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红岩精神永驻80后、90后、00后都没遗忘

  

  烈士墓渣滓洞,游客正在追忆烈士们当年的英勇事迹记者 钟志兵/摄

  红岩精神,深深影响着几代人。如同莎士比亚歌剧的哈姆雷特,在每代人乃至每个人眼中,红岩精神各有不同。昨日,记者采访了我市各个年龄段的普通市民,畅谈他们对红岩精神的理解,以及这种精神对他们的影响。

  50后:刘学国(基层党工委书记)

  常加班是对红岩精神的信念

  我们这一代人,是在红岩精神的激励下成长的,特别是对党的忠诚,不是挂在口上,而是深入内心的。作为党的一位基层干部,我把做好工作,看成是对党和人民的回报,尽管时常加班熬夜,没有多少时间陪家人,能坚持下来,就是红岩精神带给我们的信念。

  然而,现在的年轻人不一定能理解这一点,认为干的活重了点,就要讲效益和条件。我认为,红岩精神需要传承和弘扬下去,这对一个国家很重要。

  60后:廖美炼(女出租车司机)

  红岩精神带给我的是不怕吃苦

  当孩子的时候,就去红岩村、烈士墓参观。革命先烈感人的事迹都在我心中。我文化程度不高,无法说明白,但就是一辈子忘不了。

  红岩精神带给我的就是不怕吃苦。我这一辈子下过乡、当过知青、下过岗,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把我压倒。有一次开出租车时,一个“吃粉”的客人威胁我拿钱给他,我就没怕过,也没有屈服。

  70后:戴颖(公司职员)

  红岩精神植入了我的良心

  从小就受红岩精神的熏陶。小的时候不能理解,现在回头来看,红岩精神带给我的,已经不再是概念或口号,它植入了我的良心。去年,汶川地震发生时,我就四处为灾区筹集捐款,成为我投身公益活动的一种原动力。

  80后:冯春丽(公务员)

  红岩精神转化为个人修养

  我是在渣滓洞、白公馆边长大的,在读小学、中学时,几乎年年都去烈士墓扫墓。尽管现在也追求时尚,但内心仍坚持做一个正直正派的人,就是受了红岩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已转化为内心的一种个人修养。现在我在办公室工作,一天要处理各种事务,还要接待多位来访的客人,他们都觉得我踏实可信。

  90后:冯怡(高三学生)

  想到红岩烈士就有一股动力

  学校平时的宣传,以及在课本中,都接触到了红岩精神。但老实说,我还很模糊,没有给我留下强烈的冲击力,现在不能完整表达。进入高三后,学习任务很重。每月的月考让我觉得压力很大。有时想到红岩烈士,真的就来了一股动力和激情,可能听起来感觉有点假,但我真是这样想的。

  00后:李婷桦(小学生)

  我很愿意听革命先烈的故事

  爷爷经常给我讲,要学习革命先烈。红岩精神我知道什么意思,但我表达不出来。老师和父母,都给我讲过革命先烈的故事,我很愿意听。

  专访

  作为“城乡营销”的精神灵魂

  向外界展现重庆“英雄之城”

  “红岩精神”在重庆产生,对这座城市、对这座城市的人们,有些什么影响,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苟新文教授昨日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红岩精神与重庆这座城市以及3200万市民水乳交融,是重庆城市精神最闪亮的一环,造就了这座“英雄之城”。红岩精神对这座城市的影响可以用八个字概况:登高涉远、负重自强。

  红岩精神是最闪亮部分

  “红岩精神”是重庆这一城市精神提炼中最闪亮的部分。苟新文说,为了国家三峡工程的实施,我市库区百万移民,体现的就是一种登高涉远的奉献精神;为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我市成为统筹城乡的试验区,率先改革探索,就是一种站在时代高度的担当。没有“红岩精神”的影响和精神支撑,没有一种英雄气概、负重自强的精神,重庆是难以做到的。

  大力弘扬能提升精气神

  重庆大力提倡弘扬红岩精神,对于我们这座城市有何现实意义?苟新文表示,当今社会是个精神匮乏的社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个时候,精神指引尤为重要。我们大力弘扬,就是提倡市民和社会,从红岩精神中汲取营养,提升重庆的精气神。只要市民气足神聚,就能创造更大的奇迹。这对于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重庆来说,意义重大。同时,可以向外界展现重庆是座有情有义的“英雄之城”,可作为“城乡营销”中的精神灵魂。

  效应

  去年红色旅游收入22.4亿

  到明年可带动30余万人就业

  “20多年前,我到红岩革命纪念馆当馆长的时候,烈士陵园周边只有一个小餐馆和一个卖小杂货的门店。”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主任、红岩革命纪念馆馆长厉华昨日自豪地说,如今这里已有七八十家餐馆。

  “红岩联线已逐渐成为一条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厉华说,目前,红岩联线已成立多家文化产业公司,还将成立重庆红岩文化产业集团。

  厉华说:“20多年前,红岩革命纪念馆只有76人,现在有250名职工,还有130名企业员工。”餐饮店、小杂货店从之前的两家增至七八十家,就业人数也从当初的不到20人,增至约2000人就业。

  根据重庆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到2010年,直接就业人数6万人,间接就业人数30万人。

  据市旅游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775万人次,同比增长19.2%,综合收入达22.4亿元,同比增长14.9%;到2010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60亿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红岩  红岩词条  遗忘  遗忘词条  精神  精神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