住青清的手叫着小名说:“大顺啊?不必了,就在家里住吧,你想啊,那些得房的人,一辈子多苦啊,就让他们翻身吧!凭你的弟弟的能力,自己会盖得起房子,在者,你是支部书记,村里带头人,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咋们是一家人,你们再安排,也不好听,让人家说闲话,咱们不办那些事,你就好好的工作吧!”董青清说:“二妈,农会听说青山回来,都高兴的,都同意要给青山好好的安排。以前,在李小沽村时,在战争中,在连年沥涝中,为乡亲跑天津买回麦麸,领导乡亲织布纺线,做了生意,人们才活下来,又带人去东北为解放军抬担架,在战场上抢救解放军的伤病员。战争结束后,安安全全的把人又带回来,大家都同意给青山安排房子和土地。”连山的母亲说:“大顺子,你是干部,全村人看着你,做人要有骨气,要有正气,才是好干部,不怕吃亏,不占便宜,一定要按原安排执行,青山就在家居住,顺子听二妈的话,二妈死也高兴了。”董青清说:“我听您的就是了。”董青清在农会上,对以前的安排没做变动,在农会增补了董青山做财粮。掌握李小沽的财粮工作。积极地组织交公粮,支援前线,获得第八区的好农会,模范共产党的好支部。

潮白河长年泛滥,低洼的地方常年积水,高的地方,一年只有四成收成,还得种低产的红高粱。传说,在唐朝李世民征高丽时,在宝坻县屯兵,修建了秦城,后人为了纪念李世民,修建了秦王庙,每年二月二日,到庙里求助秦王告知天象,求种什么作物有好的收成。有个农民叫田喜,在夜里去秦王庙,在墙壁上扫来半簸萁红色的,圆圆的小虫子,回家后放在家里柜上,全家人猜啊,猜啊,怎么也猜不出来,,第二天,天喜来看,竟是红高粱,据说,当时宝坻没有这个品种,是秦王由西安送过来的,是真是假,只是传说,这种红高粱种由那时起就在宝坻落了户,它不怕水,不怕风,有种就有收。虽然低产,人们还是喜欢它,但连年低产,再加上水灾,李小沽生活很贫穷。

为了彻底改变李小沽的面貌,在村农会上,董青山介绍了在担架队时,在河北八沟整训住了一天,(八沟就是平泉县)见到了一个宝坻的老乡开店铺,河北天津南部县的棉花粗布来这里换骡马,生意很好,店掌柜是宝坻大角甸的人,姓杨名金盛,告诉我说:“我老家离你家几里之遥,一喊就可以听见,同在一个水洼子里。那真是,

吃水不用愁,粮食九不收,人人没活路,只得闯幽州。

乡亲们好苦啊?如果你回去时,年青人愿意剃头的我来安排,这里剃头的都是宝坻人,都和我不错,出不了家的人可以织粗布,来换骡马小驴就可以生活,大张各庄,有一个董春,经常来到这里,生意不错,回去向他讨教,过去,来我这里的人,很不易,经常在鬼门关那个地方,被抢劫,甚至丧了命,想起来我都心疼,阮大力是李小沽人,你也认识吧,就是死在铁门关的。”青山说:“是啊,我知道和我一村人。”杨金盛说:“回去给他家带个好吧,你跟着部队还得去东北,祝你平安回家,解放了,一切都好了,经济往来,不必担心了,你回家以后,不要忘记此事,让家乡富起来,我愿意做一点贡献。”董青山谢过杨金盛,在八沟休整一天,第二天随部队去锦州。如今回到家里,想起了这件事,在农会上做了到汇报。农会同意,立即调查,走访了大张各庄董春,事情真实,农会做了决定,可以立向,认真执行。

青山组织互助组,搞好试点,在李小沽开展自救。

青山和杨喜伦两家一组,开始织布。全村人纺棉花,开展了大生产纺棉花的运动。

解放的新中国,纺织部门很少,跟不上社会人口的需要,这一下子,李小沽红火了,也不用去八沟,供销社全部收购粗布和线。生活有了保证,也带动了全乡,是宝坻县的一面旗帜。

织布机,纺车转,纺线织布去换钱。

永远跟着毛主席,社会主义大道永向前。

九河下稍的宝坻县还是汪洋一片,人们在自己的房中织布纺棉花,人人都忙的不可开交,去供销社交线,回来领棉花。一只一只的小船,来来往往,穿梭自由,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李小沽村里文化底蕴好,都爱唱评戏,建立了评戏剧团,农会给些报酬,给群众唱评戏,村里董桂香,杨义香等主演的小女婿,人人都夸唱的好,县里经常来请到县里去唱,李小沽村里沸腾了,人人喜笑颜开,眼睛眯的只有一条缝。

秋凉了,一场瘟疫来了,说是黄病,邻居的姑娘大活和老稳,还有董义和的儿子奔头,都在十七八岁,相继去世,七天内全村年轻人死了十八口,人们慌了,不敢出门,不知咋好,哭声一片,死的人不敢求人去埋,只得家里人抬出去。宝坻县县委卫国亲自带着医生来到李小沽,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和防护,瘟疫终于过去,人们都感谢共产党。

青山的弟弟董青群十六岁在这场瘟疫中夺去了生命。三儿子青科在天津丽华印刷厂学徒,患了肺病,治疗不及时,病逝在天津,青山的母亲连失二子,白发人送了黑发人,青山的老母,思念儿子,哭声不断,泪水洗面。年仅五十五岁吐血而亡,四九年八月离世。青山也瘦了不少,每天在思念中度过。夫妻二人的织布机更响,把自己的儿子泉水由姥家接到身边。儿子泉水在母亲身边玩耍全家甚是喜欢,也有了笑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那村 那人 那事 十六  
小说连载

 赖活人生

 “活到最好,每天精彩,活出自我,笑出强大,快快乐乐每一天”···  每每听到如此自欺欺人的豪言壮语就一幅活生生人间无赖之像展现的淋漓尽致,就那种全身...(展开)

小说连载

 流着眼泪说不哭(4)

 以街头泼妇的姿势双手叉腰站在那里,冲他叫道"喂,我数三声,如果你个垃圾还不停下的话,你就死悄悄了."  "你有点书女形象好不好,大街上像个泼妇一样,而且还追一...(展开)

小说武侠

 神迹的祀典(第六回)

 第六回 乡音为谁改 人何无处归  宁府大总管道:“宁老爷,您的一位贴身侍卫乔成求见。”宁坤说道:“是吗?是昨日为老爷我书画前准备研磨墨砚的那位文才之士吗?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