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汉魂失血 揭秘中国人从哪个朝代开始丧失了血性?

海明威这句的,是中国一句古话:“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这一中一外的两句话,都想说明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真正的失败,不是军事上的失败,而是精神上的消亡。此言可基本概况两宋亡因,以及“宋版华夏文明”出现了什么问题。

人 言:两宋亡于女真、蒙古之手,是因为“农耕文明不抵游牧文明”,然而,闪耀于世的汉唐文明,难道不也是“农耕文明”?为什么没有沦入彪悍的匈奴、突厥之手?显然,宋代之所以开辟了“华夏文明被征服”的历史,非“农耕”之过,而是精神消亡的结果。大多学者指出那是“尚武精神”的消亡。这个原因世所共知——自武将赵匡胤拥兵自立为帝、成为宋太祖后,恐人效法自己篡位模式,遂实行“崇文抑武”国策,富贵须从书中求,从此汉人便远离了尚武精神,变得文弱。

翻 翻宋朝历史一目了然,此说确实其来有自。人人皆谓赵匡胤“终生不杀士”是仁德之君,殊不知正是这位仁德之君“崇文抑武”的国策,造就了“汉儿之弱”、整个国家军队战斗力下降,以至开创了华夏被游牧民族征服的先河。在宋朝之前,华夏虽遭受过“五胡乱华”等,但从来没有全境被外族征服过,游牧民族虽在汉朝时就很强大,但充其量与华夏族并立平行,不足以征服整个中国。所以,从历史“承上启下”上讲,开创了华夏被游牧民族征服先河的赵匡胤及其子孙,其“贡献”也是“划时代”的。

回 顾“划时代”的宋史,当然不能否定赵匡胤是开创“汉儿之弱”始作俑者,“崇文抑武”对汉人“尚武精神”确有杀伤。然而,如果认为这是华夏文明自宋朝开始衰落的唯一原因,也不客观和全面。不能说宋朝是个一点军事实力都没有的国家,也不能说宋代的将领个个没有对抗游牧悍将的胆略,那时也有“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战神岳鹏举、“三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文武双全辛弃疾。北宋建国初期,宋军对付西夏,军事上是处于上风的,对付契丹,打个平手;严重不敌的,是女真;全面不敌的,是蒙古。如果说宋军不行,那么先于女真便亡在契丹之手了,何必再等下一个虎狼之师?

可 见宋军战斗力,是一个渐衰过程。唱衰宋军的,首先不在兵道不强,而在民族精神的雌化。比赵匡胤“崇文抑武”对臣民精神更具杀伤力的国策,是“以儒立国”。“以儒立国”的宋朝,国家精神软化,其副作用到了南宋情况更严重。被理学改造的儒教嬗变为“小脚文化”,儒家文化刚的一面消失,原来的兵家文化不见了,刚柔相济的汉才变成了阴柔见长的雌化物,对于游牧军队,北宋军队尚有还手之力,南宋军队却已却无招架之功,原因就是因为经过“理学”洗礼,南宋军民已经整体雌化,遂频繁招致北方少数民族骑马南下侵袭,攻城掳掠尤如探囊取物。

为 什么唐朝能将华夏文明置顶、而文化登峰造极的宋却把华夏文明送入“虎狼之师”的口中?主要在于“精神失策”:儒家接受“理学”改造,导致国民精神全面雌化,汉魂失血;胡人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被割断。而所有这些“失策”,都是赵氏家族“防内不防外”的小算盘“得意之作”,宋军的功能主要不是抵御外敌而是吓唬国内百姓。宋文化及其经济成果被世界津津乐道,甚至一度与盛唐等量齐观,但是,单项成就毕竟不能弥补整体文明精神的损失,就民族精神而言,有钱有文化的宋人活得并不滋润,甚至很窝囊。

“血性消失”于宋代是不争的事实。血之不存,魂将安附? 华夏文明于宋代被野蛮部落吞没,实属“汉魂失血”后的自取其祸。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血性  血性词条  失血  失血词条  朝代  朝代词条  丧失  丧失词条  揭秘  揭秘词条  
解密

 历史上郭子仪的结局是什么

说到唐朝的名将郭子仪,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的熟悉了,这个人可是七朝元老,最后八十五岁了才完美谢幕。不得不说,这个郭子仪的一生都是在为朝廷。那么郭子仪在历史上最后的...(展开)

解密

 ​刘备的儿子为何不如曹操之子?

在三国时代,天下大乱,枭雄辈出,而刘备和曹操算最英雄的两个,可谓绝对的当世枭雄。但是,他们的后代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状况,曹操的儿子们个个有才,能文能武,如曹冲、...(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