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明医演义》第七回:辨病厅巧医顽疾,藏书...

作者:崇义县康氏一元堂中医馆康忠义

书接前文。

钟堂主听完匡一的诗篇后没动声色,却对钟薇说道:薇儿,天色渐晚了,你和梦源、易难去见你娘吧,她一定等急了。

心中却暗自感叹,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匡一这孩子确实是可造之材,如此神火堂就不怕后继无人了。

钟堂主放下了沉沉的心事,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钟薇也许是肚子饿了,一听爹叫自己去见娘,就拉着匡一和余梅朝前飞快的跑去。

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一座古朴典雅的房子面前,房屋坐落在一个小山脚下,四周用围墙围成了一个很大的院子,里面花团锦簇,亭台假山错落有致,隐隐能闻到从院子里飘散出来的奇异香味。

只见门外站着一个十五六岁的精壮少年,一看到钟薇就大声喊道:薇儿,你们总算回来了,师娘可是等待多时了。哦,这两位一定就是梦源师妹和易难师弟吧,快到家里坐,快到家里坐。

钟薇一看到那个少年就说道:扶强,你不扶墙头,站在门口干什么?还不快去扶你的墙头。

话刚说完钟薇自己就忍不住咯咯的笑了起来。

钟薇止住笑,对身边的匡一和余梅说道:余姐姐、匡哥哥,他叫扶强,就是一个木头人,你们看他笔挺的站着 ,像不像一面墙头。哎,墙头你怎么知道余姐姐和匡哥哥的名字?

扶强答道:噢,师父早先用飞鸽传书告诉师母了。

钟薇咽了一下口水,说道:怪不得,我都闻到我娘做的饭菜香味了,余姐姐,匡哥哥,我们终于到家了。

匡一和余梅恭敬地对扶强说道:谢谢师哥,师哥辛苦了!

那个叫扶强的少年听见匡一和余梅称呼自己为师哥,倒不好意思了,脸上立即就红了起来。

匡一和余梅都对钟薇戏称为木头人、墙头的扶强大感兴趣,不由得对扶强多看了两眼。

只见这扶强十五六岁上下年纪,一身朴素的衣服,长得一表人才。他比平常十五六岁的少年明显高大精壮,乍一看倒像十八岁的后生。

坚毅的棱角,阳刚的五官,眉宇中透着成熟,却不显得苍老,沉稳中又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天真,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皮肤略显黝黑,瞳仁灵动,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 ,让人一看就觉得有一股年轻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扶强也好奇地打量着匡一和余梅,余梅十三岁了,匡一看上去也有十四五岁少年的身高,因此他们三个人站在一起,一眼看上去年龄也不相上下。

一般人肯定不会相信,匡一是一个才十一岁的小孩。

钟薇看到他们三个人都在互相打量对方,竟格格的笑了起来,然后拉着余梅的手说:余姐姐,难道你和匡哥哥也都变成木头人了。以后要看有的是机会,都别傻站着了,快跟我去见我娘,我娘做的菜可香了。

说完又对着扶强喊道:强哥哥,咱们进去吧。

话说这扶强是钟堂主众多弟子中的一个,身世却很曲折。

扶强本来是北京人士,他的父亲在军队中担任百夫长,在扶强三岁时,父亲在一次与蒙古骑兵的战斗中力战而亡。

父亲去世后扶强母亲带着他回到湖南投奔外公,不幸的是在抹强七岁时,在一场突然爆发的瘟疫中,外公一家和母亲都因病去世,只留下扶墙一人孤苦的在人世间。幸好碰到了钟堂主夫妇前往去救治这次突然爆发的瘟疫,就把扶强收为弟子,带回了衡山神火堂悉心调教。几年下来,扶强的医术和武功都在神火堂众多弟子中出类拔萃,加之性情憨厚,品质纯良,凡事任劳任怨,因此深得钟堂主器重和喜爱。钟薇是扶强看着长大的,钟薇有时叫他扶强,木头人,有时叫他墙头,有叫他强哥,扶强对钟薇总是招手即来,挥手即去,对钟薇照顾的无微不至,两人不是亲兄妹,却胜过亲兄妹。

