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从“终结”到转型:世界如何走到今天?又去往何处?

我今天这个报告,题目里有“世界去往何处”,但学者不是算命先生,实际上以后15年大概会发生什么,世界要哪儿走,我们并不知道。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在预测历史上差不多都是错的。但我们还会发现,错的预测也不是没有意义,虽然具体的预测是错的,但有些“预测”所揭示的各种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却大大加深了我们对于社会的理解。

今天,我就带着可能出错的忐忑,探讨性地讲一下未来15年,世界大概会发生什么。我们没法说未来一定会发生什么,但回头去看历史,理解了很长历史时段发生的事,对今天也就能有一个大概判断。

报告题目中的“从终结到转型”,终结就是指福山说的历史终结,也就是第三次民主浪潮的时代。今天,中国人、美国人都认为这波浪潮已经过去,连福山自己的观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个人认为美国从第三次民主浪潮中转向,标志性事件是2011年埃及的穆斯林兄弟组党上台。这种西方民主性质的活动,美国本应该支持,但事实上CIA反而策划、支持了针对这个党派的事件。这说明美国又回到了20世纪70年代。当时智利的左派总统阿连德通过选举上台,结果遭到了CIA暗杀,就是因为当时美国人害怕左派上台,所以用了非民主手段。当然,这件事之后不久美国总统卡特上任,开启人权外交,第三次民主浪潮开始上涨。我今天在这里回望这个长20世纪的理论主线有两个:第一,道家循环史观;第二,核心领地视角。

采取道家循环史观,是因为任何性质的社会组织、思想和制度,随着其影响变大,削弱它的社会力量和制度机制都会变得重要。这是不可避免的。道家循环史观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它认为“道可道非常道”,这就是说历史是循环的,但是每次循环的原因不见得都一样,或者是历史的循环不是真循环。

采取核心领地视角,是因为我认为整个长20世纪中的国家兴衰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核心/边缘比。这个概念指的是:一个国家核心文化地区的地域资源、人口的综合指数,占全国同样指数的比例。这个比例大的国家,在20世纪中没有一个衰亡过,所谓的衰弱其实只是打个盹、打个嗝,之后又会恢复。而这个比例小的国家,比如英国、法国、日本都衰落了,其国家建立的“帝国”再大,都没有稳定性。从这一角度讲,美国、中国,包括印度、巴西等国家,核心-边缘比够大,衰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俄罗斯是个容易混淆的案例,它的核心/边缘比实际上不大,所以俄罗斯的有些经验教训和做法,对我们国家都不适用。

我将整个长20世纪分为四个阶段:

(1)旧式帝国崩溃和法西斯主义浪潮 (1888-1945)

(2)去殖民化、新式帝国兴起和冷战(1946-1976)

(3)美国独霸和民主浪潮(1977-2012)

(4)民主浪潮受挫和保守主义回归(2012- ?)

其中每个新的阶段,都可以看作是对前一阶段的反动,是前一阶段处于弱势的社会力量和社会思潮的回归。比如:第三次民主浪潮是美国以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为前提推动的,因此自由主义在这一波浪潮的退潮中也必然就会受挫,而与自由主义相反的保守主义思潮则会上升。所以,今天在世界范围内,就会呈现出保守主义的回归。

第一个阶段,旧式帝国的垮台。我个人会把时间节点定在威廉二世上台,1888年。拿破仑之后,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合约的框架下获得了多年的和平。但是威廉二世上台之后,出现新情况。

很多人把局势变化归结到威廉二世个人身上,说他身体有缺陷,他撤了卑斯麦的职等等。但从社会学角度看,个人作用也许没有那么大。简单总结来说,威廉二世时代,世界上每个国家都遇到了拿破仑时代没有遇到的问题。1815年左右,民族主义主要是法国现象,到了1888年,民族主义已经是整个欧洲的现象,而且越来越成为一股自下而上的力量。但是各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在1888年还是旧的贵族时代的。各国国王之间互有姻亲关系,国家之间以姻亲关系为基础,形成联盟,国家间外交还是讲荣誉准则(honor code)的贵族外交,跟中世纪后期没有根本区别。

当国家政治已经步入现代民族主义政治,国家的外交还是旧时代模式,二者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大,最终爆发点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同盟国,两个联盟组织,就在一个前现代的外交框架下稀里糊涂地卷入了代价极其惨重的战争。1914年6月8日,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被刺。其实当时欧洲各国完全没有战争准备,谁也不想打仗,只是因为各自联盟的惯性,逐个加入。本以为战争马上就可以结束,结果打了4年。

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也是这场战争的结果之一。如果没有这次战争,世界上可能到今天也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国家。战争带来的时代变化,让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俄国取得了政权。

一战还造成了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垮台和民族主义思潮的进一步高涨,所以在1919年巴黎和会结束之后,各殖民地国家都兴起了反殖民运动和独立意识。虽然国际政治上还是帝国政治的延续,德国、意大利、法国和日本等国家还在全球搞殖民,但民族主义的思潮开始从欧洲蔓延到了全世界。

