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俄乌无人机大战的政治博弈:反复试探红线令局势深陷恶性循环

当地时间5月30日清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数栋楼房遭无人机袭击。随后,俄罗斯国防部称,共有8架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了莫斯科,但均被击落。乌克兰方面则否认参与了此次无人机袭击莫斯科事件。两天前,乌克兰基辅市军事管理部门负责人谢尔盖·波普科表示,当日凌晨基辅遭受了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以来最大规模的无人机袭击。

而在5月3日,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也遭到两架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称这一行径是对俄罗斯总统的恐怖袭击和暗杀行为。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否认乌方发起了这次袭击。此后数天内,俄乌双方都对对方控制的地域发起了无人机袭击。

在现代战争中,无人机力量越来越成为决定战场局势的关键因素,无人机从俄乌开战伊始便迅速成为了战场关键性因素。随着俄乌冲突日益陷入僵局,前线局势进入拉锯状态。除了打击军事目标外,双方频繁使用无人机打击民用设施、政府楼宇等非军事目标。近日,双方无人机更是互相袭击对方首都,“无人机之战”背后的政治意义日益凸显,俄乌无人机战的意义已超越军事层面,演变为带有浓厚政治较量色彩的长期拉锯。

为何“无人机战”这种先进的现代战争手段会在俄乌冲突中逐渐变为一个政治符号,我们首先要从俄乌两国的无人机发展历程说起。

俄乌的无人机发展历程回溯

当今俄、乌两国对无人机技术皆基本继承了苏联衣钵,并在无人机领域进行了大半个世纪的探索。早在1950年代,苏联便总结二战时期经验,结合纳粹德国军事工业遗留下来的图纸,设计出了图-121无人攻击机,随后苏联无人机持续发展,出现了图-141,图-143,图243等同时代先进的无人侦察机。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还遗留了大量库存图-141/143。乌克兰因陋就简,将这些老古董加以改造,在2022年12月对俄境内恩格斯基地、达亚吉列沃基地空军基地发动袭击,损毁数架俄军战机。

不过一直以来受到电子工业水平所限,苏联及俄罗斯无人机起步虽早,但技术发展上长期都未能突破瓶颈,难以发展出长续航、高精度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同时,由于信息技术较为落后,也极大掣肘了俄军无人机威力的发挥。俄军在叙利亚、乌克兰等多场军事冲突中的无人机使用基本局限于侦察领域,无人机并未成为俄军左右战场局势的关键武器。

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使用较为广泛的“海鹰-10”、“前哨”等型号无人机,主要作用是为己方远程火炮、火箭炮和战术导弹提供火力校正和目标指引。在面对西方制裁情况下,俄军无人机甚至直接使用民用相机,通过人工校对图片坐标的方式获取目标信息,作战效率可想而知。

虽然俄罗斯的无人机技术起步较早,俄罗斯并没有认识到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关键作用。俄苏霍伊设计局推出的“猎人B”等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样机长期受制于经费不足和技术不成熟,使之难以投入实战。

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冲突期间,阿塞拜疆使用土耳其制TB-2无人机大放异彩。纳卡战争使俄军开始意识到无人机在现代战场上的关键作用,但无人机工业的发展需要长年累月的技术积累,纳卡战争后俄军只能从国外购买无人机应急。但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对俄军无人机部队的战斗力并没有起到本质上的提升。

相较俄罗斯,乌克兰同样脱胎于苏联,继承了苏联大量军工企业和工业设施,在苏联解体初期与俄军有相同的起跑线。同俄军一样,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长期面临经济不振和国内的东西矛盾,军用无人机发展长期停滞,但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极大刺激了乌克兰国防工业的发展,乌克兰开始通过“自研+购买”方式稳步提升军工水平。随后的中东反恐战争和纳卡战争使乌克兰意识到无人机将在现代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乌克兰无人机发展开始提速。

目前乌克兰主要装备有四类无人机,一是受援于北约盟国的RQ11B、“扫描鹰”等无人机;二是本土公司ACS-3“闪电鸟”等型号小型侦察无人机;三是购自土耳其的TB-2察打一体无人机;四是改装自民用产品的“魔改”无人机

土耳其产TB-2无人机和各类小型侦察无人机是目前乌军无人机部队的主力机型,分别承担攻击和侦察等职能。此外,乌军还在想方设法游说美国提供更多高性能无人机,尤其是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但北约尤其是美国在援乌无人机问题上十分谨慎,一直以来都未批准扩大无人机援助范围,仅小批量向乌提供了侦察型无人机。主要原因是担忧乌军利用优势装备袭击俄本土,使战争烈度升级;另一方面,也是担忧一旦俄军俘获或击落此类先进设备,可能导致技术泄密。

