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感冒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证治规律是怎样...

要说我们广大民众对疾病的熟悉程度,估计感冒这种疾病一定会排名榜首。对于老百姓来说,可以不知道一些疑难杂症,也可以不知道一些常见病,但要说不知道感冒,估计是不太可能的。说到感冒,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个西医病名,其实这是一个中西医想到一块儿的病名,中医很早就有这个病名。

感冒,中医又称之为伤风、冒风、伤寒、冒寒、重伤风等,这是一种感受触冒风邪或者风寒邪气以及时行疫毒所引起的病症,它的发病机制在于这些外感因素导致了肺气和卫气的功能出现了失调,从而出现的上呼吸道以及全身症状,临床上常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

对于感冒这种疾病来说,不仅仅是常见病、多发病,但它的发病之广、个体重复发病率之高,是其他任何疾病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当然以冬季和春季居多。有趣的是,这种疾病如果是症状很轻,几乎可以不药而愈,但中度感冒就可影响工作和生活,重度感冒还可危及小儿、老年以及体弱多病者的生命。

对于感冒这个病名,最早见于北宋的《仁斋直指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而且自此之后,时常会把感冒与伤风并称,于是也有人直接称感冒为伤风感冒。在元代的著名医家朱丹溪的《丹溪心法》里,明确指出感冒的病位在肺,并提出了“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这也就是现代的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之法,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医林状元龚廷贤在他的《万病回春》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四时感冒风寒者宜解表也”的论述,这也就是说,凡是感冒之疾,治病之法主要以解表为主。在清代,医学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还提到了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

一、病因病机

要想深刻认识感冒这种疾病,首先需要搞明白它的病因病机。中医治病讲究“治病求本”,讲究“正本清源”,只要搞明白了发病的原因和病理机制之后,对后面的辨证施治是很有帮助的。那么,感冒的病因病机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认识。

1.外感六淫: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都可能会成为感冒的发病原因,但是风为“六气之首”,为“百病之长”,所以很多感冒的发病原因均与风邪有关。这也是古代人们称感冒为伤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风邪伤人往往会夹杂其他邪气为病,所以外感六淫均可使人感冒。由于温差的关系,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冒,但是却以冬季和春季尤其常见,而且夹寒、夹热为最多见。

2.时行疫毒:中医自古就有毒邪、疫戾致病之说,这跟现代所说的病毒有些类似。早在《诸病源候论》中就有“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的说法。这种多与流行病有关,这种情况中医称之为“时行感冒”,西医称之为流感。

3.正气不足:无论是外感六淫还是时行疫毒,都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邪气特别强盛使人致病,而另一个则是人体的正气失调使人致病。所以从病因病机的角度来说,感冒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正气不足。如果一个人的正气本来就不好,或者以往就有肺系疾病,无法调节肺卫,就容易被外邪所伤。当然,即便人体素来强健,但是因为生活起居不慎,比如疲劳、饥饿,或者汗出衣裹冷湿,或者风餐露宿、冒风沐雨,或者气候变化没有加减衣服,这样也会导致人体的正气失调、腠理不坚,从而使得外邪趁虚而入。

二、临床表现

一般来说,感冒发病比较急,通常是突然发病,没有潜伏期或者潜伏期极短,病程也比较短,少的3~5天,多者7~8天。早期以肺卫症状为主,比如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但这些仅仅是主要症状,由于感冒症状往往呈多样化,早期以鼻咽部痒、干燥不适为主,后续则有喷嚏、鼻塞、流涕或者疲乏、全身不适,再较重者则有高热、咳嗽、胸痛等症状

如果是时行感冒的话,发病很急,全身症状较重,发热以高热为主,体温可达39℃~40℃,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干咳,严重者还会高热持续不退,喘促气急,唇甲青紫,甚至咯血,小儿还可能会出现神昏谵语,甚至惊厥。

对于感冒的临床症状,我们通常都说病在肺卫,但要详加细分的话,又分卫表不和与肺失宣肃两部分,而且这两部分的症状也各有特点。病机为卫表不和的,主要症状为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全身不适;病机为肺失宣肃的,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咽痛、咳嗽等。但在临床中,这两种情况往往是同时出现的,所以综合病机为肺卫失调。但是由于感冒症状多样化,还有些患者还会病及脾胃,从而兼有胸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症状

三、临证鉴别

1.与外感咳嗽鉴别。感冒有发热、恶寒、咳嗽的症状,外感咳嗽也有这方面的症状,但需要鉴别的是,如果发热、恶寒症状突出的,则应该以感冒论治,如果是以咳嗽、咳痰、甚至喘息为主的话,则应该以外感咳嗽辨治。

