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NGO动态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2003 年1月18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举办的“蓝天下的至爱――2003 万人上街慈善募捐活动”,把一个月来的新年慈善系列活动推向高潮。据统计,通过街头募捐、慈善义卖义拍义演以及爱心关怀大型咨询活动,基金会共募集社会各界善款8000余万,创下筹款额历史新高。基金会原计划资助特困家庭1万户,其后特别宣告:将春节前资助的困难家庭从1万户增加到2万户,将发放给特困家庭的慈善医疗卡由原来的1.6万张增加到3万张,增加慈善助学专项基金1500万元,增拨2000万元充实慈善助医基金,把“点亮心愿”项目的资助范围由特困老年白内障患者扩大到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小儿心脏病、先天性小儿耳聋的特困家庭。

 

 

除医疗、助学等方面的救助活动外,为提高上海市的残疾、重症康复人员、特困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和再就业的技能,帮助他们增强自强、自立的能力,获得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还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携手建立了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为这些特困群体提供各种减、免费的技能培训。 为进一步鼓励市民参与公益活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还在1月18日推出了“爱心积分卡”。“爱心卡”里记录的“善举”将作为评选“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户”的参考标准之一。基金会还计划制订一系列的相应奖励措施,如享受疗养、免费入住养老院等。

 

 

成立于1994年5月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以“安老、扶幼、助学、济困”为宗旨,主要任务包括兴办和资助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协助政府制定本市慈善事业的发展规划;为残疾人、鳏寡孤独、处境困难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资助本市慈善设施的兴办和改造。同时,与海内外慈善组织开展交流和合作,为海外在沪投资慈善设施者提供咨询服务。

 

 

(资料来源: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网站)

 

 

 

 

 

中国扶贫信息网

 

 

中国扶贫信息网是国务院扶贫办下属事业单位――中国扶贫开发服务中心在有关热心公益事业的单位帮助下开办的公益性网站。主要工作是通过不同栏目和形式,向社会各界介绍国家的扶贫方针政策、宣传国内国际上有关扶贫开发的各类信息,并与社会各界人士共同运用教育、科技、经济、信息、卫生等诸多办法,帮助贫困人口早日走出困境。

 

 

2002年10月17日,扶贫网和民盟、九三学社、中国记协、人民网等27家单位共同发起“手挽手”系列扶贫活动,第一阶段在北京募集的几千册图书已送往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区。信息网总编郭宗浩介绍,“手挽手”作为长期的一项工作,是信息网2003年的工作重点之一。除吸纳企业的资助外,该活动还希望引入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在合作和监督方面发挥作用。

 

 

贫困县上网也是2003年的关键。如果得到资金支持,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情况和需求将在网上得以展示和公布,为关注贫困问题的国内外机构、个人提供必要的信息。

 

 

扶贫网的计划还包括利用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的资源,和中国家政协会等机构合作,对农村女性提供保姆、特护等职业培训,增加她们的就业机会。此外,一个小规模、不定期举办的扶贫沙龙也在筹备之中,这是一个联系潜在的资助方、扶贫研究专家和受助方在内的非正式网络。当然,这些想法能否成为现实,还需要看未来工作的进展情况。

 

 

郭宗浩表示,扶贫网希望利用其在协调政府关系方面的优势,在扶贫领域和国内国际的非政府组织加强合作。

 

 

联系:郭宗浩

 

 

010-65007822

 

 

web@help-poverty.org.cn

 

 

www.help-poverty.org.cn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2002年12月3日,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在北京市回龙观医院正式挂牌成立。回龙观医院是北京市卫生局直属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去年年底北京市政府批准了该项目,并拨款200万元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中心现有的33名工作人员中,包括11位医生和13位护士,专业技术力量雄厚。

 

 

自杀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有关研究表明:1995年至1999年,我国的年平均自杀率达到了10万分之23,也就是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另外每年还有1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在我国所有人群死因中排第5位、15-34岁人群死因中排第1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女性自杀率略高于男性,不同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自杀特征。自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心理危机最极端的结局。研究表明,心理问题、家庭矛盾(主要指夫妻矛盾)和经济困难是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危险因素集中的越多,自杀的可能性就越大。

