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鲁迅先生名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是褒...

鲁迅先生有一个著名论断:“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今天被人们广为引用;不过,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却存在很大分歧,甚至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崇尚道教的人士常常引用这句话,认为鲁迅先生肯定了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纠正了长期以来仅以儒家文化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偏见。

而反对者则认为,鲁迅先生这句话明显是在批判道教,是贬义而非褒义。

事实究竟如何呢?让我们先来看鲁迅先生这句话的出处——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和“唐俟”,分别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和新诗三首。

鲁迅好友许寿裳读到《狂人日记》后,认为很像周豫才(鲁迅本名周树人,字豫才)的手笔,就写信去问。鲁迅在给许寿裳的回信中说:

“《狂人日记》实为拙作,又有白话诗署‘唐俟’者,亦仆所为。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现,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

这就是“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一语的由来。

我们都知道,《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自述式的描写,揭露并批判了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问题是,鲁迅先生批判的包不包括道教?“吃人”的包不包括道教?围绕着这些问题,还曾引发了学者间的一场争论。

先来看一方的观点。已故著名道教史家、四川大学教授卿希泰先生认为,“鲁迅先生这句至理名言,除了讲明一个客观的历史事实,科学地阐明了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外,它本身并不包含对道教的褒或贬。”

正如鲁迅在给许寿裳的信中所说,所谓“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是从“偶阅《通鉴》”中“悟”出来的。《资治通鉴》是一部写给封建统治者借鉴的史书,可见鲁迅先生剑锋所指,是儒家所宣扬的封建礼教,而不是道教

当然,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对包括道教在内的传统旧文化,是持批判态度的;但也不能因此就说,鲁迅先生对道教都是一棍子打死,完全否定。

在早年的文言文论文《破恶声论》中,鲁迅先生曾为宗教信仰正名,认为有形而上的务虚的精神寄托要求,是人类的可贵特性,有信仰是好事而非坏事。

甚至说“伪士当去,迷信可存,今日之急也”,认为正信优于迷信妄信,而有信仰——即便是迷信妄信,也优于无信仰。那些无信仰的“伪士”,“精神窒塞,惟肤薄之功利是尚,躯壳虽存,灵觉已失”,“惟为稻粱折腰,执己律人,以他人有信仰为大怪”。

总之,鲁迅先生在批判中国旧文化时,也曾批判道教中存在的糟粕,但并没有完全否定道教,更没有从道教文化中“悟”出一个“食人民族”来。

对此,反对或持相反意见的学者不少。例如,中国社科院的邢东田先生认为,卿希泰教授将鲁迅写给许寿裳信中那段“内容上前后具有统一性的完整文字割裂引用,以致出现了不应有的误读”。

尽管那段话中没有直接说道教“吃人”,但“以此读史”,即以“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观点读史,“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问题可谓说得明明白白,就是对以道教为根柢的封建传统文化的批判!

实际上,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不仅有对儒教的批判,对道教的批判也很多。比如在《热风》中,认为道士所讲的“阴阳五行”,仙人的“静坐炼丹”,与儒生所讲的“道学”(理学),戏子的“打脸打把子”,都是一种“昏乱病”,应予以“扫除”。

此外,汕头大学教授陈方竞先生认为,鲁迅先生“所谓‘吃人’本质,仍属道教,不过,这是经过历史衍变即儒对道的渗透,而形成的完全封建伦理化的道教。这显然是鲁迅的一个十分独特又极其重要的‘发现’,但至今尚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仲宇先生也认为,“鲁迅当时对于道教,是视作为批判的对象。他对道教的评价,完全是否定的。”

对以上两种大相径庭的看法,你怎么看?你认为鲁迅先生是在否定道教呢,还是不褒不贬?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古今神秘文化

小传统,大视野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道教  道教词条  鲁迅  鲁迅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名言  名言词条  先生  先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