傍晚的天空并不阴暗,而是有一种明丽的蓝色,祝融村的群山,在夕阳的照射下,染上了一层薄薄的红晕。

俯瞰祝融村的黄昏,宛如天河里坠落了一弯金色的月亮,亲吻着秀丽的田园,从村烟袅袅的村落里不时的传来几声犬吠鸡鸣,仿佛是一个遥远朦胧的梦……

渐渐的,暮色已经模糊了起来,堆满了晚霞的天空也慢慢的平淡了下来,没有了色彩。

扶强领着匡一余梅朝屋里走去,钟薇早已跑到前面去了。

华灯初上,当扶强三人来到一个大厅前面时,钟薇已牵着娘亲的手站在门前了。

扶强恭敬的说道:师母,这就是余梅师妹和匡一师弟。

余梅匡一见状赶忙跪下磕头道:弟子拜见义母!

钟夫人满脸微笑的将两人扶起,拉着余梅的手说道:几年不见,梅儿都长成大姑娘了。

又对匡一说道:你就是匡一字易难,以后我就叫你为一儿吧。

匡一直觉得一阵阵暖流涌上心头,恭敬地答道:谢谢义母,我娘也称呼我为一儿。

钟夫人说道:这样就好,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快进屋吧,薇儿他爹在里面等着咱们呢。

话说这钟夫人姓卫名英,出生在书香门第,医学世家,祖父辈及弟兄皆在朝为官,是当地一大望族。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到神火堂,与钟堂主结为夫妻,两人倒是一见钟情,同德同心。

育有五子一女,五个儿子都常年在外行医为朝廷效力,只有钟薇承欢膝下,因此视如掌上明珠。

钟夫人本身亦是幼承家学,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医术上造诣亦是极高,家务女红,相夫教子更不在话下,实在是贤妻良母的代表人物。

钟夫人的声音柔和而悦耳,让余梅和匡一听到后倍感亲切,就像自己的亲娘一样。余梅拉着钟夫人的手没有松开,余梅几年前到神火堂时,在周夫人身边住过几天,钟夫人的音容相貌一直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

由于余梅从小就是孤儿,没有见过娘亲,因此当几年前余梅在神火堂见到钟夫人时,她幼小的心灵就认定娘亲就应该是长成钟夫人的样子。

余梅不由得将钟夫人和匡一的娘亲比较了起来,干娘是勤劳善良的化身,身上有一种质朴和坚韧,对自己细致入微的关怀和体贴,虽然相处不久,但是余梅却从干娘水秀那里得到了许多儿童时期缼失的母爱。

反观钟夫人虽然几年不见,但是一见面就有种回到娘亲身边的温馨感觉。

现在的钟夫人跟几年前余梅第一次见面时,几乎没有什么改变,看来是驻颜有术。同时又能从钟夫人的言谈举止中,感觉到多了几分成熟的气质和风韵。

只见钟夫人穿着一件略显简单的白色的长锦衣,用深棕色的丝线在衣料上绣出了奇巧遒劲的枝干,桃红色的丝线上绣出了一朵朵怒放的梅花,从裙摆一直延伸到腰际。一根弦紫色的宽腰带勒紧细腰,显示了身段窈窕,反而还给人一种清雅而不失华贵的感觉。

