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老饕漫笔》读书笔记

总是想看老书,新书看不下去。前些天读了朱家溍先生的《故宫退食录》,在书架上继续翻腾,翻出赵珩这本,巧了,朱家溍先生写的序,洋洋洒洒十页补充老北京吃喝的典故,可见内文都写在老先生的心坎里。撷英番菜馆、欧林比亚、烤肉宛之外,朱老说天津螃蟹到北京之后,正阳楼饭庄先挑大个的然后养在大缸里,喂芝麻继续催肥。看到这儿,我觉得不对呀,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里也提到正阳楼养螃蟹催肥的秘诀,肯定不是芝麻,翻书一查,《雅舍》里清清楚楚地写着,“蟹到店中畜在大缸里,浇鸡蛋白催肥,一两天后才应客。我曾掀开缸盖看过,满缸的蛋白泡沫……”

这么多年,看书的嗜好没变,但是什么都记不住,每一次都是新的,唯独螃蟹催肥的蛋白还是芝麻常驻我心。

《老饕漫笔》中我最喜欢也是最长的文章是《家厨漫忆》,“我的曾祖、伯曾祖一辈人虽然是中国近代史上煊赫一时的人物,但我的祖父自中年以后就远离了政治的漩涡,沉浸于琴棋书画,过着寓公生活。”作者生于1948年,后任燕山出版社总编辑,家学渊源,家境优渥,幼时家中来客都是名人,或亲或友,作者写幼时掌故平淡,又温润,一点不见骄矜,这位老饕写的吃食当然让读者眼红,但写的最好玩的,还是人——郑宅肉松、白俄老太太、家厨漫忆、何山药都是我爱看的篇章。

山药的故事已经在书尾巴了,一个何玉堂带出陈重远的《文物话春秋》和《古玩谈旧闻》,何玉堂外号何山药,是个古董商,“山药”是说他假行家,不懂业务,有点二百五,“其实我发现他很多时候是童心未泯,即使处于当时的逆境中仍然保持着他憨直的一面”。何山药常带着儿时的作者去东四牌楼西南角的“爆肚满”吃爆肚儿,作者还说,爆肚满的位置就是现在瑞珍厚的位置,这一说我就觉得特别亲近,因为瑞珍厚我去过,90年代中和高中同学去逛隆福寺,午饭时狠心去瑞珍厚下馆子,因为向服务员打听“这儿什么菜有名?”那妇女耷拉着眼皮说:“都有名!”那真是相当糟心的一顿饭,搞得我再去东四都不能直视瑞珍厚的大绿字!(写这个笔记的时候,在大众点评查瑞珍厚,想看看它经营的怎么样,忽然发现瑞珍厚没有了,因为修地铁吧)

“后来东四的四个牌楼拆了,拆牌楼的时候我天天路过,觉得很好玩,总要去附近驻足,耽误会儿功夫看拆牌楼。有天下午放学有看拆牌楼,无意中看见匆匆而过的何山药,他拉了我一把,说:‘咱走,别看了,我看见心疼。’”“我们在‘爆肚满’等着的时候,何山药背对着门做,说话很少,可突然像发疯一样地喊道:‘你们把门关上行不行,看外头爆土壤烟的!’吓得伙计赶忙关上了玻璃门。”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拆牌楼时,普通百姓的视角。

朱家溍先生的序言实在厉害,纠了作者的“华宫”“新月”的错漏,作者没有改原稿,保留着序言原貌,在后记中补充:“这样做,一是出于对前辈的尊重,二是也可以使读者看到,后学与前辈在知见上的差距。”

我查了一下,书里提到的前辈如王世襄先生,写序的朱家溍先生,都生于1914年,与1948年出生的作者,确是后学与前辈之分。然而这位“后学”的文章实在好看,而且是个帅老头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老饕漫笔》读书笔记  老饕  老饕词条  漫笔  漫笔词条  笔记  笔记词条  读书  读书词条  
笔记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是八下的必读书目。一开始听说《傅雷家书》的时候,以为挺有意思的,就买了一本看,可是里面的内容让我感到枯燥乏味,只是傅雷夫妇写给他们的孩子傅聪和傅敏...(展开)

笔记

 《彼得兔的故事》读后感

《彼得兔的故事》是英国女作家、画家毕翠克丝·波特(BeatrixPotter)在1893年创作的故事。他是在给一位5岁的小男孩写信时,创作了这个主人翁——彼得兔...(展开)

笔记

 《活着》读书笔记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经典句子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活着经典句子摘抄,欢迎阅读赏析!活着经典句子精选:1、人是为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