一战之后各种保守思潮就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而其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就是1929年的经济危机。欧洲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发生过许多次经济危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就是基于当时的经验上提出的。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出现全球性的大规模经济危机,马克思的理论开始在全世界受到重视。然而,一个社会科学的理论,一旦受到重视,就会开始“出错”。因为一定会有人会找到另一套因果关系,来对其进行克服。当时出现了抗衡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预测的凯恩斯的学说,以及相应的经济实践。具体说就是在经济中加入国家调控、福利国家等因素。此后,西方国家的性质和资本主义的性质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但是当时世界历史的主轴是朝右走,而其意识形态层面的呈现,就是各种法西斯思潮的盛行。在那个时期,率先接受法西斯主义的国家经济发展就会更好,可以率先脱离经济危机,因此“法西斯”在当时并不是一个负面的概念。只是出现了纳粹,并且法西斯国家在二战中取得了完败,法西斯才变成很负面的概念。但是即使是在德国,纳粹主义的即时结果,也是德国经济发展迅猛,德国人信心大增,大家于是就跟着希特勒走了。我们回头看那是一条死胡同,但是当事人不知道。在这个时期里,美国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力,其实非常小。在巴黎和会前,它虽然在菲律宾等地区表现出了一些帝国行为,但对自己的总体认知,是从殖民国家发展而来的,是反殖民国家,它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反殖民的大国。但直到珍珠港事件前,美国还在努力采取孤立主义的政策。

一直到日本主动偷袭珍珠港,给了难以走出经济危机的美国一个难得机会,使得美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开始迅速发展。到二战结束时,世界上就出现了两个超级大国了:一是美国、二是苏联。而且两个超级大国都有反殖民和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当然他们后来也变成帝国主义,这是另外一码事。

由此,二战后在两个新的超级大国的主导下,总体上是去殖民化的。这是世界范围的总体形势变化,与之前截然不同。这时候德国、日本两个帝国垮台,英、法两国的殖民地独立声四起,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并且在二战后的双超级大国格局下先后获得了独立。

虽然美国也非常支持去殖民化运动,但是新兴的独立国家在立场上则往往会采取左倾的反西方立场。这不是因为苏联的力量更大,而是因为这些新兴国家要独立,肯定就要反对原西欧宗主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和相应的一套意识形态于是就成了首选,而美国则是因为与西欧国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方面更为接近,就变相地站到了去殖民化运动的对立面。就这样,如周恩来在50年代总结的:国家要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要革命,就成了一个给定时空下的历史潮流。

这些新独立国家都声称要搞社会主义。有一些国家,现在来看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关系并不大,但也都自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当时许多西方左派学者认为,这些前殖民国家没有了宗主国的剥削,经济一定会迎来大发展,但现实是大多数国家在独立后不但经济都发展不起来,政治走向崩溃,而且内部的各种冲突也日趋激烈。西方学者认为这些国家发展不起来是因为文化问题,但是回头来看,这和各个国家的文化的关系并不大,而是因为这些地区中的大多数国家在西方殖民化之前,从来没有过持续的国家传统。新独立的国家在民族认同建构和国家建构方面还有还有很长路要走。换句话说就是,在刚刚独立的那几十年,这些国家无论采取什么体制,在经济上都不会成功。而经济一旦不成功,这些国家的政治精英,就会对自己所坚持的意识形态失望。因此,随着苏联的衰弱,这些国家都纷纷抛弃左倾意识形态。这当然是后话。

这一时期美国和苏联进入冷战,并且两个国家都在冷战过程中发展成了不靠直接占领它国领土,而靠各种条约和规则来对它国施行主导的间接帝国。

从某种程度上说,帝国的出现是必然的。因为每个国家的内政、安全和一些合理的诉求,都无法停留在某个清晰的领土边界之内。比如边境上的贩毒活动、邻国制毒行为,一个国家要禁毒,邻国不能配合,该国家如果强大,就会对邻国施加压力,甚至会把警察派出去,并且让邻国在这方面让度部分主权。类似的情况,包括空气污染、贸易保护、内战的外部溢出等等,都不会只限制在边界之内。比较强大的国家,为了自身安全等原因,自然需要控制超出自身边界的领土。但是这种行为是没有底的,有些国家会过分运用自己手中的这种力量,于是就构成了帝国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国家强大到一定程度都会产生帝国性,只是帝国的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很大变化。冷战之初,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新独立国家都在搞亲苏的社会主义,而新中国的成立并且向着苏联的“一边倒”,则更给美国带来紧张。在军事方面,当时的苏联和美国也相差无几。可以说美苏两国的竞争,最初苏联处于明显强势,而这强势促使美国在世界各国支持反共的右派政权,以防止亲苏政权的扩张。

