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教育的本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念念不忘朗诵

从前,有一位老师,幸运地遇见了一群孩子

 

每个孩子都在心中藏着一首独一无二的歌,这些孩子的幸运在于,他们有一个老师,他足够温柔,也足够勇敢,为他们搭建起了可以将这首歌唱出来的地方。

 

每个大人心里都有一个小心藏起的梦,这位老师的幸运在于,这些孩子的纯真支撑着他,给了他机会去追逐梦想。

 

在《放牛班的春天》里,老师和孩子互相成就了彼此。

 

它所讲述的故事,是每个人心头纯真而隐秘的梦,那么美好,近乎不真实,可又那么动人,让人想要相信——也许这正是这部老电影扬名至今的原因:

不是人人都有一位马修老师,可是,人人都希望见到春天。

拥有慧眼

在池塘底也能看到星星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于一个有天赋的孩子而言,他最需要的,是有一位老师注意到他的才华,并加以悉心引导。

 

这说起来简单,实际却很困难,拥有一双慧眼,一颗诚心,才能成为孩子的伯乐。

 

马修就是这样一个拥有慧眼的人。

1949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马修来到一间男子寄宿学校担任助理教师。

 

这所学校被人称为“池底”。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校长是个粗暴冷漠的控制狂,孩子们像是沉在池塘底,数着石子挪日子的小青蛙。

 

在这所被阴云笼罩的学校,马修老师却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男孩,皮埃尔。

 

这个孩子生性敏感,脆弱,看起来有些阴沉,被人说是“天使脸蛋,魔鬼心肠”——可马修却认真关怀他,相信他其实是个好孩子

 

他为孩子们组建乐队,也热情邀请皮埃尔参加。在这个过程中,马修注意到皮埃尔的声音犹如天籁,有着特殊的音乐才华——他于是决定给皮埃尔开小灶,教给他更多的东西。

 

这样的马修,终于取得了皮埃尔的信任。

 

后来,由于和学校其他粗暴冷漠的老师冲突,马修被赶出了学校,皮埃尔却没有辜负当初马修的希望,在成年后成为了一名音乐艺术家。

 

如果没有被马修启发,很难说皮埃尔以后是否还能取得如此的成就——也许他根本不会认识到自己的才华,不会在心中拥有对某个未来的憧憬。

 

他在池塘之底教会了孩子们抬头看人生更高处的群星,也发掘出了沉在池底的星星本身。

 

孩子是星星,照料孩子的大人若是能将他们捧起,他们就能去往高高的天空;若是置之不理,再耀眼的星星也只能熄灭光芒,沉入池底。

 

在养育孩子,教导孩子的时候,悉心注意他们的天赋,耐心鼓励,加以培养,才能让孩子生长地更为健康向上。

没有坏孩子

只有“坏”老师

 

有时能听到一些教育工作者说,某个班级无可救药,某个孩子顽固不化。

 

好像有那么一些学生生来就是一块冷石头,无法被雕琢成美玉。

 

然而,教育的意义,不就在于以“教”去“化”人吗?

 

没有坏孩子,只有坏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中,与主角马修老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用体罚和暴力控制着学校的校长。

 

校长对孩子们动辄打骂,永远冷着一张线条刚硬的脸。他将这些孩子看作顽固不化,不可教养的劣等孩子孩子们也习惯于充当坏孩子的形象,整日闹事。

 

逐渐地,在以校长为首的全体教职工眼中,这些孩子成为了无可救药的坏孩子

 

而马修接手助理教师位置之后,对他们倾听、尊重,教他们学习音乐。

 

哪怕第一堂课上就被孩子们捉弄,他也愿意在其他老师面前替孩子们争辩、解围。

 

在马修身边,孩子们奇迹般地变得乖巧团结起来。体罚的棍棒没有做到的事,合唱队的指挥棒却做到了。

 

在教育学中,有着“皮格马利翁效应”这样的说法:

 

希腊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雕刻的美人塑像,因为他将情感投射过去,最终使得无生命的塑像成为了他想象中的模样,拥有了生命。

 

而皮格马利翁效应是说,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方面,都产生明显的影响。

 

孩子,就如同皮格马利翁手下的大理石块,尚未被塑造出形状,有着无限的可能。

 

像校长等人一样,在心中预设孩子是个坏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用威权与暴力逼迫孩子服从,便会让孩子真的变坏;