外披一件浅紫色的敞口纱衣,一举一动皆引得纱衣有些波光流动之感,腰间系着一块翡翠玉佩,在昏黄的灯光下,平添了一份儒雅之气。

手上戴着一个乳白色玉镯子,一头长得出奇的头发,用紫色和白色的丝带绾出了一个略有些繁杂的法式,头发上不知抹了用什么药材配制的香精,散发出一股迷人的香味。

发髻上插着一把翡翠做成的玉簪子,别有新材的做出了带叶青竹的模样,让人觉得她带了只带叶青竹在头上。

宽宽的额头没有一丝皱纹,用碳黑色描上了柳叶眉,更衬托出皮肤白皙细嫩,妩媚迷人的丹凤眼,一双灿烂的星光水眸,如玉的耳垂上,带着淡蓝的缨络坠。

一张绝美的心形面庞,小巧挺拔的鼻子,薄薄的嘴唇,手腕处带着的乳白色玉镯子,配上温润如羊脂玉的肌肤,在灯光下散发出一种不言的光辉。与一身浅色的装扮相得益彰,既有贵族女人的那种雍容华丽,又有贤妻良母那种柔顺温情。

都说湘女温柔多情而秀美,钟夫人就算的上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一行人走到正厅,钟堂主已经坐在席上了,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让钟薇欢呼雀跃不已。

再次行礼后,分尊幼坐到了席位上,钟堂主望了一眼钟夫人,两人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钟堂主开口说道:想我神火堂自创立的百余年来,一直专注于医道,我在堂主之位上也二十余年了。近年来表面上看神火堂风光无限,其实暗地里却暗流汹涌,有江河日下的趋势。神火堂以后的发展,就要靠你们四个年轻后辈了。

钟夫人这时说道:薇儿她爹,你看这段时间我经常梦见金童玉女,如今梅儿和一儿就来到了我们身边,祝融火神爷保佑我们,神火堂一定会蒸蒸日上,大展雄风的。

钟薇突然插口说道:娘,那你可得感谢我。当时爹还不想要梅姐姐和匡哥哥呢。

钟堂主佯装发怒的样子说道:薇儿,以后你再也不可以整日无所事事了,从明天开始,你就跟着你梅姐姐,匡哥哥到制药局整理药材,闲时要勤加练习爹娘教你的武功。

钟薇吐了一下舌头说道:爹,我一定会努力的,我就喜欢跟梅姐姐匡哥哥在一起,我跟强哥哥都玩腻了。钟堂主没有答理钟薇,继续说道:梦源,易难,明天上午祭拜了祝融火神后,你们就是神火堂的弟子了。因为你们既是神火堂的弟子,又是我和夫人的义女义子,所以今后你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万丈高楼平地起,你们就先到制药局去磨练一番,同时要勤练武术和马术,你们以后一定会到边关为军人治病,千军万马中一定要先能自保,然后才能救他人性命。

钟薇这时又插口说道:梅姐姐,匡哥哥,你们放心,我会教你们神火堂最厉害的武功,强哥哥就一直是我的手下败将。

钟夫人笑着说道:薇儿,这么多好吃的,都堵不住你的嘴,你以后再也不许这么顽皮了,记住你可是一个女孩子家,别到时嫁不出去。

钟薇盼了一个鬼脸,满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

钟堂主和钟夫人望着这温馨的场面,看着眼前充满朝气的少男少女,两人都想起了神火堂即将到来的危机,眼神中又流露出了担忧的神情。

神火堂自创立一百余年来,不管是兵荒马乱还是太平盛世,都能偏安于一隅,自在而逍遥。

可是神火堂马上就要到来的这场危机,是否会让神火堂处在风口浪尖之中飘摇不定,甚至有覆灭的危险呢?没有人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因为明天还没有到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顽疾  顽疾词条  演义  演义词条  藏书  藏书词条  
笔记

 2000多年前,庄子在《在宥》提...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庄子·在宥》,前面一篇文章,我们分享了庄子提出“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的思想,其实和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九章中说的“绝...(展开)

笔记

 《三弃公子》:爱是什么?

看完《三弃公子》最大的感受是结局竟然还是happy ending???小说主要描述了帝君因为受了徒弟弃仙道归魔道的刺激,决定去人间做做坏人,感受一把。正好赶上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