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流韵壮东风——对毛泽东诗词的赞美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

  笔下在雷声。

  在无数的赞颂毛泽东诗词的作品中,不乏上乘之作。多年来,本文开头引用的这几句,在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在长沙毛泽东读者诗词艺术碑廊,在大学校园,以至各种文化场所、文人聚会之处,每提及毛泽东诗词的艺术价值,往往被人即兴朗读出来,真真是脍炙人口。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的大型系列电视艺术片--《毛泽东诗词》,把这几句用于主题歌歌词,经著名声乐艺术家以浑厚豪放的音色演唱,更激起所有鉴赏者的强烈共鸣,得到空前广泛的传播,可谓尽人皆知了。是的,词作者"高度概括了毛泽东诗词的历史浓度、艺术内涵和风格特征,可视为"警策"之句"。(引自孙国林:《毛泽东与高亨》)。

  然而,如此杰出的作品,作者是谁?由来何处?却鲜为人知。笔者几次遇到激情朗诵的人士,当即追问诗句的出处,竟不得而知。

  直到1994年初,见《河北日报》2月26日第三版,有一篇署名孙国林的文章--《毛泽东与高亨》,读后才了解到这里还蕴含有伟人与学者交往的动人故事。

  原来,词作者高亨是一位著名教授。他生于1900年吉林双阳县,1926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研究院,先后在东北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任教授。全国解决后,高亨仍从事高校教学工作,1953年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1967年调北京中国科学院,专门从事古典文学研究。1964年初,高亨出于对领袖的崇敬之情,给毛泽东写了两封信,并寄去所撰的关于《周易》的著述和所填的这首《水调歌头》词,请毛主席阅示。毛泽东深感这位知识分子的学术功力深厚,诗词要底坚实,亲笔写了回信:

  高亨先生:

  寄书寄词,还有两信,均已收到,极为感谢。高文典册,我很爱读。肃此。

  ……

  不难理解,因为高亨"寄词"的内容,是歌颂毛泽东的,本人不便评价,所以在回信中只字未提。

  词是这样的:

  水调歌头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炎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

  抒慷慨,写廘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强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

  显然,作品是高亨鉴赏毛泽东诗词的体味抒怀和审美判断。当时,《毛泽东同志诗词十首》最新版本首刊,1964年第一期《文史哲》杂志配合编刊了《笔谈学习毛泽东诗词》的文章和附词一组。其中高亨这首词,立即引起共鸣,被传抄呤诵,广为流传。但在传抄中,不少人漏抄作者姓名,这便引出一桩"诗案"。因为这首词境界阔大,气势不凡,与毛泽东许多诗词风格相近,遂被许多人误认为是毛泽东所作。

  1966年初,康生为探明究竟,曾当面问起。那时,毛泽东哈哈一笑,说:词写得不错嘛,有气势,不知是哪个知识分子写的。后来有关部门考虑到这首词流传甚广,关系到领袖,经过一番认真调查,弄清原委,为正视听,又在1966年2月18日《人民日报》第六版右上角,重新发表了署名高亨的这首词,加了花边,并在词前作了说明。

  "毛泽东诗词雄健豪放,高亨的词壮阔恢宏;一个赠书,一个爱读,且有信函往还,伟人与学者的心是相通的。"(孙国林语)"高亨先生收到毛泽东手书后,十分欣喜,倍加珍重,特制镜框装点,高悬书室;不胜景仰之至?quot;(引自1993年12月26日《中国教育报》)。70年代初,当北京图书馆征集毛泽东手书时,高先生虽十分珍惜,万难割爱,但为顾全大局和永久保藏之计,仍欣然应充,再一次表现出先生的高见卓识,深受人们敬重。

  一些年来,笔者与同伴们谈论起毛泽东诗词的意境、风格、历史价值,常常情不自禁地引用高亨的绝唱,深感"流韵壮东风"既是对毛泽东诗词的由衷赞美,也同样适用于高亨本人作品的艺术价值。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流韵  流韵词条  毛泽东  毛泽东词条  东风  东风词条  赞美  赞美词条  诗词  诗词词条  
专题

 毛泽东思想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  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和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