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城市防疫规划思考

经过了2003年的非典,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祖国大地肆虐,这一次的疫情对中国老百姓的影响比之非典更甚,因为这次疫情伴随着中国的春运而爆发,人群的流动带动了疫情的扩散,也带来了疫情管控的难度。纵观世界历史瘟疫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更甚于战争,从鼠疫到流感,从天花到霍乱等等,瘟疫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战争的死亡率,瘟疫对世界各国的威胁不曾间断,层出不穷的新型病毒,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莫大的挑战。此次冠状病毒疫情的发生,使得我们重新思考城市规划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应该如何使我们的城市更健康,如何使公共健康贯彻到城市的建设环节中,如何建设一个积极的城市防疫系统?

传染性疾病的特征

传染性疾病通常包含五个特征:

①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它特异的病原体。

传染病的病原体具有传染性。

③大多数患者在痊愈后,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④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增强人的抵抗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传染病能在人群中流行,其流行过程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并表现出多方面的流行特征。

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为病毒性感染,经研究病毒的传播方式大概有三种,一是近距离直接传播,空气中的飞沫可能就会有这个病毒的颗粒。二是间接传播,空气中含病毒的飞沫沉降以后,落到物体表面,人通过接触感染病毒。三是通过所谓的气溶胶形成小颗粒在空气当中。病毒在温度湿度合适的环境能存活一天,最长可达到5天。病毒在外环境当中存活需要一定条件,没有一定载体,存活的可能性则会降低。

城市防疫建设的重要性

面对本次新型肺炎,作为城市规划者需要反思城市规划的本质,思考城市传染病防治系统中的作用。

城市空间环境与公共健康的联系影响了田园城市理论的形成,成为现代城市规划诞生的重要基石,现代城市规划一直致力于提升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近几年,健康城市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研究集中在非传染性疾病与慢性病等基础病范围内,主要通过规划设计促进居民的体力活动和提升空间环境品质,以达到增加抵御基础病病变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物流、人流、信息流跨国跨地区的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与人口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根据流行病学,传染性疾病在空间网络中伴随着人流流动,现代社会集聚的空间结构、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薄弱的应急系统都促进了传染病的蔓延,使得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与治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城市是物质、信息与人员高度集中的区域,所以公共安全的重点在于城市,安全又是现代化城市的第一要素,在当代社会我们不能阻止城市的发展,就不能阻止人员的流动,也不能制止传染病的传播,当前的中国城市在应对传染病挑战时,显得十分被动,亟待提高城市的防御能力,从而将传染病风险降至最低,城市的防疫建设应该和城镇化同步进行,所以我们应该增强城市自身的传染病防御能力,建设一个对传染性疾病具有抵御能力的“防疫城市”。

城市防疫系统建设思考

城市防疫系统建设是使城市系统能够降低和抵御传染病的爆发危害,减缓传染性疾病对城市功能和人群健康的影响。也就是说,当传染病爆发时,城市能够承受冲击,快速响应并控制疫情的发展,保持城市功能正常运行,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并通过不断学习反馈,完善城市防疫系统,更好的应对未来的疫情危机。

城市防疫”应分为非疫时和疫时两个阶段,非疫情爆发时间以预防和监测为主要手段,在疫情爆发时以响应和控制为主要手段。在非疫时城市规划首先应建立一套防疫的基础设施,划分城市的防疫分区,对防疫设施的选址和规模进行设计,划定防护安全距离,完善基层防疫设施系统建设;其次,基于大数据的空间监测数据,准确绘制人群的移动趋势,识别出城市空间中的传染病高危爆发区域,并追踪人群的主要移动轨迹,识别出潜在的传染通道及易感染区域;例如本次新型肺炎爆发点可能是位于武汉人口密集区、紧靠火车站的华南海鲜市场,病毒在此爆发以后随着人流遍布全市,再由春运人群散布到各地,如果可以做到提前防护,就可以在疫情爆发时将其控制在最初阶段,将损失降到最小化。最后,在识别出潜在的高危爆发区域后,可以对其进行微空间设计,根据传染病的传播特征,通过调整空间要素的布局改变空间微气候环境,降低致病物的暴露时长;例如控制日照时长,调节紫外线照射强度,增加通风设计,降低致病物浓度,调节温湿度环境等方式,营造不利于致病物生存的空间微环境,以减少空间的致病概率。非疫时的城市规划是为疫情爆发时的有效管控做准备。

(a)人口外流地图,(b)人口流进地图

(图片来源:TeCoVis:Visual Exploration of Co-occurrence in Urban Human Mobility Based on Telco Data)

全国流感监测网络

(图片来源:https://wenku.baidu.com/view/a002ec2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15.html?from=search)

当疫情爆发时,城市应建立起一套响应的政策体制,在传染病爆发初期,控制疾病爆发点的传播扩散;在传染病爆发中期,阻断识别出的高风险传播路径;在传染病爆发后期,对隔离风险区域进行集中治愈;在传染病结束后,对传染病进行研究分析和反馈学习,总结城市建设在防疫方面的问题。

除了上述的城市防疫建设外,城市规划应积极发挥空间要素对公共健康的积极效益。在指导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合理布局蓝绿空间,提升街道空间品质,增加慢行系统建设,促进人群的体力活动,以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引导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提高人群的体质健康,增强人群对疾病的抵御能力。

结 语

健康是人的基本诉求。在不同层面的规划中,我们需要在编制规划时充分考虑其对于公共健康的保护效应。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使得规划学者重新思考城市的本质功能,将城市规划回归到其发展的初衷,推动城市规划在公共健康中的作用,城市防疫建设更像是将“韧性城市”与“健康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建设一个既具有韧性特征又注重健康特性的城市,把健康防护意识纳入到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来,使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公共政策,贯穿于城市的管理工作当中,辅助管理者管控城市的防疫工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下城  下城词条  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词条  防疫  防疫词条  背景  背景词条  思考  思考词条  
智库

 社会保障中的平等公平效率

社会保障学教科书往往将“公平”与“平等”混为一谈。社会保障中“平等”“公平”“效率”的涵义尚未被系统界定过;教科书喜欢讲“公平”,以为社会保障学天然处于道德制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