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胡德平忆父亲胡耀邦改革初衷:要全民皆富

 胡德平先生的《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一书,是作者近年所撰文章的集成,所涉问题的时间跨度从上世纪60年代直至整个80年代,追忆了耀邦对改革的各种观点及思想发展过程。作者在前言中说:“我国人民对改革事业的真切感受究竟如何?人民群众中的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应该如何区分?在党中央岗位上工作的同志对改革事业的根本思考是什么?人们都非常希望得到真实的答案。”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书名开宗明义,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命题,并力图通过还原历史,追索改革的初衷。胡耀邦逝世22年后的今天,经历过那个意气风发时代的人们,依旧怀念这位改革先驱者,缅怀他在思想解放、平反冤假错案、解放生产力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同时由于对历史的屏蔽,年轻人已很少知道,执政党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位深得民心的总书记。

  书中披露:耀邦曾向毛泽东直言,全民所有制企业必须要改,全民所有制要有实际内容:“害怕破除那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全民所有,反而落得个全民皆无,或者全民皆困;丢掉那个把人们头脑缚得死死的空空洞洞的全民所有,倒反而能够实实在在地比较迅速地使全民皆有,全民皆富。”

  耀邦力推富民政策,关注人民的衣食住行,主张地尽其利,资源向全民开放,同时强调保护生态。这些思想,在今天国有企业垄断资源的经济大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书中回顾了一段被长期忽略的史实:1979年耀邦发起“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大讨论。在他建议下发表的《要真正弄清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一文指出:“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要。因此,应当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这种需要。我国有九亿人口,人民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又反过来刺激生产。”

  身为改革思想家和实干家,耀邦主张对“消费”与“浪费”作出区分,高度重视社会就业与商品消费、住房等内需问题。他提出当代世界经济建设的三种模式:一种是苏联和东欧的模式,即高积累,加重群众的负担,或者大量向外国借款,压缩群众的消费,强制发展生产。第二种资本主义的模式,即追逐高额利润,加强对群众的剥削,“大鱼吃小鱼”,互相兼并,进行你死我活的竞争。他探讨第三种模式,即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模式:不是先有第一部类的发展,而是第二部类的发展促进第一部类的发展,因为人民的需要和消费总是走在前头。

  有人将这场大讨论誉为继“真理标准”大讨论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实不为过。毛时代以革命手段实现的,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均贫富”“以俄为师”的经济建设,并未解放生产力,其结果是全民“均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廉价劳动力制造

[1] [2]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胡耀邦  胡耀邦词条  胡德平  胡德平词条  初衷  初衷词条  全民  全民词条  父亲  父亲词条  
导闻

 “经营之神”王永庆辞世

      “经营之神”辞世  中新网10月16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的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惊传在美国新泽西州病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