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部草根公益:在天堂和地狱中间

“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做公益,因为这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让他做公益,因为这里是地狱。”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草根义工,18年散尽家财创办草根公益让我甘苦自知。1993年读师范学校时我拉着2个同学创办了一个学雷锋小组,从18岁埋头公益到奔四,无意中成为“河南民间公益活化石”。我经常自嘲:今天我是活化石,明天就是真化石了,因为中部草根公益,就站在天堂和地狱中间。

 

中国NGO领域的发展严重失衡。北上广、云贵川等地区号称“中国NGO的天堂”,几乎大部分与NGO发展相关的资源,包括资金、政策、人力等等,都集中在东部和西部,东西部NGO发展蒸蒸日上,中部地区却严重空心化。

 

中部民间草根公益真实现状

 

长期以来,国家政策、国内外基金会和NGO大多把资源投放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和一线沿海城市,河南、山西、安徽、河北、湖北中部五省的民间公益组织发展基本相似:数量少、黑户多、发展慢、意识淡、力量弱,基本属于自生自灭,与东西部地区的民间公益组织一片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

 

中部民间公益组织大多数还停留在国内NGO组织、志愿者组织的初级阶段:注册的少、挂靠和黑户多、团队基本没有全职义工、公益工作基本属于不懂项目重活动,没有资金来源、团队管理属于个人英雄时代……

 

有专业人士将中部NGO的阻力总结为三个方面:制度限制大、资金人力匮乏和社会基础薄弱。国内外NGO对河南等中部地区缺少关注,在中部地区项目运作和资助活动少;而政府部门对NGO的认识程度低,在民间组织培育与发展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很小,政策创新匮乏。在既没有外部力量,也没有内部力量推动的情况下,中部地区的NGO一方面影响力相对较小,另一方面也难以在整体上形成独立的声音。这使得中部地区的NGO在社会大环境的制约下挣扎前行。

 

 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民间公益组织60余家,民政注册的仅6~7家;河南全省18个城市,省会郑州民间公益组织相对多一点,地市级几乎每个城市都仅有1~2家义工组织;拥有全职人员的组织更是屈指可数。

 

 地市级民间公益组织一般都是由一个或者数个领军义工发起,利用业余时间策划和组织活动,零经费,零全职,大都借用办公室,有的甚至从来没有专用办公室,一个组织的兴亡往往就是发起人的兴亡,发起人弹尽粮绝之日就是草根组织倒闭之日。

       

 河南恩来公益的草根样本

 

1993年,河南省濮阳市诞生了一个由3个师范生发起的民间学雷锋小组,主要组织一些为同学们送信、失物招领等一些学雷锋的爱心行动;1994年刚刚成为油田教师的我联合朋友自发组织了十多人的马列学习小组(后称三人爱心社),一方面学习马列原著,一方面开展民间志愿活动的摸索,开展扶贫帮困活动;1996年,我们创办濮阳市第一个中小学生心理服务信箱,1998年又组建河南首家公益心理服务热线——真爱心理公益热线,面向社会开展义务心理咨询服务。作为一个民间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团队,没有资金,没有单位支持,没有办公场地,几乎没有任何外援,只有一颗火热的心。

 

1999年,真爱心理公益热线转型为恩来助学中心,长期立足教育公益,近年来取得突破进展,2010年以来已经与多家基金会合作开展活动,现在是中部民间公益能力建设平台:我们自2008年起每年发起一届中部公益论坛支持中部五省公益组织发展,至今已经主办4届,同时举办系列NGO能力建设工作坊陪伴中部五省民间公益组织成长。

 

恩来公益经历了18年的风风雨雨,从业余志愿者团队逐步转型为专业化民间公益组织,实现了我的人生梦想和职业合一的人生之路。作为一个愚笨的人,唯一的资本就是坚持的信念,早已走过轻狂年少的岁月,看到眼前的成果,深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民间公益的未来依然曲折渺茫。

 

然而恩来公益作为典型的中部公益组织,其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或许能为其他草根NGO提供借鉴,特总结如下:

 

第一阶段:通吃型公益组织。

 

恩来公益作为一个民间的草根志愿者团队,哪里有需要就冲到哪里,敬老、助残、儿童、义演、捐赠、大病救助等无处不做,各种各样的义工活动部门多达十几个;我们濮阳办公室地处河南省濮阳市中国石化中原油田这个特大型国企,以中原油田为基地,辐射濮阳市,借着国企的组织能力,我们迅速发展了数千名志愿者,以油田职工家属为主,素质相对较高,公益活动相对容易举办,但是我们四处开花,疲于奔波,活动越多,组织者赔得就越多,我作为发起人几乎无暇自己的工作,在很长一段时期隔三差五都要接待脑瘫、白血病患者、不明原因重症等求助。各种各样的求助者通过媒体和市民介绍找到我们,磕头下跪求救的几乎让我崩溃。我们作为草根公益,没有一分钱经费,都是志愿者自己掏腰包赔钱,尤其是发起人还要承担更多的机构运营费用,真是打碎牙和着血往肚子里咽。我们号称“三赔义工:赔时间、赔精力、赔金钱”;低薪都没有,全部倒贴。由于恩来公益干得越多赔得就越多,干得越大赔得就越大,我经常失眠,头发都白了许多。因此我意识到,恩来公益必须要寻找突破口,否则就是前浪死在沙滩上了。

 

第二阶段:准专业转型阶段。

 

草根公益一般都是自我摸索发展,缺乏专业人士指导,黑暗中前行。随着互联网在内地的发展,我天天晚上上网通宵达旦地自学,内部再与恩来义工交流,外部与全国各地义工组织学习,观摩其他城市义工组织的发展,于是开始尝试把恩来公益的十几个部门做减法,按照我们的表达就是——把巴掌变成拳头,形成拳头优势,集中优势力量做好一件事!

