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观察】社会组织普遍存在这六大问题——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编者按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我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一次重大考验,社会组织作为参与和推进基层现代化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此次大考中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被诟病较多的就是其服务能力存在短板现象。

 

 

社会组织能力到底存在哪些问题?解决的路径又是什么?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在问卷、访谈及综合评估社会组织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能力的策略行动建议,值得所有社会组织学习和思考。

 

 

本文原标题为《社会组织能力评估及对能力建设的建议——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标题为编者所加,内容有删减。作者为深圳市开圣公益文化促进中心理事长时诚和,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组织管理中心主任钱东升,特此感谢!

 

 

 

根据宝安区社会组织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统计,截止2019年6月份,在区民政局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共计1209家,其中社会团体47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738家。近期,我们通过网络打分和纸质打分两种方式对其中的部分社会组织进行了能力评估。

 

 

社会组织普遍存在六大问题

 

 

综合分析前期问卷、访谈、能力评估等工作所获得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在理性审视宝安区社会组织能力现状的前提下,我们可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01:管理层有很强的能力自信,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项目组在走访宝安区社会组织的过程中,请求接受访谈的负责人或管理人员对本机构能力进行打分,获得47份有效样本。社会组织负责人对机构能力自评平均得分为88.74分,其中自评90分以上的占比53%,80分以上的占比91%,宝安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对机构的能力评价普遍打高分,可以说非常自信。但社会组织从业者175人对机构自评平均得分仅为60.36分。结合项目组问卷、走访及其他渠道调查了解所知,社会组织从业者对机构自评平均得分更为接近真实。宝安区社会组织在内部治理、业务定位下的专业能力、项目运营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恐怕不容乐观,不容小视。

 

 

02:多数社会组织缺乏社会治理的使命感。

 

 

社会组织的一个首要特点就是其动力和运行主要是建立在价值承诺的基础之上的,价值观是社会组织产生与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但当前宝安区一些社会组织的使命定位模糊,缺乏明确的理念与强烈的使命感。正是因为缺乏准确的组织使命定位,也就使得很多社会组织无法吸纳凝聚和利用组织内外的资源去做好社会服务和基层治理中该做的事。

 

 

03:社会资本较弱,资源获取能力不足,过于依赖政府。

 

 

根据资源依赖理论,任何组织都不是自足的,而是处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依赖中。为了生存和运转,它必须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资源。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由于其志愿性和非营利性,它比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外界资源的依赖程度更为严重。从我们的问卷和走访调研看,与企业组织相比较,无论是从固定资产、组织收入、组织支出、员工人数还是社会捐赠来看,宝安区社会组织的资源状况都是相对较低弱的。当前社会组织资源的不足实际上反映了其资源开发获取与动员能力的不足,社会资本羸弱。在此情形下,社会组织就必须加强其资源开发的能力,与社会各方面包括政府、企业、社区、NGO、媒体等建立联系与合作,拓展资源的种类和渠道,积极搭建资源交换平台,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和项目合作伙伴,努力寻求稳定的外部支持。但当前很多社会组织显然还缺乏链接资源的意识与能力,而往往只把支持、资助寄希望于政府。

 

 

04:产品与服务的项目化运作能力较弱。

 

 

公益项目是非营利组织实现其使命的手段与开展活动的载体,也是政府购买非营利组织服务或吸收其他渠道社会资源的重要载体。一个组织的项目规划与运作能力体现了该组织的专业化水平与能力。问卷和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社会组织没有项目的概念,普遍存在把活动当项目,把产出当成果的现象。另外,很多社会组织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大都没有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和项目运作的实战经验,项目的实施往往表现出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低下的弱权状态。

 

 

05:内部治理能力不足。

 

 

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要求社会组织必须具有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具有一定数量专业素质较高的职业人才队伍,及关键是在法律的框架下,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法人内部治理结构。但是在目前,宝安区的社会组织中较多存在内部治理机构与制度不健全,很多组织理事会形同虚设,没有真正起到民主、公开决策的作用,及财务制度不规范,没有真正执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人力资源缺乏保障,人员管理、专业督导缺乏有效机制等问题。

 

 

06:面对社会治理和服务需求,创新意识与能力不够。

 

 

