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槐垣文谭》读后感

近期认真拜读了大荔著名作家马行健老师的随笔《槐垣文谭》,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深深地被马老师读书生活、知识积累、写作毅力所感动,亦被马老师力求上进、顽强拼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所鼓舞。

这里,先不谈马老师与病魔抗争26载的意志有多坚,亦不说马老师攀缘文学的阶梯有多难,也不论马老师业余创作的作品有多丰,更不提已逾古稀之年每天坚持跑步健身的体能有多大,单是马老师读书习惯与读书生活就足以使我震撼的了。

醒悟之早,博闻强记。马老师在《我的读书和写作生活》一文中写到:“读书应当是从小就开始养成的好习惯。喜爱读书的人终其一生都是嗜书如命,手不释卷,笔耕不辍。”马老师七岁时就喜欢上了读书,说自己在二年级时竟能把两万多字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连比带划的诵下来,受到老师称赞后一发不可收拾。用原话说“见什么书,什么戏本都想看,都想背。”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以至于还在上小学时就把“巷里一个上初中的学生那里借来他的语文课本,也看得津津有味”,尽管读起来佶屈聱牙,但熟读成诵,至今不忘。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伴随了马老师的一生。他时时不忘读书,刻刻都在学习,以至于去西安做胃癌切除手术,提包里装的都是贾平凹和三毛。也正是从小爱读书爱背诵的习惯,让他在阅读写鸿篇巨制时很顺利过了语言关。

读书之广,兼收并蓄。翻开《槐垣文谭》目录不难发现,马老师读书之广,涉猎之众是非常惊人的。古今中外、现代当代、业余专业……从福楼拜到莫泊桑,从欧.亨利到马克.吐温,从托尔斯泰到高尔基,从萧红到林徽因,从汪曾祺到沈从文,以至杜鹏程、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莫言……在《陈忠实:静下来多读书》一文中,马老师深情的写到:“我从早读到晚,或借或买,图书馆里获得解禁的小说和刚刚翻译出版的国外的获得诺贝尔奖对我们却陌生的大家名作,一概抱来阅读”,“目的只有一点,用真正的文学来驱逐来荡涤我的艺术感受中非文学因素。”这样大量的阅读对以后的文学创作无疑是有益的。

感悟之深并引此为鉴。马老师不仅仅博览群书是好,且对读书之后的感悟也是一般人很难企及的。他从读《高尔基极其创作》中悟到了“清心寡欲,沉下心来,向师友学习,坚持下去,你就会做出成绩来”;从马尔克斯的《变形记》中悟出了灵感是“存乎一心,得之一瞬”,是一种“感情在长期的思念和反复的折磨中考虑的结果”;读契诃夫的《打赌》、莫泊桑的《项链》、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以及《最后的常春藤叶》悟到了一篇小说奇妙的构思是作品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托尔斯泰写《复活》的开头到最后动笔竟用了四年悟出了“修改才能出精品,成名著”……这些都不一而足,而最让马老师引以自豪的,当是他在《我的读书和写作生活》中对自己读书生活的高度总结和概括:“人生在有意和无意间常常被挥霍掉了,留下的就只是一声叹息。要想不吃后悔药,就要用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读好书就是知识的重要来源”。

经验之谈,值得推广。马老师在谈到读书经验时写到:“以我的读书经验,要有选择地读,读有益的书,特别是要读经过时间考验,大家公认的、已有定评经典作品,要反复琢磨”,“读书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不能急功近利,只能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读坏书是误导,读好书是引导,接触文学是灵魂塑造的过程,它可以扩大人的视野和胸怀”,另外,马老师引用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话对学习和读书作了高度的评价和概括:“书籍使我变成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成为轻松而舒适的诗;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就愈完善;学习,永远不晚”。这些都是马老师在几十年的读书生活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并推而广之。

是的,学习永远不晚!这是我读完《槐垣文谭》最大的感受和体会。试想,人生有几个童年时期?有几个壮年时期?此时不读,更待何时!愿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也愿我们的老师在阅读中享受生活的甘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槐垣文谭》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笔记

 《房思琪初恋乐园》读后感

「后来怡婷在日记里读到这一段,思琪写了:“其实我第一次想到死的时候就已经死了。人生如衣物,如此容易被剥夺。”」17年是中国性侵事件的大爆发时期。社会的热点,舆论...(展开)

笔记

 《泰戈尔生如夏花》读书笔记

世间多少的迷惘、踌躇和恐惧?而泰戈尔却用“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来传递生与死的价值…夏花是旺盛生命的象征,生如夏花,活着,就要灿烂、奔放,像夏季的花朵...(展开)

笔记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自知道有《三国演义》这个故事后,我特意去图书馆借了书来。读完此书,我从中受益非浅。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古典名着之一。里面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通过设置大量巧合,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