2.与外感头痛鉴别。感冒有发热、恶寒、头痛的症状,外感头痛也有这方面的症状,但需要鉴别的是,如果发热、恶寒症状突出的,应该以感冒论治,如果是头痛较重,并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则以外感头痛论治。

3.与风温鉴别。感冒和风温早期都有肺卫方面的症状,但感冒一般病情轻微,发热不高或者不发热,使用解表药后汗出之后就能退热;而风温的病情就比较重一点,咳嗽比较重,或者咳则胸痛,甚至咳铁锈色痰,必有发热,甚至高热寒战,使用解表药后虽然热势会暂缓,但很快热势又起,且极易传变,甚至会引发神昏、谵妄、惊厥等。

4.与鼻渊鉴别。感冒与鼻渊都有鼻塞、流涕、头痛的症状,但是鼻渊的鼻涕多为浊涕,且有腥臭味,而感冒的鼻涕不是浊涕,也没有腥臭味,鼻渊的头痛以眉棱骨胀痛、压痛为主,一般没有恶寒发热症状,而感冒有恶寒发热症状,且头痛没有范围限制;再者鼻渊病程很长,反复发作,不易断根,感冒痊愈后不再遗留鼻塞、流涕症状

四、辨证要点

辨证施治是中医活的灵魂, 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感冒,也一般需要辨证施治。辨证施治的核心在于抓住辨证要点,然后才能明确证治规律,也只有这样,才能精准施治。对于感冒的辨证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辨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别看就是一个普通感冒,风寒和风热就像是冰与火一样,不是一回事儿,而且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所以对于感冒的辨证,首先要辨风寒与风热。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都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咳嗽的症状,但是风寒感冒恶寒比较重发热比较轻,无汗,流涕是以清涕为主,口不渴,舌脉方面是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而风热感冒则是发热较重恶寒较轻,有汗,流涕以浓稠鼻涕为主,口渴,舌脉方面则是舌苔薄黄、脉浮数。

2.辨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普通感冒一般是散发性发病,无传染性,主要以肺卫症状为主,但病情比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基本少有传变;而时行感冒则是流行性发病,传染性强,肺系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较重,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而且可以发生传变,入里发热、合并其他疾病。

3.辨常人感冒与虚人感冒

常人感冒之后,症状很明显,但恢复也很快,但如果是体虚之人感冒之后,往往经久不愈或者反复感冒。不过在辨别虚人感冒时,有需要分为是气虚还是阴虚,气虚感冒的话,一般兼有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身痛、无汗,或恶寒甚、咳嗽无力,脉象浮弱;阴虚感冒的话,一般兼有身体微热、手足心热,心烦口干,少汗,干咳少痰,舌脉上多以舌红、脉细数为主。

五、证治规律

辨证搞清楚了,也就明白了其中的证治规律,就可以确定治疗原则了。对于感冒的证治规律,就可以确定治疗方案了。对于感冒来说,一般分为三个治疗原则。

1.解表达邪

一般来说,感冒都是表证,所以解表很重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明确了“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解表原则,解表一般可以用辛散解表的法则,祛除外邪,邪去正自安,感冒必自愈。一般对于感冒的解表之法,大致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以及清暑解表。如果是时行感冒,在解表达邪的同时,需要重视清热解毒。

2.宣通肺气

一般来说,感冒的病位在肺,所以肺失宣肃是主要病机,治疗原则自然要宣通肺气,宣肺可以协助解表,解表可以协同宣肺,二者相辅相成。

3.兼顾兼证

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有兼证,所以在确定治疗方案的时候,要统筹兼顾。比如虚人感冒,不要过于发散,而应该扶正祛邪,以免过汗伤正;如果感冒邪气伤及肠胃,就需要辅助化湿、和胃、理气等治疗方法,这样可以更好的照顾兼证。

总之,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与其说治疗,其实预防更重要。正气强大的人,可能一年四季不会感冒,体弱多病的人,可能三天两头就在感冒。正如《黄帝内经》所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节饮食、慎起居、多运动、讲卫生等,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做好日常生活起居的好习惯,对于疾病的预防大有裨益。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词条  病因  病因词条  规律  规律词条  感冒  感冒词条  怎样  怎样词条  
综合

 立秋后当心“红眼病”

   随着8月份“秋老虎”的到来,天气将仍保持高温、炎热和干燥的特点,这一季节,除了常规的肠道、乙脑等传染病外,还要特别注意“红眼...(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