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这些心理学效应你知道吗

1、墨菲定律

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间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这句话迅速流传,并扩散到世界各地。在流传扩散的过程中,这句玩笑话逐渐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形式是: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2、二八定律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对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就是“二八法则”。“二八法则”反映了一种不平衡性,但它却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一个人应该选择在几件事上追求卓越,而不必强求在每件事上都达到完美;把握能够实现的人生目标,而不必追求所有的机会。

3、手表定律

指当一个人有一只手表时,可以知道当下的时间,而当一个人拥有两只以上的手表时,却并不能帮助人们更准确地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判断。手表定律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人的行为将变得混乱。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必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4、“不值得”定律

最直观的表述: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自己认为不值得做的工作,往往会保持敷衍了事的态度。在这个工作上,他成功的几率很小,即使成功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感。一般而言,“值得做的事情”必须符合个人的价值观、个性与气质,并能使人看到期望。

5、零和游戏

指在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零和游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因为人类社会中有许多与“零和游戏”相似的现象,比如,人们无限制地开发利用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留给后人的便越来越少;人们大力进行工业生产,生态环境却每况愈下…

6、华盛顿合作规律

指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这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并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复杂,微妙的。在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可能比10大得多,也可能比1还要小,因为人的合作不是静止的,它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互推动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

7、酒与污水定律

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显而易见,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酒与污水定律告诫人们,在一个组织里,对于不好的成员或者东西,要在其开始破坏之前及时处理掉。

8、蘑菇效应

指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照耀,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它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已经能够自己接受阳光了。蘑菇管理是大多数组织对待入门者、初学者的一种管理方法。从传统观念上讲,“蘑菇经历”是一件好事,它是人才蜕壳羽化之前的一种磨练,对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蘑菇管理有着先天的不足:一是太慢,而是缺乏主动性。

9、250定律

美国著名推销员拉德在商战中总结出“250定律”。他认为每一位顾客的身后,大约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你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个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位顾客。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的身后,都有一个数量不小的、相对稳定的群体。善待一个人,就像拨亮一盏灯,可以照亮一大片。

10、达维多定律

由曾任职于英特尔公司的高级行销主管和副总裁达维多提出并以其名字命名的。他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就要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达维多定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创造新产品,及时淘汰老产品,使成功的新产品尽快进入市场,才能形成新的产品和产品标准,从而掌握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利。

11、韦奇定律

即使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有10位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这就是韦奇定律。主要观点有,一个人有自己的主见是极其重要的事情;确认你的主见建立于对客观情况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而不是固执的;对于别人的意见,未听之时不应有成见,既听之后不可无主见;不怕开始时众说纷纭,就怕最后莫衷一是。

12、巴纳姆效应

(1)人们常常认为一直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2)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就需要勇敢地面对自己;培养自我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以人为镜,通过与身边人的对比来认识自己;善于总结,从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中认识自己。

13、冰淇淋哲学

卖冰淇淋必须从冬天开始,因为冬天顾客少,会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如果能在冬天的逆境中生存,就再也不会害怕夏天的竞争。冰淇淋哲学强调顺境和逆境的关系。逆境与顺境是相对而言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启示我们,不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该正视现实,要珍惜顺境,要不因顺境而故步自封和狂妄自大,不因逆境而一蹶不振和妥协丧志。

14、首因效应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时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会在对方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较长。虽然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决定着未来双方交往的进程。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而最初的0.25秒至4秒内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不要小看这短短的4秒钟,他人对你75%的判断和评价都由此而来。

15、名片效应

指在人与人的交际中,如果向对方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到他与你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迅速地缩小与你之间的心理距离,更愿意同你接近,从而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表明你的态度和观点就如同一张名片一样把自己介绍给对方。恰当地使用“心理名片”,可以尽快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对于人际交往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16、亲和效应

指人们在交际中,往往会因为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或相似之处,从而感到彼此间更容易接近,这种接近会使双方萌生亲密感,进而促使双方进一步相互接近、相互体谅。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存在一种倾向,即对于自己较为亲近的对象,如有共同的血缘、地缘关系,或是有相似的志向、兴趣、利益,或是彼此共处于同一团体或同一组织的人,会更加乐于接近。

17、跷跷板互惠原则

玩儿过跷跷板的朋友都知道,两个人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端,你用力向下压,对方就翘起来;对方用力向下压,你就可以翘起来。翘起来时,人处在上方的感觉是兴奋的,如果游戏的双方都自私而不肯向下压,那么游戏就不能继续下去。只有当双方不停地轮流向下压,才能交替地享受到游戏的乐趣,这就是跷跷板互惠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同坐跷跷板一样,不能永远固定某一端高,另一端低,而是要高低交错,如此整个过程才会充满乐趣。

18、刺猬效应

指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互相刺伤的现象。这个比喻来自叔本华的哲学著作,它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刺猬效应的理论可应用于多种领域,在管理实践中,领导者要想做好工作,就应当与下属保持“亲密有间”的关系,即一种不远不近、恰好的合作关系;在教学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只有在日常相处时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9、虚假同感偏差

又称虚假一致性偏差,指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它是人们坚持自己信念、判断的正确性的一种方式。当遇到与自己所持观点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往往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会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把自己的特性附加在他人身上。例如,自己疑心重重,认为他人也会疑心重重;自己喜欢交际,认为他人也喜欢交际,等等。

20、霍桑效应

(1)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的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

(2)另外,又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3)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

(4)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老师和同学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21、罗森塔尔效应

(1)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

(2)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只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3)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学习以及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

(4)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学习,不理会或拒绝老师对自己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同时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

22、布里丹毛驴效应

(1)布里丹是大学教授,他的出名主要在于据说他证明了两个相反又完全平衡的推力下,要随意行动是不可能的。他举的实例就是一头驴在两捆完全等量的草堆之间是完全平衡的。既然驴无理由选择吃其中哪一捆草,那么它永远无法做出决定,只得最后饿死。

(2)每个人在生活中经常面临着种种选择,如何选择对人生的成败得失关系很大,因而人们都希望得到最佳的结果,常常在抉择之前反复权衡利弊,再三仔细斟酌,举棋不定。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机会稍纵即逝,并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反复思考,反而要求我们当机立断,迅速决策,如果我们犹豫不决,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23、酸葡萄效应

(1)狐狸想吃葡萄,但由于葡萄长得太高无法吃到,便说葡萄是酸的,没有什么好吃。心理学上以此为例,把个体在追求某一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常将目标贬低不值得追求聊以自慰,这一现象称为酸葡萄机制或酸葡萄效应

(2)与其相反,有些人得不到葡萄,而自己只有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这种不说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或得不到的东西不好,却百般强调,凡是自己认定的较低的目标或自己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借此减轻内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机制。

(3)酸葡萄与甜柠檬机制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学中合理化作用的典型表现,是指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或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为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自尊,而对自己不合理的行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使自己能够接受现实。在学校教育管理也存在酸葡萄与甜柠檬机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这些心理学效应你知道吗  心理学  心理学词条  效应  效应词条  这些  这些词条  知道  知道词条  
杂谈

 曾国藩:笨,是一种天赋

作者:洞见·一默待人的最高技巧,就是没有技巧。世人以聪敏为傲,愚笨为耻。但是清代的曾国藩却是个例外。他六考秀才不中,笨到被学政悬牌羞辱,但他的后半生却上演逆袭。...(展开)

杂谈

 将相王侯外,别有悠游快活人

悠游快活的人生是每个人所渴求的,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这与难易无关,只与心态有染,这是一种宁静、安祥、淡泊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超脱于物外,不为功名所动,居高...(展开)