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你给孩子买零食了吗?对很多孩子来说,零食大礼包无疑是一份颇具吸引力的儿童节礼物。然而,在不少家长看来,选购适合孩子的健康零食并非易事。海南日报记者调查发现,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零食在市面上随处可见。即使有打着“儿童专用”旗号的零食,往往也只是抬高身价的噱头,实际配料与普通零食并无本质区别。
为进一步规范儿童零食市场,近期,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正式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首次提出了“儿童零食”的概念,对儿童零食在营养健康及安全性上进行了明确规定,将于6月15日起实施。
据了解,这份新规虽然并不是国家标准,不强制实行,但作为一种推荐标准,已经挑战了很多行业难题——不允许含有反式脂肪酸;不准使用辐照工艺;尽可能少使用糖、油、盐。
记者走访
“三高”零食普遍 营养成分表套路深
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在海口各大商场的零食专区,海南日报记者看到不少“大手拉小手”一起光顾的身影。
“妈妈,我要这个小猪佩奇的饼干!”五岁的小女孩依依看中了货架上一款印有卡通形象小猪佩奇的注心饼干。依依妈妈拿起盒子翻看背面,不由得皱起眉头,“产品类型写的是油脂型注心饼干,配料表足足有八行,里面用到好多种油,营养成分表上也能看出来,每100克含脂肪29.5克,占一天所需脂肪参考值的49%,一盒净含量就有160克,这得吃进去多少脂肪?”
除了高脂外,一些标注无糖的所谓“健康零食”却不是真正的无糖。比如依依拿了一款软糖,包装袋上标注:无添加蔗糖,但实际配料表中却含有安赛蜜、阿斯巴甜等代糖成分。据了解,根据《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只要每100克或100毫升食物中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都可以注明“无糖”。
除了高脂、高糖外,零食中的高盐现象也同样普遍。海南日报记者发现,一款颇受欢迎的火鸡面,每100克含钠904毫克,占一天所需钠参考值的45%。而一袋面净含量300克,意味着哪怕一天只吃这样一袋面,钠的摄入量就达到一天所需参考值的1.35倍。
考虑到市场上多数普通零食对孩子来说并不健康,为了准备儿童节礼物,海口市民孙晴打算到网上为孩子选购专门的儿童零食。
“有一款标称儿童零食的高钙饼干,不到100克,标价29.9元,比普通饼干贵多了,号称非油炸更健康,适合孩子吃,可是从配料来看,里面含有氢化植物油,那就很难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孙晴在采购时发现,网上很多打着“儿童专用”噱头的零食在商品详情中并不附加成分表,每次都需要跟客服讨要,从配料表来看,有些儿童饼干的脂肪含量甚至高于许多普通饼干。
新规出台
为规范儿童零食市场,近日发布的《儿童零食通用要求》中,首次定义了“儿童零食”的概念,即零食是指正餐以外,用于补充营养(或平衡营养)、放松悠闲、愉悦心情的食品。而“儿童零食”则区别于普通零食,是适合3-12岁儿童食用的零食。
同时,该标准还对“儿童零食”的原料要求、感官要求、营养成分要求、微生物指标要求、食品添加剂要求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比如“儿童零食”所使用油脂不应含有反式脂肪酸,以及不能使用经辐照处理的原料。
海南日报记者在走访时发现,不少超市在售的儿童零食中,大部分没有标识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小部分标出了反式脂肪酸含量为零,还有一些直接标明含有反式脂肪酸。
“有些零食虽然没标反式脂肪酸,但并不代表不含。”海口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医生徐超表示,这就是商家的“套路”,有些商家都会在包装上标注“XX含量为0”,跟此类似的说法还有:不含、无、没有,100%不含等等。“含量为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零,还是含有少量的。”徐超说。
