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艾灸】痛经的灸法大全(纯干货,建议收藏)

导读:

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 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为“经行腹痛”。

一.疾病概述

西医学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为功能性痛经,系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后者多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 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宫颈口粘连狭窄等。

本节讨论的痛经,包括西医学的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功能性痛经容易痊愈,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痛经病程较长,缠绵难愈。

   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其主要病因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生。常见的分型有肾气亏虚、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和湿热蕴结。

二.辨证论治

 实证:经行不畅,少腹胀痛拒按,经色紫红夹有血块,经后胀痛缓解。

 虚证:腹痛多在经净后,痛势绵绵不休,下腹柔软喜按,经量减少,腰膝酸软,头晕纳呆。

治疗以理气行经止痛为主。

三.艾灸偏方

  偏方

 取次髎穴、关元穴、神阙穴、至阴穴、天枢穴、地机穴、血海穴、 中极穴,进行艾条灸,每穴每次悬起灸10〜15分钟,或实按灸 7〜10次。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一疗程。

偏方

 取次髎穴、关元穴、神阙穴、至阴穴、天枢穴、地机穴、血海穴、中极穴,进行艾炷隔姜灸,每穴每次灸治7 ~10壮,艾炷如枣核小。每日1次,3 ~5次为一疗程。

以上两个偏方适用于实证的痛经(症状如前所述)。

  偏方

取次髎穴、关元穴、神阙穴、至阴穴、子宫穴、脾俞穴、肾俞穴、 命门穴,进行温灸盒灸,每次每穴施灸20〜30分钟,以疼痛缓解 为度。每日灸治1〜2次,灸至疼痛消失为止。

  偏方

取次髎穴、关元穴、神阙穴、至阴穴、子宫穴、脾俞穴、肾俞穴、 命门穴,进行朝天椒灸,将2个新鲜的朝天椒(也可以用小辣椒代 替)捣烂如泥,分别置于下腹部穴位上,外盖纱布,胶布固定。24 小时后局部烧灼、发疱,即揭去。局部起疱者,按常规处理。隔日天灸1次,穴位交替使用,痛止停药。

  偏方

取次髎穴、关元穴、神阙穴、至阴穴、子宮穴、脾俞穴、肾俞穴、 命门穴,进行艾炷隔附子灸,取适量生附子,切成约0.3厘米后的 薄片,放置于中极穴或关元穴上,上放置枣核大的艾炷施灸,艾炷燃尽再换新炷,灸至皮肤红晕直径约5厘米以上为止,外盖纱布, 胶布固定。数小时后即起疱,直径可以达到1〜2厘米。局部起 疱者,按常规处理,此法宜在月经来潮前5 ~7天使用。

  偏方

取次髎穴、关元穴、神阙穴、至阴穴、子宫穴、脾俞穴、肾俞穴、 命门穴,进行蒜泥天灸,取乳香、没药各15克,烘干研细末贮瓶备 用;再将20克大蒜捣烂如泥,在月经来潮前5〜7天,取药末10 克,蒜泥10克,加适量黄酒,制成2个约5分硬币大的药饼,分别 放置于下部或骶部穴位上,外盖纱布,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贴药后局部有烧灼,辣痛感,务必请忍耐。局部起疱者,按常规 处理。

以上四个偏方适用于虚证的痛经(症状如前所述)。

温馨提示:灸至发泡有感染风险,临床请慎重使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艾灸】痛经的灸法大全  艾灸  艾灸词条  干货  干货词条  痛经  痛经词条  建议  建议词条  收藏  收藏词条  
经穴

 痛风疗法

痛风做方法如下:1:揉腹,特别下腹部。2:在患者痛脚对侧头顶骨与颞骨缝隙处找到痛点按揉并活动痛脚,再在刚才找到的最痛点平刺下针留针。3:脚痛点点刺拔罐放血。(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