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烂单位就像渣男:那些被工作毁掉的年轻人

Jenny乔

冷眼看热闹,深度谈人生。你笨算我输。

最近,在微博热搜看到一个话题,烂单位就像渣男,话题还配了一组图,形象描绘了好单位和烂单位的区别。

单位里牛人很多,而且比你更努力,你不努力根本不好意思待下去。烂单位里推诿、扯皮、不承担,办事效率低,发牢骚的人很多。更悲剧的是,他们不仅不干活,还天天党同伐异,想把干活的人全部干掉。好单位激励员工,充满和谐与欢乐,坏单位监视员工,充满傲气与怨念。

同事们看了忍不住感叹,果然,好工作是一个正在消失的职业。

这让我想起一个闺蜜,她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身兼数职。这几年,公司壮大,工作量翻倍的增长,老板却不愿多招人,闺蜜不仅压力大,而且经常连轴转,身体每况愈下。我劝她换工作,可她却舍不得,总说自己已经付出了这么多,就盼着能早点出头,辞职不是不行,可换工作又要重头开始,于是,总盼着有一天老板能良心发现,可没等到那一天,自己就先累垮了。

在北上广,像闺蜜一样拼命的人并不少见,无论新闻里有多少铺天盖地的过劳死,依然改变不了年轻人用生命加班的现状。

我曾经问过一个每周工作80个小时的朋友,这么拼命为什么。他回了我一个字:穷。穷的时候,没资格谈判,只能加班加点地埋头苦干,总能熬到出头之日。

可是那些拼命加班的年轻人出人头地了吗?

可能是极小的。

越忙越穷,越穷越忙的道理,谁都懂。但你就是无法劝服那些穷忙的人,毕竟房价物价摆在眼前,身不由己也是必然。可他们不明白一个道理,那些往死里用人的公司,迟早容不下你。想想不久前高管患癌被降薪的新闻,职场是一场交换,一旦你没了价值,立刻会被扫地出门。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为你的健康买单。用命换钱,是第一种毁掉年轻人的烂单位

这些年,很多人批评体制内的工作,都说是温水煮青蛙,混日子。过去,我不觉得,毕竟身边体制内的同学日子过得也不清闲。可后来,我仔细验查了一下,发现体制内工作确实有两大弊端,都和工作内容有关。

说我两个体制内的大学同学,以前总羡慕他们进入了好单位,舒适稳定,有钱有闲。

前段时间一起吃饭,听到两个人的中年危机。

同学A,研究生毕业就进了一家事业单位,每天就是审核材料、盖章,起初她很郁闷,刚开始还想过辞职。可周围人都劝他,钱虽然不多,但事儿少,性价比也算高。更何况外面工作这么难找,出去了就能舒服么?她觉得也有道理,犹豫了几年,连跳槽的念头都没了,特别是生了孩子以后,一心扑在家庭上,工作更是不走心。今年据说有风声,要精简机构,单位人心惶惶。在体制内的十年,早已把专业荒废,如今一无所长的她眼看着就要回家待业,可一想起家庭主妇的命运,就痛苦得要命。

同学B,情况稍有不同,工作不仅忙,而且很累心,所在的单位福利待遇都不错,但就是人心复杂,同事们热衷勾心斗角,个个都是戏精,今天去领导面前告个密,明天给某人穿个小鞋,好好一个单位就像清宫后院,一个大男人,生生学会了宫斗。本想着认真工作,可发现再好的成绩也没用。关系比什么都重要。

这两个人遇到的这种烂单位,很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年轻人如果心志不坚,很容易迷失自我,不再思考,停止学习。很多人深陷其中,想要摆脱现状,又留恋生活安逸,挣扎犹豫间,被同龄人甩掉好几条街。直到有一天,混不下去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

有些烂工作用光鲜的外表诱惑你,听起来很美,实际上却让你一步步丧失职场竞争力。

职场中,还有一种单位,老板独大,要求员工绝对服从,不允许员工挑战自己的权威。员工稍有不同意见,老板马上拍砖打压。

表弟以前就遇到过,刚参加工作时,单位前辈就告诉他,任何时候谨记:老板任何时候都是对的,如果老板错了,请参照第一句。开会商讨方案,老板表面征求意见,其实是找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有一次,新来的总监不熟悉内情,提出改进建议,没过几个月就辞职不干了。

这样的情形是不是很熟悉。在老板权威高于一切的单位里,年轻人的创造力、想象力通通靠边站,听话就好。

可是逆来顺受一旦变成一种习惯,人就会越来越像机器。

今天这个时代,工作对于一个人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如果你问一个人,你为什么工作,这个问题的答案多少和价值感、满足感有点关系。

研究发现,薪酬已经不是能留住高端人才的主要手段。优秀的人更关心领导人的品行、工作的发展空间,以及是否喜欢公司正在做的事儿。可是,很多地方,员工都不想上班了,老板还拼命打压,不得不说,是一种愚蠢。而在这种公司坐穿牢底的人,也不得不说,是另一种愚蠢。

马云曾经说,三十岁前跟对人,三十岁后做对事。其实所谓跟对人,就是一定要找个好老板。

这些年,很多人诟病年轻人的无脑跳槽。但有些烂单位,离开就是止损。人都有惯性,喜欢安逸,不愿意改变,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沉没成本越来越高。于是,忍受几乎成了很多中年人的选择。

人活一辈子,钱真的很重要,我们可以为了钱拼命工作,但遇到需要拿命换钱的单位,给再多的钱也不能长期干。

我有一段时间,也遇上过工作的不顺心,越忙越穷,越穷越忙。那时候,挣扎了很久,还是决定给自己一段时间充电,好好为将来打算。

辞职后,我没有立刻寻找下一份工作,而是利用前一份工作攒下的积蓄,出国读书了一年。 

然而,对大部分已经进入职场的人来说,脱产留学需要莫大的勇气。动辄几十上百万的资金、最少一年的时间成本,还有随着金钱和时间带来的心理压力,这些都需要你和你的家人一起好好思量。

如果你出国的目的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积累更多的人生经验,或是仅仅想换一个环境,学点不一样的东西,那么其实有一种更适合你的出国读书方式,叫做“游学”。

游学,是近几年兴起的、特别适合年轻职场人的自我提升方式。

和正儿八经的“留学”相比,游学的时间更灵活,短则2周长至一年,且可以随时出发;学的是实用的语言或专业课程,是为职场做准备的,而留学更倾向于学术上的深造。

不像留学生活被论文、阅读或研究占满,游学的生活除了一半的学习时间外,其余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和外国同学活动、社交,参观当地的艺术馆,或是去周围城市短途旅行……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国内久了,我们很容易被主流价值观所捆绑。换个环境,感受一下来自世界多元化的价值观,才能明白不只有考更好的学校,找更高薪的工作才是人生的终极意义。通过一段游学经历,更了解你自己,懂得你自己更想要什么,有助于你再次回国后给自己的未来职场规划一个明确的定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毁掉  毁掉词条  年轻人  年轻人词条  那些  那些词条  单位  单位词条  工作  工作词条  
能力

 职场生存定律: “会来事”的员工...

我们都听过一个词,叫“会来事”。最近几天,很多朋友私信我,询问的都是关于“会来事”的问题,有褒义的,也有诋毁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周围,一般都有那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