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活着,如何建立自我界限?

不能明确自己的界限的人,常常也是不懂得如何去看到并尊重他人的界限的,虽然这有时候并不容易意识到。所以,清晰和明确自己的界限,无论对我们自己还是他人,都是一件真正有益的事情。

  01  

什么是自我界限

谈到自我界限,也许首先我们要明确的问题就是什么是自我界限界限,这个词最表面的含义是指事物之间的分界。所以,自我界限就是指划定一个范围清晰出来什么是“我”。在这个范围之内,是属于“我”的私人空间,是他人不可随意侵入的。比如身体,就是我们的一个最明显的界限的外在表现。你的身体,显然不是他人可随意侵犯的。同样,比如你的住所。这些外在的界限划分会相对比较明显,也容易让人接受。然而心理层面的自我界限,却并不像这些这么明显和容易区分了。但明确自我的心理界限,对我们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几乎大多数的人际关系问题,都与界限的不清晰或者界限的交叉产生的问题有关。

然而,明确自我的心理界限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在个案中就遇到很多人,常常不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而当他们在试图确立自我的边界的时候,最经常疑惑和困扰的问题就是,我这样设立界限是不是很自私?不是应该无私才是好的吗?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好”。

举个例子,有一位在家庭中为兄弟姐妹承担很多的男士在确立自己的界限的时候非常痛苦,他相信,如果自己不继续为兄弟姐妹负责,自己就是“坏”的,而他的兄弟姐妹们就无法照料好自己的生活。而同时,如果继续这样为兄弟姐妹的生活买单,面临的则是他自己家庭的解体。这里,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作为兄长,自己要照顾弟妹,否则就是自私自利的行为,就是“不好”的。在他童年的时候,每当他试图为保有自己的领地而发声的时候,就会遭到父母严厉的指责,这“不是一个哥哥应有的样子”,并给这种行为扣上了一个“自私”的大帽子。从此以后,每当他试图确立自己的界限的时候,这些指责就会在脑中重播,一遍一遍,最终深植于潜意识之中,变成了一项自我的行为准则。

这个行为准则,带来的是什么呢?他对自己要求极高,所以承担了很多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压力重大,苦不堪言,而同时妻儿则怨声载道——因为他把注意力总是投在别的地方,总觉得先照顾好别人,尤其是兄弟姐妹,才是“好”的。同时,这种行为,带给那些被照顾的别人的又是什么呢?是真正的“好”吗?却未必。在他的照顾之下,弟妹们,凡事遇到困难就来找他,或者说凡是弟妹们有困难,他就会自动顶上,结果这些兄弟姐妹没有一个成材的。而同时,大家也都觉得这是理所应当,对他没有半分感激。事实上,也许这的确并没有什么值得去感谢的地方,因为他的过度承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剥夺了他人为自己负责的权力,也就失去了成长和成熟的机会。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承担的东西,如果我们背负了别人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是在至别人的尊严于不顾。那么,这个表面的“好”,实际上,就很可能是一个“不好”。所以,不能明确自己的界限的人,常常也是不懂得如何去看到并尊重他人的界限的,虽然这有时候并不容易意识到。所以,清晰和明确自己的界限,无论对我们自己还是他人,都是一件真正有益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身体的界限是有形的可见的,我们不可以不经他人同意,去随意的触摸别人的身体,同样,我们住所的界限也是有形的可见的,他人不可以未经我们的允许,随意的进出我们的住所,并且这些界限都是被法律所保护的。我们心理同样也需要存在一个属于自己的疆界。这个疆界会指导我们,如何跟人相处会让自己和他人感觉更舒服,哪些是属于自己应该负责的,哪些是他人应该负责的。如此,你才可以清楚何时可以对他人说“不”,并真正的为自己负责。

然而,究竟落实到每个人,界限“应该”是怎样的,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每个人允许别人靠近自己的范围可能是不同的,而一个人界限的开放程度,对不同人可能也是有弹性的。所以,去看到自己的心理界限很重要,我们需要去感受自己和觉察自己,在哪些情况下,哪些行为会明显的触及到我们的内心的底线。我们就需要在这里为自己明确出来。在这里,我觉得并没有对错之分,哪怕自己现在的界限警戒度很高,自我保护过强,也需要去看到自己现阶段的状态,去尊重自己的感受,这也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界限不是一堵墙,我们不是在给自己周围筑一道钢铁长城,随着自己的敞开,这个界限的状况也会并可以跟着调整。我在个案中经常引导大家观想自己的界限,是一个弹性的光做成的罩子。这个光罩是不会阻挡我们和他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爱的传递的,但同时,当有人试图入侵我们的领地的时候,它就会起到一个明确的保护作用,提醒和促使我们大声的说“不”。

