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毛泽东“三尝窝头”谈干部“为民情怀”

     1957年底,回家探亲的中南海警卫战士带回一个窝头。那窝头又黑又硬,还掺有大量的糠皮。警卫战士告诉主席,说这是他家乡乡亲们的口粮。主席听了,眉头一下子拎在一块,接窝头的手竟有些抖。他掰开一块放进口里,在咬第一口时,眼圈就红了;咬第二口时,泪花沾湿了睫毛;咬第三口时,泪水已经不停地淌下,毛泽东一边流泪一边掰窝头分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吃,你们都要吃一吃,这是农民的口粮,我没想到,今天种粮人吃这样的口粮……。”

 

    男儿有泪不轻弹。身为一个国家的主席,看到种粮人的口粮,从眼圈发红到泪水不止,这其中蕴涵了多么深厚的感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笔者看来,毛主席三尝窝头的情感变化,是源于亲民爱民的恻隐之心,更是源于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 在主席眼里,人民的幸福、安康高于一切,当主席尝到苦涩、难咽的窝头,感受到了人民生活之艰辛时,才会眼圈发红,躺下泪水,恻隐之心、愧疚之感一涌而发。

 

    “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面对群众的疾苦,主席眼圈发红,淌下泪水,更多的是出于对人民事业的责任感和深深的愧疚感。在困难群众面前,毛泽东想到的是自己作为领导者的责任,认为自己没尽到为民服务的责任,没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解决好。像毛主席这样对人民发之于内心的深情并非无源之水,其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对共产主义信念的执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热爱。

 

    领导干部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具备了主席那样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才会在工作上有动力感和紧迫感,才会去深入到群众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责于民,展现共产党人亲民、爱民、为民的光辉形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为民  为民词条  窝头  窝头词条  毛泽东  毛泽东词条  情怀  情怀词条  干部  干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