 

 

中心的成立旨在根据可靠的科学研究结果建立有效的城市和农村预防自杀模式,并大力宣传以获得公众和政府的支持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此模式。

 

 

中心成立后将开展以下工作:1)继续开展与自杀及预防自杀有关的研究工作,中心与其他机构的合作项目的论文成果已发表在英国著名的医学研究杂志《柳叶刀》上。2)提供与预防自杀有关的社会服务,包括开设24小时危机干预热线、网上在线咨询和服务、门诊服务和住院治疗服务。3)承担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包括对普通的医务人员和特殊群体(如教师、警察、残疾人等),以及公众进行公共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危机预防意识,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减少自杀的发生。中心还打算对北京地区的自杀/自杀未遂进行监测,根据监测获得的资料撰写年度报告并提供给北京市政府,成立一支快速反应的精神卫生队伍,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处理,还将与北京地区的综合医院合作,为自杀未遂的人提供24小时的联合会诊。目前已与安贞、宣武和红十字系统的999开展了合作。

 

 

目前由于财力有限,免费拨打热线限于北京地区市民,相关的治疗费用在中心运作一段时间后再确定。

 

 

中心现任的执行主任费力鹏教授已在华工作了18年,身兼多职。

 

 

联系:010-6291 3261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

 

 

协会1993年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的培训工作,培训人员近千人次。从2000年开始,协会在北京、厦门、沈阳等地面向卫生系统举办艾滋病诊断与治疗。1997年起,和香港艾滋病基金会合作,共同举办了7期项目管理培训班,从项目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培训,并组织考察香港的医疗机构和非政府组织。2000年开始,和香港艾滋病基金会合作,举办了3期医护人员培训班,除传授知识外,还强调通过考察、讨论使态度和行为发生改变,减少对感染者/病人的歧视。协会还分别在1999年和2002年在北京和青岛结合实际案例举办电话咨询员培训。2001年和2002年,协会与香港艾滋病基金会及玛利诺中国服务项目合作,举办了3期药物滥用与艾滋病咨询培训班。学员除卫生系统外,有30%来自公安、司法等部门,这个跨学科的培训推动了学员对多部门合作的认识。2002年,协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澳援、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的项目结合,举办了3期关怀与反歧视培训研讨会,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各项目省,包括19位感染者。此外,协会还面对青年学生、工会妇联、河南山西党政系统、同性恋者、感染者、学校校医、农村医生等各类人群开展大量培训。

 

 

协会在培训中采用各种形式对过程进行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获得普遍好评。效果评价表明,培训有效带动了学员开展后续项目,并通过网络、热线进一步扩展,并扩大了志愿者队伍。

 

 

在未来的计划中,有几个“面向”代表协会的培训方向:面向农村人群(尤其是综合关怀)、面向敏感人群(尤其是基层的高危人群)、面向重点人群(青年学生和志愿者)、以及面向低感染地区(这些地区受到的关注不够,存在流行的危险因素)。

 

 

联系:罗枚

 

 

010-63034521     luomei999@yahoo.com.cn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人文环境保护委员会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人文环境保护委员会” 是中国第一家以保护人文环境为己任的公益性组织,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生活的文化环境为宗旨,隶属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文化发展委员会。  

 

 

中战会人文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多年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的资深人士组成,有着很强的专业能力和社会组织发动能力。他们与政界、学术界、文化界、新闻界、法律界和民众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曾成功地策划发动和实施过许多起影响扩及海内外的社会事件,并通过立法提案来推动社会的改革与进步。譬如在1999年成功地策划实施了中国第一起百姓起诉政府部门违反文物保护法和城市规划法的行政诉讼,通过这一事件促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规的出台和国家文物保护法的修改。还发起多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活动,这些行动所产生的影响遍及海内外,不仅促进了全社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观念的普及,还对中国司法体制的改革和政治体制的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

 

 

 该机构目前正在着手的工作包括:

 

 

1、紧密追踪当前城乡建设中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破坏的情况并及时通报社会各界,组织社会力量干预。

 

 

