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国际罕见病日,一起“呐罕”吧!

       2月27日,由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举办的“呐罕”2018国际罕见病日十周年新闻发布会暨“罕见病医疗援助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被定为“国际罕见病日”,今年恰逢设立十周年。十年来,罕见病领域的社群组织、社会关注度都有了长足发展,支持罕见病群体的政策、法规开始涌现,但从整体上看,罕见病群体仍然处于较为边缘无助的状态。

 

 

       对于这个日子,活动主办方病痛挑战基金会秘书长王奕鸥深有感触:“不想让这个日子成为一个罕见病人的节日,而是想让它成为对社会的一个提醒,提高公众对罕见病的认知,同时也激励病友们,我们的未来会越来越乐观。”

 

 

病友平均承担医疗开支70%到80% 三成医生承认不了解罕见

 

       今年年初,病痛挑战基金会与香港浸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展了一次大规模调研,调研对象除罕见病友、公众两部分外,首次加入医生部分,希望全面深入了解罕见病群体在各方面遇到的问题。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共收集到来自罕见病友和家属的有效问卷2040份,来自医生的有效问卷285份。

 

 

      

 

       发布会上,香港浸会大学研究助理教授董咚现场发布了《2018中国罕见病调研报告》。病友部分的调研显示,医疗负担重、确诊难是此次调查突出呈现出的问题。罕见病友平均需自费承担所有医疗开支的80%,即使是有工作的病友,也需自费承担70%,农业劳动者必须依靠家人的资助才能够看得起病。还有很多病友并非无药可用,而是因为药物价格高达每年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根本无法负担。与此同时,误诊、漏诊是大家经常遇到的问题,超过四分之三的病友平均经过4.5家医院才能确诊,有位病友的确诊之路竟用了44年。

 

       医生部分的调研报告显示,医生群体对罕见病的认知程度仍有待提高,医患之间对罕见病确诊难易程度、医生随访情况、医疗负担程度的认知存在明显差异。本次调研的医生群体在学历上远远高于中国医生的普遍学历水平,行医年数反映出的接诊经验比较丰富,即便如此,仍有33.3%的医生承认自己只是听说过罕见病,但不太了解;甚至有1.1%的医生从未听说过罕见病。

 

       一方面是许多罕见病友的确诊求医之路漫长而艰难,负担十分沉重,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则有着相当比例的医生对罕见病尚不了解,对罕见病群体的关注度不足,和病友有一定的鸿沟。“患不知医,医不知患”的情况,仍然显著存在,成为解决罕见病问题的巨大挑战。

 

 

罕见病医疗援助工程启动   探索医疗援助新模式

 

 

 

      

 

 

       罕见病群体在获取医疗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普遍会遇到资金缺乏、信息不足等重重困难,由于罕见病大多无法治愈,公众认知度低,募集资金过程十分艰难,有限资金也无法真正在治疗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301医院小二内科的孟岩医生接触罕见病已有十几年,随着对罕见病认识的加深,孟医生认为确诊病症已经不是难题,难的是确诊以后怎么跟家属解释治疗方案:“有的罕见病没有药,有些虽然有药但是价格极其昂贵,一个月数十万到上百万,一般家庭负担不起,我们只能跟家长说回去好好照顾孩子,再等等,再等等,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发布会上,民政部救助司领导、主办方代表、罕见病人士及家属代表等嘉宾,共同登台,正式启动罕见病医疗援助工程。这是由病痛挑战基金会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同发起、由中国民政部救助司指导的全国性罕见病民间公益援助基金,并非简单的医疗救助项目,而是针对罕见病个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确保募集到的资金,更加有效地使用在受益人身上。

 

 

       病痛挑战基金会将通过热线等方式,为全国各地的罕见病家庭进行医疗资源转接、各地医保信息、最新药物进展、个案资金援助的全方位支持。希望以此撬动更多的力量,一起支持罕见病家庭,通过共同的努力,让生命不再输给时间,让每一个罕见病家庭多一份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罕见  罕见词条  一起  一起词条  国际  国际词条  
公益

 从海燕风灾看香港精神

近日,台风海燕掠过菲律宾,给当地民众带来深重灾难。这一事件恰好发生在菲律宾人质事件积怨酝酿、港府放硬话制裁菲律宾之后,透过港府及民间对风灾的反应,可以观察香港政...(展开)

公益

 关爱生命志愿者舟曲抗险救灾

国旗低垂,江河呜咽,诉说无尽哀思。8月15日,在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第7天时,全国举行哀悼活动,深切哀悼在这次灾害中遇难的同胞。全国关爱生命志愿者以不同方...(展开)

公益

 中国网民要红十字会“还钱”

  因“郭美美事件”而牵出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募款制度问题让中国慈善事业陷入信任危机。风波迟迟未能平息,中国红会昨天在北京召开廉政工作会议,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