总体而言,由于得到了北约等西方盟国的支持,乌克兰在可获得的无人机种类方面领先于俄罗斯,数量也在稳步提升,更拥有俄军缺乏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在无人机层面占据优势,使得俄军面临巨大空中威胁。

俄乌无人机的浴血对决

虽然俄乌两国的无人机力量在相当长时间里都处于同一水平,但在北约及西方的大力介入下,战场上无人机优势力量的天平开始逐渐偏向乌克兰

经历了冲突初期的慌乱后,乌军在西方的援助下逐渐摸索出一套灵活、机动、高效的无人机战术,极大加强了其单兵作战优势。乌军无人机部队结合自身装备特点,采取了“多层次、多节点、扁平化”战术,将不同层次的无人机广泛部署于各级战斗单位,小型侦察无人机获取目标数据,借助西方援助的先进数据链系统共享给目标周边的作战单位后,由指挥部调动察打一体无人机摧毁目标。

乌克兰的这套无人机战术很快形成了一定的战场优势,但俄罗斯也根据乌克兰的战斗模式不断调整战术,除利用小型侦察无人机获取坐标信息外,还利用伊朗制自杀型无人机配合“口径”巡航导弹,对乌克兰基础设施展开广泛打击,对乌克兰民众心理造成了恐慌,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乌克兰工业能力及空中力量。

西方对乌克兰援助的无人机性能普遍由于俄罗斯国产无人机,为解决对手的无人机难以发现、难以击落的问题,俄军拓宽思路,更多采用发现乌军前线无人机操作员的方法来打击乌军无人机部队,如在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停飞俄军所有无人机,再通过无线电探测技术侦察乌军无人机无线电信号,后以火力覆盖消灭无人机操作员。俄军还利用各类渠道获得的民用无人机“魔改”产品和各种民用设备拼凑出军事无人机,从而达到提升无人机性能的目的,这种“魔改”及拼凑产品在战场中得到科学的使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纵观战场全局,虽然双方都在无人机战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心思,但都未在无人机战场取得压倒性的战略优势,随着冲突的日益升级,双方之间的无人机攻防不断演进至新的平衡点,而战场局势质变的临界点还远未到来。

俄乌无人机战背后的政治博弈

从目前来看,俄方坚持维持现有占领区“长期化”的目标,同乌方最终恢复1991年边界的目标难以兼容,俄军从第聂伯河左岸撤军后已致力于固守占领区,乌军则秣马厉兵,以巴赫穆特拉锯战为宣传样本不断争取军援,意图反攻,进一步夺回领土。

5月22日,随着巴赫穆特战事落下帷幕,乌军一支军事行动小组突入俄罗斯境内,传闻中俄乌双方的“反攻”节点的临近,双方决策层开始更多考虑利用无人机战获取更大综合利益,这其中就包括影响对方的战斗意志和心理。因此,双方无人机战的政治意涵不断凸显。

乌克兰而言,乌军无人机能够千里奔袭俄本土,并对俄军及俄重要设施构成威胁,本身就宣示了乌克兰强大的能力和反攻决心。每一次无人机千里奔袭,以及对俄罗斯具有政治象征意义目标的成功打击,都是政治上的获胜,是对乌克兰军心民心的一次凝聚。

同样,每当乌军无人机打击俄方设施后,俄军必须要对其予以报复,这样其宣称的军事优势才能有论据支撑,其政治宣传才能更加掷地有声。尤其在乌军通过不断发布无人机战斗视频打击俄军士气时,俄军必须得有相应的行动展示力量,才能在舆论场上扳回一城。

克劳塞维茨指出,一切战争都是政治的延续,无人机的厮杀就是俄乌政治博弈伸向天空的翅膀,一切的装备、手段和战果都要为最终的政治目的服务,这也是为何在僵持的战局下,双方的无人机打击开始屡屡选择更为引人注目的非军事目标。

然而,无人机的博弈终究还是技术层面和战术层面的较量。双方的无人机战选择非军事目标予以打击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政治威慑上的考量,但因战场局势的不确定性,双方都必须把这种政治威慑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若这种威慑突破了一定红线,无疑会造成难以预估的政治后果。无论是克里姆林宫的圆顶遭到无人机袭击,还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开展密集的无人机报复,都是双方不断试探对方红线的直接后果,而这不仅对冲突的和平解决于事无补,反而会将局势带入更深的恶性循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政治博弈  政治博弈词条  无人机  无人机词条  恶性循环  恶性循环词条  红线  红线词条  深陷  深陷词条  
智库

 有关朝核前景的若干焦点问题评析

自冷战结束以来,东北亚国家一直深受朝核问题困扰,其间经历过美朝签署“核框架协议”、中美俄朝韩日举行“六方会谈”、奥巴马政府搞“战略忍耐”、以及特朗普上任以来对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