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面对公众的多元化与差异性需求,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竞争,必须在项目设计、资源链接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为社会与公众提供与市场和政府具有差异化的“产品”,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但与企业甚至与政府相比,宝安区现有的社会组织在向社会和民众提供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的服务产品及新的服务方式等方面总体上还乏善可陈,在体制机制和服务产品创新方面远不如企业,在价值理念方面也总是跟在政府后面,少有独立的创新与引领。

 

 

总之,目前宝安区社会组织总体发展向好,但多数能力上还比较弱,专业化水准比较低,能力现状显然不适应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不断提升社会组织能力,积极进行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与培育,应是当前宝安区社会建设、治理和服务事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社会组织提升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社会组织能力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自身的愿景与目标,有效管理与利用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公益性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能力。结合宝安区社会组织能力现状,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能力建设的总体策略

 

 

1.  针对定位之困,打造合作型社会组织

 

 

我们有部分社会组织定位模糊,或实际项目业务与定位存在一定的脱节,或受到双重管理,带有较重的行政色彩,独立性和自主性空间有限。合作型社会组织就是要在一定的自主的前提下,为了公益使命和价值,善于同包括政府、社区、企业、媒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交换资源、展开合作,互助互利。

 

 

2. 针对治理之困,打造规范性社会组织

 

 

民办非政府组织往往较多存在治理结构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规章制度不明晰的困境。规范性社会组织就是要把内部治理纳入法律框架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法人内部治理结构,真正做到完善会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等的相互制衡机制,健全并落实各项制度。

 

 

3.  针对资源之困,建设透明公信社会组织

 

 

我们绝大多数社会组织目前获取资源的渠道单一,主要依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和奖补资金,甚至有的机构贴本运行,自身造血功能不足。透明公信社会组织就是要把公信力视为能力建设的生命线,树立品牌意识,营造良好社会形象。透明公信社会组织可以赢得政府信任和公众满意,获得更多社会关注和资源支持。

 

 

4. 针对人才之困,打造激励型社会组织

 

 

当下我区的社会组织大都既没有具吸引力的薪酬制度体系,又无完整的职业培训体系,严重缺乏专业的员工队伍和管理人才。激励型社会组织就是要积极利用各种正向激励措施,提高和增加员工或合作者、支持者的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满意度、获得感,让机构成为真正具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

 

 

5. 针对服务之困,打造专有能力社会组织

 

 

我们部分社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公益担当的责任意识,而且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低。专有能力社会组织就是要把团队专有独有的服务社会的能力视为不可或缺的必要必然,不但服务意识上有强烈的使命感,而且服务水平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不断提高,在某个或某些领域和组织定位的范围内形成比较优势。

 

 

第二,能力建设的行动路径

 

 

1. 明晰组织定位

 

 

社会组织应从主观上去除对政府、社会、市场的依赖观念,参与推动社会治理格局的重塑,使自己真正作为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在明晰组织的使命、业务等定位前提下,既要善于汲取各方各界资源,也要保持独立自主平等地与其他主体共同成为社会治理与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中的合作方。

 

 

2. 完善法人治理

 

 

建立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机制,明晰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以及监督机构的职责分工,制定系统全面的组织、财务、审计、人事、设备、培训等方面管理制度,建立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业务流程规范,并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3. 拓宽资源来源

 

 

在提高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能力的同时,积极争取社会慈善捐赠和基金会、社会企业等支持资助,自主创新服务项目,尝试开展社会型企业活动,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4. 夯实人才激励

 

 

尽力改善员工薪酬待遇,提供晋升渠道,为员工的职业成长和价值实现创造条件,建立可持续的人才吸引和激励机制。

 

 

5.  提升团队能力

 

 

既要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和业务培训,也要善于向优秀机构借鉴经验,注重内部及内外部之间互助互动、合作多赢,根据组织定位和业务发展需求,建立知识结构、能力经验互补的专业团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员工和团队参与社会治理与服务的执行能力、实操能力。

 

 

-END-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宝安区  宝安区词条  深圳市  深圳市词条  六大  六大词条  普遍  普遍词条  观察  观察词条  
公益

 NGO建言以综合农协重构农村基层...

发展综合农协是同样以小农为主体的日韩两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经验,但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国家政策的肯定和支持。10月20日,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下称农禾之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