2、关注全国各省市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动态,向有关职能机构反映并组织社会舆论曝光揭露。

 

 

3、定期举办报告会和讲座,向社会普及法律知识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知识。

 

 

4、向国家立法部门、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和相应政府职能部门通报情况。

 

 

5、编辑出版通讯《人文中国》。

 

 

6、拍摄制作反映真实情况的专题以及内部参考片,与各地电视媒体合作举办社会性的人文环境保护专题节目。

 

 

7、定期培训人文环境保护骨干,建立基层联络。

 

 

8、建设紧急情况处理和应对能力。

 

 

9、维护法律尊严,关注和推动立法工作,监督行政和司法。

 

 

10、向决策层提供情况反映和政策建议。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以下简称“中战会”)是国务院体改办下属的政策研究机构,它为中国高层提供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军事等领域的政策研究报告,为国家体制改革以及制定和修改相关政策提供建议、措施和决策依据。

 

 

联系:韩娅蕾010-8288 4396  hanyalei@hotmail.com

 

 

 

 

 

社区参与行动

 

 

社区参与行动小组萌生于2002年岁末,小组以促进社区建设的公众参与,建立和谐的社区关系,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两位核心成员均拥有较为丰富的民间环保团体工作经历。和一些致力于推动基层社区直接民主选举的民间组织不同,这个行动小组的工作重心是社区的公共事务参与,强调通过对社区提供专业服务,由当地社区而非小组进行项目实施,以保证项目结束后社区功能的可持续性。2003年拟议中要开展的工作包括:结合民政部“示范社区”开展研究,每期印发500份社区参与行动简讯;争取和武汉江汉区政府开展的883社区整治工程协作,在政府投入上亿资金进行的环境、绿化和基本建设管线设的基础上,增加社区相关利益者参与政府决策、监督、评估,在政府和社区间建立参与机制,培育社区自组织的发育。此举将有助于“软化”政府对社区的硬件投入,拓展政府主导的社区工程的内涵。此外,还要结合学术资源,开展社区公众参与的案例研究。2003年1月,行动小组成为新成立的中国社工协会全国公益工作委员会的团体会员,有可能参加工作委员会的社区干部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

 

 

联系:宋庆华 010-6442 0827 sqinghua@x263.net

 

 

 

 

 

绿星之家生态发展中心

 

 

“立足农村、面向城镇,利用农村现有资源,与残疾人、残疾人亲属和助残志愿者一道,探索一条适合农村残疾人生存发展的道路,缩小残健之间的差距,让更多的残疾人融入主流社会。”这个宗旨稍显宏大,但并不妨碍2003年初在山东济南农村艰难起步的绿星之家――一个很小的基层组织从小处着手一点一点地实施。它由残疾人发起,植根于社区,面向农村残疾人,一开始就表现出动员当地资源的能力:办公室由残疾孩子的家长免费提供,为支持残疾人提高收入而筹划的绿色生态项目――试种10亩金银花项目,也得到各方资助。2亩所需种苗由北方某科研基地免费提供,其余8亩所需种苗由绿星之家理事会成员家属赞助。这些事情表明绿星之家得到了服务对象的认同,这是一个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在筹办绿星之家的过程中,筹委会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农村(城镇)残疾人问卷调查,发现残疾人偏低的文化素质是制约这个群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小学、无文化者多在家待业,轻残疾者帮着亲属做农活,干家务,重者只能由亲人抚养。而已有的就业者多在技术含量低的手工业,随着服务业竞争的加剧,收入日趋减少。调查还发现,农村残疾人缺少的是经济支持,但对其自身能力的提高,比给与经济支持更为重要。很多残疾人表达了成立并加入一个服务机构的需要,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这是绿星之家存在的理由。

 

 

虽然由于困难只能注册成为工商企业,但在第一期的小通讯《绿星之友》上,绿星之家表示,其机构的服务宗旨和运作将以民间机构的方式存在。

 

 

目前,绿星之家正在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这并不限于资金。比如,它需要一台586以上的旧电脑,并实现初步的办公自动化。

 

 

