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三峡地区时代最早炼锌遗址今重现

走进三峡地区面积最大时代最早的炼锌遗址

  炼锌长江边旧景今重现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忠县临江二队炼锌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研究结果表明,这是目前三峡地区乃至全国发现面积最大、时代最早的古代炼锌遗址

  忠县临江二队炼锌遗址位于重庆忠县洋渡镇沿江四社、长江右岸的二级台地上。遗址北临长江,南靠缓坡,东临水扬溪,西隔小冲沟与沿江四队墓群相望。遗址南高北低,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40~60米,埋藏面积约1.5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为2100多平方米,共清理各类与冶炼相关的遗迹125个,出土陶、瓷、铁器、铜器等遗物700余件。

  出土“崇祯通宝”乃三峡地区明代中晚期炼锌遗址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大地,是此次遗址发掘的项目领队。据他介绍,明末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1637年)中关于用泥罐“开炼倭铅”的记载和配图,是我国有关炼锌技术的最早记载。忠县临江二队炼锌遗址出土了“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纪年款的瓷片,遗址第9层中还出土了一枚“崇祯通宝”。出土的冶炼罐中没有清代炼锌遗址常见的瘦长型冶炼罐。

  图为出土的“成化”款瓷碗和瓷片。图片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提供

  李大地说,以往在三峡地区考古发现的炼锌遗址群主要分布在重庆市丰都、石柱等地,忠县临江二队炼锌遗址的发现丰富了三峡地区炼锌遗址群的材料。考古专家通过将出土器物与丰都县铺子河、庙背后等遗址的出土器物进行比较后推断,临江二队炼锌遗址时代为明代中晚期。#p#分页标题#e#

  在发掘中,考古人员注意以单个冶炼场为单位,以炼锌炉为核心,通过活动面将相关遗迹串联起来综合分析。考古人员还运用全站仪测绘、航空摄影、三维扫描等现代科技手段,注重对出土遗迹进行保护性处理,对保存较好的两座炼锌炉进行切割搬迁保护。

  遗存种类丰富呈现古代炼锌繁忙现场

  本次考古发掘发现的遗迹包括10座炼锌炉、59个灰坑、51个柱洞、3条灰沟、1个灶和1处冶炼罐堆积,这些遗迹主要集中在6个冶炼场内,以炼锌炉为中心有规律地分布。据参与现场发掘的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工作人员肖碧瑞介绍,炼锌炉由炉床和窑室两部分组成,平面为长条形,其中两座炼锌炉的炉床长约8.5米,宽约1.2米,高约0.1米,另外4座炼锌炉的炉床长10~18米,宽约1.3米,高0.06~0.12米。灰坑根据其形制和坑内堆积,分为堆煤坑、炼煤坑、拌泥坑、蓄水坑及其他灰坑等几类,其中14个堆煤坑的坑底尚存3~10厘米厚的原煤,据推测为堆放原煤所用。

  1号冶炼炉图片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提供

  据肖碧瑞介绍,此次考古发掘中共出土遗物标本700余件,遗物标本主要以陶质冶炼罐以及冷凝区的冷凝窝等冶炼用的装烧器皿为主,种类有陶、瓷、铜、铁、石器等;完整及可复原的冶炼罐260余件,由反应室及冷凝区两部分组成。反应室为灰色夹粗砂的硬陶深腹罐,高约30厘米。冷凝区即在罐体的肩部用黏土(耐火泥)上接一节口径约10厘米、高约6厘米的筒形物,上置铁质盖板,与罐口内放置的冷凝窝形成空腔。冷凝窝为耐火黄砂泥捏制而成,置于反应罐的口部,平面呈圆形,内凹,边缘上戳有一长方形的气道。冷凝窝用来盛接冶炼出的气态锌冷凝成的液态金属锌。#p#分页标题#e#

  考古现场出土的日常生活陶瓷器以青花瓷器为主,器型主要有碗、盘、杯等,共计50余件,另有少量铜洗、铜锁和铁钩等物品。

  炼场布局合理为国内目前保存最好炼锌遗迹

  李大地认为,临江二队炼锌遗址为考察炼锌遗址的选址和单个冶炼场内遗迹布局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遗址北面临江,东西两侧有冲沟,从选址上充分考虑了冶炼所需的原料、燃料及产品的运输问题,同时有利于冶炼过程中的取水。遗址还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堆放原材料和倾倒大量的冶炼废弃物。

  反应室。图片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提供

  李大地说,重庆市境内的炼锌遗址群是我国目前已知并进行考古发掘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代炼锌遗址群,也是迄今我国所见早期炼锌的唯一实物遗存。本次发掘清理的两座保存较完好的炼锌炉,是三峡地区乃至全国目前所发现保存最完好、结构最清晰的明代炼锌炉。这一发现对于复原这一时期炼锌炉的形制、探寻冶炼工艺流程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对探寻明代炼锌技术的产生、发展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三峡地区  三峡地区词条  遗址  遗址词条  重现  重现词条  最早  最早词条  时代  时代词条  
考古

 欧洲最古老的人l类:克鲁马农人

   如果卡恩是黑头发,肤色再深点,就是一副标准老欧洲猎人容貌了。   欧洲人长什么样?多数人会脱口而出“金发碧眼”呗。如果接着问,谁是最老的老北京?朋友们当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