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垂直细分市场简析 8个月 每月收入几十万美金

前阵子有一位大神把国内数十个在线教育网站破解了,原价几十块到几万元不等的课程都可以免费下载。

我在第一时间把软件转载到无极领域。

这时候有三类人做法各不相同。

A:空余时间尽情下载并存到自己硬盘。

B:挑几个自己喜欢的课程下载并坚持学完。

C:雇人、多台电脑同时下载,通过淘宝或其他平台转卖。

人天生就有储藏和收集的习惯,这大概是远古时期基因里的记忆造成的。

我能想到不少人的硬盘里肯定存了不少资料,但认真学的十不足一。

几乎同时间,网上出现几个类似的资源整合论坛。

当然,如果你现在要下载这些课程,肯定要花钱买他们的付费会员。

他们批量下载来这些付费课程,给这些视频课程批量加了水印并上传到网盘,往后无论谁转载或倒卖这些课程都相当于变相的给他们做宣传。

事物本身有价值,并且具有一定的稀缺性,那么它必定会形成一门生意。

原价上万块的专业视频课程肯定有它的价值。

这些视频仅在小范围内流通,因此具备了稀缺性。

这就是资源整合型网站盈利的根本原因。

一些抓住机会的人都在通过资源整合赚钱。

提到自媒体创业,就不可避免的想到原创。

事实上原创有很高的门槛,对于多数人来说“内容精选整合"更容易上手。

效果甚至比原创更好。

例如国内有很多的网赚类站点。

人气最高却是一个从不搞原创的网站。

这个网站只转载别人的教程,在转载的时候顺带给视频打上自己的水印。

偏偏被转载的人感觉还挺乐意。

原因是被转载相当于免费帮自己做了宣传。

甚至很多人为了能够发布到他们网站,主动在自己的教程中加上了这个从不搞原创的网站网址。

国外也有大神用类似的方法搞的风生水起。

VIRALNOVA是个成立8个月的个人网站,月收入做到几十万美金。

我之前说过,只要有流量就有收入。

这个网站的日访问量200万,它投放的最廉价的广告联盟,月收入都做到几十万美金了。

只有3个人维护,1个创始人,2个兼职,主要做的就是内容精选。

创始人每天花16个小时看世界各地几百个个人博客,转载自己感觉有意思的内容,并且顺便点评几句。

网站创始人的牛逼之处就是眼光,他知道什么样的内容会引起大家转载

而他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精品文章并复制到自己博客,顺带着点评几句然后转发到facebook。

正因为内容优质,所以引起网民的广泛转载

能通过吸引用户转载,做到每天200W阅读量肯定有其内在原因。

因为Facebook上的粉丝都是由朋友,同学,等熟人构成的。

心理学认为,人都希望给身边人的感觉是自己是有趣、有爱心、博学。

Facebook用户的痛点是,希望自己分享出来的内容是有趣、有爱、有用,让身边的朋友觉得自己还不错。

viralnova的内容则满足了这个痛点。

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创业这几年一直是热门话题,围绕创业诞生出不少赚钱的生意。

