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上帝折鞭钓鱼城

关于《上帝折鞭钓鱼城》的

写作思想

吴永光

  我们80年代的人从小是看了金庸先生的武侠片长大的。在《神雕伴侣》中作者为增强其中的故事趣味情节,是这样写的:在襄阳城下,杨过为救郭襄,先用黯然销魂掌中的“拖泥带水”击中了金轮法王,后来又成功击杀了蒙古大汗蒙哥。

后来我长大了,通过网络查阅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金老先生的如掾大笔太厉害了,让书中的杨过家喻户晓,特别是现在的中小学生,没有几个不知道杨过的。但是问及历史中的真相,只怕连成年人都是知之甚少。虚构的英雄名扬当今世界,而真正的英雄却早被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如他们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呢?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的真相,让真正的英雄名扬天下,让人们记住他,崇拜他。这就是我想写这部作品的初衷。

我早些年是想完成一部武侠作品。但是完成了一半,却发现自己写出来的人物不怎么样,表现出的主题思想也是浅显模糊的。我思想成分中的写作因素来源于武侠,但是随着人进入而立之年社会阅历的增长和阅读的增多,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做了手术之后,人的性情也变了许多,也想了许多事。一个新的生命降生了,告诉我自己的生命也开始进入下一个链接,一个新的生命历程开始了。而几条人命却以不同的方式走向终结,告诉我什么是人生。在这一阶段,我又读了史铁生的散文,看了刘和平编剧的《大明王朝1566》、刘心武的《解读红楼梦》,我想写作不光是为了哗众取宠,我写出的作品不光是为了迎合观众和读者。

在本书第二十章中我让孟珙和余玠他们几个人合诗一首,算是一首歪诗。题目是〈〈读史新作〉〉。诗是这样写的:余生何至此奔忙,白骨征夫问君王。忽见英雄三两个,志在弯弓射天狼。书生表奏呈三章,无名血战复襄阳。卷经书千百年,一丝一粟不寻常。对于最后一句我是斟酌了好几个月,最终还是用了“一丝一粟不寻常”这一句。最初我用的是“改革神州不寻常”,因古诗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所引发的深意。后来我又想用“安得猛士守四方”一句。后读了许多书,我决定用“一丝一粟不寻常”这一句。这首诗就是本书的写作主旨吧!至于最后一句用哪一句才好,只怕各有说法。所以在那一章中我写到余玠认为尾句用得平淡无奇,而孟珙也给了一翻说法。

这部作品我想写的第一主角是孟珙。第二主角是余玠。有读者说没有一个统一的主角,可能书还没有写完。我打算把孟珙写成像电影《太行山上》中朱德之类的形象,有沉稳内敛的性格,但是并不缺少智慧和勇武的精神。我注意到他的军事才能不在岳飞之下。他的战绩有:21岁时在枣阳救过父亲,1232年37岁在马蹬山带以三万人击败了金国大将武仙的七万大军。1233年底以两万人会合了塔察儿的蒙古军、张柔的北方汉军破了蔡州,灭了金国。1236年襄阳不攻自破,孟珙在湖北的监利县枝江边布迷阵,以仅有的几千人马破蒙古二十四寨,夺回民众两万。在几个月的黄州守城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稳定军心亲手杀了49名士兵,最终使黄州转危为安。在成都惨遭屠城,四川局面失控的情况下积极献策,提出了“三道藩篱”的防御政策。而忽必烈的“斡腹之谋”也在他的预测之内。孟珙精读《易经》,还写了一本《警心易赞》,只可惜内容没有找到。


本书的第二主角是余玠。这如同接力赛,孟珙51岁于1246年病逝。余玠从他的手中接过了接力棒,成为主角。两人相差2岁。孟珙是1195年生,余玠应该是1197年生,1253年病逝。在余玠身上我想更多的是体现一种文人风采,又具有战略家的眼光,有全局的战略眼光。事实也是如此,但是我只找到了他的一首《瑞鹤仙》。一个文人风采和一个战略眼光两条可是难为我了。为了写好这个人物我可是下足了功夫,古人的语气和词令是要讲的,诗词这一关是先过的一关。为了给他增光添彩,我先给他写了一词:念奴娇.扬州初逢赵大人见赠。飞龙在天,三山五岳,沐雨飘飘,怒海泛波涛。狂风呼号,帘卷西风,弄玉吹萧。笔走龙蛇,明志文好,骚人笔战意更高.黑白子,看风云变幻,万般玄妙。