联系:冯茂泉0531-746 2371  齐乾坤QQkun@163.com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2001年12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和北京市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共同建立的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正式揭牌。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结合国际先进的猛禽救助技术与经验,以提高动物福利为救助宗旨,通过科学专业的救助方法,为北京及周边地区受伤、生病与迷途的猛禽提供治疗、护理与康复训练,并在适合的野外栖息地及时放归已康复的猛禽。

 

 

中心的硬件设施一流,技术力量上也占有优势。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鸟类研究中心之一,具有雄厚的鸟类学的科研力量。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有着多年紧急救助鸟类的经验和优秀的动物救护专家网络。中心的救助对象只限于我国重点保护的肉食性鸟类。猛禽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在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维持环境健康和生态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由于猛禽处于营养生态锥体的顶级,数量稀少,许多已处于濒危状态。

 

 

如果发现患病或受伤的猛禽,先拨打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热线电话(62205666)报告情况,然后按中心工作人员指导,将它放于蔽光、与其大小适合的纸箱中,置于安静的地方并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看护猛禽直到救助人员到达。

 

 

目前中心的工作受英国驻华大使馆、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和北京银达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捐助。

 

 

联系:010-6220 5666

 

 

 

 

 

有机食品促进中心

 

环境与发展问题在欠发达的农村贫困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2002年7月在北京成立的有机食品促进中心,试图在环境保护和农村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这就是有机食品和有机农业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

 

据中心主任董立芹分析,中国许多贫困地区有很好的生产有机食品的天然条件,这些地区目前的生产就很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基本具备生产有机食品的条件,只要稍加引导,即可进行有机食品的生产、转化及认证。由于有机食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能给农民带来较高的收益。在WTO的背景下面向国际市场,有机食品的优势就更为明显。在环境方面,有机食品生产方式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意义更是无庸赘言。

 

中心的工作方式是在贫困地区建立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具体做法是对农民进行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建立生产体系,提高组织生产能力,并建立农民协会。在市场方面,由于目前国内的消费量不大,产品将主要用于出口,由中心寻找进出口企业负责产品营销,并在农民协会和企业之间居间协调,在着重保证农民利益的同时争取实现双赢格局。

 

董立芹认为,这种运作方式的好处是,通过中心的工作,企业只需着力于市场,减少了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技术投入,而乐于将目光投向贫困地区,而农民,在保护当地环境的同时得以增加收入。

 

不同于其他扶贫方式或强调资助方的奉献精神,或在扶贫方式上过于单一,中心在思路上系统地考虑到了农民的技术能力、自我组织、市场因素和企业的盈利需要,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

 

目前,中心已在北京的延庆、河北翼县和宁夏盐池建立项目点,并为一些机构进行有关生态和环境的培训。一个旨在为农户和企业提供国内外有机食品信息,促进双方交流的网站也正在计划之中。

 

董立芹介绍,有机食品中心现挂靠一家公司,但采用非营利的模式,在寻求非营利机构注册的同时,积极争取和国内外非政府组织合作的机会。

 

联系:董立芹 010-8289 6854      oracce@yahoo.com.cn

 

 

 

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

 

成立于1988年的中国预防性病爱滋病基金会在会长钱信忠博士的领导下大力开展募捐工作,协助政府奖励先进单位和工作者,同时也开展了大量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1997年,中科院院士曾毅担任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和会长。1997-98年期间,利用国际上筹集到的资金,基金会在广东、广西、安徽、北京等地成功举办了大型科普宣传――“预防艾滋病教育展览会”,以此开始它直接面对公众的教育活动。针对过去健康教育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投入薄弱的不平衡局面,基金会开始呼吁社会将目光投向农村地区。1999年他们通过组织科学家和卫生专业人员及社会工作者开展调研写报告反映情况等方式向中央和地方领导呼吁加强对预防艾滋病的重视和投入。2000年,在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下,基金会在艾滋病低流行地区――山东潍坊地区寿光市、河北邯郸地区馆陶县和当地卫生防疫和性防部门合作,针对当地特点,采用电视广播展览、入户访谈、培训班、老年秧歌队、文艺调演等各种形式进行了预防宣传和行为干预活动。2001年,基金会在艾滋病中等流行地区――山西夏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方位多种形式的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特别是通过电视有奖竞猜的方式开展反歧视宣传,并制作光盘,分发各乡。同时还帮助县防疫站建立惠泽家园,开展对感染者和病人的关怀和治疗活动为创建一个没有歧视和羞辱的社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2年,基金会的会长又带领人员在河南艾滋病高发区新蔡县启动宣传教育、关怀和治疗项目受到当地的政府和群众的欢迎。最近,他们正在积极呼吁政府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由于项目的带动,寿光和馆陶县政府都已经把防治艾滋病作为保护当地投资环境,发展经济的手段。项目结束后,山东潍坊地区还自己投入20万元,用文艺调演的形式从县到市推广寿光经验,并修改了政府规划,将国家要求的农村地区艾滋病传播途径、传播方式知晓率从40%提高到90-95%,保证了项目的可持续性。