我关注的好几个创业类公众号都是从转载起步,做到现在数十万粉丝,收费社群搞的风生水起。

经常在一些创业者的朋友圈看到创业相关的内容

这类人希望朋友看到积极向上的自己,转载的行为是一种求得认同的心理诉求。

比较出名的“逻辑思维”公众号玩的也是精选。

逻辑思维的内容几乎都是转载,但并不妨碍它的成功。

罗胖的跨年演讲的收视率超过了跨年晚会。

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那么多明星居然没有一个罗胖的号召力强。

逻辑思维满足的是人读书的焦虑感。

是个人都知道读书的好处,但并非人人都有这个时间和毅力。

逻辑思维的60秒语音就满足了人们这样的心理诉求。

装作自己读书的样子以平复心里的焦虑感。

其实短短的60秒根本说明不了多少问题,信息是经过人为的曲解和加工,有的甚至经不起推敲。

说白了就是快餐式文化。

每个人阅读都不可避免的带着自己的价值观和认知观,总结的东西虽不至于错,但肯定和原文有所偏离。

很多时候同一本书我们读第二遍的时候感觉完全不一样。

所以,真为了学习效果,一定要读原著。

我个人也是逻辑思维的付费用户。

每天听十几分钟的付费语音,学东西是一方面,更多的作用是让我感觉自己在学习,用来缓解心里莫名的焦虑感。

只要掌握了某类人的心理诉求,围绕这种心理诉求做内容精选就必定能赚钱。

还有前阵子融资的十点读书。

走的是心灵鸡汤的路线。

玩的还是内容精选。

把别人的优质内容读出来,吸引大批粉丝。

这样的细分领域有无数个,很多领域大家估计都没听到过。

“药娘”这个词每天有1600多人在百度搜索,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这个群体也有自己的圈子。

美国有变性人160万,英国有50万…

中国只是限于文化问题,所以看起来不多罢了。

用类比思维进行推测,中国有类似心里想法的人接近千万,绝对人数不少于百万。

用变性人举例子有点极端了,说说农业吧。

农业是个很广的领域,水果是其中的一个细分,继续细分下去有苹果。

中国仅苹果种植人口就几千万,其中还有各种农资、贸易、深加工等产业链,可想而知这么一个细分的领域有多么大的市场潜力。

现在有不少人都在着手这方面的自媒体。

找钢网、找油网、找煤网…

听起来名字挺好玩的,这几个平台都是做细分领域的。

全部都成功融资。

玩的就是垂直细分领域。

这些虽然听起来挺美的,不过普通人玩不转。

就好比找钢网,没有线下积累的经验,根本没办法做。

我最建议大家搞的还是垂直细分领域的自媒体。

下面是去年上半年的部分自媒体融资案例。

有一次我在知乎答题被人喷了,一个妹子说我是幸存者偏见。

我当然是毫不犹豫的喷回去了。

这么多玩自媒体赚钱的人,同时又有如此多的人获得融资,这显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别人做到了反而成了妹子口中的幸存者…

这是赤裸裸的抹杀别人的智慧和能力。

马太效应在互联网不普及的时候受制于地理位置所以不怎么明显。

一个企业再牛逼也就是在当地不错。

互联网让这种马太效应成为全国甚至全球性的。

国内的破解类网站只有“吾爱破解”做的还行,所以就成了全网第一。

站长圈子只有“A5站长”能好点,也成了全网第一。

做淘宝客的朋友肯定都知道“美丽折”和“实惠猪”这两款软件,原因是只有“美丽折”是免费的,所以就火了。

而付费的除了实惠猪做的比较久,其他的貌似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实惠猪就成了行业第一了。

以上这些均实现了细分领域垄断,年收入最低都是百万级的。

在网络,只要你比别人做的好一点点,就足以脱颖而出,获取垄断收益。

日本的牛人稻盛和夫,被称为经营之圣,白手起家搞出两家世界500强。

他的哲学观汇总起来就两个字“精进”。

也就是匠心。

我更愿意称其为偏执狂。

唯有偏执狂方可生存。

在偏执狂的世界里只要他还没有死,他便无敌。

他在书里强调最多的就是努力。

世界上什么东西也替代不了持之以恒,才华不能够,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不成功的才子更为司空见惯;天赋也不能够,因为这个世界上到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乞丐。惟有决心和持之以恒才是万能的。

挺多人找我问项目,而我实在是想不出又简单,又轻松,又能赚钱的项目。

多数情况这种询问都会演变为诉苦。

这些负面的情绪我也时常有。

而我只比多数人多那么一点点不同。

我孤独,但绝不孤苦,我犹疑,但绝不丧气,我痛苦,但绝不悲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简析  简析词条  几十万  几十万词条  美金  美金词条  细分  细分词条  垂直  垂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