 

而像马修老师一样,在心里把每个孩子都当做可教育的好孩子,那么,孩子们身上的金子般的闪光点,也就真的会从泥沙之下被淘洗出来。

 

片中有一句台词: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家万分疼惜的珍宝。

 

正是如此。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施加以偏见、轻蔑和歧视,就会使孩子堕落,变得顽劣;真诚地给予赞美、信任和期待,让孩子感受到自我的价值,觉醒自信和自尊,他们就能获得向上的力量,变成更好的自己。

热情与专注

将春天藏在生活之中

 

对于观众而言,也许最能称之为聊可慰藉的,是这样的故事不止发生在虚构的电影里,有的时候,也会发生在生活中。

 

排在豆瓣影评第一名的长评,是一个中国孩子记下的故事。

 

ID“小小风也”的观众说,她小的时候,在城乡结合部的破落中学念书。老师们都是混得不得意从市区退下来的,学生无心学习,只想熬过义务教育逃走打工。

 

在他们逃课、打架、胡作非为的间隙里,他们一位姓顾的音乐老师说:他在组织一个合唱队,“既然大家都闲,不如去磨磨牙”。

 

孩子们跟着他练声,背谱子,学着“把气管子支到天上去”,在找到正确发声方法时,听老师激动地表扬“你像一只小云雀”,眼睛里带上了亮闪闪的憧憬。

 

与对孩子们关怀无微不至的马修不同,顾老师并不在课下和孩子们有太多交集。他只是尽全力认真地,把关于音乐的一切在课堂上教给孩子们。

 

他喜欢音乐,透出骨子里的喜欢。那种劲头,让孩子们也忍不住认真。

 

“他仅仅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热情和专注就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

 

顾老师教会了这些每天混日子的小孩,什么叫做“热爱”。

 

当然,一个真实的故事总是不完美的。

 

马修被辞退,失去了他的合唱团,而在这所中国的小初中,故事甚至更为平淡。

 

这些孩子里甚至并没有一个敏感而拥有天籁之音的皮埃尔;他们只是一群坏学校的普通孩子,并无音乐上的过人之处。获得了市比赛的第二名后,大家欢庆完毕,就毕业各奔东西。

 

作者说,多年以后,她去搜索了顾老师的名字,找不到他的消息;班里的同学已经四散,大概没有哪个小天才成为了音乐家。

 

她说得如此平淡,似乎那段经历没能在世上留下任何痕迹。

 

可是过了这么多年,她却仍旧记得在顾老师的影响下,班里的孩子们压着马路牙子上学放学时也会想着练习。那时的田埂上,飘荡着他们轻轻哼唱的声音。

 

那和放牛班的春天里,马修老师给孩子们带来的改变何其相似。

 

一个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少年荒废,成年后醒悟努力,抓着时间的尾巴投入忙碌的医疗行业。不爱文学,很少读书,“我的朋友常说,按照推理你本应当毫无人文素养”。

 

她仅有的艺术启蒙来自一个籍籍无名的音乐老师,这份对艺术的感受力从中学起始,伴随她的整个人生。

 

有时候,一些普通的人,没有太伟大的才能,没能改变世界,只是凭着热爱,专心去做了一些事。

 

那些事看似无用,却已经是另一个人一生的宝藏。

 

很多年以后,他们回头的时候,会听到那时自己的心唱出的歌,那快乐的歌声把温暖,把春天,永远缝进了他们的生命里。

只要施以足够的爱,就能在任何一颗心脏上催开花朵;只要投入热情与专注,就能将每个寒冬驱逐,带来春天。

 

孩子如此,对成年人如此,对所有人都是如此。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

时世艰难,人却能坚强。

 

牢记电影中的这一句话,在寒风吹彻的大地上,为自己与他人的心献上一点爱,也就保住了一片不会失却的春光。

以上就是我们分享的全部内容。

*注:配图来自网络

*作者:橘子屋,写点想写的东西。希望偶尔有那么一两句,你会听到心里去。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慈怀读书会社群陪伴式学习,全国书友都可扫码入群,享听五月的观影院!

慈怀伴读的五月观影院

温情故事都在回忆里面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即可进入读书社群,免费听书

↓↓↓↓

慈怀会员

给自己爱上读书的理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灵魂  灵魂词条  一个  一个词条  唤醒  唤醒词条  本质  本质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