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长征故事:毛泽东的形象塑造

 

  《长征毛泽东的形象塑造

  关于长征,大家星星点点的都知道一些,但长征的全貌究竟是怎么样的?长征作为政治家的舞台,锻造出了我们建国初期的一批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邓小平等等都是在长征中锻炼出来的。而长征作为军事舞台,它又锻造出一批了不起的军事家。比如建国后的十大元帅里有九个元帅都是长征锻炼出来的。这么多历史人物,许多复杂的历史事件,怎样展现给大家呢?下面我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说长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首先要说的当然是毛泽东

  大家都晓得,毛泽东没出国留学过,也没学过军事,人家说他就靠着《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水浒传》打仗。毛泽东后来说他以前连《孙子兵法》都没有看过,是到了延安后才读的。但是毛泽东熟知中国的历史,熟知中国的文化。长征以前他在中央苏区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这样一条道路,弄了七八万人马,创建了根据地。但是共产国际是不讲这些的,博古他们来到中央苏区,就把毛泽东的军权夺了。结果“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长征开始的时候,因为苏区丢了,许多人都产生了怀疑情绪。比如大家都说湘江之战惨烈,从八万六千人打到只剩三万多人。其实我到湘江考察,江面不过一百多米宽,最宽的地方也不过三四百米,五万个人放那里,还不卡死了?后来我看了很多材料,看到毛主席曾说,湘江之战有不可预测的减员,其实就是打散了啊!湘江战役之后,陆定一写了一篇文章《老山界》,凄凄惨惨的,这就是当时大多数人的感觉。

  但是,毛泽东是怎么想的呢?有词为证——“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大家不理解毛泽东是种怎样的心情?都败成那样了,要吃没吃,要喝没有,还快马加鞭?在中国的词当中,没有太著名的十六字令,但是唯独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阙,48个字,很著名,表现出一种乐观主义,不像别人那么悲观。所以我要把毛泽东的这种心态写出来!

  长征的时候毛泽东41岁,正是最成熟的时候,处理问题的策略性很强,这是我要表现的毛泽东的另一面。比如说遵义会议,我们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毛泽东获得军队的领导权也是众望所归,但依旧面临着一个向共产国际如何交代的问题。所以担任核心领导的“新三人团”还包括张闻天和周恩来。张闻天是斯大林所支持的博古和王明的老师,而周恩来在斯大林那里印象也不错。毛泽东在这些问题上是有很多考虑的。现在有种说法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不如张闻天,我看了全部长征期间的电报,遵义会议后基本都是毛泽东起草的,应该说毛泽东拥有实际的指挥权。

  长征中,毛泽东不仅以自己的军事天才领导失败中的红军走向胜利,而且还利用手中掌握的真理——马克思主义,战胜了中央主要领导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教条主义,战胜了持强自傲的张国焘公然向中央夺权以及分裂与危害党的阴谋。对此,彭德怀曾说过“毛主席在同张国焘的斗争中,表现了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是在党内路线斗争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典范。”我以为这话是公允的。

  最后我给大家讲的是地域文化对毛泽东性格的影响,这属于我个人的一家之言。毛泽东是在湖南长大的,自然受历史上楚国文化的影响,楚国的地域文化是什么呢?从地理上看,长江冲出三峡,然后在两湖大地一泻千里。所以这里的人性格刚烈,连民歌男的都比女的唱得高。古代的屈原,一直到后来的陈天华、谭嗣同,这些湖南人都有这样的性格特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长征故事:毛泽东的形象塑造  长征  长征词条  毛泽东  毛泽东词条  形象塑造  形象塑造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故事

 医护兵智歼残敌

   一九三一年的春天,蒋介石搜罗了二十多万军队,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围剿”。为了消灭从吉安南犯的敌人,我们红四军十一师在一天半夜悄悄地从南坪驻地...(展开)

故事

 赵阿印为红军筹粮忙

   1936年,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在香格里拉休整期间,曾经通过香格里拉的当地居民筹集粮草,赵阿印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红军驻香格里拉的短短十几天中,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