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强施于的爱

  大学的时候有一位室友是单亲家庭,大家都很同情她,在生活上给予她各种关怀的和帮助。后来才知道,她的父母名义上是已经离婚,但是却一直生活在一起,他们这么做其实只是为了能够多分得一套房子。那时候对于我们很多乡下来的学生来说,如果每年能够拿到国家助学金,就意味着这一年的学费基本上就不用向家里要了,这样就会大大减少父母的负担了,这无疑是一个很诱人的机会,但是每年每个班上却只有那么三两个名额,绝大多数学生也只能忍住口水往肚里咽。而我的这个室友却因为父母‘离婚’,这样的机会她年年触手可得,而且年年都是一等奖。

  那时候的我也曾幻想着自己也能有一个像她一样的身世,直到后来看了一本《我不是潘金莲》的小说,我才明白,原来任何不劳而获的成果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大学那个室友,最近在微信上聊天的时候,她说如今房子也没分下来,父母的感情生活却一路下滑,她说她情愿没有分房这事,也希望父母当初不要离婚。之后,我们没有再联系,我不知道她的父母是会像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剧情一样,假戏真做了,还是复婚了,但是这两种结果无论是哪一种,对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来说,无疑都是一个巨大的人生挑战,整个过程免都不了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有天,在公司午休的时候,办公室有个孩子即将上小学的同事,在为买不到学区房而苦恼,另外一个同事轻松地给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离婚。办公室的其他几个同事却异口同声地赞成了他的方案,当时的确实有被惊到,继而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复杂感。但是,毕竟他们这么做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不仅让我想起了大学的室友,父母所做的一切其实也是为了能够为她挣得一套房子,减少她未来的生活压力,可是从同学的言语之间,我却并没有感觉到她对父母有多么的感激,更多的却是抱怨。

  嫂子为正在上幼儿园的侄女报了舞蹈班、手工艺班、画画班,侄女儿每天除了上幼儿园,晚上因为要参加各种辅导班,经常到晚上八点多才到家,接着还要写作业、读书,每次到睡觉的时候都已经将近十一点。过年在家的时候,侄女儿跟我说她除了画画,其他的辅导班课她都不喜欢,但是她又怕妈妈不开心所以一直都不愿意拒绝。她的话着实令我大吃一惊,我真的没想到,小小年纪的她,居然已经这样懂得体谅他人的感受了。我笑笑,摸了摸她的头,却又为她的过早懂事感到隐隐心痛。

  有个同学和自己的父母之间一直都无话可说,原因是小时候被父母赋予了太多的学习压力,长大后又被父母给予了太多的希望。如今的她在一家国企单位上班,又嫁了一个国企单位上班的老公,在别人看来,她的日子过的可以说是过的风生水起,但她却说这一切都只是父母的心愿而已,而她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她竟然也没有了任何想法,只是觉得这不是她要的生活。

  都说孩子父母上辈子的债主,这一生,对于自己的孩子父母总是毫无保留的给予。从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再到求学成人,他们的每一步路,似乎都是踏着父母的肩膀往上爬。而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也是砸锅卖铁,无怨无悔,总是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孩子,甚至不惜离婚。但是做父母的似乎忘记了什么,自己所做的一切看似尽善尽美,但是他们一直都忘了征求孩子的意见,体谅孩子的心情。你省吃俭用为他们报的各种辅导班,你孤注一掷离婚为他们买下的学区房,你费尽心思为他们规划好的的人生,看似都是那么的良心用苦、那么的值得颂扬,但是这一切在孩子看来不过是你自私而又偏执的一意孤行罢了。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切从娃娃抓起。有多少中国父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给其他孩子,而拼了命为孩子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机会,而且从始至终都是自己想当然的去做,从来没有征求过孩子的任何意见。慢慢地,一天天,一年年,父母孩子之间的距离便无形间变的越来越大,到最后竟变成了最亲近的陌生人。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现在的大多数父母却是己所欲,也要强施于孩子,从来都是单纯的自认为“需要”,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是南辕北辙,只会让你和孩子之间越来越陌生。所以请把你要给与孩子的“最好”,经常说给他们听,适时放慢脚步听听他们的心声,真正的做到“你情我愿”,让事情事半功倍,让亲情为孩子插上最有效的梦想翅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强施于的爱  强施于的爱词条  
随笔

 给儿子调班

 最近我有些被儿子搞得焦头烂额。当初由于他淘气加之我们做父母的工作性质的原因,一怒之下把他送到离家数百公里外的寄宿式学校上学。心想这次兴许会长久的安顿下来。谁知...(展开)

随笔

 不再见(4)

    不行,自己明明跟他没有关系了,不会再找他了,但是自己出事了,为什么第一个想到的是她他呢?“哦,没事,我今天有点事,想请一天假,不会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