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第一人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统治者为了选拔人才同时是培养奴才的主要途径。也是屌丝逆袭的主要办法,通过让读书人参加的所谓人才选拔考试,以致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中正制也称“九品官人法”,主要内容就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通过“家世”、“行状”、供官吏们参考从而“定品”。说白了就是老人推新人,然后从推荐的人中来定夺。

 

所谓“家世”,就是家庭出身和背景。看看你爷爷爸爸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行状”就是指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看看你的思想觉悟是不是有一定的水平,是不是愿意跟党走,都要做出一个评价。当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和现在大而空的评语没什么两样。所谓“定品”,就是确定品级,看看你是适合掏粪还是适合当总理。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穷二代的屌丝们即使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富二代的高富帅们即使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就是要实行高考,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这和现在申请去海外著名高校留学差不多,首先要有著名的认识推荐,这样一来就要拼导师了。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但凡是有利也有弊,无论多么好的制度,都不发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

 

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过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考生叫乡贡。由乡贡入京的考生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武则天时期又创立了“殿试”,就是皇帝亲自主持考试

文章:奇妙的动物世界 良渚文化 火山爆发 红王蟹

‹‹

1:2

››

查看全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第一人  连中三元  连中三元词条  一人  一人词条  科举  科举词条  
野史

 大奸臣赵高是小人也是个雄才

 两千两百多年前的秦相赵高,既是“沙丘政变”中扶胡亥上位的乱臣贼子,又是“指鹿为马”中颠倒黑白、权倾朝野的奸相。他有着让人唾弃的一生:溜须拍马、铲除忠良、陷害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