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曾国藩: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做到这三...

作为农家子弟出身的曾国藩,天分算不上高,考了七次才中举。相传在他儿时的一个晚上,曾国藩挑灯夜战苦读一篇文章,在他书房窗外潜伏着一个盗贼,打算等曾国藩睡觉后入室行窃。可是曾国藩把这篇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还是背不下来。这时候盗贼忍无可忍,跳出来痛骂曾国藩实在太笨,接着把这篇文章背了一遍,扬长而去。到他长大后,曾国藩又变成一个“愤青”,宛如现在的“键盘侠”,一言不合就骂皇帝,骂同僚,骂他看不惯的一切。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能在入仕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以书生之力挽大清于水火之中,并最终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的家书、日记,被各路牛人奉为经典,不论是为人、为商、为官,都能从中悟出为人处世的智慧,甚至有人评价曾国藩的文集:20岁可读、30岁爱读、40岁必读!

纵观曾国藩的人生,他的成功秘诀可以总结为三点: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曾国藩认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大多数人碌碌无为,都是因为懒惰二字。曾国藩的湘军,与太平天国鏖战十一年,使得清朝延寿几十年。这样一支战斗力惊人的部队,是如何诞生的呢?起初,曾国藩对行军打仗并不熟悉,经常吃败仗,连他自己都曾想过要投湖自尽。后来曾国藩屡败屡战,并逐渐为湘军琢磨出了一套独特的行军制度,刻苦操练,他要求自己的将士: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不论天气如何,季节如何,一定是闻鸡起舞,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而曾国藩本人亦是以身作则,每日坚持早起,久而久之,湘军被赋予了独特的气质,成为一支战斗力爆表的军队。

曾国藩还有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习惯,就是坚持写日记。翻开他的日记,会发现内容大都不长,有时甚至只有十几个字。在他30岁左右的日记中,写得最多的就是“晏起(睡懒觉)”,到了后来“早起”开始变多,但晚起依旧存在,于是他常常在日记里骂自己:“晏起,可恨!”再到后来,他下决心彻底改掉了晚起的习惯,并写道: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想要去掉惰性,就必须从早起开始!

一勤天下无难事,如果在自己的领域,智商拼不过别人,那就试试拼勤奋,总会越来越好。

曾国藩认为,话不多说是为人处世的又一大功夫。“话不多”的意思并非要我们沉默寡言,而是强调“慎言”二字,不要口无遮拦,话要想好了再说。争强好胜之人,往往逞一时口舌之快,说话不留余地,却忘了“祸从口出”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实在是不成熟。郑小珊是曾国藩的湖南老乡,与曾国藩一样同为京官,与曾家来往密切。有一次,曾国藩的父亲过大寿,郑小珊前来祝寿。此时的曾国藩,刚刚踏进官场不久,还是个典型的“愣头青”,说起话来口若悬河毫不掩饰,让郑小珊颇为反感,饭也没吃尽兴便愤然而去。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曾国藩,他在日记中反省,提醒自己要慎言。后来曾国藩身居高位,更是如履薄冰,经常告诫子女“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不该说的别瞎说,不能说的不别说,不会说的别胡说。最终,曾国藩得以在纷乱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子孙后代都因他得福。

曾国藩所谓的“人不作”,是指万事拿捏有度,既不过分谦虚,也不过火浮夸。在当今社会,这点尤为可贵。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和面,面和稀了,便添一瓢面粉;过了一会,面又干了,这人又哗啦一下倒了半盆水,如此反复,面团越来越大,却始终不合适。其实正确的做法,不能一次将水加足,要慢慢倒水,慢慢揉面,因为面团的反应是有延时的,需要时间去等待。同样的道理,越庞大的系统,反馈的周期越长,越需要更久的时间和耐心,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有的人会错估自己的能力,要么妄自菲薄,做事畏手畏脚,要么目中无人,事事横冲直撞,就是做不到拿捏分寸,悲剧也就不可避免地降临。做事恰到好处,在给别人留退路的同时,也是给自己留余地。

历史上,曾国藩可谓“立德、立功、立言”的典范,不知各位看官读后是否也能有同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曾国藩  曾国藩词条  做到  做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