 

我本人是油田公办教师出身,热爱孩子是我的本能,于是恩来公益濮阳办公室从通吃型转型为教育型公益,先后开展爱心助学、中国乡村小学爱心书屋、青少年社会实践等项目。

 

爱心助学主要是感召城市爱心人士一对一支持农村贫困孩子,用资金和书信激励等方式;后来国家对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免费后,我们把助学淡化,以捐建乡村小学爱心书屋为主,截至2011年12月累计劝募图书32万多册,捐赠内蒙古、河南等地乡村小学。

 

对于城市青少年我们如何支持?我们以青少年社会实践为平台,开展爱心小报童、家庭换客、公益游学、下乡体验、户外拓展等方式让城市青少年在快乐中成长。目前我们支持成立了第一个青少年社会实践团队——河南小记者爱心社。

 

第三阶段:恩来公益郑州办公室定位中部五省支持型组织。

 

2008年,我们在郑州设立了办公室,开始了啃馒头做公益的艰苦日子。

 

恩来公益立足河南,资源相对较少,信息闭塞,我四处联络一些国内外大型基金会和公益组织,申请学习的机会,但是答复基本一致:对不起,我们在河南没有项目,如果你是西部公益组织就可以。我是欲哭无泪,于是发愿:我们组织河南的民间公益组织自学!缺少外界支持,我们自己创造条件自我提升!

 

2008年国庆节,恩来公益联合了濮阳、安阳、郑州、鹤壁、周口、南阳等地市数家民间草根公益组织骨干40多人齐聚太行山,召开了2008河南民间公益组织论坛,这可能是河南省民间公益组织第一次有记录的草根公益论坛;各个公益组织负责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各自的困惑、经验、问题拿出来分享……

 

2009年,河南民间公益组织论坛在郑州举办,在数家爱心企业的支持下,恩来公益、河南义工联等组织发起,来自全省各地公益组织70多名骨干接受了突破性领导力体验式训练,提升了各个团队的凝聚力和管理能力。

 

2010年河南民间公益组织论坛发展为中部民间公益组织论坛。恩来公益联合山东皇明集团共同主办了第三届中部公益论坛,来自河南、山东、安徽、湖南、陕西五省60多名民间公益组织骨干聚会山东德州皇明集团。

 

2011年6月,河南民间公益组织论坛和7月的中部民间公益组织论坛分别有数十家民间公益机构参加,第一次邀请了外部公益组织专家给予支持,云南发展培训学院的中方院长邢陌、中山大学公民发展中心主任曲栋、南都公益基金会的林红等纷纷自付往返机票前来河南支持中部民间公益

 

恩来公益带领中部各省各地民间草根公益团队自发组织交流和培训,我们抱着跑断腿、磨破嘴的精神,满腔热情地四处感召和沟通,起初许多公益组织甚至志愿者都怀疑我们另有目的,在我们千辛万苦感召的领导力课程开课前还在质疑:你们真是免费给我们公益人培训的吗?搞得我哭笑不得。

 

4年的中部民间组织公益论坛让中部公益组织愈加团结和清晰。

 

我们先后得到了华夏公益联盟、云南发展培训学院、中山大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等机构的无私的言传身教,邢陌、曲栋、赵华等众多前辈老师的指点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我们竟然无意中成为中部省份唯一一家支持型组织。

 

反思:我们拿什么奉献给你?

 

作为中部五省唯一一家支持型公益组织,我的心里忐忑不安,因为没有可以借鉴的组织和发展模式,我们拿什么奉献给我们可敬的民间公益人?

 

我们摸索着主办各类型NGO能力建设项目:

 

针对中部地区民间公益组织的现状,我们主要开展NGO能力建设工作坊、河南民间公益研讨会、中部民间公益论坛、河南民间公益沙龙多种形式的活动支持本土民间公益机构和志愿者团队。

 

针对大学生社团,我们开展了“河南高校公益巡讲”、“河南大学生公益大学”,并且积极发动和组织大学生骨干自发组建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公益大赛,2012年我们与河南发行量最大的平面媒体《大河报》联合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项目。

 

针对中小学生群体,我们通过每年组织参加全国青少年公益创想大赛,培养一批批教师和家长志愿者支持孩子们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河南公益任重道远,我们深感我们的力量有限。河南民间公益社团大都属于自生自灭型的民间志愿者团队,许多团队对于基金会、公益项目、全职人员等专业公益领域非常陌生,我们对于如何引导大家的“思想转型”、“公益转型”苦苦思索一直缺乏突破口……

 

2011年11月,我代表河南恩来公益入选南都公益基金会“银杏伙伴”,可以说在我们发展的关键转折点,银杏伙伴的支持给了我们最大的鼓舞和陪伴。

 

从“散尽家财做公益”到“年薪十万做公益”,恩来公益从地狱步入天堂,让我深深感恩所有支持中部公益的义工和老师,感恩所有支持民间公益的人!

 

但是看见身边还有如此多“吃着馒头做公益”的公益领袖们在苦苦挣扎,看到许多草根组织生生死死,我们依然忧心如焚。恩来公益目前已经在郑州独立租赁相对宽敞的办公室,2012年将我们发起筹建一个河南草根公益孵化器,期待恩来公益成为中部公益组织由地狱通向天堂的桥梁。

 

(作者系河南恩来公益、中国时间银行网、中原爱心联盟发起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草根  草根词条  中部  中部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地狱  地狱词条  中间  中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