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注意!传统坐月子少动+大补不科学,你中了吗?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分娩后的产妇都要经历一个“坐月子”的时期。那么,注意!传统坐月子少动+大补不科学,你中了吗?下面请看本站小编为此而整理的资料。

传统坐月子后果严重

坐月子是“陋习”几成科研人员共识但民俗反映古代对新晋母亲的尊重。有意思的是,“坐月子”的民俗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其实还具备独特的社会功能。

传统“坐月子”后果严重:便秘、痔疮、肥胖、腿抽筋、关节痛

oztiger所说的“坐月子”的“传统陋习”包括:不洗头、不刷牙、不洗下身、不正常活动、不晒太阳、不开窗通气,以及严苛的饮食禁忌。他得出“坐月子有害无益”的观点,乃是基于4篇科学文献,每篇又分别基于对大量中国城乡坐月子的产妇的调查统计。

统计发现,我国坐月子的妇女,蛋、糖的摄入量严重偏高,蛋的平均摄入量是推荐量的7倍;蔬果、奶制品的摄入量则严重不足,近1/5的人完全不吃蔬菜,3/4的人完全不吃水果和牛奶。

他认为,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摄入过多的糖却不刷牙,显然更容易患口腔疾病。坐月子的妇女更易患便秘、痔疮、肥胖、腿抽筋、关节痛等疾病,则与“活动量不足、高热量饮食、低纤维摄入量、低钙摄入量”有关。

另外,统计数据表明:产妇本人的学历越高,越少坐月子;丈夫学历越高,越少坐月子;接受产前培训、产后家访的,更少坐月子。可见,坐月子作为一项民俗,正在遭受现代科学的猛烈冲击。

以上观点,是不是一家之言?答案是否定的。记者采访发现,产科专家们有充分的论据证明以上观点,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牛继兴便是为数众多的反对坐月子习俗的专家之一。

专家说法:“少动”“大补”实与科学相悖

牛继兴表示,坐月子与现代医学知识不相符。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生孩子对产妇身体造成损伤,因而产后需静养,不能下床、不能吹风……

但现代医学认为,分娩过程虽然会对母体造成一定影响,但产后只需6周左右即可恢复到孕前状态。

全国各地坐月子的习俗五花八门,但一致强调“少动,大补”。所谓的“大补”,就是摄入高热量食物“补气”、“补血”。事实上,母体摄入的营养只需满足产妇和孩子的需求即可,传统坐月子在摄入大量高热量食物的同时很少摄入纤维素,过多的热量在体内堆积,最终显现为肥胖。

值得注意的是,医学研究表明,妊娠本身就会加剧产妇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如果在此基础上还“少动,大补”,无异于火上浇油,风险将进一步增加。

另外,产后若摄入过多热量又长期不下床,不利于产妇子宫“恶露”的排出(恶露是子宫内膜在修复过程中产生的脱落组织物,需排出体外)。

“坐月子”并非一无是处:是古代社会对母亲的尊重

记者发现,绝大多数网友其实都接受“坐月子有害”的观点,但他们同时表示,要说服家里的老人,难度不小。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坐月子在中国从古流传至今,首先与古人的认知局限性有关,其次也与坐月子传统的“源头”有关。关于坐月子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2000多年前的《礼记》的第12篇《内则》,反映的是先秦时期的妇女地位。

关于“坐月子”、“月子病”的说法困扰着很多新科妈妈,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呢,还是相信现代医学,科学地进行产后护理呢,直接关系着妈妈和宝宝的身心健康。如果你对坐月子有哪些饮食禁忌等有关孕妇饮食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本站月子饮食安全常识栏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坐月子  坐月子词条  传统  传统词条  注意  注意词条  科学  科学词条  
孕婴奶瓶刷

 玻璃奶瓶用什么奶瓶刷最好

在健康好用的大准则下妈妈会选择玻璃奶瓶,不过在清洗奶瓶的时候会有小麻烦,例如消毒的时候玻璃奶瓶会很烫手,而且在选择用什么奶瓶刷的时候,也会觉得有些许困难。下面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