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毛泽东的乡情乡谊

 

  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韶山是他生命的根,他在这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这里有他的父老乡亲和故友,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记忆之中。他对故土、对乡亲有着缠绵的乡情和浓厚的乡谊。

  有便请通知我乡下亲友

  毛泽东投身革命后,经年累月的奔波颠沛,生死存亡常常系于一线,自然是舍家为国,舍身忘我,而当环境稍稍平缓,他又何尝不思乡念旧怀忆亲人呢?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毛泽东不再被国民党通缉,这时,乡人的担忧便被打消了,敢于投书延安,与他取得联系。1937年10月,毛泽东的表兄文运昌介绍长沙青年莫立本去延安,顺带捎信毛泽东。一个月后,又去信介绍家里情况,并表示想去延安。毛泽东接信十分欣喜,立即复信,以表达自己“快慰莫名”的心情,信中说:

  我为全社会出一些力,是把我十分敬爱的外家及我家乡一切穷苦人包括在内的,我十分眷念我外家诸兄弟子侄,及一切穷苦同乡。……不知你知道韶山情形否?有便请通知我乡下亲友,如他们愿意和我通信,我是很喜欢的。

  针对文运昌要来延安谋事的想法,毛泽东在信中耐心劝说,实言相告,延安“仅有衣穿饭吃,上自总司令下至火夫,待遇相同”,还是“宜在外面谋一大小差事俾资接济,故不宜来此”。他还让表兄转告韶山的亲友,也“不要来此谋事,因为此处并无薪水”。毛泽东是真诚的。当时,延安的条件十分艰苦,不仅没有薪水,而且自身的生活状况也比较艰难,这样的环境不是人人都可以适应的,况且,安守本分的家乡亲友都有家室之累。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成了一国领袖,韶山人以此为莫大殊荣,寄给他的信也明显多了。毛泽东几乎每信必复,信中饱含对桑梓的赤子之情。1949年至1965年,他给韶山的书信,多达百余封。同时,受他邀请或征得他同意,来北京做客的韶山乡亲,前后有60余人次。每与乡人相遇,毛泽东总是绵绵话旧,乐而忘倦。

  毛泽连是毛泽东的堂弟。在韶山,毛泽东的堂弟、族弟有数十位之多,而他与毛泽连、泽嵘、泽青兄弟血脉最近,他们的祖父是亲兄弟,而毛泽连胞姐毛泽建又过继给毛泽东的父母做女儿,这又使他们的关系更为亲密。后来,毛泽建追随毛泽东参加革命牺牲后,毛泽东更是时时把烈士的家人系念于心。

  湘潭和平解放后,四野四十六军一三八师师长任昌辉派人到韶山,通过毛泽覃烈士的岳母周新轩老人的介绍,找到了住在东茅塘的毛泽连。老实巴交为生计所困的毛泽连,怎么也没想到,当年被国民党兵追捕的“三哥”,如今当上了“国家主席”。算来他们兄弟已有20多年没有见面了。他非常想进京与三哥相会。

  开国大典举行后,任昌辉将毛泽连送到北京。第二天,毛泽连与同行的李轲在丰泽园与毛泽东相见。久别重逢,兄弟俩非常高兴,他们用熟悉的乡音唠起家常,毛泽东不时地询问起家乡的生产、生活,打听前辈先人的情况。谈话中,毛泽东发现毛泽连的双眼不时地流泪,经询问后才知道,毛泽连患有严重的眼病。第二天,毛泽东便让毛岸英陪同泽连叔叔去协和医院诊治。

  转眼到了11月,北京的天气渐渐冷了起来,毛泽连和李轲怕冷,而且住的时间太久了,想回家了。得知毛泽连就要回乡的消息,毛泽东没有拦阻。这天,他与毛泽连、李轲合影,算作留念。临行时,毛泽东给他们买了皮箱、衣服等,还给了一些钱。毛泽东知道泽连是韶山冲里出了名“死要脸活受罪”的穷汉,表示如有困难,可以帮助接济点。毛泽连回去后确实有着穷人的骨气,在困难面前咬紧牙关,自己挺住,从不挂毛泽东的牌子,不去麻烦当地政府。毛泽东对此十分满意,乡人来京时,毛泽东总要赞扬:“泽连要算带了个好头,我的亲戚们都应该向他看齐。”

  在毛泽东的亲友中,毛泽连去北京的次数最多,一共有11次。继毛泽连后,毛泽东的亲友陆续来北京看望当年韶山冲的“石三伢子”,当今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他们是毛泽嵘、毛宇居、张有成、邹普勋、毛锡臣、谭熙春、毛继生、毛裕初、李漱青、谭世瑛、毛智珠、毛仙梅、毛特夫、毛月秋等。

  1957年11月,韶山村印山冲农民毛裕初穿戴整齐干净,高高兴兴地来到北京。毛裕初是毛泽东的同学,同在南岸私塾邹春培先生那儿读过书。要是论毛氏族谱“祖恩贻泽远”,毛裕初属“恩”字辈,比毛泽东长两辈。风流云散,岁月无情,两位同窗学友在中南海丰泽园相见时,儿时的记忆已模糊。握着毛裕初的手,毛泽东欲言又止。当毛裕初自报家门后,毛泽东的脸上立刻泛起了笑容,并正正经经地叫了声:“叔祖父。”

  他们开始饶有兴趣地畅谈,很快,毛泽东便切入谈话的主题,问起家乡人的衣食住行。在得知家乡人的生活仍很艰难时,连连说:“我这个主席没有当好呀!”又说:“现在是过渡时期,国家底子薄,今后日子会慢慢地好起来的,只要大家奋发图强,搞好生产,就会有希望的。”中午,毛泽东专设午餐招待,他亲为毛裕初敬酒、夹菜,毛裕初慌张起来,“主席给我敬酒、敬菜,真是不敢”!毛泽东却笑着说:“你是我的长辈,敬老尊贤,我是应当的。”

  毛裕初在北京住了一个多月了,游览了北京的很多地方。临别时,他想实现多年的愿望,去飞机场看看飞机。当他把自己的愿望告诉毛泽东时,毛泽东一口答应,并且让他坐飞机,直接体验飞行的感受。临走那天,毛泽东让秘书给毛裕初添置了棉衣、棉裤、棉鞋、棉帽,送来200元钱,还特意送了一支长手电筒,体贴地说:“乡下没有电灯,晚上看不见,你回去可以用一用。”

  回家后,毛裕初时常给毛泽东去信,表示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并适时地反映家乡的情况。毛泽东虽然忙于国事,无暇回信,却仍然挂念着这位叔祖父,曾指示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给予回信。

[1] [2] [3]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毛泽东的乡情乡谊  乡谊  乡谊词条  毛泽东  毛泽东词条  乡情  乡情词条  毛泽东的乡情乡谊词条  
专题

 周恩来的名言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彪炳青史。他不仅为中国人民所敬仰,同样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他敏捷机智和人格魅力可以说,无处不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