上面讲的界限,是明确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同时,反过来说,明确自己的界限,也是清晰自我的过程。因为有这个界限,我们会知道什么是自己可以承受的,什么不是,所以也就会知道哪些事情自己可以做,哪些不可以,或者暂时不是合适的时机。而一旦超越了这个界限,自己也将同样的承担后果,而这个后果可能往往超过自己的承受力。也就是说,在自我界限的清晰过程中,我们也在明确并培养和树立我们的自制力。

比如,一个孩子很爱吃冰激凌,但是如果他每天都不限制自己吃冰激凌的量,就可能因一时贪凉而造成身体的问题,比如导致胃寒。这里就是没有明确自己身体所能承受的范围。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界限的不清楚。同样,这个例子可以外推到很广泛的范围。我们经常说顺其自然,随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诚然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如果一味顺从的是自己的习性或者欲望,那么就可能导致自己的问题,这就不是随顺,而是没有自制力的表现了。而如果这里伴随着自我界限的不清晰,就会觉得都是小事,没关系,越界一下无所谓,最后积少成多,就可能造成严重的问题。所以清晰自己的界限在哪里,从这个角度讲,也是培养和树立自己的自制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总之,界限是我们在这个人世间明确“我是谁”的重要前提,也是阳性能量在世间顺畅表达的基础。划定自己的疆界,才有明确自我的可能,我们内在的力量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机会更好的展现,我们的行动力和创造力才有可展现的机会和空间。

  02  

如何建立明确的自我界限

前面我们探讨了界限的含义及其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一步步的清晰和明确自己的界限呢?下面给出了明确自我心理界限的三个步骤,以及实现这三个步骤需要经历的五个阶段。这些步骤,都与原生家庭以及在原生家庭中习得的习惯有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完整的自我心理界限,必须基于成年人的基础上而建立。因而,树立和明确自我心理界限的过程,也就需要跟原生家庭完成一个“分离”。

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年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里,我们需要学习明确区分开自己与原生家庭的所有物的范围,清晰什么是自己,什么是父母。当然,这不是说要跟原生家庭决裂,或者跟父母闹翻。而是,要面对自己已经成年的事实,承担起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责任,学习真正而完全的对自己负责,因为一个仰赖于父母生存的孩子是无法建立起属于成年人的自我心理界限的。

在年轻人中,比较普遍的存在“啃老”的现象,这个问题包括经济和心理两个层面。一方面,孩子在经济上常常会享受父母的照顾和帮助,另一方面在心理上,又讨厌父母对自己的控制,而常常陷入在纠结和苦恼里。同时,有些父母也会习惯性的用“我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你要怎样怎样”这样的语言来绑架孩子的意志,一如他们年轻时所经历的一般。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如果在经济上是不独立的,那么就很难是真正的独立。在父母面前,因经济的仰赖,也会更加传递出“我是个孩子”的信息,而常常令父母觉得子女尚需要“照顾”,需要“被管理”,因而无法以对待成年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从而会加重父母对孩子的“控制的一面”,而模糊了彼此的界限

其次,把别人的责任,交还给他们。在原生家庭中,我们常常无法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他人分开来看待,这在另一个层面的表现就是过度的承担了别人的责任,而模糊了自己的界限。举一个例子在年轻人中很常见的例子。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父母希望的?坚持找到自己心仪的伴侣再结婚,还是按照父母的想法,抓紧在合适的时间段里找一个相对合适的人结婚生子?常常,有些年轻人会说,结婚是因为年龄到了,或是干脆就是为了父母催促而结。还有些人,生小孩也是同样的原因,或者再加一个,是为了给父母找点事情做,这样他们就不会再盯着自己了。很显然,这种对婚姻和孩子的态度本身,都是不够成熟理智和尊重的。也有些年轻人,陷在自己不喜欢却稳定的工作中,不敢轻易做出改变,后面都常常跟着一句,我害怕万一自己选错了,父母为我付出很多,我不能对不起他们。