美苏冷战均势的打破,是个缓慢的过程,但是我个人认为最初的转折点是1956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这篇文章在纽约时报登出,长期看,使苏联的合法性受到冲击,而直接效果,则是冲垮了欧洲和美国的共产党和左派社会主义政党的势力。

我把西方传统左派的衰落看作苏联衰败的开端,是因为这个事件直接影响苏联的科技水平。当时苏联在科技创新方面其实远不如美国和欧洲,其间断科技能力在相当程度上靠西方亲苏的左派科学家、知识分子不断输送科技情报。而西方传统左派势力的垮台,使得苏联失去这方面的能力,与美国和欧洲这方面的差距也就逐渐增大。

举一个小例子。20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场以色列和叙利亚的空战中,以色列人驾驶的美国飞机取得50比0的战绩,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飞机增加了一个最基础的计算机雷达报警系统,而当时苏联的米格机虽然在机械性能上明显优于美国飞机,但却没有这么一个报警系统。这个例子背后的宏观现实,就是在信息、计算机和生物技术三大领域,苏联和美国差距越来越大。

冷战初始美国到处支持反共的右派独裁政权。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CIA仍然通过策动政变,残杀通过民主选举取得政权的智利左派领袖阿连德。但是,新独立的国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相续失败,以及苏联和美国相对实力差距越来越大,造成社会主义浪潮的退潮,从而给美国国家政策的改变带来契机。如果说尼克松访华是美国冷战政策转变的开始,卡特提出人权外交,则是美国冷战政策全面转向的标志。

此后美国主动地不支持法西斯保守主义的右派国家了,开始搞人权外交、民主输出。比如伊朗革命中,美国就不支持巴列维了。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转型。虽然伊朗问题导致卡特未能连任。此后美国越来越主动地推动各国的民主化运动,其历史后果就是“第三次民主浪潮”的兴起。

总之,所谓的第三次民主浪潮并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苏联衰弱和垮台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标志。

因为 “第三波民主浪潮”是美国推动的政治过程,其后果和苏联输出革命相比,差异就不会太大。这和民主本身好与不好的关系都不大,而在于把种子撒在完全不适于其生长的土壤里,都不会长出什么好成果。苏联输出革命是如此,美国输出民主也是如此。但是美国输出民主是在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下推动的,因此民主浪潮带来的各种负面后果,势必会大大消解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世界上的声誉。这就像苏联在社会主义的名义下输出革命,失败后的负面后果,就会影响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声誉一样。

但最关键的问题是,自由主义可以说是启蒙运动以来,几乎所有意识形态的母体。一旦自由主义受到损害,也就是整个启蒙精神受到重大损害。我曾经指出,有人说20世纪最大的历史现象是法西斯和共产主义的兴起与垮台,但是我认为这很可能会带上自由主义。今天看来,确实如此。

第三次民主浪潮的退潮,导致整个世界迅速朝右转,这就是今天世界所面临的现实。近年来,国际上几个主要的大国,都在向保守主义转向。印度、土耳其,都是如此。欧洲国家的各种保守主义政党势力越来越强,美国出现了小布什、特朗普这样的保守主义总统。保守主义回归之下,很多地区都出现强人政治回归的现象,全球来看,军事政变频频发生。美国、欧洲一开始还谴责一下,后来也就习以为常。

讲到这里,过去150年最重要的历史梳理完毕,我们看到了保守主义的兴起这一必然趋势。那么世界未来发展,从大方向上看,我有六个判断:

第一,因为上一波民主浪潮的推手是自由主义,因此自由主义的道义力量在全世界受到很大损伤。又因为自由主义是启蒙运动后产生的大多数意识形态的母体(比如马克思主义,其核心也是自由主义),所以启蒙精神将在全世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和欧洲在世俗化和理性化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因此可以被看作为是当下依然坚持启蒙精神的两大堡垒。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推进交往和互相理解的机会。

第二,因为启蒙运动后产生的各种意识形态,都受到了很大的损伤,因此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力量,将在较长时间内,在全世界占据主导。

第三,各地区传统主义和保守宗教的原教旨宗教势力都会抬头。

第四,因为民族主义总会和当时当地的主流意识形态结合而产生力量,因此各种保守的民族主义思潮就会在世界上占据主导。

第五,从四个方面——经济、军事、政治和意识形态进行综合考察,美国虽然在道义和意识形态上受到重大损伤,但仍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帝国。目前整个世界体系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替代其位置。在未来十到十五年,甚至更长时期,都很难改变。

第六,根据核心-边缘比判断,美国、中国、印度、巴西等大国都不会真正衰落。所以我们强了,也不必过度自信;弱了也没关系,只是打个嗝而已,不用太担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去往  去往词条  转型  转型词条  终结  终结词条  何处  何处词条  今天  今天词条  
智库

 数字生产力的性质与应用

21世纪以来,以数字生产力推动的数字经济在全球迅速成长。根据中国信通院对全球47个国家的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数字经济价值总量达30.2万亿美元,2019年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