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一般实行的举证原则是什么?

一、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一般实行的举证原则是什么?

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是指举证责任在诉讼主体之间的合理分配,即举证责任在原告、被告及第三人之间的合理配置。举证责任的分配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谁应就何种事实负举证责任,以及在争议的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谁应当承受不利的诉讼后果。一般认为,举证责任包括双重含义,即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行为责任注重诉讼的表象和形式,是指在具体的诉讼中,当事人为了避免承担对其不利的后果而向法院提供证据,这种责任会在双方当事人之间来回转移,直到双方无证可举。行为责任只有先后之分,并无独家承担之果。

在民事诉讼理论领域,举证责任的分配是民事举证责任制度的核心内容,被认为是 “民事诉讼上的脊梁”;在司法实践中举证责任问题是每一个民事案件都会遇到的问题,而个案举证责任的分配又错综复杂、情况各异。

在同一诉讼中,人民法院与各诉讼参与人之间诉讼法律关系有主有次,彼此分立。人民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是主要的,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当事人之间实体权益之争。人民法院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虽处于次要地位,但也是为解决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益之争服务的。因此,彼此分立的诉讼法律关系又是统一的。

二、民事诉讼举证时效是多久?

举证时效也就是审判实践中所说的举证期限,对此,我国《民事诉讼法》尚未做出具体的规定来设立举证时效制度。根据审判实践经验,我所可以给举证时效下这样一个定义,举证时效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提出某项主张时,应在人民法院规定的诉讼期间内,提出相应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逾期不能或者没有提供证据的即是不履行举证责任,放弃举证的权利,应当承担不利举证的后果的一种制度。

设立举证时效制度,有利于正确贯彻实施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制度。民法规定的诉讼时效,目的是为了促使权利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使人民法院能够及时地解决民事纠纷。然而,审判实践中,有的民事案件审理期限过长,使诉讼时效的目的难以实现,从而失去了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的意义。因此,要使实体法的诉讼时效制度得以正确实施,程序法就应该有相应的诉讼时效即举证时效来保障。

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会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材料,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一般由原告承担,也就是谁提出,谁举证。在特殊情况下,如当事人收集证据困难,当事人可以提出申请,由法院协助收集证据。当事人应该在举证时限内提交证据,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申请延长举证时限。

延伸阅读: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要件有哪些

1、必须实施了妨害诉讼的行为。如果只有妨...

民事诉讼延期审理时限是多久?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适用简易程...

如何理解民事诉讼的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必要性:1、...

民事诉讼法若干意见有哪些

1、管辖:1、《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第1...

民事诉讼受理时间是多长时间?

1、一审审限一般6个月;2、二审审限一般...

什么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双方当事人称为原告人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词条  举证  举证词条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词条  实行  实行词条  原则  原则词条  
证据调查

 承诺书复印件可以做证据吗

原则上复印件是不能单独作为证据的,法院对此只是考虑使用,一般来说是没有法律效力的,除非双方都认可,没有异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