据了解,反式脂肪酸对心脑血管的危害近几年来宣传确实比较多,大家对它有了一定的认识,商家也感觉到了这点。所以近年来,售卖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使用实际上是在减少的。徐超表示,一般来说,西式糕点、薯片、炸薯条、珍珠奶茶等食品中,比较容易含反式脂肪酸。家长们要对食品标签上的一些词保持警惕,比如“氢化油”“植脂末”,巧克力中用得比较普遍的“代可可脂”等,也都会含有反式脂肪酸。
医生建议
优选坚果水果奶类 切忌正餐前吃零食
那么,符合新规的“儿童零食”,就可以放心购买、撒开嘴吃了吗?徐超表示,也并不是这样。零食中限盐限糖、不含反式脂肪酸,在健康程度上是有进步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儿童零食就能变成健康食品。和成人一样,儿童每日的盐、糖也都有限制。以盐为例,成人每天从食物中获取的盐应少于5克,考虑到儿童能量需求低,钠的需求量更低。而和成人一样,我国很多儿童日常盐摄入量已经超标,所以即便零食中减盐减糖,仍然会出现超标的情况。
“孩子并不是不能吃零食,儿童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两餐之间加一些零食,可以补充必须的营养。”徐超表示,并不需要对孩子吃零食完全禁止,只要正确引导、合理选择、合理安排,零食也能吃出健康。
关于如何挑选零食,徐超表示,总的原则是,在吃好正餐的基础上可以适量加餐,少量零食;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关于奶制品的选择,徐超建议家长可以关注成分表中蛋白质的含量,尽量选择超过3%蛋白质的奶类,他提醒,健康奶类不包括乳酸菌、酸酸乳、水果牛奶、复原乳这一类奶饮品乳饮料。另外,他建议家长最好选择低温冷藏的酸奶,因为常温保存的酸奶往往益生菌不达标。
其次,应恰当选择吃零食的时间。他建议,饭前不要吃零食,吃零食的时间不要离正餐时间太近,最好间隔1.5到2小时。另外,睡前不吃零食,主要是为了避免影响睡觉,也为了避免龋齿。
再者,吃零食要注意控制总量。“零食可以吃,但是不能吃太多。零食提供的总能量不要超过每日总能量摄入的10%。建议每天吃零食要次数少,食用量小,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影响了吃正餐。”徐超表示。
此次发布的《儿童零食通用要求》是我国第一项专门关于“零食”的标准,同样也是关于“儿童零食”的第一项标准。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对儿童零食市场的规范、认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该标准将儿童按照年龄分为两个阶段:3至6岁为学龄前儿童,6至12岁为学龄儿童。
该标准对零食、儿童零食的概念进行了科学的梳理和定义。同时,该标准还对“儿童零食”的原料要求、感官要求、营养成分要求、微生物指标要求、食品添加剂要求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原料要求
不含反式脂肪酸
原料不应使用辐照或微波处理
必须标出过敏原
感官要求
色泽正常
外观无明显坚硬的尖锐突出
无异味
无霉变、生虫及其他正常可见外来异物
无油污
口感不崩牙
营养成分要求
少油少盐少糖
食品添加剂禁用成分
防腐剂:
苯甲酸、山梨酸、亚硫酸;
人工色素:
日落黄、胭脂红、亮蓝、柠檬黄、诱惑红;
甜味剂:
带“糖”“蜜”“甜”的,如安赛蜜、甜蜜素等。
零食食用频次指南
零食有优劣之分,并不是所有的零食都对孩子不好,吃不吃不能一概而论。对营养需求大、胃容量又比较小的孩子来说,零食是必要的营养补充。海口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医生徐超认为,根据食用频率零食可大致可分为4类:
1:
可经常食用的9种零食:
坚果、全麦饼干、营养麦片、蔬菜、水果、水果干、奶酪、酸奶、自制面包。
2:
可每周食用2~3次的零食:
甜饼干、冰激凌、山楂片、鸡蛋卷、布丁、燕麦花卷、海苔、自榨果汁等。
3:
只能偶尔吃的零食:
糖果、巧克力、薯片、薯条、棉花糖、烤饼、果脯、虾条等。
4:
最好不吃的零食:
方便面、火腿肠、果冻、碳酸饮料、速溶奶茶等。 (侯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