其实这是我为最初的武侠人物写的,还有下片,下片尾句是这样:凭谁问,天下无英雄,小子年少?在书中我只写出了上片。他战荥阳后我又写了两首诗给他用上:一首是《广武山上怀今古》广武山上怀今古,黄河浪淘汉高祖。万里江山知何处?一灯明暗复吴图。淳佑二年秋义夫赠孟珙诸兄。另一首是《战荥阳》风高浪急擂战鼓,万众一心绞床弩。铁甲红樱嘶的卢,冷月寒刀战胡虏。就权当是滥竽充数。

余玠的业绩主要有淮东救援战果理想,荥阳奔袭战全身而退,最主要的是他在成都惨遭屠城,陈隆之出战失败之后,四川局势危急之时主政四川,采纳了播州的杨文保蜀三策、冉进冉璞兄弟以钓鱼城(在今天的四川合川县)为防守重点的建议,择山寨增筑山城,以点成线,形成三道防卫圈,大力整顿四川。宋理宗也曾下令褒奖他的功绩。但是他后面收复兴元府(汉中)失败,整顿四川也遇到了很大阻力,宋理宗缺乏观察力和判断力,撤了他的四川制置使的官职,召他回朝,余玠重病,郁郁而终。第一章写了冉进在香江边上教书,其实就是有自己的影子。而贵州的绥阳县平母山,就是二冉的家乡。

历史几经轮回,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南宋1259年,宋将王坚和张珏(音jue)在钓鱼城用抛石机击伤的蒙古大汗蒙哥。明朝1626年,袁崇焕用红衣大炮击败了努尔合赤。王坚郁郁而终,张珏在南宋亡后先是想投水,后来的厕所里上吊死了。而袁的结局最惨:凌迟处死。南宋因孟珙和余玠的出现而出现了回光返照,而明朝因袁崇焕等人的出现似乎要起死回生,。相对于岳飞和袁崇焕,余玠和孟珙的结局还算是好的了。宋朝对文臣和后期的武将,都还算是开明,而明朝的官员却是最为悲哀,乱批评皇帝要么就会被脱下裤子打屁股,重则处死。

我写的这本书是从铁木真死后开始写起的。蒙古集团中的窝阔台、拖雷、耶律楚材、阔出、阔端都的描写。拖雷大战三峰山,阔端兵进成都屠城,阔出病死襄阳一带。还有北方四大汉军阀中的张柔、史天泽、汪世显及儿子汪德臣、都写到了。而重点及主线是南宋的国家政治走向。从南宋的灭亡和这一阶段的历史中我们或许给我们今天的历史研究和今天的政治走向是否会有一些启示呢?

宋理宗是一个历史的幸运儿,他本是一个小小县尉之子,只因是宗室子弟,太子死后,他另一个宗室子弟同时入选候选人。后来幸运成为皇帝。但他在最早的九年中只是一个摆设,真正的大权是在史弥远手中。后来他亲政之后也是想有一翻作为的,但是北伐洛阳失败、成都被屠城之后,是手无良策。选中余玠主政四川,刚有起色,却因他没有决心和左右摇摆而功败垂成。南宋在后期出现一系列的政策失误,宋理宗之时还可称有局面,他死之后就是乱局。南宋有哪些政策失误呢?第一是在金末没有解决好山东问题,李全南下兵犯扬州。第二是没有实际掌控好四川,先有吴曦兵变称王。蒙古人几次南下,四川没有一个像崔与之这样的望臣,没有一个有大局观的能臣。派余玠主政之后,却是没有再加以信任。第三是不但没有策反和团结好北方地方势力,也没安置好南下的流民,不仅如此,在宋度宗时还排挤打击有功之臣王坚等人。这样致使统治一方的水军重要将领刘整投降蒙古人。襄阳吕文焕苦守六年,朝庭有的要员及皇帝是不问死活。这样使天下人寒心。刘整几万人投降,而且教会蒙古水军。南宋灭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历朝的历史都是如此,当朝者不拿天下人当回事,有功劳有能力的人可能就会走反对面,投敌或是造反。要知道蒙古人不会超过五百万,金国人口一千多万,南宋也是一千多万。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和因果得失只怕不是几千字能说得清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谁的人才多,谁掌握的人口和资源多,谁的政策取得多数人支持,谁就会取得胜利。在蒙古方面以耶律楚材为首的治世能臣是大有功劳的。北方忽必烈身边人才济济,而南宋自余玠后人才逐渐走向凋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上帝折鞭钓鱼城  钓鱼  钓鱼词条  上帝  上帝词条  上帝折鞭钓鱼城词条  
小说连载

 如此80后(四十)

 星期五临近下班的时候,汪成开着公司的电动车出去,出去的时候若欣没问他出去干什么了,只是心里感到有些奇怪,上班时间开个电动车去干吗呢?后来钟云磊说,汪成开电动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