 

基金会秘书长许华认为:中国80%感染者在农村,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主要来源于农村的卖血、吸毒及卖淫人群。一方面,我国农村人口占80%。由于农村地区的吸毒、外出流动、有偿供血等原因,加上农村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经济水平与医疗保健条件较低,他们容易通过各种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另一方面,在艾滋病的流行过程中,流动人口作为重要的易感人群主要由农村地区流向城镇为主,这部分人多为处于性活跃期的青壮年,长期远离家庭和亲人,易发生高危行为,甚至为了经济目的进行商业性交易,他们易感染艾滋病性病,并可能传播给其家人。这些因素决定了农村地区亟待大量投入宣传和干预活动。

 

联系:许华 010-6422 5073 hxucfpsa@public.bta.net.cn  www.china-fpsa.com

 

 

 

草海农民自然保护协会

 

这个发起成立于2002年7月的组织大概称得上是中国的第一个农民环保团体。不同于城市中以充满忧患意识的知识精英为主体,在较广范围和较高层次上关注环境的城市环保组织,草海农民协会由贵州草海周围的14所乡村小学老师和各村村民发起,这些成员要关注的,是草海周边地区自己的居住地的环境和自身的发展问题。

 

2002年1月底,已经有480位农民和100多位乡村教师成为会员,协会在此基础上以村和学校为单位,通过民主程序选出了自己的权力机构――管委会。一位农民和一位教师分别成为会长和副会长。这样的结构有助于完成协会以“自然保护和环境教育”相结合,通过自然保护的方式寻求社区发展的机会和途径的宗旨。

 

农民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是农村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草海农民环保协会的成立表明了农民自我管理,以组织的形式寻求发展的愿望。协会秘书长邓仪介绍,从某种意义上,协会的产生是多年来许多国际国内项目在草海运作、推行参与式扶贫的结果。草海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在1986年建立农民环保员队伍,1993年开始,国际鹤类基金会,国际渐进组织等机构在草海和保护区合作推行社区发展项目,通过小额赠款和村寨基金等形式提高农民的自我管理和发展经济的能力。98-2002年8月,每年一期的环境教育项目在教学中融合教学法,环境与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等视角,共培训教师和农民100多名。这些人成为新成立的农民环保协会的骨干。

 

邓仪在草海有多年从事社区发展的经历。他认为,从总体上看,以前的项目虽然在经济上对农民脱贫还未能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农民参与项目得到了一种思想,一种自主的意识,给农民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草海系列项目的成功之处还在于,项目资金大部分直接用在项目的目标人群――农民身上,而不是像一些其他项目,资金的分配呈倒金字塔形。

 

在项目为农民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使农民意识到自己的需求。邓仪感到保护区、国际项目和农民三者之间的权力分割方面,农民总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解决自身问题的空间受到限制。而且,如果项目方的资助要求和社区需要不符,或者保护区在将来因各种原因停止推行发展项目,将导致当地农村的环保和扶贫工作陷于停滞。“农民的自我组织,自己作自己的事,成为可持续的关键。”协会的产生是要建立一个平台,增强农民与政府部门、国际资助方及其他利害关系方协商的能力,使农民在发展和环保上有更多的选择权、决策权。例如,由于多年的保护,当地的生态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何与有关方面(如旅游部门)分享收益,使参与保护的农民也能从中受益,已成为协会要考虑的一项工作。

