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杜绝自闭症 积极培养儿童社交能力

  儿童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样重要的,家长也要多加重视。情商的培养应从幼儿开始,同时,还要注意预防孤独症的发生。

  一、儿童孤独症的征兆

  1、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

  2、五个月大,不能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3、不能辨认父母的声音;

  4、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5、九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

  6、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

  7、反复重复一个动作;

  8、十六个月大还不能说出一个字;

  9、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10、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

  11、即使会说话了,也缺乏语言技巧。

  为了避免孤独症的发生,家长要注意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二、家长如何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1、宝宝会在交友时成长。1岁左右的宝宝开始萌发友谊的种子,这个年龄段他开始将注意力从玩具上转移到小朋友身上,在3岁以前,宝宝与人打交道的许多知识和本领,并不都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而是在于小伙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的。

  宝宝与小伙伴之间的交往,与他同成人的交往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宝宝通过互相模仿,可学会一个玩具的多种玩法,开阔了眼界,发展了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一不能占玩具,二要体谅别人,三能在各种社交情景和场合中学会解决矛盾和冲突:他渐渐明白当向小伙伴愉快地微笑、友好地抚摸、高兴地拍手、关切地注意时,能得到肯定与接受,获得分享与合作的欢乐,而当抓人、打人、抢夺别人的玩具时就会引起反感,甚至引起同伴同样的行为。

  2、户外活动是社交启蒙好机会。风和日丽之时,抱着小宝宝到户外活动,不仅可以晒太阳,认事物,学爬、站、走、跑、跳,还是宝宝与同伴交往的好机会,天气好时会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宝宝到外面晒太阳,一开始宝宝只是进行最简单的社交行为:对视、相互注意,彼此逐渐熟悉后,大人可以引导宝宝主动与小伙伴握握手、摸摸脚,互相亲亲脸蛋等,学会称呼后,每次见面可以互相打个招呼,1岁左右的可以合作玩些游戏。

  3、找啊找,找到一个好朋友。宝宝俩俩在一起活动,要比许多宝宝在一起活动更有利于社交行为的发展,爸爸妈妈可以仔细观察宝宝的社交活动,留意宝宝最喜欢的那个小伙伴,经常制造机会启蒙他们在一起玩,进行较深入的交往。

  4、处理好宝宝的玩具争夺战。宝宝的交往多数时候是围绕着玩具或物品而发生的,与伙伴之间的冲突多是因争夺玩具而起,当别的宝宝想玩他的玩具时,宝宝面临两种选择,要么给别的宝宝玩,要么自己继续独自玩。

  无论哪种情况都可能引起冲突,宝宝不会让别的宝宝抢走自己的玩具,若别的宝宝占有欲很强,一定要抢玩具,这个时候大人不必过于干预,可以从旁指引,比如让别的宝宝用自己的玩具和宝宝交换,或让他们一起玩,一起玩时,对方的存在对宝宝有一定的约束性,他能学着注意别人的需求与情感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宝宝这个时候还不理解彼此的概念,以为所有东西都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要防止宝宝对拿他东西的宝宝进行意外伤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自闭症  自闭症词条  杜绝  杜绝词条  社交  社交词条  培养  培养词条  积极  积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