一个明确自己界限的人,不会因为自己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而对他人感觉到愧疚和抱歉。而我们常常抱着的这些想法则是说,我们需要用自己的人生,对父母的感受负责任。总结出这句话,就可以看出这里面存在一个序位的错位。当孩子企图为父母的感受负责的时候,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凌驾于父母之上,或者说,在心理上变成了父母的父母了。而很显然,这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因而,把别人的责任还给他们,是建立自我心理界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明确自己的可承受范围。从我们幼年开始,在原生家庭里,很多人常常就没有学会什么是界限,那么扩展到其他社会关系里,自然也会界限不明。而明确界限,是确定自己的心理边界,确定自己的所有物和所有权的过程,这是一个成年人独立生存的基础。

举个例子,有一位先生是一个公司的中层,他的问题是工作压力过大,不堪重负。深入了解得知,他生长在一个传统的大家族里。他从小就看到父亲支撑着整个家庭,包括自己的祖父母和叔叔姑姑等等家的事情,似乎都要父亲出面解决才行。在父亲眼里似乎不需区分什么是自己家的事情,什么是别人家的事情,而长大的他也继承了父亲的习性,他无法分清工作中,什么是自己的责任,什么不是,而如果自己不去分担别人的事情,他会感觉到这是“错误”的。因而,夜以继日的工作,加班加点,结果自己劳心劳力,苦不堪言,无力支撑。

诚然,付出和给予,是美德,然而,量力而行,却是智慧。明确自己的可承受范围,就是清晰自己的感受。作为一个人,我们无法无限的给予,予取予求,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自己可以做到的,什么不是。明确了这一点,自我边界才能进一步清晰。

所以,跟原生家庭say goodbye,是一个成年礼,也是明确自己心理界限的前提。在自己的心理,跟父母完成“分离”,才能顺利进入到成年人的角色。而作为孩子的分离,恰恰也是与父母关系发展的必经一步,有了这个分离,才有我们作为成年人彼此尊重和相爱的进一步升华。

  03  

那么,要进一步在生活里落实上述这三个步骤,我们还需要经历自我界限建立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看到自己界限问题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增强自己的界限意识。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界限问题的人,并不是不存在界限问题,而是会后知后觉的愤怒或者抱怨。那么去注意到,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感觉界限被侵犯,并看到这些情况,及时认出它们就尤为重要了。

第二阶段,认清自己界限模糊的原因所在。当感觉自己界限不清的时候,来回头看一下,是哪个层面出了问题。是自己不能独立的承担自己的责任?还是,自己过度的承担了他人的责任?或者是从原生家庭习得的错误的界限模式,让自己的承担超过了自己的极限?开始看到了问题,就开始了转变的途径。

第三阶段,看到界限问题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我们潜意识的一个本能是趋利避害,如果我们总是违背自己的界限去做事,那么必然说明,这背后有我们内心需要被满足的层面。比如上面讲到的离不开父母的照顾,也比如,渴望父母的认同和赞美等等。当然,也包括这些扩展到社会其他层面的方面。

第四阶段,发展内在与外在自我满足的能力。看到这些隐藏在我们内心的需要被满足的“坑洞”之后,就需要去面对和自我疗愈了。比如,学会经济独立,这是外在的独立的重要步骤,也是建立自我心理界限的重要环节。比如,真正看到自己生而为人的神圣价值,来照料和滋养内心那个渴望父母认同的内在小孩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求去面对的,自我成长和完善的部分。

第五阶段,明确和实践你的自我界限。自我界限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实践的阶段。而这个过程,也常常会因受到打击,而退回到自己的舒适区。所以,这个实践,需要逐步的扩展。从较小范围的和较能够配合的人群开始,建立自己的信心,然后,一步一步的扩展开来,逐步的形成稳固的自我边界。

世界上只有三种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对自己的事尽力,对别人的事尊重,对老天的事顺从。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责任,也只有自己才能使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人与人之间有那么多的矛盾和冲突,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超越了自己界限,把别人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背负着;或者把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要别人承担,结果任谁都不舒服。懂得界限的人,能够放下很多东西。不该自己问的事情不问,不对权责以外的事情指手画脚。维护好自己的界限,同时不去操控别人,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的摩擦。

作者:慕棉

编辑:爱无界身心灵空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活着,如何建立自我界限?  界限  界限词条  活着  活着词条  自我  自我词条  建立  建立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科普社会心理

 心理咨询师工作守则

1、保持自身的身心健康,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积累经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2、尊重来访者的权利,不含任何个人的偏见和成见,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强制。3、尊重隐私,严守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