 

对农民组织,一般的看法是社会敏感度较高,政府通常对这类组织持谨慎态度。但是,协会筹备伊始,就得到了省环保局的支持,威宁县教育局和县民政局两个部门都同意做协会的主管单位。这样好的政策环境,也是得益于以前项目的示范作用。邓仪说,草海从93年引入国际项目以来就是以农民为主体,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实施,这个做法早为政府所认同,以农民为核心的活动在今天不过是由政府给一个合法身份而已。环保和扶贫作为基本国策,使协会和政府利益相互重合,成为协会的脱敏剂。

 

2003年初,这个邓仪称之为没有成员会说流利外语,没有能力独立制作漂亮的建议书,在发展领域不象专家一样拥有话语权的农民团体,从国际爱护动物协会得到了第一个资助项目。1万元的资金大部分用来购买布袋,项目人员在寒假组织农村妇女带孩子进入保护区观鸟,回家指导用传统工艺制作刺绣手工艺品。并正考虑通过首都高校大学生社团组织宣传和义卖,筹集的款项用于资助女童上学。这个项目在构思上结合了环保、教育、文化保护和社会性别等各种因素。

 

联系:邓仪  1366 135 2375  0857-622 1903 caohai@public.gz.cn

 

 

 

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

 

一个前途远大而光明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因为上帝很幽默的一个玩笑,改变了他年轻得还来不及真正开始的人生。刘正琛觉得他被上帝“玩儿”了,我却不同意他的“玩笑”说,只是觉得他真的很适合做这样一个事业,承担他的责任,连他在北京大学的经历都成了他不得不做这件事情的必然。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准备,让他来做这件事情――成立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并将它按照他的管理理论发展下去。

 

面对他的时候,我很难将这样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和白血病患者结合起来,可是他偏偏就是。从检测出病情到阳光志愿者协会在2002年3月成立,不过是6个月零5天,这却要经历震惊到痛苦,从思考到行动的巨变,一切如此之快,而接下来的戏剧性的发展速度就不能不说明他的毅力和乐观。

 

“阳光100”,是送给刘正琛的一份生日礼物――因为在那一天,在他家人、北大校友、北京市民的支持和关注下,在儿童医院完成了108名捐赠者的全部检测工作。阳光骨髓数据库(干细胞数据库),第一个由个人筹措的民间骨髓数据库悄悄的诞生了。这个小小的成功,激励着刘将这个计划发展到“阳光1000”、“阳光10000”……能让更多的人白血病患者通过这个数据库找到适合的骨髓捐赠者,获得重生的机会。但是,检测费用是任何一个数据库发展的首要问题,每人400多元的检测费用就是一个障碍,钱也成了阳光发展的大事。而到目前为止,不到短短的一年,这个阳光骨髓数据库已经有555名参加了检测,逐步向着1000的目标迈进。这当然归功于2002年12月3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义演――门票收入4万多,筹集捐款近6万,这就等于解决了近300人的检测费用!

 

阳光志愿者协会,按照刘正琛的设想,这不仅仅是为了白血病患者寻找适合的骨髓配型,更重要的是发动志愿者的力量,将阳光变成一个为志愿者服务的中介机构,整合资源为社会服务。而阳光的发展迅速,也是因为志愿者的力量――北京大学、北方交大、中华女子学院等北京高校学生和普通市民都是志愿者,他们提供骨髓、参加检测、提供服务、捐款、出力……北大为阳光提供了办公室,中国网资助了网络服务。阳光的回报就是免费的将骨髓库的数据发到网上,任意查询适合的HLA配型。这在国内是唯一的。(注,中国红十字会的中国骨髓库自1992年建立,到目前约累计20000个数据)

 

新的一年,阳光将和美国的MAX基金会,在儿童医院建立一个“MAX-阳光儿童乐园”,组织志愿者为小患者服务。当然,为了骨髓库的壮大,还要大规模的筹款……阳光志愿者协会要走的路还很长,很艰难。(凌平采写)

 

联系:刘正琛 liuzhengchen@263.net  www.isun.org

 

 

 

安徽省民促会

 

安徽省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是具有法人地位的非营利组织,业务主管部门为安徽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其业务范围是通过寻求国内、国外民间组织向安徽省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以谋求安徽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近几年来该会与国际上一些民间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挪威路德会、丹麦明爱、美国人类健康、德国友谊桥、美国和澳大利亚凯尔、法国无国界医生、美国科技教育协会等。该会用这些组织提供的资金安排的项目覆盖十几个县,涉及妇女儿童发展、基础教育、特殊教育、紧急救助、医疗卫生等领域,获得积极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此外,该会还参与了联合国系统、政府间在皖项目的执行。

 

联系:胡恒长  0551-283 1267  hhc2003@sina.com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

 

1998年,计生协和联合国人口基金合作在北京、上海的大学、中学开展了以预防艾滋病为中心的同伴教育项目。其后又与适宜卫生组织合作在全国12个大城市和两个农村县向青少年开展以艾滋病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技能培训。

 

2000年,根据我国艾滋病流行以农村为主,以青少年为主的特点,在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计生协在中国农村发动第一次大规模的艾滋病预防宣传活动,利用湖南全省的基层网络组织,举办3000期培训班,培训会员约400万人次。

 

2001年,计生协在湖南西部怀化市开展了针对41万外出打工青年的艾滋病预防项目,将开发出的宣传品送到每个流动人口家中,并动员家人寄给流动人员。同时,还利用春节期间流动人口回家团聚的时机,开展社区教育。该项目得到国际计生联和日本信托基金的支持。

 

2002年,在国际计生联和日本信托基金的继续支持下,计生协在河南开封市杞县开展家庭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项目,对10万多计生协会员展开参与式培训,并将开发的参与式活动指南发给7000个会员小组,指导他们掌握预防知识和技能,然后把《农村群众预防艾滋病知识读本》发到全县25万个家庭。

 

此外,中国计生协及其福建、广西、新疆和山西四省组织还积极参与世界银行卫九澳援赠款项目,在流动人口和高危人群中开展富于创新性的活动。

 

中国计生协充分利用了深入基层的庞大网络和倡导安全套的系统优势开展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陈建中认为,中国目前的艾滋病宣传活动集中在城市,在艾滋病形势更为严峻的农村却没有动作,要真正控制艾滋病在我国的大流行,就要以农村为重点开展活动。

 

联系:陈建中 010-8465 7984  cfpa@public.fhnet.cn.net

 

 

 

九江博爱聋人学校

 

2002年12月在北京,刚刚参加完美国加特劳德大学聋教经验交流会的九江聋人学校校长何盛华,又开始为在2003年举办全国聋人手语研讨会筹措资金而奔忙。举办这样的一个研讨会是他多年的愿望,对他教学实践中致力推行的“聋双语教学法”将产生推动作用。“聋双语教学”是指自然手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国际流行教学模式,强调用“动感思维”(手语表达)来发展语言能力,并大胆使用全国聋教基本不采用的普教课本,使用普教试卷,以逐渐接近普教健听学生的水平,力求在聋教育语言“百年徘徊”的局面上有所突破。何先生认为,实践证明,中国50年来在聋人教育中推行的口语教学是一个错误,现在教育部门已认识到这一点,对聋人教学方法的限制也越来越少。但是,推行聋双语在中国还刚刚开始试验,阻力重重。而且,和公立学校相比,民办学校在资源分配上还面临不公平竞争的局面。

 

目前,学校拥有14名教职员工(其中聋哑教师5人)和 62个学生。在致力于聋教育语言探讨同时,还以对失学聋儿的救助为己任。南京爱德基金会对孤儿学生资助了学费。在学校的十年规划中,学校将最终达到包括基础教育和中级职业培训在内共180人的招生能力,并使职业培训和就业挂钩。建立聋双语双文化研究中心,推广教学示范基地。这都需要社会的大力帮助。

 

联系:杨梅华 0792-836 9038  jjcad@sina.com       www.jjcad.net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NGO动态  中国  中国词条  动态  动态词条  NGO  NGO词条  中国NGO动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